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南宋光宗赵惇皇后李风娘

Posted 皇后

篇首语:太斤斤计较的人,不适合恋爱,适合买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南宋光宗赵惇皇后李风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南宋光宗赵惇皇后李风娘

光宗赵惇皇后李风娘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两句出自大文学家苏轼手笔的诗,使得后来的悍妇都有了 “河东狮” 的美称,诗中的主人公柳氏因此名扬天下。宋光宗皇后李风娘悍妒成性,超迈前人,就连河东狮中第一人柳氏恐怕也未必赶得上她呢!

李风娘祖籍湖北,本不知名,如果不是邂逅道士皇甫坦,她根本与皇后无缘。

道士皇甫坦,是世上知名的异人,擅长相术。高宗生母韦太后晚年患了眼疾,多方诊治无效,皇甫坦妙手回春,一治便愈。高宗由是对他极为信任,常常召入宫中与他闲谈。后来,他游历到湖北,庆远军节度使李道听说他善于相人,便请人家中,请他为女儿相面。李道家有三女,二女名叫风娘,出生的时候,李道军营之前不知从何方飞来一群黑风,因此取名风娘。李道总感惊奇。果然,皇甫坦一见风娘出来拜见,大惊不敢受拜,连声说: “此女当母仪天下,要善为抚养。” 李道听了,只是莞尔一笑,不以为然。皇甫坦转到京都即马不停蹄进宫,说动高宗,将李风娘聘为恭王妃,之后又晋封为太子妃。然而高宗不久就失望了。李风娘虽然容貌超人,品性却骄悍好妒,曾在高宗、孝宗面前诉说太子左右的过失,搬弄是非。这在占时早已犯了妇女的 “七出” 戒条,应该休回娘家。高宗大呼上当,私下对吴皇后说: “太子妃终究出身将门,不懂妇道,我为皇甫坦所误,悔之晚矣。” 孝宗更看不惯儿媳的作为,屡次教训她说: “要效法太后,雍容大度,宽以待人,总和太子争斗,我宁可将你废掉。” 风娘不以为戒,反而疑心太后说了她的坏话,时时伺机报复。

光宗受禅后,风娘也被册封为皇后,皇甫坦的预言竟然应验了。第二年,改元绍熙,用留正为左丞相,王蔺为枢密使,葛邲参知政事,胡晋臣签书枢密院事。几位重臣用心辅佐,一时号为得人。孝宗在重华宫,曾对前来拜见的大臣胡晋臣说:“嗣君新任诸位大臣,深符朕之心意,听说外廷也没有异论。”光宗确也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即位之初,他厌恶宦官为非作歹,干预朝政,很想借故除去这班小人,整肃朝纲。此计虽妙,不过他优柔寡断,不能雷厉风行,却被宦官们窥破了天机,便谄附李后,求她庇护。李后可不是一个自甘寂寞的女人,她仇视寿皇、太后,日思离间三宫(光宗、寿皇、吴太后),乘机窃权,好挟嫌报复,正与宦官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因此,以后每次遇到光宗憎嫌宦官,李后便极力喊冤,竭力包庇。

光宗本与帝位无缘,长兄庄文太子死后,孝宗又担心二子魏王赵恺过于懦弱,无力担当重任,破例立三子光宗为太子。谁想到这位孝宗自诩 “英武类己” 的儿子,在李后面前却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光宗抱负难展,有口难言,渐渐郁闷心中,生出心病。

消息传到重华宫,孝宗忧急如焚,天天召御医问候病情,又派人采来草药,制成药丸。作好之后寿皇却犯了踌躇,想要送给光宗,又怕为李后阻拦,只好待光宗入宫问安时,当面赐给他服下。

