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张鹏翮生平简介?张鹏翮历史评价?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张鹏翮生平简介?张鹏翮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张鹏翮生平简介?张鹏翮历史评价?
张鹏翮
翻开清康熙朝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发现四川遂宁人张鹏翮的诸多踪迹。康熙朝堪称清代一段盛世。治河曾被康熙列入自己听政的三大要务(其他两项是“三藩”、漕运),而张鹏翮在河务方面颇有作为。康熙十分重视扬廉惩贪,张鹏翮则以操守廉洁闻名一时,可以说,张鹏翮是清代宰相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位。
一
张鹏翮, 字宽宇, 又字运青, 出生于清顺治六年(1649)。他很早就接受了启蒙教育,且表现得聪颖过人: 三岁时学习《大学》便能上口吟诵,九岁时又开始写作文章。幼年时,他又心存高远,志向不俗。一次,他翻阅唐朝大臣陆贽的《翰苑集》,抚卷兴叹: 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古代圣贤们的做人准则都是相同的啊。他希望自己将来亦能砥砺名节,廉洁自持。康熙八年(1669),21岁的张鹏翮科场得意,经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他又荣登进士之列,被选为翰林院庶常馆庶吉士。庶常馆是文行兼优的新科进士学习满、汉文课程的场所。张鹏翮在众庶吉士中年龄最小,但求学分外勤奋,博得了同馆人的称赞。散馆之后,他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并充任乡试、会试同考官各一次。
康熙十九年(1680),张鹏翮出任苏州知府后不久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按照礼制,他不得不解任回乡守丧。三年丧期过后,他被补授为山东兖州府知府。到兖州上任伊始,张鹏翮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他细心审理诉讼,释放了30名蒙冤百姓,成全了一桩婚姻。接下来,他一直忠于职守,处事清正,不受属官一钱,不取百姓一物。在任上,他还主持编写了《兖州府志》。渐渐的,张鹏翮的名声传播开去。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廉卓越的两江总督于成龙病故,感慨不已的康熙询问廷臣: “当今像于成龙这般清廉的还有几人?”廷臣当堂推荐了张鹏翮等七人。当年,康熙南巡经过兖州府,认为张鹏翮的确名不虚传,遂有意加以提拔重用。随后两年里,张鹏翮先是授任河东盐运使,继而内迁通政司右参议、兵部督捕右理事官。
自17世纪中叶开始,沙皇俄国扩张势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我国领土上修筑了尼布楚、雅克萨等城堡作为据点,严重威胁着东北边疆的安宁。东北地区是满族的故乡,属于清朝的“龙兴”之地。奋发有为的康熙对东北边患当然不会等闲视之。康熙二十四年(1685)和二十五年(1686),清军先后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重创了入侵俄军。在此基础上,中俄两国政府都同意暂时罢兵,通过谈判划定边界。康熙二十七年(1688),清廷决定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公佟国纲、左都御史马齐和兵部督捕右理事官张鹏翮等人率领一个大规模使团奔赴楚库柏兴(色楞格斯克),与俄方使节举行正式会谈。张鹏翮认为这是一个为国立功的重要机会。受命后他在家书中写道: “我愿像汉代名臣张骞那样,以身许国,不谋求个人的私利。”