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陈大受生平简介?陈大受历史评价?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常识是人类的守护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陈大受生平简介?陈大受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陈大受生平简介?陈大受历史评价?

陈大受


陈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今湖南衡阳西)人。陈大受小时候聪明机敏。最初跟人学习《内则》,后来就自己研读,通过精读细琢,其中的要义已基本掌握。
陈大受的家境很不富裕,青年时,在山根从事农耕糊口。同姓家族的兄弟中有以捕鱼为生的,往往在夜间出门捕鱼,他就帮助他们看守家园。虽是如此,他一直没有放弃读书。每逢考试,他都应试,于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按照定例三年后再试,成绩居二甲,在乾隆元年(1736)授编修。第二年,乾隆皇帝大考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考试这天中午,乾隆皇帝在殿上正坐,出题由院府官员策对。陈大受首先完卷上奏,成为第一个交卷的人。皇帝非常高兴,就特别提升他为侍读,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或者帮助皇帝读书或者给皇帝讲学。机智聪敏的陈大受在皇帝身边处处谨慎行事,说话做事都有分寸,而且又非常用心,所以很受乾隆皇帝的恩宠。短短两年之内就先后五次迁升,官至吏部侍郎,成为吏部尚书的副职,协助尚书掌理吏部事务。
乾隆四年(1739),陈大受被授以安徽巡抚之职。上任之初,他亲自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巡视所属州府,复查各类狱案,对于有很大疑问的案件还要亲自审理。他的精明和敏锐,就连专门负责狱案的老官吏也感到惊讶。当时,庐州府(今安徽合肥一带)、凤阳府(今安徽凤阳东)、颍州府(今安徽阜阳一带)盗贼猖獗,各州府因惧盗贼势力,都不敢过多涉及、过问。陈大受来到之后,坚决严以法制,责令各州府限期严查缉拿,仅仅一月有余,就拿获盗贼50多人,并对他们从重处置。这一招很见效,使得颍州一带社会风气大为好转。此举不仅深得百姓欢迎、威望上升,而且获得皇帝的奖赏。
他在巡视中发现,淮水南北,有相当一部分百姓处于饥荒状态,苦不堪言,于是就决定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储谷有限,赈济不足,又开仓发麦,同时上疏朝廷,从江南、广东调来粮食,一边赈济、一边储存。当时,这里常发生部分饥民抢掠米麦充饥的现象,官府都以盗贼论处,陈大受对饥民的苦处有深刻的了解,认为他们的盗掠行为是迫于生存,乃无奈之举,就奏请朝廷,对这些人尽量宽刑,结果使60多人被释放回籍。
到了麦熟季节,陈大受贴出告示: 禁止用粮食制皒造酒,不准富商大户大肆囤积粮食。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他亲自考察了当地的土地利用情况,他发现这里的土地高低不平,有丘有阜,土坡较多,不适宜种植麦子。在福建安溪一带有种植旱稻畬粟的,不需要灌溉,前任总督郝玉麟曾买来种子,教百姓试种,结果收获不小。陈大受上疏,要求户部有关部门大量购进种子,分给各州县,由农民按照当地土地情况,因地种植,大有收益。此事上报朝廷,皇帝闻听,非常高兴,给了陈大受很高的评价,并教谕各部说: “如果大臣们都像陈大受那样体察民情,替我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又符合我的心意,我的心里就更安稳了。”
由于陈大受在安民方面功绩显著,这一年,又调他到江苏。到任后,他不仅上疏提出粮道应尽早校定各州县漕运的数量,还上疏说,令百姓在冬前搜捕蝻子,有利于灭蝗。乾隆皇帝甚是高兴,多次嘉奖他,并且把搜捕蝻子的办法由直隶(今河北)总督高斌推广。由于常州府(今江苏常州)、镇江府(今江苏镇江)、太仓州(今江苏昆山、常熟、嘉定一带)都遭受水灾,陈大受又开仓放粮。江南一带,有些地方水高于田,筑堤拦水叫圩,防治水灾,以前这里就是依靠圩、堰、塘。有些圩、堰很久没有修筑,有的被废弃,现在经大水冲击,多数已经不能起作用了。陈大受就号召民众兴堰、修圩、挖塘、筑堤。由于工程很大、耗资巨大,仅靠百姓来承担完成不了,而且会引起百姓的怨言。陈大受就采取政府出粮、百姓出力的办法,动员大量民工兴修,很快就按期完成。由江浦(今江苏南京)修复整理了三合、永丰、北城等地的圩,重新修整了郭西塘、黄堰,疏通了苏州至太仓的刘家河,使之既适于灌溉农田,又利于防止水灾,一举两得。
乾隆七年(1742)秋,黄河在古沟、石林(今属江苏)两处决口。高邮县、宝应县、兴化县、及泰州、徐州都遭受水害。陈大受立即亲自前去视察灾情,为了安定民心,他向朝廷上疏,要求拦截漕运粮米协助赈济灾民。乾隆皇帝同意后,他立即准备了许多船只,将粮米分装好,等大水漫过来时,载粮船只分别驶向不同方向。船借水势,一日之内行百里。
丹阳运河口是运河与丹阳湖的交界处,此段河水水位主要依靠丹阳湖补给或贮存,由于水灾及其他原因,河口淤积了大量的泥沙,使河口的水流通不畅。为了保持畅通无阻,需经常清淤。陈大受上奏朝廷,提出了河口六年大修,每年小修的方案,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后来高宗南巡时,来到丹阳河口,看到由于年年清淤修治工作搞得好,水道畅通,就不禁吟了一首《反李白丁都护歌》:


