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赵葵生平简介?赵葵历史评价?
Posted 金朝
篇首语:哪有什么四季,遇见你,四季如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赵葵生平简介?赵葵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赵葵生平简介?赵葵历史评价?
赵葵
一
赵葵,字南仲,宋潭州衡山(今属湖南)人。
赵葵出身于一个世代武将家庭,耳濡目染,从小就十分喜爱舞刀弄枪。其父赵方,乃南宋名将,意欲把儿子培养成保家卫国的骁勇战将,所以一直把赵葵、赵范二个儿子带在身边。其时, 赵方担任京湖制置使驻扎于襄阳(今湖北襄樊)。长期的军营生活练就了赵葵和其兄赵范坚强的性格,从小接受了战争的残酷,在他们的心灵中打下了保家卫国的烙印。兄弟俩每天清晨坚持习武,风雨无阻,立志学好本领,打击外来侵略者。赵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特地聘请郑清之、全子材二人为师,教授文学、历史。赵方还为兄弟俩请来了南康李燔教授军事知识、作战技术等方面的军事理论。得到名师指点,加上潜心认真地学习、钻研,赵葵进步很快。赵葵在襄阳时,因为年纪尚小,其父赵方命他督办饮食供养之事,但是他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一听到警报,就和诸将一起出去迎战。在战场上,他拚死作战,经常深入敌军中与敌死战。每次战斗中,都可见一勇猛小将,左右冲杀,所向无敌。赵葵英勇作战的作风也深深影响了其他将士,加之军中将士都担心失去制置使的儿子,负不起这个责任,所以每次出战都是拚死保驾,无不勇敢异常,每每获得胜利。
赵葵不仅作战勇猛,且机警过人,对军中事情明察秋毫,很有自己的见解。一次,军队打了胜仗,赵方分别赏赐将士,但恩不偿劳,将士们开始议论纷纷,都嫌赏赐太少,不满情绪越来越大,有的说: “给这么少,干脆反了,不给他干了。”周围的人纷纷应合。赵葵听到后,赶忙站出来说: “这是朝廷赏赐的一份,本司另有重赏。”十二三岁的年纪出语惊人,颇懂安抚人心之手段。赵葵此话一出,军中顿时安静下来,军心得以稳定。赵方对他大加赞赏,人们都很佩服赵葵的机警与胆识。
从嘉定十年(1217)起,赵葵开始领兵作战。他身先士卒,骁勇善战,所向无敌,渐渐成为南宋抗金、抗元的主将,立下了赫赫战功。南宋自建立之日起,内忧外患就接踵而至。外有金朝不断入侵,内有主和派、奸臣专权。到嘉定年间,宋宁宗对和战问题左右摇摆,没有主见,只好听凭权臣摆布,一会儿主战,一会儿主和,最后与金朝达成和议。以后几年,金朝疲于应付蒙古,宋金相安无事,宁宗更无意对金发动战争。到了嘉定七年(1214),由于形势的变化,宋金之间的战争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年,金朝在蒙古的步步进逼下已经走投无路,不得已把都城从中都(今北京)迁到汴京(今开封),版图只剩下黄河以南的一部分,靠着黄河天险苟延残喘。就在这种形势下,金朝还多次派遣使者来催促南宋交纳岁币。
金朝迁都汴京的消息传到南宋后,朝中一些大臣就劝宁宗乘金人将要灭亡之机,早图自立之策,不失时机停交岁币。宁宗接受了这个建议。而疆土大大缩小、财政困窘的金朝得不到南宋的岁币,更加陷入困境。金朝为解决国用不足的困难,扩充疆土,他们便想北面丢失南面补,进攻南宋。嘉定十年(1217),金军分路大举南侵,一路进攻襄、樊; 一路入大散关,自秦、巩、凤翔分路南下。战争伊始,宁宗惑于和战的争论,一直没有明确下诏反击,只是下令沿边将帅相机行事。当时驻守襄阳的赵方在得到这样的命令后,立即对赵葵、赵范说: “朝廷忽战忽和,计议未定,徒乱人意,我们只有提兵决战,效死报国罢了。”表示了坚决抵抗的决心。赵葵兄弟俩也坚决表示抵抗到底。此时金兵一路进攻,来到枣阳军,围攻枣阳城。形势十分危急。赵方命赵葵、赵范前往应战,与守将孟宗政内外夹击金兵。在枣阳城外,赵葵、赵范率兵分扼要塞,互为犄角,然后引金兵出击,宋军假装败退,金兵不知有诈,紧追不舍,进入了宋军的埋伏圈。霎时,炮声震天,伏兵骤起,一片喊杀声响彻云天,金兵死的死,逃的逃,一片混乱。战场上尸骸枕藉,血肉模糊,金军大败。
