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徐霞客及其游记

Posted 明朝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徐霞客及其游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徐霞客及其游记

徐霞客及其游记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六月的一天,经过几十年艰辛跋涉和旅途风霜的他终于一病不起。在他的病榻前、书案上,堆放着一叠叠游记手稿和采集到的许多“怪石”标本。

他不时支撑着瘦骨嶙峋的肢体,细心揣摩着那些怪石,又不时用颤抖的右手,拿起羊毫笔,认真修改手稿上每一处讹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才停止工作。他,就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南直江阴(今江苏江阴)人,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人家。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二。那时候的知识分子,大多热衷科举,追名逐禄,少有把漫游山川、进行科学考察当成自己终身事业的,只有他一反常情,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他家经济条件优越,藏书很多,让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籍,特别是对古代历史和方舆地志,更是情有独钟,爱不释卷。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强,所读之书,往往过目不忘;作诗缀文,落笔成章。青年时代,凭着自己的才名和家庭背景,结识了不少当时的文人学士,并一度参加科举考试。由于不善八股文章,终于落第。从此,他绝意科场,不求仕进。虽闭门读书,从不涉猎四书五经。除历史、地理外,“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与地志,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游记一类的书籍。他神往书中所描绘的雄奇美丽的山川。通过大量和反复的阅读,他发现过去的地理和其他一些书中有不少错误的记载。他决定走出书斋,到大自然中探奇访幽,进行实地考察。他曾对朋友说:“大丈夫应该走出家门,浪迹天下,怎么能一辈子局促于海疆一隅呢?”因此,他从21岁起,便负笈远游,开始了艰苦的野外考察和旅行活动,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55岁)才停止,总共30多年。

正像一切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个热心的支持者一样,徐霞客事业的成功,也离不开母亲王夫人的支持。她不仅赞许儿子的远大志向,还经常鼓励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哪能像藩篱中的雉鸡、车辕下的马驹一样坐困家园呢?”他第一次出游太湖时,母亲特地给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以示鼓励。他牢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古训,每次出游,都算好日期,按时往返,以免母亲惦记。回家时,总要带点地方特产孝敬母亲。王夫人常常坐在豆棚下,一边纺纱,一边听着儿子讲述旅途中的离奇见闻和惊险场面。她笑容满面地说:“你外出跋山涉水,我坐在家中,看着豆苗一天天长大,望着天上飘浮的白云。转眼间,秋天到了,知道你该回家了。听着你讲述那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儿,真令人惊喜赞叹。”

为了消除儿子的顾虑,显示自己身子骨硬朗,她还在73岁那年,和徐霞客游历了荆溪、句曲的风景名胜。王夫人的通情达理和开明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这使徐霞客游历的信念更加坚定,他以顽强的毅力,历经千辛万苦,周游了全国各地,遍览了山川形胜,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在科学考察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古代交通不畅,旅行困难。至于访名山,探幽洞,更要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走的是羊肠小道,攀的是悬崖峭壁,置身于荒漠险僻之处,出没于深山老林之中。有时夜晚无处投宿,只能栖身破庙古刹,或躺在大树底下、乱草丛中。饿了,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撮清泉。有时粮食告罄,就以野果充饥。他从不流露畏难情绪,表现出坚强的意志。

为了探求山川岩壑的奥秘,弄清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渊源,徐霞客登山务必登到顶峰,探洞一定要到达幽境,真正做到穷本溯源,寻根究底。触目惊心的悬崖绝壁拦不住他,魑魅魍魉的离奇传说吓不倒他,毒蛇猛兽司空见惯。他把这些惊险的场面,以生花妙笔写在日记中、游记里。游黄山时,他写道:“山峰高耸陡峭,崖面积雪深厚,背阴处还结下一层坚冰,滑不可攀,只好用手杖凿出冰坎,每凿一级,就跨上一步,直至登上顶峰。”游云南石房洞时,他只身攀援陡峭的石壁。坡上的岩石和表土风化松动,稍一着力,就会滚动滑落。他凭着多年爬山的经验,死死抓住坚固的石棱,双脚蹬直,身体紧贴坡面,就像钉在墙壁上一样,缓缓向上蠕动,使尽全身力气,才爬到了洞口。有时为了探根究底,他不畏艰险,不顾疲劳,多次上攀悬崖,下访幽谷,直至得出满意的结论。这些都反映了他勇于探索、坚持实践和追求真知的治学精神。