光宗尚未来朝,孝宗自制草药的消息已传遍宫中,宦官乘机生事,对李后说: “太上皇已做好药丸,只等皇上前去,便赐药。” 李后深信不疑,便与嘉王涕泪交流地谏阻光宗说:“药能救人,也能死人,万一有什么不测,岂不是造成国家大憾。” 光宗听了,便不肯前去朝见寿皇。他原本没有大病,只是心疾偶然发作,调养了几天,就告痊愈。李后筹算已定,瞅准机会,便在内宫设宴以示庆祝。席间李后殷勤相劝,酒过三巡,李后便对光宗道: “扩儿已经成人,陛下既已册封他为嘉王,何妨就此立为太子?他很有些才干,名分既定,定能助陛下一臂之力!” 光宗本也有意,只是立储是国家大计,不敢贸然应允,便含笑回答说: “此事重大,要禀报寿皇方能施行。”李后满脸不高兴,说: “这是分所当然,也须禀报寿皇吗?” 光宗回答说: “册立储君,非同寻常。常言道,父在子不得自专,怎能撇开寿皇,擅作主张?” 李后自思寿皇向来对她不满,当然不肯册立为太子,便对寿皇怀恨在心。

事有凑巧。第二天,寿皇听说光宗病有起色,便派人召他入重华宫赴宴,以叙父子亲情。哪知李后略加安排,不让光宗得知消息,单身一人前往赴宴。寿皇见她一人前来,很感惊愕,问起光宗,李后撒谎说: “昨天稍有好转,今天又感不适,特意嘱托臣妾前来侍宴。”寿皇忧心忡忡,说: “正在壮年,便如此多病,年纪一大,更不知怎样。” 李后见机会来了,急忙接口说: “皇上既然多病,据臣妾的愚见,不如早立嘉王为太子,也好随时辅弼皇上。” 寿皇立即摇头说: “皇上受禅刚满一年,就要册立太子,有些操之过急。况且册立储君,须要择贤,不可草草从事,再待几年不迟!” 李后受了申斥,反唇相讥,说: “立嫡以长是历朝旧例。臣妾系六礼所聘,位居中宫; 嘉王扩是妾亲生,册为太子,顺理成章,为何不可?” 这一席话,无礼之极。原来孝宗不是高宗的亲子,谢氏出身寒微,累迁为皇后,光宗又是郭后所生。李后有意嘲笑,指桑骂槐,气得孝宗拂衣而起。李后也不甘示弱,昂首挺胸地离开了重华宫。

李后回到宫中,一见光宗便抱头痛哭。光宗不明情由,反复劝勉,她才让内侍召来嘉王,母子二人一齐跪在光宗面前,李后且哭且诉说: “寿皇将要废逐臣妾,另立中宫,妾与扩儿难以保全了。” 光宗当然不知,茫然不知所措,连声安慰说:“朕实不知,你且起来,把废后的缘由讲明,朕替你做主。”李后察颜观色,见已到火候,便添油加醋渲染一番。光宗向来对李后言听计从,经过一番表演,更是信以为真,急忙对李后说: “朕自即位以来,海内承平,并无失德,谅他不能将朕无故废去。你俩不必担忧,朕既身为天子,难道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儿吗?”李后趁机撒娇献媚,且提出建立家庙的请求,光宗要为饱受委屈的皇后出气,当即恩准,第二天就传旨开工。枢密使王蔺不晓内情,闻讯上疏谏阻,说皇后家庙,不当用公费建筑,这是历代遗规,先朝的定例,希望光宗遵守。李后正要逞强,王蔺的上书拂着了她的逆鳞,便请光宗将他免职。枢密使官居执政,是国家重臣,说罢就罢,光宗也觉面子上不好看,沉吟未决。李后竟迫不及待亲笔草就罢免王蔺的上谕,送给光宗过目之后,即遣内侍发出。一面又升任葛邺为枢密使,从头到尾一手包办。朝臣们顿时噤若寒蝉。家庙工程热火朝天地搞起来了。

