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戚继光荡平倭患

Posted 倭寇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戚继光荡平倭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戚继光荡平倭患

戚继光荡平倭患

明朝竭力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对一衣带水的日本更是如此。朱元璋把它列为不予征讨的国家,派遣使臣与之沟通交好,并专门在宁波设市舶司负责对日本的贸易。

14世纪中叶,日本国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封建诸侯相互杀伐,混战不休。在战争中失败的残兵败将以及失意政客、武士、无赖流浪海上,聚而为盗。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奴国,所以人们就把这些来自日本的海盗称为“倭寇”。

其实真正的倭寇不过十之二三,其余都是沿海奸民。闽浙不少势要豪绅、衣冠大姓与倭寇勾结,充任舶主,进行武装走私,顺利则贸易,失利则抢掠,倭寇这才成为沿海大患。

明朝初年,朱元璋便在从辽东经山东至广东的万里海疆上设置了五十多个卫所,拥兵二十多万,以防备倭寇的侵扰。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总兵刘荣全歼盘踞望海埚一带的倭寇两千余人。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规模的海盗侵扰活动停止了。嘉靖年间,朝政腐败,海防卫所兵少船破,防御力量削弱,一度平静的海疆,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朱纨为浙江巡抚,提督浙闽海防军务。他到任后,先行海禁,整顿保甲,肃清内奸,捕杀了协同倭寇作乱的海匪首领李光头等96人,断绝倭寇与陆上的联系,然后率兵猛攻,捣其巢穴。又在福建招集捕盗船40只,巡逻海防,颇有成效。

朱纨勇于任事,一心剿倭,侦知倭寇实情,即如实奏闻朝廷。他在奏章中说:“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濒海之盗易,去中国衣冠之盗尤难。”一针见血,却因此触动了闽浙衣冠盗贼在朝的后台老板。这些人反诬朱纨“弄权擅杀,激起民愤”。结果朱纨被罢官入狱。审讯时,朱慷慨流涕,服药自杀。由此可见,倭患难平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海盗,包括濒海之盗和衣冠之盗与倭寇的勾结。当时,著名的海盗汪直、徐海、许栋等人,无一不是倭寇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内线。

嘉靖三十三年,张经总督沿海军务。他曾在两广任职,颇为当地少数民族拥戴。他受命后,调集两广土司兵马,于次年在浙江王江泾大败倭寇,斩首两千,堕海溺死者不计其数。张经遭到严嵩奸党赵文华的诬陷,功罪颠倒。张经被处死后,赵文华得到了升迁。闽浙沿海地区的倭患因此日甚一日。

早在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就在山东登州地区御倭有功。两年后调任浙江。

戚继光调到浙江后,深感卫所的常备部队不仅数量少,作战能力也差,难以战胜倭寇。素有民风剽悍之称的义乌,这时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械斗,死伤数千人。戚继光十分痛心,又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能将他们组织起来,编成军队,抵抗倭寇,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他征得上级同意,在义乌招募了3000名淳朴憨厚、体格健壮的农民和矿夫,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鸳鸯阵”的战术,作战时,长短兵器同时使用,各尽其能,紧密配合。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便开赴抗倭前线。

这支军队英勇善战,累建奇功,又是戚继光亲手创建,所以人们称它为“戚家军”。戚家军所到之处,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倭寇则闻风丧胆,避之唯恐不及。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倭寇大举入侵浙东。戚家军先后在龙山、台州等地与其交锋,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的倭患。

这时,广东、浙江一带的倭寇受到打击,余部流窜到闽海一带及宁德县海面的横屿岛上,人数达几千人。

嘉靖四十一年,戚继光奉调援闽。横屿岛上建有木城和坚固的堡垒,易守难攻。为了消灭这股海匪,戚继光亲自察看地形,先招降了横屿倭寇在大陆上的重要据点张湾的守军,然后趁潮落之际,让士兵每人背一捆干草,摆成鸳鸯阵式,把草铺在路上匍匐前进,很快到了岸边。战斗打响后,戚家军个个奋勇当先,冲锋陷阵,焚烧了木城,摧毁了倭寇的巢穴,斩首两千六百多人。接着乘胜前进,先后捣毁了福清、牛田和兴化一带的倭巢。和戚家军并肩作战的还有奉调援闽的广东官兵,他们也屡败倭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不久,戚继光班师回浙。倭寇见福建守备空虚,又卷土重来,攻占了兴化城和平海卫,并以此为据点向四乡骚扰。明政府以俞大猷为总兵,戚继光为副,于嘉靖四十二年分兵三路进攻平海,斩首两千余。戚继光因战功卓著,擢升为都督同知,并代俞大猷为总兵官。次年,他又多次领兵击败倭寇。福建的倭患平定后,戚继光挥师广东,与总兵俞大猷配合,肃清了沿海倭寇,为害东南沿海两百余年的倭患基本解除。

抗倭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广大爱国军民和以戚继光为代表的抗倭将领共同奋斗的结果。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间。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戚继光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但愿海波平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人,生于山东济宁,是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出生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的倭患十分严重。出身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居然怕老婆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他年轻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

历史人物 抗倭名将戚继光死得有多惨

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十余年扫平了为害沿海人民的倭患,又抗击北方蒙古侵犯十余年,不仅保证了边疆百姓们安稳的生活还促进了蒙汉之间的发展。>戚继光不仅仅是一名将领,还是杰出的军

中国历史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明世宗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到日本海盗(即倭寇)的侵扰,再加上中国的土豪、奸商与之勾结,坑害百姓,使得沿海一带鸡犬不宁,陷入严重的倭患之中。尤其有一年,中国海盗汪直、徐海勾结倭寇在浙江、江

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谁

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明朝戚继光。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比较著名的战役有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时,戚继

明朝历史 戚继光的战绩如何 对戚继光的评价

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也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纵观他的一生,戚继光战绩颇丰。以戚继光的战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多数为民间艺术作品。戚继光从小就表现突出,并怀有伟大志向。年少的他

历史人物 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简介,戚继光抗倭多少年

人物生平早期经历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

能臣

说起明朝倭寇之患,我们头脑中肯定能闪现出戚继光、俞大猷这些抗倭名将,但是当时这些将领应该说还只是战场将领级别,而当时真正的东南抗倭前线统帅胡宗宪却鲜为人知。这位平定倭患的统帅最终落得个身负奸臣之名自杀

天丛云剑

1.遇袭嘉靖32年,戚继光因为屡立战功,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负责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以及荡平周边沿海的海盗隐患。上任之际,戚继光一方面让副官领着官船和大批兵力浩浩荡荡地出发,另一方面,他却选择了一条商

明朝历史 明朝的戚继光在哪一个皇帝的朝廷任职?

明朝的戚继光...在哪一个皇帝的朝廷任职?万里长城是他任内最大的功绩吗?他还有什么特别的功绩呢?明朝的戚继光在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和明神宗(万历)时任职朝廷.戚继光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