宋朝 留取丹心照汗青

Posted 公元

篇首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留取丹心照汗青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兵败被俘后,于押赴大都(今北京市)途中过零丁洋时留下的不朽名句。诗中表明了他视死如归、决不投降敌人的高风亮节。千百年来,它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那时,北方的蒙古汗国刚刚灭掉金朝,开始把入侵的矛头指向南宋。西子湖畔的南宋皇帝,终日沉湎于腐朽糜烂的生活,全不想报仇雪恨、恢复国土。少年时代的文天祥,在父亲的辅导下,饱读诗书,18岁参加乡试,一举夺魁;20岁时考中状元。在殿试的策论中,他阐述了自己对整顿朝政、改革社会以及富国强兵的见解。主考官见了他的试卷,兴奋地说:“此卷深通古义,犹如明镜照人,赤胆忠心,跃然纸上。”宋理宗看到他的名字,在卷尾写下“此天之祥,宋之瑞也”的八字赞语。后来,文天祥便把自己称为“宋瑞”。

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正当文天祥步入仕途的时候,北方的蒙古军围攻鄂州,都城临安受到威胁。宦官董宋臣等力劝理宗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避祸,这使满怀报国热情的文天祥十分气愤。他毅然上书,痛斥投降派的错误主张,请求将首倡此议的董宋臣等人斩决,以安民心,并提出了防守的策略。为此他得罪了朝中不少大臣,被借故赶出了临安,派往赣州任职。

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夺得汗位,把都城迁到了燕京(今北京市,后改称大都),国号为元。他就是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他依仗优势的兵力和部分贵族的支持,先后击败了自己的政治对手,巩固了在燕京的统治地位,第二次统兵南下。

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被包围六年之久的襄阳、樊城,由于得不到南宋朝廷的支援,落到了元军手中。第二年,左丞相伯颜统领元军分兵两路直趋临安。宋军闻风丧胆,有的弃城逃跑,有的屈膝降元。贾似道被迫出兵,但又不愿作战,遂派使者向元军投降,遭到伯颜的拒绝。元军乘胜追击,贾似道逃到扬州,南宋的水陆军主力全部崩溃。伯颜逼近临安。

宋度宗一筹莫展,死于忧愤之中,年仅4岁的赵继位,他就是恭帝。改元德。这时,贾似道虽以隐匿军情罪伏诛,但大权落到了太皇太后谢道清(恭帝祖母)和贾似道的亲信陈宜中等人手里。元军兵临城下,朝廷发出“勤王”诏书。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捧诏痛哭,悲愤填膺。他随即变卖家产,招募3万名义士,星夜奔赴临安。

这时,宰相陈宜中正在筹划求和事宜,他看到各路勤王的兵马正与元军对峙,便以此为后盾,遣使求见伯颜,遭到拒绝。后来,谢道清愿奉表称臣,伯颜才同意商谈。

文天祥和张世杰对陈宜中等人的投降活动极为愤慨,建议太皇太后、太后和皇上可先乘船入海,避开敌军锋芒;恳请谢道清立即传旨处死里通元军的兵部尚书吕师孟等一伙内奸,以除心腹大患,并由他们督师与元兵作战,挽救危局。谢道清和陈宜中等人极力反对,并遣使带了降表和象征皇帝最高权力的国玺去见伯颜。伯颜接受降表后,要陈宜中到元营中商谈。陈宜中害怕落入伯颜手中,连夜逃往温州。

谢太后见陈宜中不辞而走,张世杰又远在定海,一时乱了方寸,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和左丞相一道出使元营,替代陈宜中同伯颜商谈。

文天祥与元军谈判时,痛斥元军的侵略罪行,要求他们先行撤兵,然后议和。伯颜仗着兵多将广,盛气凌人,企图以武力胁迫南宋投降。文天祥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始终不屈,与伯颜据理力争。伯颜无可奈何,将他扣留。

端宗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三月,元军进入临安,谢太后率幼帝赵及各部官员向元军投降,不久被押赴大都。南宋王朝至此已经名存实亡。

伯颜知道文天祥毫无降意,将他押往大都。押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时,文天祥在一个船工的帮助下,乘元军不备,于深夜逃出,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到了永嘉(今浙江温州)。

这时,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已在福州拥立赵昰(shì)为帝。史称端宗。文天祥于五月下旬赶到福州。他建议重整军备,收复浙江,自己经广东东部进入江西,联络义军,共图恢复大业。元军见文天祥进入江西,便派出精锐骑兵,加强对江西的攻势。义军在文天祥的指挥下,虽然打了几次胜仗,攻克了几个州县,终因寡不敌众,向福州方向撤退,沿途又遭到敌军的围追堵截。历尽千难万险,几死者数次,文天祥才到达了循州(今广东龙川),将部队开进林木茂密的南岭。

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赵病故。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又立赵昺(bǐng)为帝,继续打着南宋皇室的旗号,撤退到广东山(今广东新会以南海中),坚持抗元斗争。文天祥带领的队伍转移到潮阳一带活动。

山离广州、潮州各400余里,与汤瓶咀山夹峙。这时,张世杰手下尚有官兵十余万人。他为了加强防备,逼迫当地居民造船砌垒,建房筑寨,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军民关系十分紧张。