首战胜利,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赵方趁机请旨伐金,宁宗在看到胜利后才慷慨下诏伐金,命令各军将士做好充分准备,以备出击。
金军在枣阳遭致惨败后,并不甘心,经过一番准备,金将完颜赛不又率众10万卷土重来,再攻枣阳。守将孟宗政加紧修城掘濠,誓死守御,并相约扈再兴为外应,两下备战日亟,一场苦战即将拉开帷幕。一切准备就绪后,金军首先发起进攻,双方相持三日。金将完颜赛不感到不能及时攻下枣阳,再急派援兵,此时把个枣阳城围得水泄不漏。枣阳危急,派人到襄阳乞求援师。赵方急忙召来赵范、赵葵,说: “金人大举围攻枣阳,唐州、邓州等处守备必然空虚。你们二人会同许国、扈再兴两军,分攻唐、邓,迫使金兵回援,枣阳之围可解。”最后叮嘱兄弟二人: “范作监军,葵来殿后。若不取胜,就不要来见我!”赵葵、赵范二人带着父亲的重托出发了。两路锐进,沿途打击散乱金兵,焚烧了金兵的粮草。两军分驻唐、邓城下,专待金兵来援,以便截杀。几天过去了,仍不见枣阳金兵回援的动静。赵方乃命他们移军枣阳。赵葵等率兵急进,一路连败前来攻击之敌,直抵枣阳城下。守将孟宗政见援兵到来,率军从城中杀出,内外合击,士气大振,杀声震天,金兵望风而逃。从傍晚一直拼杀到三更,战斗方才结束,金兵死伤三万多人,再次遭到惨重的失败。
在枣阳保卫战后,宋金边境仍是战事不断,呈现你退我进、我退你进之态势。为了彻底打击金朝势力,嘉定十三年(1220),赵葵奉父命与都统扈再兴北出襄阳,进攻高头。高头地势险要,为北进金国之路,金军重兵守卫高头。赵葵率军来攻,其势志在必得。金急派大军增援。赵葵亲率先锋奋力攻击,部将殊死冲击,大败金兵。第二天,赵葵率部攻到邓州城下(今河南邓县),在泌水之滨与金兵展开激战。金戈铁马,战马嘶鸣,赵葵挥旗进击,杀开血路,冲入敌阵,左右拚杀,其勇敢无人能比。正当赵葵奋力苦战之时,宋援军及时赶到,二军合二为一,力量倍增。而此时金兵亦派大军参战,一时间,双方混战一起。由于赵葵勇猛作战,带动了宋朝将士,宋军士气高涨,收复失地之信心倍增,此役大败金兵,俘斩金兵二万多人。
嘉定十四年(1221),金军进犯蕲州,赵葵兄弟再次领兵迎战,打退了进攻蕲州之敌。然后向唐、邓二州金兵进攻。在唐州城下,金将阿海率军出城迎战,赵葵率精骑发起进攻,大破金兵,斩首万余。金兵遭此败绩,闭城不出。很快,金援兵赶到,列好阵势却不进攻。赵葵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 “金人必是想用夜战来侥幸取胜”,命令军中作好准备,并预备大鼓,闻鼓声出击。果不出赵葵所料,傍晚时分,金兵开始出动,向宋军阵地慢慢靠近。突然鼓声大作,宋军出击。赵葵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左杀右砍,歼灭金兵无数。到半夜时分,金兵损兵折将,但方阵没有动摇。赵葵见状,急忙收兵,挑选一千多名赶死队员,在黎明时分,四面出击,鼓声、呼喊声震天撼地,金军大败。赵葵率军乘胜追击,斩首数千级,缴获辎重、器械不计其数。
宋金之间的这次战争延续了6年之久,金宣宗利用蒙古军队主力西征,暂缓伐金的机会,频频发动对南宋的进攻。宋军将士英勇顽强作战,使宋军在这场战争中始终处于优势,金军损兵折将,迫使金朝新君金哀宗在嘉定十七年(1224)派人同南宋通好,明令部下不得进攻南宋。宋金双方进入休战状态。