当年五月,他与索额图等从北京出发,踏上了路途遥遥的行程。行至葱岭附近,他们一度陷入困境: 风暴骤起,沙石横飞,水源也难以寻到,许多人都感到支撑不住,张鹏翮因多日颠簸马上,大腿内侧已被马鞍磨得血肉模糊,但他咬紧牙关,毫不示怯。使团进至漠北,又遭到喀尔喀蒙古额诺德的突然袭击,部分先导人员被捉走,一些人顿时产生了退缩之意。这时,张鹏翮挺身而出,分析形势利弊:“如今我们业已深入漠北,只可继续前行,不应掉头退却,退却还会遭到额诺德的追击,那样岂不大大辱没了朝廷尊严?!”他大声疾呼: “危难时分正是臣子为国捐躯效命之日。若各位怯懦不前,我独自北上也要完成朝廷使命。”张鹏翮的气概激励了众人。经过一番交涉,额诺德放回了捉走的人员,并向使团表示悔罪。后来,由于漠西厄鲁特蒙古的噶尔丹兴兵大举进攻漠北,战火彻底遮断了清廷使团的去路,张鹏翮等人行抵克鲁伦河附近折返北京,预定的中俄会谈只得往后推迟。虽然如此,张鹏翮北行中的表现人们是有目共睹的,康熙对此也给予了好评。回京后,张鹏翮升任大理寺少卿。
过了半年左右,张鹏翮走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上。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他奉旨出任浙江巡抚。浙江为江南重要省份,其经济、文教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堪称发达。这样,在张鹏翮肩上的担子自是不轻。康熙年间,不少督抚衙门都延请幕客,帮助本官处理繁杂事物。张鹏翮为防不良幕客上下其手,坚持不用一个幕客。入浙之初,他就积极着手禁摊派,清漕弊,核盐课,黜贪墨,使浙江官场上下风气为之一振。在浙期间,他还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多方减轻百姓负担。康熙三十二年(1693),张鹏翮接连提出奏议: “浙江旱情严重,夏末才开始降雨,百姓田地虽经补种有所收获,但收成确是不比正常年景,难以供应漕粮,请将明年轮蠲之粮于今年免征”; “绍兴府属之余姚、上虞、嵊县、台州府属之临海、太平,旱情过后复遇飓风,淫雨漂没田庐,请朝廷一并加以赈济”。这些奏议皆被批准实施。在其他方面,经张鹏翮的奏请,朝廷批覆严禁出洋贸易的商船携带军械,在定海又建起了城坦、学校、仓储、监狱。不过,张鹏翮的理政措施亦有令康熙不满之处。康熙三十二年(1693)左右,张鹏融提出: “浙江绅民愿每亩捐谷四合,财力不及者不循此例。”次年,他又提出: “杭州、嘉兴等府上年秋收歉薄,请暂免输谷一年。”康熙看到这份奏章后表示: 浙江上年受灾州县刚照例蠲豁,并移免漕粮,岂有仍强令捐输的道理?张鹏翮此奏与原来题奏中“力不能输者听从其便”的话语自相矛盾,应将张鹏翮下部严加议处。吏部就此议请将张鹏翮革职,康熙又下旨宽免,令其降五级留任。不久,张鹏翮被内召为兵部右侍郎,受命提督江南学政。
身为兵部侍郎的张鹏翮提督江南学政是康熙“不拘常格”的决定。当时,各地科场舞弊现象比较严重,江南地区尤为突出。康熙认为,必须选择一位清官出任江南学政方能扭转歪风,张鹏翮在浙江理政虽小有失误,但其不失清官本色,实为江南学政的合适人选。张鹏翮果然没有辜负康熙的信任。在学政任上,他矢志为公,正直廉洁,严厉杜绝攀缘营私、行受贿赂的行为,实心擢拔有真才实学的士子。有的纨瞡子弟手持京师权贵所写荐函,本想到张鹏翮处投函谋私,但慑于其一身正气,踯躅逡巡,终究不敢登门。数年下来,张鹏翮在江南仕林中口碑极佳。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月,张鹏翮回京后,江南仕子对其多不能忘怀,言语中提及甚至会欷歔泪下。吴中人士还在江阴为张鹏翮建起了祠堂以作旌表。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主官,主要职责在于察核政务,振饬纲纪。担任此职的张鹏翮仍牵挂着江南百姓的疾苦。到都察院后不久,他见到江苏巡抚宋荤的一份揭帖,言称江苏淮阴、扬州上年遇到水灾,盐城、山阳、高邮、泰州、兴化、宝应六州县至今积水未消,加之淫雨连绵,麦禾未及播种,现正委派道员查勘情形。张鹏翮考虑到,以上六州县受灾既重,当地仓谷去年支赈无余,今年又秋收无望,宋荤对此却并未安排出拯救之策,有所不妥。他随即递上奏疏,请皇上敕令两江总督和宋荤或拨运邻郡仓谷,或捐官役俸工,买米赈济百姓。此疏被下部议行。