之后有一天,光宗在宫中洗手,一个宫女捧着脸盆伺侯,光宗见她皮肤莹润,十指纤纤,不由多看了几眼,并随口称赞了一声,可巧被李后听见,她当场没有发作,却暗暗记恨心中。隔天,光宗正在便殿批阅奏章,忽然李后派人送来一个食盒,光宗只当是李后体贴,送来美味佳肴,谁知盒内竟是血肉模糊的两只断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想要发作,奈无这点勇气,只好闷人心头,因此旧病复发,不能自制,梦中常常抽抽噎噎地哭个不休。转眼到了绍熙二年(1191)十一月,照例要祭祀天地宗庙。国家重典,须由皇帝亲自主祭,不能委人代行,光宗无奈,只好勉力出宿斋宫。李后又趁此机会,将光宗宠爱的黄贵妃杀死。黄贵妃本是谢皇后宫中的侍女,温柔恭顺。光宗在东宫时,孝宗见他身旁没有别的侍姬,李氏又悍妒成性,特意赐给光宗。黄氏悉心侍奉,深得光宗宠爱,即位后加封为贵妃。李氏悍妒成性,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不肯轻饶。只是苦于没有时机,难以下手。光宗出宿斋宫,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李后岂能错过,便着人将黄贵妃召来乱杖击毙,草草埋葬,佯告光宗贵妃暴亡。光宗本就病体怏怏,闻知此等噩耗,又是震惊,又是心痛,无异于雪上加霜。偏偏祭祀那天,天气本就不妙,天空里阴霾密布,昏昏沉沉。典礼尚未开始,瓢泼大雨骤然而降,蜡烛全被吹死,典礼固然不成,光宗立在伞下,也禁不住风雨交加,还是着了凉,只好下令起驾回宫。自此,惊忧交加,数病并作,终日辗转床笫,长吁短叹,茶饭不思,朝政只好弃置脑后了。

李后趁机揽权干政,骄横恣肆,威福任意,俨然成了无冕女皇。朝野上下,啧有怒言,李后毫不觉悟,依然我行我素。光宗病重的消息传入重华宫,寿皇亲自过宫探视,刚好光宗昏睡未醒,寿皇令左右侍从不须惊动,自己退坐一旁静候皇上醒来。不久光宗觉醒,唤内侍上茶,才有小黄门上前通报。光宗一骨碌跨下床来,上前施礼,面容憔悴,两眼无神。寿皇心中殊为不忍,忙掉头张望,却发现前后左右都不见李后踪影,一问之下,才知道她竟然越俎代庖,忙着替皇帝处理朝臣的奏章去了。须知宋朝规矩极严,后妃向来不许干预朝政,李后公然违背祖宗家法,真有点无法无天了。寿皇很为恼火,召来李后大加训斥,李后不敢强辩,心中却立誓与寿皇不共戴天。

就为此事,丞相留正也被寿皇责备一通。其实留正并非不加劝谏,奈他力陈千言也敌不过李后枕头之旁的风儿一丝。这不,绍熙三年三月,光宗刚能上朝听政,李后便又重施故技,在皇上面前且哭且诉,说: “曾劝皇上少饮酒,不听。近来生病,寿皇几欲族灭妾家,妾家倒是何负何辜?”有李后从中撺掇,又听说丞相留正已经得到寿皇圣谕,说若皇上再过宫时,一定留之不归。光宗疑信参半,便再也不肯轻易过宫了。此事若在寻常百姓之家,倒也无关大体,不过皇帝身居九五之尊,一举一动,关涉视听,系国安危,却是不能任凭己意的。尤其是寿皇的圣诞及四时的节令,实在却之不恭,光宗却心如金石,毫不通融。年迈的寿皇倒是很为宽容,此前光宗身体偶有不适,即便传旨罢免。现在光宗身体既然好转,便无不见寿皇之理。大臣们一致请求皇上朝拜重华宫,光宗托辞大病初愈,不肯听从。文武百官又联络士庶人等,伏阙哭谏,光宗勉强答应,谁知一过数日,还是不见动静,幸亏宰相等人再次上请,才在四月间朝拜寿皇一次,此后又不再往。五月份,光宗旧病复发,朝政尚且无法顾及,当然更不会前往重华宫了。一晃半年,到了这年的冬至节,光宗病愈临朝。节前一天,留正当面奏请朝拜寿皇,光宗不肯回答,他只好约同百官,先期往朝重华宫。兵部尚书罗点也率同僚上疏相谏,光宗竟拂袖退朝。大臣彭龟年实在看不过去,慷慨激昂地说: “寿皇当年侍奉高宗,极尽为子之道,此乃陛下亲眼目睹。何况寿皇只有陛下一人,听说陛下患病,亲自探视,拳拳之心,尽人皆知。现在陛下却听信小人谗言,不肯过宫,如此亏于孝道,怎能慰天下众人之心?”宗室大臣赵汝愚也再三进谏。光宗取得李后首肯,方才点头答应。李后本不想让步,后想到家庙已经建成,不如趁此机会归谒一下家庙,又怕招致闲话,因此满口答应,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冬至节后第六天,光宗先行到达重华宫。李后继也到来,对着寿皇及寿成皇后,谦和有礼,并且引愆自责。寿皇是忠厚长者,还道是她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因此留她二人在宫中盘桓整天。京中人士,也都欣欣然,认为两宫已经冰释前嫌。过了两天,宫中就传出内旨说皇后要归谒家庙,那时已无人能够阻拦。李后便乘上凤辇,得意洋洋地前往祭拜家庙。李后的家庙经过几年的修建,祠宇巍峨,差不多与太庙一般,护卫之士,竟还多于太庙,李后见了,喜不自胜。瞻拜完毕,李后又推恩颁赏,除去此前已经封王的祖宗三代,这次又有亲属26人、故旧172人各授官职,甚至家中的门客也有5人封官。这真是宋代少有的盛典。中兴以来,更是仅见。