在这次战争中,赵葵战功显著,得到朝廷的嘉奖,担任了枣阳军的知府,后又通判庐州、淮西安抚参议官。宝庆三年(1227),任将作监丞。绍定元年(1228),出知滁州。在此期间,蒙古继灭金后,陆续南侵宋朝,宝庆二年(1226),蒙古兵围益都,守将李全乃归附宋朝的起义军首领。赵葵上书,认为李全必叛宋,建议朝廷及早防备。果不出所料,第二年李全投降蒙古,继而在海州大举扩军,准备攻宋。朝廷命赵葵、赵范节制镇江、滁州军马。绍定三年(1230),李全率大军南下,直指扬州。赵葵与赵范从镇江急驰扬州,比李全早一步到达扬州,然后借防御工事等待李全的到来。李全来到扬州城下,首先进攻东门。赵葵亲自上阵,率兵来到城外,见到李全,大声质问: “为什么来到这里?”李全不紧不慢地说: “朝廷猜疑太深,绝我粮饷。我并未背叛宋朝,今天是来要粮饷的。”赵葵见状,甚是气愤,大声道: “朝廷视你为忠臣孝子,你却反戈攻陷我宋朝城邑,怎么能不断你的钱粮?你说你未叛,能够欺人但能欺天吗?”李全理屈词穷,弯弓抽箭,向赵葵射来,赵葵挥马杀向李全,李全引兵退去。第二天,李全发动全线攻击,被宋守军彻底击败。见硬攻不行,李全改为在扬州城外筑长围,企图困住扬州。赵葵就指挥将士趁机进行破坏,经常出击,使李全疲于奔命,打乱了李全的计划。从绍定三年冬季到第二年孟春,李全固垒不出。为了彻底打败李全,赵葵进行了周密布置,然后亲率奇兵袭击。李全毫无准备,见旗帜猎猎,宋军斗志昂扬,知不是对手,且战且退。赵葵率军乘胜追击,杀得李全部下十丧七八。李全见大势已去,夺路北逃新塘,新塘淖深数尺,李全拚命乱逃,急不择路,天色将昏,前途难辨,掉入水中,被追赶的士兵乱枪刺死。其余部将亦被抓获。之后赵葵率十万步骑直捣李全老窝盐城,海州、涟水也被收复。
赵葵父子兄弟效力疆场的事迹受到朝野的一片赞扬,理宗对此也是颇多褒词: “父子兄弟,出力卫国,在战场身先士卒,捐身报国,乃儒臣所不能为也。”赵葵十分感激,认为理应如此,“臣忠孝之义,尝受此教育,世受国恩,当捐躯以报朝廷。”
二
南宋王朝虽然在对金朝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是在如日中天的蒙古面前,却是衰弱不堪的,尤其是在宋蒙联合灭金后,蒙古就成为宋朝面临的更强大的敌人。
绍定年间,蒙古发起了消灭金朝为目的的战争。为了加快战争的步伐,蒙古派使臣同南宋商议夹攻金朝,许诺灭金后,将金朝占领的河南之地归还南宋。百年耻辱,一朝可雪,宋理宗和多数朝臣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不免手舞足蹈起来。赵葵、赵范兄弟二人反对联蒙抗金,但是理宗充耳不闻,继续坚持他的政策。端平元年(1234)正月,在宋蒙联军的猛烈打击下,金朝灭亡了。金朝灭亡后,蒙古的诺言并没有完全兑现,将原先许诺的河南之地一分为二,只归还了宋朝陈州、蔡州以南的一半,双方军队各自撤回境内。
这时一直反对联蒙灭金的赵葵、赵范兄弟俩,可能是因为在灭金过程中无功而感到悔恨,亦或受到举国骄躁气氛的影响而忘乎所以,突然提出乘蒙古兵主力撤退之机,出兵收复三京(指北宋时的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府),占据黄河和潼关。这个建议受到宰相郑清之的大力支持,劝理宗立即施行。理宗好大喜功,“中兴之主”的桂冠刺激着他,立即命令赵范、赵葵将帅府迁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刻日出兵。朝中大臣乔行简等反对仓促出兵,但是理宗已被收复三京的幻景所迷惑,不愿再与臣下费口舌。六月,他命令庐州知州全子才率兵万人直取汴京,赵葵率兵五万从滁州(今安徽当涂)出发,先取泗州,由泗州赴汴同全子才会师。这时,汴京的金朝降将李伯渊等人,因对献城降蒙的崔立不满,同全子才联络杀死崔立接应宋兵,全子才不战而获,占领汴京。全子才在城中住了十多天,赵葵才率淮西兵赶到。赵葵一到,就责备全子才: “我等谋据关守河,宜采取快速战术。你已来此半个月,为什么不去进攻潼关、洛阳?”全子才以粮饷未集来搪塞,赵葵愤然:“现在北兵未到,正好乘虚急击,若待史制使发饷到来,恐怕北兵早南下了。”全子才只好下令分兵向洛阳进发,七月间,南宋先头部分200人抵达城下,城中一点动静都没有。到了晚上,有300多户平民登上城墙宣布投降,宋军占领了这座不设防的城市,这就是宋代历史上的“端平入洛”。