康熙三十七年(1698)七月,张鹏翮升任刑部尚书。到了十一月,他又授任江南、江西总督。第二年春,他扈从南巡阅视河工的康熙入京,被赐以朝服、鞍马、弓矢等物,又被派往陕西察审若干案件。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张鹏翮回京复命,康熙对众大学士讲: “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他确实是一介不取,清廉可嘉。可以说,天下廉吏没人能超过他的。”这年三月,张鹏翮被调任河道总督。此后的八年里,治河成了张鹏翮的主要使命。
二
康熙年间的治河是指对黄河、淮河、运河的综合治理。河道总督(其时又称总河)的责任即在于管理河道疏浚和堤防事务。当时,黄河下游河道从河南经苏北入海,在淮阴清口与淮河、运河会合。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河道失修,堤防不坚,泥沙淤塞,所以经常泛滥决口,殃及豫东、皖北、鲁南及苏北广大地区,并影响到淮河、运河: 其一,黄淮交汇,而黄强淮弱,淮不敌黄,造成黄水倒灌,入淮诸水不得畅流,往往四处泛滥,为患苏皖两省; 其二,黄淮不宁,则极易阻塞运河河道。运河南自杭州,北达京师,称得上清政权的一条生命线。清政权每年都要通过运河从南方调拨巨额漕粮入京,供应京师皇室、贵族和官兵食用。如果运河不通,漕粮受阻,势必要引起政治上的动荡。既然如此,治河便成为康熙高度重视的问题。自14岁亲政时起,他就开始究心河务,研读了大量河防之书。在张鹏翮之前,康熙任命的河督靳辅、于成龙等都是颇有作为的人物。
张鹏翮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出任河督并不是康熙的一个错误选择。在出任河督的当年,他就取得了不小成绩。首先,他向康熙提出三项意见: 请撤去协理河务徐廷玺,以专总河之任; 撤去河工随带人员,以免浪费钱粮; 请敕令工部臣员配合河务。在以上意见获准之后,他又连连上疏,曾在两个月内疏陈河务达20余款,依照康熙的印象,“观张鹏翮奏章,词简而意明,可知其办事精详”。在这一年里,张鹏翮主持完成的河务工程包括: 一,疏浚海口。拆去云梯关外的拦黄坝,在黄河入海口附近开浚河身,使河水畅流入海,缓解下壅上溃的情形。二,挑浚芒稻河,引洪泽湖和高邮湖水入江,减轻高邮、宝应等地水患,又重建年久塌坏的芒稻闸,抵御江潮。三,辟通三河交汇的清口,于张福口开引河1000余丈,引淮水于黄河口相近处入运敌黄,并建闸因时启闭。四,加修河工要处高家堰,堵塞六次,逼淮水复归故道。五,于三义坝将旧中河筑堤一道,引入新中河,使得旧中河之上段与新中河之下段合为一河,保证粮艘通行无滞,于漕运大有裨益。此外,张鹏翮在河务弊端、堤工应注意事项等方面多有筹划。
康熙四十年(1701)正月,张鹏翮疏请于张福口、裴家场中间开大引河一道,拼力敌黄。他指出: “若黄水大发,则闭裴家场口门,使淮水由文华寺入运河; 倘运河水大,山阳一带由泾、涧两河泄水,宝应一带由子婴沟泄水,俱归射阳湖入海。高邮一带仍由城南、柏家墩两大坝泄水,江都一带由人字河、凤凰桥等河泄水入江。若遇黄、淮并涨,淮水可由翟家坝、天然坝泄水,黄水由王家营减水坝入盐河,至平旺河入海。若粮船过完,黄水大发,则封闭拦黄坝,使其不得倒灌; 黄水不涨,则堵塞运河大坝,令淮水全入黄河。”康熙见此疏,认为张鹏翮抓住了治河秘要。此后,张鹏翮再接再励,在河务工程上陆续又有新的举措。如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经他的疏请,清河县黄河南北岸加筑了戗堤,天妃闸改筑运口,草坝北建大石闸,东西各筑纤堤,旧堤冲破处增建了草坝以固堤束水,卞家庄险工地段的土堤被改建为石堤。次年,张鹏翮又将建中河的出水口移至杨家楼,使淮水畅流敌黄。康熙四十四年(1705),他组织伕役修理徐州城外石堤及山安黄河北岸三套堤工,增筑了月堤。后来,他又遵旨开鲍家营引河,减泄黄河、洪泽湖异涨之水,以保固黄河堤坝和高家堰工程; 再于中河横堤增建两道草坝,于鲍家营开引河处建一道草坝,相机启闭,保证中河不致淤塞。
