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智除鳌拜
Posted 康熙
篇首语: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智除鳌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智除鳌拜
智除鳌拜
康熙即位,年仅8岁,索尼 (正黄旗)、遏必隆 (镶黄旗)、苏克萨哈 (正白旗)、鳌拜 (镶黄旗) 四大臣辅政,其中鳌拜最为专横跋扈。他广植党羽,排除异己,不仅凌驾于其它大臣之上,把康熙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一意恢复祖制。康熙七年(1668年)他提出:多尔衮在圈地时偏袒所属的正白旗,安置正白旗于京东北永平府一带,而将鳌拜所属的镶黄旗移往保定、河间、涿州,不符合“八旗自有定序”的祖制。因而要求与正白旗换地,如土地不足,另外再圈地补足之,企图再次掀起圈地高潮。这一主张遭到广泛的反对,特别是属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和苏纳海(吏部尚书)的坚决反对。但鳌拜坚持换地,康熙皇帝虽然反对,也阻挡不住。
康熙于康熙六年亲政后,鳌拜集团不肯归政,而苏克萨哈则提出辞去辅政大臣职务,归政皇帝,鳌拜便诬陷苏克萨哈 “背负先帝” “心怀异心”,康熙皇帝反对这种诬陷,但鳌拜不听,把苏克萨哈处了绞刑。鳌拜清除政敌,更加专横,当群臣在向皇帝贺年时,鳌拜竟身穿黄袍,俨然如太上皇。他有病时,康熙皇帝前去探视,他席下置刀,卧床不起。
鳌拜的横行,使许多朝臣都感到是一个威胁,他们迅速集合到皇帝一边。汉族官吏熊赐履也公开指责鳌拜了。
为了夺回政权,康熙皇帝提拔了自己的一些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又挑选了一批少年侍卫,以练习摔跤为名留在宫中。
康熙八年 (1669年) 五月,康熙皇帝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鳌拜入宫时,将其逮捕,并把他的心腹党羽、兄弟子侄一起逮捕,宣布鳌拜30余条罪状,判以终身监禁,其党羽被处死。
相关参考
顺治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54年,此时清朝已经入主中原有十年了,这一年的3月18日顺治皇帝福临又有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的出生当时也没有引起来太大的关注,他的母亲只是顺治的一个普通妃子,宠爱都算不上,反正也算是...
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叫玄烨。他自幼聪明好学,立志做一个贤明的帝王。玄烨六岁那年,有一天和哥哥福全等人一起去给父亲请安。顺治皇帝把他们搂在怀里,问他们长大以后愿意做什么样的人。福全说:“愿意做一个贤
康熙幼年智除鳌拜的故事一直是历史文学作品里的热门主题,虽说是一朝之君,但小小年纪如何清除顽党,幕后的推手是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玄烨继位后,四辅臣“搪当国事,裁决庶务;入白太后,则别无可否,惟唯诺而已”
康熙幼年智除鳌拜的故事一直是历史文学作品里的热门主题,虽说是一朝之君,但小小年纪如何清除顽党,幕后的推手是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玄烨继位后,四辅臣“搪当国事,裁决庶务;入白太后,则别无可否,惟唯诺而已”
清朝历史故事:1、康熙时期,智除鳌拜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
清朝历史故事清朝历史故事:1、康熙时期,智除鳌拜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
清朝历史故事清朝历史故事:1、康熙时期,智除鳌拜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
一部《鹿鼎记》让鳌拜这个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妇孺皆知,鳌拜被牢牢的打上了奸臣,权臣的烙印。而且智除鳌拜还被列为康熙最伟大的三大功绩之一,而彪炳史册。而14岁的康熙,抓住鳌拜后,并没有杀他,而是将其党羽杀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一1722)也就是康熙帝,即位时才ll岁。按照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于是,由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个顾命大臣辅助小皇帝执政。四个大臣中,鳌拜最为专权,他并
自古以来的专制制度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当君权高度集中,统治集团内部协调一致的时候,国家就会稳定,经济就会发展。反之,君权旁落,内部党同伐异,政治就会黑暗,社会就会混乱。>> 顺治十八年(16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