残冬逝去,到了绍熙四年的元旦,这次应时朝贺,总算没费周折。三月,光宗与李后随寿皇与寿成后游幸玉津园,李后因家庙建筑华侈,遭寿皇训斥,又与公婆翻了脸,发誓“以后臣妾不死,不许过宫”。就此自夏及秋,光宗绝迹不往重华宫。九月九日重阳节,是光宗的生辰,百官上寿已毕,即请光宗朝见重华宫,光宗未得李后同意,不敢贸然答应。大臣谢深甫叩头直谏说: “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上皇钟爱陛下,如同陛下之于嘉王。此情此理,可泣鬼神。况且太上皇春秋已高,千秋万岁后,陛下何以见天下之人?”说得光宗怦然心动,立刻传旨过宫。百官兴奋异常,静候以待。隔了多时,光宗走出屏风,忽见人影一动,屏风后闪出李后。原来,李后接到心腹密报皇帝要过宫,即匆匆赶来。她上前一把揽住光宗双手,笑吟吟地说: “天气寒冷,官家还是不要过去,回宫饮酒吧!”光宗见了李后,立时没了威风,转身要退。大臣陈傅良见状,忙抢上前,牵住了光宗的袍角,恳切地说: “陛下幸勿再返,暮秋天气,并不严寒。”李后生怕光宗不肯回宫,急忙把他扯到了屏风后面。陈傅良大着胆紧跟不舍,李后怒斥他说: “这是什么去处,酸秀才不怕被砍头吗?”陈傅良无奈,只好放手,退到殿下,嚎啕大哭。李后又派人斥责说: “无故恸哭,是何道理?”陈傅良回答说: “子谏父不听,则号泣相从。”李后怒上加怒,传旨责令百官退朝,不再过宫。

礼部侍郎倪思对李后居间挑拨、干预朝政非常忧虑,他借着为光宗讲解《春秋》的机会,提醒光宗说: “君主治国要从齐家始。如果不能齐家,便不能防微杜渐,慢慢就会从邈视不尊,发展到恣横,最终阴阳易位,内外无别,甚至离间父子。汉代吕后,唐代武后和韦后,都几乎把国家弄得乱亡。因不能齐家而误国,不只一个鲁桓公啊!”鲁桓公不能齐家,致使夫人姜氏与齐侯私通。倪思特意讲述这个故事,用心良苦。但是,光宗已被李后蛊惑,对倪思的犯颜直谏,反而认为是他有意讥讽,盛怒之下,将倪思开除出京。

