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

Posted 天下

篇首语: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

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年),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字宁人,初名绛,号亭林,曾自署蒋山佣。他出身江南大族,性情耿介,与同里归庄为友,时有“归奇顾怪”之说。少年留心经世之学,遍览二十一史、明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日知录》等书。

清军南下,他纠合同志,于吴江起兵,失败后幸得逃脱。昆山城破,其母王氏绝食而死,遗命他不许为清朝作事。隆武帝在福建遥授他职方司主事,因路途阻隔而不能奔赴福建。他四处结交豪杰,以图光复。他骑两匹马,又用两骡驮书,把读书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把所见所闻与文献记载对勘。晚年定居陕西华阴,清开博学鸿儒科,征他入京,他以死相告,清开明史馆,有人荐他,他又以死相告,一直到死不仕清。

在哲学上,他提出 “盈天地之间者,气也”,承认宇宙由物质构成,又认为“非器则道无所寓”,规律存在于事物之中。

在政治思想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他认为亡国只是易姓改号,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一般人对保国可不必参加,对保天下则人人都有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学者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他认为“士之无耻,是谓国耻”。

他是清代考据学 (亦称“清学) 的先驱。他反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提倡实学,要广收证据,既要有本征,又要有旁证,不以孤证为足。他利用文字、音韵、训诂、校勘、版本等各方面知识,给史料以鉴别和考证,扩大了史学范围。他的学术实践,宣告了宋明以来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清代朴学之先河。

相关参考

如何评价顾炎武此人?顾炎武的诗词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首先顾炎武是也一位儒学大家,是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rdquo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顾炎武此人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首先顾炎武是也一位儒学大家,是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在儒学方面成就非常高,反对明朝的阴阳心

大思想家顾炎武师承何人,其学问是自学的吗

每当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想起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

顾炎武的思想 顾炎武为什么反对清朝统治?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明朝程朱理学进行批判,在程朱理学衰退之时,开启了清朝思想界的新出路。  就顾炎武个人的思想而言,最重要的在于两点:一、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历史人物 顾炎武的思想 顾炎武为什么反对清朝统治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明朝程朱理学进行批判,在程朱理学衰退之时,开启了清朝思想界的新出路。  就顾炎武个人的思想而言,最重要的在于两点:一、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历史人物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徐元文简介,顾炎武是如何勉励徐元文的

人物生平少年得志徐元文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读书学习,14岁时经考试被录取为当地生员。他所读的书以六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乐》六部书)为主,也常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力求明了事理

顾炎武因恶仆背叛背井离乡 家产被洗劫一空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自古以来便存在“恶奴欺主、强仆犯上”的事,清朝顺治年间,在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大儒顾炎武家也出了一名类似于“何天带”的仆人,给他带来许多麻烦与痛苦,导致他被迫背井离

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简介

清朝人物中文名:顾炎武别名:原名绛,字忠清、宁人,别名继坤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苏州府昆山千灯镇出生日期:1613年7月15日逝世日期:1682年2月15日职业:兵部司务,思想家,语言学家信仰:

明末清初儒学家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的老师是谁?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精通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在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放在普通人身上,能在一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就已经不错了!顾炎武青史留名

历史人物 楹联学开山之祖 清朝经学大家梁章钜简介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生于福州府城。其先祖于清初迁居福州市区。>>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