这年夏天,文天祥辗转来到山,他想劝说张世杰等人,将他们的10万兵马与自己的义军组成联军,共同抵抗元军,但没有成功。文天祥非常气恼,把部队开到了潮阳。由于天气异常炎热,瘟疫流行,义军缺医少食,体质日益下降,每天都有士兵死亡,包括文天祥身边唯一的儿子。

不久,南宋叛将张弘范领重兵赶到潮阳。一天,文天祥的队伍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突然袭击义军营寨,在来不及操戈抵抗的情况下,很多人束手被擒,有的人跳崖自尽。文天祥被俘。

祥兴二年二月,张弘范攻陷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山,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蹈海自杀。

此前,张弘范把文天祥押到船上,强迫他写信招降陆秀夫和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他说:“我是宋朝大臣,眼看着国家灭亡,无力挽救,已愧恨交集,怎能像你一样,寡廉鲜耻,认贼作父。要杀请便!”面对珠江外的零丁洋,他写下了悲壮的《过零丁洋》诗篇。

张弘范恼羞成怒,几次握住剑柄,但又不敢动手。他怕杀死了文天祥,到主子那里不好交差,只得将他押送大都。

文天祥在大都羁押期间,元朝统治者费尽心机,使出种种手段,要他投降。忽必烈开始将他安置在豪华的“会同馆”里,每天好酒好菜。接着又派降元的南宋宰相留梦炎劝降。留还没开口,文天祥便大声斥责:“堂堂大宋宰相,怎么穿起了元朝的官服?你这个卖国求荣的叛臣,还有脸来见我,真不知世间还有羞耻!”留梦炎被骂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了。

第二天,金人又挟持9岁的恭帝前来宣谕。碍在君臣分上,文天祥连说了几句“圣驾请回”,就再也不吭一声了。

他的坚贞不屈,使忽必烈十分钦佩。一天,文天祥被“请”进皇宫,去见大元皇帝。他昂首挺立,不肯下拜。忽必烈强忍怒火说:“文状元,如果你能归顺我朝,由你担任宰相。”

文天祥木然地回答:“一死之外,别无所求!”

忽必烈大怒,命人给他带上枷锁,送往一间阴冷潮湿的土牢关押,妄想使他屈服。

事实证明,这都是枉费心机。文天祥毫无回心转意的迹象。

文天祥在大都监狱里度过将近四年的时间,其间写了大量诗文,叙述他的斗争经历,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思。不朽的五言长诗《正气歌》,就是在狱中写的。为了表明一心向往南宋,他还将自己的诗集定名为《指南录》。

忽必烈的手段耍尽,文天祥依旧忠贞不贰。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正月十七日,文天祥被带出土牢,英勇就义于大都柴市口(今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那年,他只有47岁。

文天祥牺牲了,他的高风亮节、英勇不屈的精神和浩然正气与世长存!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

历史人物 宋末三杰合力挽救之下的宋朝是什么命运 他们各自结局又是什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阶段学习背诵那么多古诗词,现在回想起来这两句依旧震人心魄,这两句诗来自于南宋末期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当然也是在他抗元过程中被捕时所作。在风雨飘渺的南宋

南宋亡国最后一战 悲哉!十万军民投海齐殉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义士文天祥之生命绝唱,也是大宋王朝最雄浑的撼世之音!虽然大宋出了一个遗臭千年的秦桧,但丝毫不影响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节最盛忠臣最多的朝代。一度横扫中亚、西亚

历史军事 十万军民投海齐殉国 南宋亡国最后一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义士文天祥之生命绝唱,也是大宋王朝最雄浑的撼世之音!虽然大宋出了一个遗臭千年的秦桧,但丝毫不影响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节最盛忠臣最

历史军事 十万军民投海齐殉国 南宋亡国最后一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义士文天祥之生命绝唱,也是大宋王朝最雄浑的撼世之音!虽然大宋出了一个遗臭千年的秦桧,但丝毫不影响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节最盛忠臣最

与舍生取义有关的名言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北宋范仲淹翻译:人总是要死的

中外历史故事有哪些

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班超投笔从戎颜真卿大骂叛军岳飞精忠报国左宗棠收复伊犁秋风秋雨愁煞人史可法为国尽忠“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梅兰芳留胡子渥巴锡回归祖国诸葛亮鞠躬尽瘁戚继光抗击倭寇

历史秘闻 百姓大哭:我们错怪你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临终前的这首绝命诗,成为众多忠臣义士的座右铭。此后,历朝历代在遇到城破国亡时,忠臣良将甚至包括皇帝的第一选择都是杀身成仁。历史上最著名的殉国皇帝就是明朝的崇祯,

抗日英雄英语作文200字左右急急急

仰望星空,缅怀先烈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壑:文天祥宁死不降,吟唱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指挥舰艇与日军英勇作

南宋灭亡后,忽必烈与文天祥的一段谈话,破解了一个千年谜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想必这句话,我们大家在熟悉不过了。这句话出自民族英雄文天祥,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和文天祥有关的故事。1297年,宋蒙之间进行了一次大战,宋朝军队打败而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