当时,临安城中,街头巷尾,上自官僚缙绅,下至庶民百姓,没有不对李后议论纷纷的。此后两日,群臣百般奏请,都由于李后阻挠,迟迟不能成行,最后,总算在绍熙五年元旦过宫省亲一次。咫尺宫墙,竟如隔天涯。寿皇望穿秋水,渐渐忧郁成疾。病卧三个多月,光宗从未过宫探视。立夏后,天清气爽,光宗对过宫的请求置之不理,反而与李后前往玉津园,畅游终日。五月中旬,孝宗病情日甚一日,水米不进,想着一见光宗,常对着左右侍从流泪。有时梦中还唤着光宗的小名,一旦醒来,更加感伤不已。群臣进谏无奇不有,大臣彭龟年竟至伏地叩头,血流满地,李后却没有丝毫恻隐之心,光宗虚与委蛇,不肯过宫。万不得已,总算答应由儿子嘉王前去探望一次,以后也不再往,自然也是由李后从中作梗。

六月九日,寿皇含恨而崩。局势艰危,群情汹汹,光宗执意不肯临朝主丧。宗室大臣赵汝愚等人只好请出太皇太后吴氏主持,逼迫光宗内禅嘉王,退出政治舞台,颐养天年去了。

光宗禅位,李风娘被尊为太上皇后,总算安分守己地在宫中生活了6年,直到庆元六年(1200)病死,终年56岁。

相关参考

南宋光宗赵惇慈懿皇后 历史上有名悍后李凤娘

李凤娘(1144年-1200年),安阳人(今河南安阳)。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她是南宋第四代皇帝宁宗赵扩的母亲,也是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公元1194年绍熙内禅后虔心事佛,庆元六年(1

南宋光宗赵惇慈懿皇后 历史上有名悍后李凤娘

李凤娘(1144年-1200年),安阳人(今河南安阳)。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她是南宋第四代皇帝宁宗赵扩的母亲,也是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公元1194年绍熙内禅后虔心事佛,庆元六年(1

历史人物 宋光宗赵惇 宋光宗皇后是谁 宋光宗与冰糖葫芦

  中文名:赵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147年  逝世日期:1200年  朝代:南宋  职业:南宋皇帝www.cha138.com  陵墓:永崇陵  庙号:光宗  年号:绍熙  

宋光宗赵惇是妻管严吗?赵惇的皇后是谁

宋光宗赵惇是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他的父亲孝宗即位后,他担任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一直到乾道七年的时候才被立为皇太子。后来宋孝宗禅位,宋光宗赵惇登基成为皇帝。作为皇...

历史人物 宋光宗赵惇的皇后,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凤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河南安阳人,庆远军节度使李道之女,生于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生子为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宁宗赵扩

宋光宗赵惇是妻管严吗?赵惇的皇后是谁

宋光宗赵惇是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他的父亲孝宗即位后,他担任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一直到乾道七年的时候才被立为皇太子。后来宋孝宗禅位,宋光宗赵惇登基成为皇帝。作为皇

历史人物 宋光宗赵惇的皇后,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

今天全榜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凤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河南安阳人,庆远军节度使李道之女,生于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生子为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宁宗赵

宋朝 南宋孝宗赵眘皇后夏氏

孝宗赵眘皇后夏氏孝宗未即位前,有妻郭氏。她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庄文太子早死,次子封为魏王,三子即是光宗赵惇。郭氏未及封后,就故去了。郭氏早死,吴太后就将身边的宫女夏氏赐给孝宗。孝宗即位的第二年,夏氏被正

宋光宗赵惇皇后 史上唯一把皇帝逼疯的皇后

南宋第二个皇帝孝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即太子)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埋的地方现在叫“太子湾”。再选太子,立的是三儿子赵惇,他媳妇李凤娘便成了太子妃。凤娘出自武将之门,敢说敢做,但赵惇成了太子后,变得唯唯诺

宋光宗赵惇的皇后为何能把皇帝老公给逼疯?

南宋第二个皇帝孝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即太子)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埋的地方现在叫“太子湾”。再选太子,立的是三儿子赵惇,他媳妇李凤娘便成了太子妃。凤娘出自武将之门,敢说敢做,但赵惇成了太子后,变得唯唯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