岂无疏濬方,天工在人补。
轮年大小修,往来通商贾。



由此可以看出陈大受在这方面工作成绩斐然,岁修法受到了朝廷的极大重视。
乾隆十年(1745),皇帝有旨,免除明年的部分税收。陈大受上疏皇帝,请求户部核准漕运项目和负担,明确数量公布于天下,让百姓明白; 核实地丁银两的多少,连同漕运费用一起收取; 酌情商定各类商贾经营户应交纳的税金,通告各地严格执行。乾隆皇帝对他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非常赞赏,就下旨嘉奖。户部大臣们商议,准备禁止商人大量贮米,陈大受说:“丰收之年,商人贮存部分粮米,待到一段时间后,他们见有小利就开仓卖粮,贮存的时间最长也不过一年,这样对民有利,为什么要禁止呢,请废除禁令。”他还说: “搞建设要核准工料,主导原则在于节省而坚固,如果只是图节省而工程不合格,以后要修复时,往往会花费更多的财物。”他的这些观点,不仅大臣们赞同,乾隆皇帝也点头称是。
常州一带的百姓大多信奉佛教,设立了很多静堂。有的还利用佛教自立名目,搞一些集会活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松江府(今属上海)、太仓府等地受到影响,焚香拜佛之风气逐渐盛行。陈大受上疏皇帝,请求有关官署发布政令通告,禁止佛教向不正当的方向发展,要求各地把佛像移入庙堂,对于各小佛堂的人员、房屋财产,妥善处置。皇帝召集大臣商议,认为这样的事情不是急着可以办好的,如果处理不当,会把事情搞糟,要他不要急于实施。
由于陈大受在江苏的工作卓有成效,乾隆十一年(1746),加太子少保,同时调往福建。到任后,他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决定发展贩运商业,于是就在第二年上疏说: “靠近沿海从事商贩的百姓,按例准许他们到暹罗(泰国)造船贩米,返回时如有船无米,应按双倍税率罚款以示惩诫。”经过各部大臣商议,认为可行,于是就在福建境内率先执行,同时命谕陈大受及时上报所发现的问题,鼓励提出合理建议。
陈大受的工作得到皇帝的支持,使他更加勤恳,忠于职守,在福建一年多的时间里,办了许多实事。他上疏说: “朝廷派来的巡台御史,巡视南北二路。台湾、凤山、诸罗、彰化四县都有一个不好的风气,就是以财物送给御史,由御史分给部下,因此会出现滥用诉讼、断决不公的现象。还有的乱设官吏,甚至选用一些为非作歹的人来管理百姓,这些人就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惹事生非,使社会不安定。”乾隆皇帝很重视这件事,下令各部对自乾隆五年以来的巡台御史进行严格调查,如发现有上述现象的一定严办。陈大受从百姓那里了解到: 台湾土著居民有的生活十分贫困,有不少的土著居民向汉人高息借贷,到头来偿还不起的,不仅田产被折价还贷,有的甚至连子女也赔上。他就奏请朝廷,拨给台湾谷物二万石,分别贮存在诸罗、彰化、淡水等县,按照凤山县原来的惯例借贷给百姓,以减轻百姓的痛苦。
台湾的汉人和其他土著少数民族人间杂居住,所操语言各不相同,如不翻译,彼此之间难以用语言表达,有些人自己杀了人犯了法,却用钱财贿赂通事,把罪名移嫁到少数民族人民头上,如果不详细问询,深入研究诉状,进行民间调查,很难判明真相。陈大受非常重视此事,经常对此类案件检察,纠正了不少枉案。
他还听到这么一件事,海上有14个岛屿,面积大约有10000多亩,大多数的可以开垦成田,前任巡抚已经把开垦计划上报朝廷。陈大受认为,这些岛屿原来一直在禁止开垦的范围之内。一旦取消禁令,前来开垦的人一定很多,在这种地理环境中极易产生不安定因素,如果设立军队在这里维持的话,那么仅军费开支就不是个小数,相比较而言,利小弊大,得不偿失。他上奏朝廷,针对取消禁令之事,陈述利害关系,仍然坚持禁垦措施。
不久,召陈大受回京,由于他的政绩较佳,授给他兵部尚书之职。
乾隆十三年(1748),调吏部,协办大学士、军机处行走。
四川境内的大渡河上游有两条支流,一大一小,由于这里多产金而被人们称为大、小金川。隋朝时,曾在这里置过金川县,后废,雍正年间虽然进行了改土归流,但这里仍然保留有土官(文职)、土司(武职)制度。大金川的头目莎罗奔,因随清军入藏平叛有功,曾被雍正皇帝封为金川安抚使。莎罗奔的势力渐强,心随权起,莎罗奔强盛后就开始攻打周围的土司,霸占土地和土著人,朝廷劝谕他也不听。乾隆十二年他竟敢打伤官军,乾隆皇帝派兵镇压,前后打了三个年头,最后避碉深入,由莎罗奔入藏时的顶头上司老将岳钟琪率13骑入营,招抚劝谕,莎罗奔才在乾隆十四年算是服了。平了大金川,消息传到京城,乾隆皇帝甚是高兴,宫庭内外摆酒庆贺一番,对他认为有功的大臣赏赐一番。陈大受虽没有出征平乱,因他前时做过兵部尚书与平叛有关,而且他工作勤恳,办事又很符合皇帝心意,因此对他嘉奖,将他晋为太子太傅。这年秋天,命他代理直隶总督。
乾隆十五年(1750),授他为两广总督,临行前到皇帝那里辞别并请求圣训。皇帝说: “你直军机处两年,国家万机之事你都亲眼所见。所谓我对你的辞训,没有别的可说,只要在京在外一条心就行了。”不久又任命他协理粤海关。两粤离京城较远,那里的官吏偷安,百姓杂乱,陈大受到任后就采取强硬措施,严惩不法官吏,教化百姓,使政令上通下行,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乾隆十六年(1751),陈大受上疏皇帝,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要求解任回归故里,乾隆皇帝很欣赏他的干才,希望他能留任继续工作,但没过多长时间,陈大受因长期积劳成疾,生病身亡。乾隆皇帝对陈大受病逝感到很惋惜,可谓是痛失良才,赐财物祭葬,谥“文肃”,入祀贤良祠。
陈大受的眼角和眉毛都向两边上翘,胡须飘然,有威有度。他的一生以清正廉洁为天下人所赞誉,就是官至尚书,也不忘小时贫穷时光,特别注重节俭,衣着与饭食与普通百姓一样。他的这一生活作风,深为朝廷官吏所称赞。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陈大羽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陈大羽别名:原名汉卿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潮阳出生日期:1912年逝世日期:2001年职业: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lishixinzh