在旅游途中,除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困难外,还有意想不到的人为祸变。他曾多次遭到强人劫掠,几乎丢了性命。有一次,他在湘江遇上水贼,跳河脱险。多亏邻舟垂怜,才有一身干衣蔽体。人们劝他返回故乡,徐霞客毫不灰心丧气,坚定地说:“有什么可怕的呢?我随身带着铁锹,哪里不能埋葬我的尸骨!我还有一身力气和一支毛笔,难道就等着饿死不成?”正是凭着这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才战胜了横亘在旅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

在旅游考察中,他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感受。无论是在山村茅店还是在荒野破庙,他都坚持写作,从不间断。他描绘了壮丽多姿的名山大川、深壑幽洞,记录了考察中的珍见奇闻,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因而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除了山脉河流、地形地貌、奇峰异洞、瀑布温泉外,还有风土人情、民族关系、边疆防务、矿石物产等等。这些日记,经过后人编辑刊印,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文字优美,描写逼真,文学价值很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考察著作,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书中有对江河源流的勘察和辨误,有对地形地貌的考察和研究,有对动物、植物的生态品种和环境的比较和鉴别,有对矿产种类、水文气象的观察和记述。徐霞客对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湘、桂、黔、滇一带,是世界上最广大的石灰岩地貌区域之一。他在书中记录了这种地貌的种种特征,探讨了它的成因,观测了它的方位,研究了它的结构。徐霞客用目测和步量得出的数据,与现代的科学测量十分相近。因此,他是世界上最早考察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学者,比欧洲人同类的考察和研究早了二百年左右。

徐霞客在考察和研究中不因循旧说或迷信经典记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古人一直认为岷江是长江的发源地,徐霞客通过广泛深入的实地考察,以事实论证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推翻了流传一千多年的谬说。他还对南北盘江、怒江、澜沧江、红河的源流进行考察,修正了前人的讹误。

他还考察了气候、地形对植物的影响。

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社会的援助,不出于任何目的,纯粹考察自然景象,毕生从事旅游事业,徐霞客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这么做的唯一的一个人。他的足迹遍及现在的华东、华中、西南、华北的20个省、市、自治区。他的光辉业绩,特别是他留下的《徐霞客游记》一书,是我国科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逝世时才56岁。

相关参考

徐霞客死亡游记是什么 古代旅行家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人物,他喜欢游览各地,足迹曾遍布中国,当时他边走边记录各地的状况,写下了《徐霞客游记》,因此他的名字也流芳在中国的历史里,现在关于徐霞客也有很多的小说,比如《徐霞客死亡游记》,这

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明南直隶江阴马镇南阳岐人。他鄙视权贵,拒绝仕途,博览群书,矢志考察山川地貌奥秘。在旅途中,徐霞客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

徐霞客游记具体写了什么 徐霞客志在天下的故事

徐霞客是我国明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的一生可以用“志在四方”四个字概括,他一生游历,一生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游历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悟体会和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风土人情全部都记录了下

徐霞客游记具体写了什么 徐霞客志在天下的故事

徐霞客是我国明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的一生可以用“志在四方”四个字概括,他一生游历,一生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游历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悟体会和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风土人情全部都记录了下

如何评价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死中国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所作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也就是5月19日,甚至被定为中国旅游日。现代许多旅游爱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死中国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所作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也就是5月19日,甚至被定为中国旅游日。现代许多旅游爱

《徐霞客游记》作者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是怎么死的?

  徐霞客这个名字大家绝对不陌生,一本以他之名命名的《徐霞客游记》,在中国地理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即便放在今日也是十分重要的地理学著作,因为这本书,徐霞客名垂青史,时隔几百年大家对他的名字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汉语拼音:XuxiakeYouji),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

历史人物 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 解读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是哪个朝代的:(1586一1641),明代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属今江苏)人。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年二十二弃科举,遍游名山大川,足迹所到,北至燕、晋,南及云、贵、两广等十七省

历史上徐霞客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徐霞客简介徐霞客,本名徐弘祖,他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著有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游历了我国16个省的大好河山,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成就最高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画照徐霞客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