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乾隆惩贪
Posted 贪官
篇首语:等不到的晚安就别等了,挤不进的世界就别挤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乾隆惩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乾隆惩贪
乾隆惩贪
清朝入关后,顺治、康熙、雍正都极重视惩贪。正如康熙皇帝所说 “治国莫要于惩贪”,他们都认识到国家兴亡,官吏是否廉洁至关重要。乾隆即位,天下承平日久,官职腐化日深,因而贪官数目日多,官职日大,赃额日巨,手段日高,范围日广。客观形势使惩贪成为乾隆皇帝巩固统治的一项主要内容。
首先,乾隆皇帝对贪官十分痛恨,告诫群臣不可为贪官开幸生之路。
第二、他尊重前辈惩贪之法,但又因时改变旧例,因案增设者为多。他将八法考绩制度改为六法,宣布“贪、酷二者,不应待三年参劾”,这样,就使惩贪成了经常事。他下令将乾隆元年(1736年) 以来的贪污犯,陆续发往军台效力。对重犯停止捐赎之例。对禁卒受贿放纵囚犯,予以严惩。乾隆皇帝又新定8条惩贪之法,乾隆四十八年 (1783年) 对贪污官吏原推荐者及失察的上级官吏要进行降职、调用。贪官的财款由上司官代赔,父死子赔,父罪子偿之例亦有之。督、抚衙门不准接受贿赂馈送,严禁各部需索,严禁直省大吏的门人收受门包,严禁上司留请属员用餐时勒 “押席钱”。
第二,乾隆惩贪次数多,被惩贪官多,处死者多,处死督、抚大吏比康、雍二朝为多。一经发现贪官就实行连坐,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 甘肃省折捐冒赈,朋分公帑,总督勒尔谨赐自尽,处死拟死官员47人,现任、前任各官被追究者82人,11名罪犯之子还发往伊犁做苦工。乾隆二十年 (1755年) 大学士史贻直为山东巡抚鄂昌讲情,被革职回家。
总之,乾隆皇帝惩贪是严厉的。
相关参考
封建社会的清明君主一直就把贪官污吏当作是自己朝廷的顽疾,清朝到了时期,官吏贪污之风更加盛行。其时,不仅贪污案件多,而且上至督抚,下至胥吏衙役,几乎无官员不贪。乾隆在位时,因贪污而被惩处的二品以上大
乾隆帝弘历25岁登基,在清朝诸帝中不失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有所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以其祖康熙为榜样,并吸取了其父雍正的一些统治经验,乾纲独断,事必躬亲,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
在封建社会里,清代法律应该说是非常健全的,同时清朝惩贪“执法未尝不严”,仅乾隆一朝,因贪污受贿而被处死的封疆大吏就有二十余人,但仍然无法遏制吏治日下的趋势,所谓“诛殛愈众,贪风愈甚”。很多清史研究者都
朱元璋惩贪 文/杨马林 明初,许多官员蹈袭元朝之弊,擅权枉法,贪赃受贿,蠹政害民。这使出身贫贱的朱元璋联想起元末吏治腐败激起民变的教训,深为警惕和忧虑。洪武二年,朱元璋告戒群臣:&ld
朱元璋惩贪大案 朱元璋的严刑治国,让众多的贪官吓破了胆。但即便在这样的恐怖之中,竟然还是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铤而走险,在大明王朝建立不久,就接连有三起惊天大案。究竟是怎样的官员,竟然敢在
朱元璋惩贪三大案 朱元璋建国,他有自己的理想,他要建一个廉洁的、高效率的政府,这个政府有一个廉洁的官僚队伍。他的重要谋臣刘基曾经对朱元璋说,元朝失天下,失于贪纵,你要把天下坐稳一定要加强
朱元璋惩贪是否是史上最严厉的? 朱元璋其人,原名朱重八,出生于元末乱世,家境贫苦,为免被饿死的命运,先入庙,后投军,成为了反抗暴元军队中的一名士卒,后更名为朱元璋,璋是玉做的一种尖锐利器,其意思就是
人们的普遍印象是乾隆比雍正仁慈,但实际上,乾隆朝对贪官的惩处远严厉于雍正朝。雍正年间,惩贪实行“完赃减等条例”。凡贪污挪用公款的犯官,如果在一年之内将所贪的公款全部补赔,就可以免死减罪发落。乾隆却克服
人们的普遍印象是乾隆比雍正仁慈,但实际上,乾隆朝对贪官的惩处远严厉于雍正朝。雍正年间,惩贪实行“完赃减等条例”。凡贪污挪用公款的犯官,如果在一年之内将所贪的公款全部补赔,就可以免死减罪发落。乾隆却克服
雍正:人们的普遍印象是乾隆比雍正仁慈,但实际上,乾隆朝对贪官的惩处远严厉于雍正朝。雍正年间,惩贪实行「完赃减等条例」。凡贪污挪用公款的犯官,如果在一年之内将所贪的公款全部补赔,就可以免死减罪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