张鹏翮的治河功绩缘于其不懈的努力。在治河实践中,他坚持务实的原则。一方面,他注意汲取前人的经验,广泛搜集各种意见,认真加以甄别取舍; 另一方面,他特别强调实地考察,厌弃空言。自任河督之后,他很少闲坐在衙署里,每每乘马搭舟巡视河段,按审形势。对于一个二品大员来说,具备这种不惮劳苦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基于此,张鹏翮提出的许多治河措施能够对症下药,收取成效。再者,张鹏翮注意招纳有才学之人效力河务。如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就先后将浙江西安县令陈鹏年和原内阁中书张伯行调至麾下。陈鹏年、张伯行皆非等闲之辈,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
康熙对张鹏翮的治河实践给予了诸多信任和支持。张鹏翮出任河督后不久,康熙下谕: “张鹏翮遇事精详勤劳,从此久任河务,必能有益。”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月,他应张鹏翮之请,及时为武家塾至小黄庄堤工拨去巨额银两,并表示:“张鹏翮事事总能尽力而为,朕不相信他还能相信谁?”康熙四十一年(1702)八月,张鹏翮疏请于邵家庄、颜家庄开引河以保固堤坝,康熙认为其所言得当,谕示众大学士: “若将这份奏本交由部臣商议,必定会拖延时日,可即刻照张鹏翮的题奏行事。”次年春,康熙南巡阅视河务工程,赐予张鹏翮御制《河臣箴》、《淮黄告成》诗,并赐其父张烺鲐“神清养志”及“松龄”匾额。当年十月,康熙以张鹏翮“殚心宣力,不辞艰瘁,又清洁自持”,特命吏、工两部议叙,给张鹏翮加上了太子太保衔。
需要指出的是,限于当时的社会和技术条件,张鹏翮无法对黄淮进行根本治理,而只能尽力作些局部文章。在处理河务时,张鹏翮亦有一些失当之处。比如,鉴于康熙对历任河督多有指授,甫任河督的张鹏翮曾提请将上谕治河事宜下史馆编辑成书,以便永远遵守奉行。结果,他遭到了康熙一顿训斥。康熙认为,河无定性,治河绝无一劳永逸之策,即便是自己的意见,也要看看有效与否,不可奉为圭臬。在康熙看来,张鹏翮居官固然不错,但其选用的人员未必都是方正之辈。张鹏翮有时会偏信不端属员之言,招人怨恨,而且其器宇不宽,不肯轻易认错自责。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康熙在南巡途中专门向张鹏翮提出以上几点意见,要求他应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要满足于廉洁之名,要为国、为民多务实效。
大体说来,张鹏翮的治河业绩在当朝和后世都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他本人亦被视为康熙治河名臣之一。后世有的人物传记著作——如蔡冠洛《清代700名人传》——直接将张鹏翮的名字列入“水利”篇中。
三
自康熙九年(1670)出仕之后,张鹏翮一直负有廉洁之名。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月,他被调回朝廷,担任刑部尚书一职。此后数年里,他又历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在此期间,他仍是比较注意维护自己的名节。吏部居六部之首,负责全国文官品秩、铨叙、课考、黜陟和封授,可谓要害部门。任吏部尚书时,据说张鹏翮在府邸的厅堂上树起一尊关圣帝君塑像,旁有周仓持刀威严肃立。凡有亲朋故旧因私前来说情请托,张鹏翮则会指着塑像讲: “关帝君在上,岂敢营私循隐?”有时他又会对来人讲: “周仓将军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很锋利,你不惧怕吗?”