蒙古得悉南宋开战,立即出兵南下。“端平入洛”本来就是理宗君臣的军事投机,事先并未认真准备。前锋到达洛阳的第二天,士兵的粮袋就空了,只好采摘野菜和面作饼吃,十分狼狈。赵葵所率部队在去洛阳途中,中了蒙军的埋伏,仓促应战,遭到惨败。当时正值盛夏季节,南方天气多变,大雨连绵,江河滂沱,水灾泛滥,粮食运输困难,史嵩之解粮始终不至,加重了宋军的困难。八月间,蒙古兵进驻洛阳城下,与守城的宋军打得难分胜负。几天以后,宋军粮食告罄,不得不杀马充饥,军中无食,士气低落。在汴京,赵葵、全子才占领的州县早已被蒙古兵洗劫一空,军队无粮可食,只好南撤。这时蒙军又决黄河水灌宋军,宋军死伤无数,不得已只好班师。“端平入洛”以宋军的溃败而告终。
战争失败了,理宗收复三京的梦想成了泡影。直至此时,他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十二月,蒙古大汗窝阔台派使者到南宋,指责理宗不守信义,率先败盟,面对盛气凌人的蒙古使者,理宗非常狼狈,只好宣称用兵非出己意,随后派出大臣前往蒙古道歉。为了表示诚意,他还下诏罢免了赵葵、全子才。赵葵被降为兵部侍郎,兼任淮东制置使,移屯泗州(今江苏盱眙)。继金朝后,蒙古成为南宋的又一强敌,在与蒙古军队的战争中,赵葵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他任淮东制置使时,十分注重加强战备,修筑防御工事,训练军队,垦田储粮,治辖内秩序井然,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嘉熙元年(1237),蒙古派口温不花、史天泽率军攻宋光州(今河南潢川)、寿春、黄州。赵葵得到消息后,立即率军进援光州,与守将大败进攻光州之敌。蒙军转攻安丰(今属安徽),赵葵马不停蹄,继续进援安丰,击溃了蒙古兵,安丰之围遂解,使淮右得以安宁。赵葵因功进端明殿学士,拜刑部尚书,仍主持淮东防务。
淳祐二年(1242),赵葵进大学士,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在任时访民疾苦,许民便宜行事,民力得以恢复,生产得到了发展,为百姓所拥护。同时注意加强军队建设,建立了三万人的游击军,防务长江,提高了抵御侵略的力量。
淳祐九年(1249)闰二月,赵葵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职务。赵葵任相时间很短,只有一年零一个月,不可能对南宋政局产生什么影响,但他尽心竭力,选用贤才,辅佐朝廷。他曾上书理宗,认为: “今天下之事,大事会有多少?天下之才,能人尽其才的会有几个?有勇略者治兵,有心计者治财,宽厚者任教养,刚正者持风宪,为官择人,不为人而择官,用之既当,任之既久,方能见成效。”赵葵也是说到做到,荐举人材,唯取才能。像他支持余玠,经略四川,使四川的防御能力大大提高。
但是赵葵任相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受到言官的弹劾,说他不是科举出身,不宜担任宰相。赵葵忿懑难当,上书力辞。理宗听信了言官的话,淳祐十年(1250)三月罢免了赵葵,另外任命了谢方叔和吴潜为相。
赵葵生性豪爽,善于结交义气之士。长期的军营生活更养成了他这种性格,天下义士都慕名而来,帮助赵葵,为其出谋划策,可以说,赵葵的成绩也有他们的心血。赵葵十分注重人才,大量罗致人才,为其所用,赵邦永原是李全手下一名勇将,在打败李全后,赵葵留下了他,改姓赵,待之如亲生一般,赵邦永十分感激。及赵葵罢相的消息传出,赵邦永得知后,题词一首:
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
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昨日出卿今日闲,拂晓出长空。
莫得西风割面寒,羞见钱塘江上柳,何颜!
