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代·改革先驱王禹偁
Posted 宋朝
篇首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宋代·改革先驱王禹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宋代·改革先驱王禹偁
改革先驱王禹偁
王禹偁是济州钜野人,字元之。世为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年间举进士,授成武主簿,不久知长洲县,与同年生罗处约(时为吴县知县) 日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初年,太宗闻其名而召试,擢升右拾遗、直史馆。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王禹偁,赋诗立就,即拜右司谏、知制诰。不久,判大理寺,为徐铉雪诬,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后拜左正言,太宗“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出知单州不到15天,又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多次献策以讨李继迁。至道初年,召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因孝章皇后丧事坐讪谤之罪贬知扬州。
真宗即位,王禹偁上疏言 “谨边防”、“减冗兵”、“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沙汰僧尼,使疲民无耗”、“亲大臣,远小人” 五事,召回朝中再知制诏。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出知黄州,作 《三黜赋》 以见己志。成平四年 (1001年) 卒,年48。王禹偁遇事敢言,奖掖后进,有诗名,早岁钟爱白居易诗,后重杜甫,诗风为之一变,希改革唐末以来诗风内容空虚、风格卑下之弊。文章通俗畅达,首倡“文以传道而明心” 之说,主张改革时弊而复古。史评“禹偁词学敏瞻,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禹偁在史籍上的记载是什么样的 相关个人作品选录鉴赏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史籍记载>《宋史·王禹偁传》:>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
历史人物 王禹偁在政治及文学上的主张是什么 他的词和诗歌提倡哪些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政治主张>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遇事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一生
王禹生于公元954年,去世于公元1001年,字元之,是济州巨野人氏。 王家只是普通的平民家庭,生活清贫,并不富裕。让人佩服的是,尽管生活困难,王家却丝毫没有耽搁孩子的学习。在王禹年幼的时候,就将
王禹生于公元954年,去世于公元1001年,字元之,是济州巨野人氏。 王家只是普通的平民家庭,生活清贫,并不富裕。让人佩服的是,尽管生活困难,王家却丝毫没有耽搁孩子的学习。在王禹年幼的时候,就将
庆历新政庆历初年,宋夏战争持续不断,宋军连连败绩;而国内又陆续爆发了农民起义。宋廷统治出现了危机,为了克服危机,部分官僚相继提出了改革意见。仁宗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韩琦、富弼为枢
元丰改制在王安石罢相之后,神宗于元丰年间亲自主持了官制体系的改革。宋初,官员除授制度非常复杂,有官、职、差遣之分,官以定品阶俸禄,称为寄禄官;职指殿阁学士、待制等,加于文学之士,以示尊宠;只有差遣是实
好水川之战宋仁宗时期,西夏逐渐强大起来,对宋发动了一系列的掠夺战争。宋仁宗对此十分恼火,令韩琦为陕西都转运使,范仲淹为陕西安抚副使,共同负责对西夏的事务。范仲淹对沿边军事堡砦作了一些调整,改革了一些弊
宋朝的经济有多繁荣?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严复先生说过:“中国之所以有今日之面貌,无论是好是坏,十之八九为宋代造成。”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
宋朝的经济有多繁荣?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严复先生说过:“中国之所以有今日之面貌,无论是好是坏,十之八九为宋代造成。”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
宋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也是一位匆匆过客、转眼即逝。宋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对政治、经济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