然而,在张鹏翮所处的时代,浮沉于宦海而不染浊流是十分罕见的。事实上,自康熙中期之后,张鹏翮廉则廉矣,但身上亢直之气却渐渐有所消褪。康熙四十四年(1705),两江总督阿山纠劾时任江宁知府的陈鹏年收受盐、典商人年规,侵蚀龙江关税银,又无故枷责关役。张鹏翮奉旨与漕督桑额会审此案。尽管阿山所劾诸款与事实不符,但张鹏翮不能维护清议,同意将陈鹏年以“大不敬”之罪论斩。
康熙五十年(1711),在江苏的乡试中,副主考官赵晋与提调马逸姿内外交通,大肆舞弊,两江总督噶礼也受贿于科场,一时贿赂公行,仕子哗然。张鹏翮奉旨会同噶礼、江苏巡抚、安徽巡抚在扬州审察此案。由于事涉噶礼收取贿银50万两,噶礼不断从中阻挠,张鹏翮顾及儿子时任安庆府怀宁县令,受噶礼挟制,多有瞻顾。结果,这桩科场舞弊案拖延数月亦未能审清。次年正月,江苏巡抚张伯行上疏参劾噶礼的不法行径,噶礼则捏撰数款攻劾张伯行,两人势同水火。对这桩轰动朝野的督抚互参案,康熙派张鹏翮与漕督赫寿察审。张伯行居官清正,被江南百姓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张鹏翮对其本不陌生。在张伯行效力河务时,张鹏翮对其曾有过较高评价。但在此时,因张伯行奏疏内有张鹏翮之子任怀安县令、其对噶礼不无瞻顾等语,张鹏翮心中不悦。再者,他也不愿忤逆噶礼的权势。虽然扬州等地民情激愤,仕子纷纷上书为张伯行鸣不平,张鹏翮却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与赫寿所作的结论是: 张伯行所奏全虚,应革职赎徒; 噶礼所奏有虚有实,应降一级留任。康熙对这个结论很不满意,切责张鹏翮等掩饰和解,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再往严审。穆和伦、张廷枢仍是偏袒噶礼。最后,康熙亲自作出明断: 噶礼革职,张伯行留任。此案过后,张鹏翮对张伯行心存芥蒂。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月,他与左副都御史阿锡鼐至江南审案,连续对张伯行提出纠劾,甚至捏造口供,将张伯行论成死罪,次年十一月,康熙将两张俱召入京,会见于畅春苑。张鹏翮讲: “他(指张伯行)并不认罪。”康熙说: “他原本便无罪可认!”“此人朕还要用他,当用于有钱粮衙门。”随后,张伯行奉旨入值南书房,又被特授总督仓场侍郎。张鹏翮对张伯行的所作所为,确实暴露了其品行上的缺点,为自己在青史上留下了败笔,同时大大折损了自己在江南仕民心中的形象。康熙五十四年(1715),吴中人士怒其不公,将原来为其立于江阴的生祠拆烧一空。
张鹏翮卸河督之任后,康熙有时仍命其参预河务。康熙六十年(1721),汶水旱涸,运道梗塞,张鹏翮奉旨前往山东查勘,将坎河、鸡爪等泉疏浚,严禁民间偷截泉水灌田; 又补筑诸湖子堤,蓄积湖水,禁止百姓侵种湖地; 留主事富明德等人驻守南旺分水口,因时启闭运河闸; 再于彭口内南岸建挑水坝,北岸截去沙嘴,挑尽淤沙,使水挟沙畅流,直入微山湖。经过如此一番措置,山东西部地区“蓄泄有资,运道畅通”。这年九月,黄河于河南武陟决口,河水泛滥至山东,影响了运河上漕船通行,康熙又命张鹏翮与漕督施世纶到河南、山东查勘具奏。张鹏翮等奏称: 山东南旺、马场等地已筑堤蓄水,疏浚泉流,可使运道通畅; 河南黄河决口处已筑上拦水坝,水已消落。至于引沁入运之举,必须审度地势,慎重对待。康熙表示: “回奏甚为明晰,即令照其所奏实行,不得稍有更改。”此外,张鹏翮曾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康熙六十年(1721)两度充任了会试正考官。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底,康熙驾崩,新君胤禛即位,胤禛便是清史上的雍正帝。在新旧君主交替之际,张鹏翮被加上了太子太傅衔。雍正元年(1723)二月,雍正将张鹏翮这位老臣擢上相位,授其为文华殿大学士,赐与御书“嘉谟伟量”匾额,当日,张鹏翮奉旨与尚书徐元梦、田从典等人甄别翰林院、詹事府官员,将不称职者勒令解退回籍。