知名人物 陈长捷生平故事简介,对陈长捷的评价

陈长捷,字介山,1897年6月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三)生于福建闽侯。陈家世代务农,父亲陈大焜早年曾任地方小吏,中年病故,家境贫寒。陈长捷七岁入本村私塾就读,后受乡亲资助进福州师范学堂学习,191

为什么在中国人眼中窝囊的宋朝,却在国外大受赞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外国人眼中的宋朝大受赞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秦始皇大一统开创了封建制度,我国便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权的更替,其中有汉唐繁华盛世,也有群雄割据的五代十国,

历史小说 《下一站是幸福》元宋为什么会大受欢迎

在《下一站是幸福》中每个角色都很讨喜,像是倒霉的贺灿阳,可爱的蔡敏敏,完美的元宋这三位就是最受观众喜欢的角色。而贺繁星与叶鹿鸣却因为一些处事方法让观众讨厌,可奈何完美的元宋就是喜欢被观众骂“绿茶”的贺

有些小細節隱藏在這些一、二次世界大戰的老照片中,等你看見了,就會大受感動。

當年的戰場是很可怕很沉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可怕。也難怪,這些士兵要尋求一點慰藉、一種「家」的提醒。tumblrtumblrImgurImgurtumblrtumblrtumblrI

有些小細節隱藏在這些一、二次世界大戰的老照片中,等你看見了,就會大受感動。

當年的戰場是很可怕很沉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可怕。也難怪,這些士兵要尋求一點慰藉、一種「家」的提醒。tumblrtumblrImgurImgurtumblrtumblrtumblrI

历史人物 明代第一词人陈子龙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陈子龙别名:陈卧子,陈大樽国籍:中国(明代)民族:汉族出生地: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出生日期:万历三十六年六月初一(1608年7月12日)逝世日期:南明永历元年五月十三(1647年

无锡梁溪饭店历史

一、无锡菜或小吃的文化和历史小笼馒头、馄饨类赛王记——无锡小笼和开洋馄饨(全无锡最好吃的,在锡惠公园对着映山湖的后门口)陈大嘴——馄饨(沁园新村,塘南菜场边)超王记——馄饨(中桥、汽车西站、山北店,超

新塘镇的著名人物

陈大震(1228-1307),南宋名臣。增城沙村(今新塘南安村)人。曾任代理雷州知州等职。判案严明,有“蘧翁山判”之誉。后转任朝奉大夫知全州(今广西境内),元兵压境时请辞回沙村,不就任宋端宗召为尚书吏

历史军事 仙游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

仙游之战是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冬,在明抗倭的战争中,福建总兵戚继光指挥明军解围仙游(今屑福建),击败倭寇的城邑争夺战。倭寇不断加强对仙游的围攻。陈大有等率领守城军民,在城外戚军的配合下,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