瘦仆牵驴过远山!
词中表达了赵邦永对赵葵的敬佩之情,也表示了对腐败王朝的强烈不满。
喝酒作诗乃是赵葵的一大爱好。酒中自有英雄胆,酒中自有雄心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如此,罢相后的闲居更具备了畅饮、遐想的条件,有《雪夜》诗为证:
酒力欺寒浅,心清睡较迟。
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
赵葵的诗没有表示战场上两军撕杀的场面,金戈铁马,欢声雷动,都不曾在他的诗中出现,倒是雪夜景象、高山流水成了他下笔的对象,这也反映了他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一个愿望。
咸淳二年(1266)赵葵死,享年81岁。据记载,死时,五洲星陨如雨,这或许是一种巧合吧。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赵葵简介 赵葵是怎么死的 赵葵是怎样的人 赵葵的故事
本名:赵葵 别称:赵忠靖、赵信国 字号: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宋人 出生地:衡山(今属湖南) 出生时间:1186年9月4日 去世时间:1266年12月24
赵葵作品赵葵工诗善画,在军事、诗词、绘画、理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代表作有《行营杂录》《信庵诗稿》《杜甫诗意图》等,被称作“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赵葵作品赵葵的主要成就>军事>赵葵早年随父抗金,与金军
赵葵赵葵不仅在文学、艺术上颇有成就,在军事方面也是一位优秀将领,取得了显赫战功,他出师北伐、收复三京,大败金兵,平定李全,一生都在为南宋偏安作出贡献。赵葵的子女后人>长子赵溍,字元晋,号冰壶,官至江西
赵葵赵葵是出身将门之家,他早年亦跟随父亲抗击金兵,与金国、蒙古数次交战,战功卓越,于1266年逝世,时年81岁,追赠太傅,谥号“忠靖”。赵葵的故事>施计迫战>赵葵每次听到军事警报,都与诸将一齐出阵,遇
余玠余玠早年是赵葵幕下,后跟随赵击退蒙古军,此后一直在抗击蒙军方面做出贡献,不愧是一代名将、民族英雄。余玠还著有《瑞鹤仙·怪新来瘦损》《自述》等作品。余玠墓>余玠薨于重庆,其子余如孙奉旨扶柩,安葬于溧
余玠余玠(?—1253),字义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侨居蕲州(治今湖北蕲春东北),南宋名将。南宋末抗蒙名臣。字义夫。蕲州(湖北蕲春南)人。初为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僚。嘉熙年间(1237~1240)任知
抵御蒙军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
抵御蒙军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
王淮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的铁蹄正在残暴地蹂躏着黄河两岸的壮丽河山,江浙一带远离战火,还暂时显得比较平静。此时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一户姓王的人家新添了一名男婴,父亲大概对淮河以北的弥天硝烟深
晏殊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春,全国各地的学子齐集京城,参加每三年一次的朝廷大考。江南安抚使张知白向朝廷举荐一名“神童”应考,真宗即命驿送至京,与千余名考生一起在宫廷中参加礼部试(又称省试、春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