张鹏翮在相位上的时间是短暂的。雍正三年(1725)二月,年过古稀的他因病去世,享年77岁。雍正接到丧讯后表示“深为轸悼”,对张鹏翮加少保衔,于恤典定例外加祭一次,赐谥号为“文端”,又命大小汉堂官、给事中,御史会集致祭。雍正八年(1730),雍正诏令张鹏翮入祀贤良祠。
张鹏翮平生著述包括《圣谟全书》、《信阳子卓录》、《奉使俄罗斯行程录》及《河防志》、《敦行录》等。他的儿子张懋诚由举人出仕,累官至通政使。
相关参考
张鹏翮的主要成就张鹏翮做官五十多年,担任过不少官职,为官期间,以身作则,为人清廉公正,不惧权贵,作出了相当卓越的政绩,尤其是在治河方面,成功有效地治理了黄河水患。张鹏翮塑像“综上,被告人李纪周非法收受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一字宽宇,清四川遂宁三汇(今属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黑柏沟)人,清代名臣。张鹏翮曾任刑部尚书、两江总督等,早年颇有廉名。世宗即位,加太子太傅。雍正元年(1723年)拜
“巴人出将,蜀人入相”,几千年来,巴蜀文化哺育和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文化精英。清代张鹏翮集政治家、水利家、文学家、外交家、教育家于一身,是清代268年间蜀人官位最显赫、政绩最卓著、名声最响亮的人物。
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在家庭美德上,组织领
历史人物 “一代完人”张鹏翮,布衣入仕官至宰相,逝后竟无钱安葬
“巴人出将,蜀人入相”,几千年来,巴蜀文化哺育和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文化精英。清代张鹏翮集政治家、水利家、文学家、外交家、教育家于一身,是清代268年间蜀人官位最显赫、政绩最卓著、名声最响亮的人物。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百姓与其团结一心,风餐露宿,终于制服水患,而使华夏民族能一代一代生息繁衍。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赋税,重视以德化民,百姓们才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也安定了许多。大金宗室完
历史人物 雍正帝赞誉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史称一代廉吏张鹏翮
22岁考中进士,>55年宦海生涯,>从中央到地方又回到中央,出使过俄罗斯,任过兵部侍郎、刑部尚书、两江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重要职务;>康熙皇帝称之“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皇帝赞誉
历史人物 雍正帝赞誉他是“卓然一代之完人”,史称一代廉吏张鹏翮
22岁考中进士,>55年宦海生涯,>从中央到地方又回到中央,出使过俄罗斯,任过兵部侍郎、刑部尚书、两江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重要职务;>康熙皇帝称之“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皇帝赞誉
中文名:耿裕 别名:字好问 国籍:中国明朝www.cha138.com 职业:吏部尚书 代表作品:《耿裕集》耿裕——父子并以德行名著于世 天顺初年,改检讨。其父九畴因张鹏弹劾石亨一案受到
近代人物中文名:刘真国籍:中国民族:汉职业:原湖北省委副秘书长刘真早期经历(历史lishixinzhi.com)刘真,1933年3月,刘真在上海经中共闸北区委委员张翮介绍加入共青团,从事刻印革命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