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方从哲生平简介?方从哲历史评价?
Posted 明朝
篇首语: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方从哲生平简介?方从哲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方从哲生平简介?方从哲历史评价?
方从哲
一
方从哲,字中涵。其祖先是德清(今属浙江)人,因隶籍锦衣卫,遂移居京师。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授庶吉士,屡迁国子监祭酒。方从哲为官时曾长期请假家居,时人颇称其恬静淡雅。大学士叶向高曾请用其为礼部右侍郎,神宗不允。后来,神宗起用他为吏部左侍郎。这时方从哲曾被给事中李成名弹劾,他请求罢职,但未获准。
万历四十一年(1613)九月,以大学士叶向高之请,神宗下诏令方从哲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与吴道南并命。当时的内阁首辅是叶向高,所以政事多由他裁决。万历四十二年(1614)八月,叶向高致仕,方从哲遂成为首辅。而与他并命的吴道南,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才入阁办事,万历四十五年(1617)七月,就以丁母忧去职。所以这以后一直是方从哲独相的时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泰昌元年(1620)八月刘一燝、韩爌入阁为止。
方从哲独相时期,正是神宗皇帝怠政十分严重的时期。神宗皇帝每每以身体不适为借口不肯上朝,不同朝臣商讨国策,懒于处理朝臣奏疏,连经筵日讲和亲享太庙也给免了。偶尔做出的某些决定,又或不合礼法,或有违体制。对此,一些正直的朝臣每每上疏切谏,哪怕是遭到贬谪、身首异处也在所不辞,而身为首辅的方从哲却没有起到他应有的作用,一味地迎合神宗心意。对此,朝野人士对其极为不满。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四日酉刻(大约是下午的五到七点),一不知名男子手持一根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庆宫大门,将守门太监李鉴击伤,冲到前殿檐下时,被太监李本用等擒获,并交给东华门守卫指挥朱雄等看押起来。第二天,太子朱常洛将情况报给了神宗,神宗遂令法司提审。巡城御史刘廷元审过后,向神宗作了汇报,称犯人名叫张差,是蓟州人氏。称自己吃斋讨封,语无伦次,察其形迹,似是个疯子。接着,刑部郎中胡士相与员外郎赵会桢、劳永嘉再讯,进一步证实张差是一名疯癫之人。
联系到争立国本的经过,联系到福王虽已之国但神宗还是不太喜欢太子朱常洛,更联系到神宗宠爱郑贵妃等一系列事实,人们并不难发现这一事件的发生与郑贵妃是有联系的,所谓的疯癫,根本就不成立。时任刑部主事的王之寀,就对审讯结果表示怀疑。于是他趁机私审张差,审讯的结果使举朝惊骇。张差供出,自己是受了庞保和刘成的主使,才闯入慈庆宫想打伤太子的。庞保、刘成是郑贵妃宫中的太监,所以如此一来,案情的主使者便一目了然了。
方从哲知道,将郑贵妃牵连在里面,肯定是神宗不愿接受的事实。于是他便将王之寀重重地斥责了一番。并上疏道: “张差一案,罪犯招供已十分清楚。数日之内,请陛下从速决断。我私下认为,此案早结一日,则人心早安一日。不然,延续一天,将都横生枝节,如此一来,恐有意外之祸。”在这份短短的奏疏里,方从哲的用意十分清楚,他是想趁王之寀之审案结果尚未扩散之时,以疯癫说从速结案。
如此一来,既不致于使郑贵妃牵连在里面,又不致于使神宗难堪,这正中神宗之意。
五月二十八日,神宗在慈宁宫接见了方从哲等大臣。神宗拉着太子朱常洛的手,显得亲爱无比。这之后,爷俩个告谕群臣,磔张差、庞保、刘成,不要株连他人。
这个案子,就是所谓的梃击案。可以这样说,对这个案子的处理,是方从哲迎合圣意定了基调,使王之寀私审张差时已显示出的案情不能再继续审讯下去。梃击一案,便以这个基调,草草从速结案了。
作为一名内阁大学士,特别是内阁首辅,其职责是什么?《明史·宰辅年表》中说得非常清楚: “治道得失,人才用舍,理乱兴衰,全系辅臣一人。”那么,作为首辅的方从哲做得怎样?叶向高针对当时的弊政,力图匡救,但方从哲没有叶向高那样的才能。他是个生性柔懦,不能做大事的人。他对万历末年的弊政,竟无所匡正。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指责。
官曹空虚、大僚不补是神宗怠政造成的一大弊端。吴道南罢相后,内阁中只有方从哲一人,他上疏请皇上马上增置阁臣,神宗不允。自此之后,方从哲每月必请,神宗认为一人足能办事,一直没有增设阁臣。
由于官吏的任免处于半停滞状态,使空缺的空位得不到及时补充,这种现象在方从哲为首辅时极为严重。按旧制,给事中需五十余人,而御史则需百余人。而此时,六科中只有四人,而五科中连大印都无人掌管。十三道中只有五人,一人竟掌数职。六部堂上官员仅有四五人,都御史皆数年空署。万历四十五年(1617)正月的一天,方从哲在上早朝的路上,遇见百余人聚集在长安门外,环跪着哭诉。方从哲一问,才知道他们全是镇抚司犯人的家属。家属们对他讲,由于镇抚司缺理刑官,无人为他们的家属决案,监禁日久,有些犯人竟死在狱中。有罪者不能定罪,无罪者不能雪冤。这件事给方从哲的震动很大,他马上上疏请神宗选补缺官。神宗不与处置,他也不再请求。
正直派与邪恶派的门户之争,是万历末年形成的。两派的势力,随时消长。万历四十二年(1614)八月,比较正直的叶向高离职而归之后,邪恶派的势力占了上风。他们不遗余力地打击排挤正直派官吏。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丁巳京察大权,掌握在邪恶派官僚手中,一些正直派官吏,纷纷被斥黜,致使朝中正人君子靡有孑遗。作为内阁首辅,对于这种门户之争不但不予以遏制,还庇护邪恶派官吏。如齐党亓诗教,曾是方从哲的门生,方从哲家居时,亓诗教学多次推举他,因而当方从哲成为首辅后,许多政事的处理都要询问亓诗教的意见。受到方从哲的袒护,齐党的气焰更加嚣张起来。方从哲的态度和所作所为,使正直派官吏对他恨之如骨。所以等正直派官吏翻过身来后,对他也是穷追不舍。
方从哲独相期间,天灾人祸也连续不断,京师、山东、山西、河南、江西相继告灾,灾民无以卿生,流离失所,而朝廷却不予赈济。而各种灾异怪征也叠出屡见。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长星出现于东南天空,长约两丈,宽有尺余,十九天后才消失。京师又发生地震。方从哲认为这是苍天示警,忙上疏道: “各种妖象怪征,屡屡出现。这除了臣奉职无能,应痛心自省之外,还望陛下奋然而起,重振乾纲。”朝廷大臣们对方从哲的所作所为已了如指掌,知道他上疏,只不过是争名而已,而实际上却是顺合帝意。所以朝臣们见到方从哲这份奏疏后,都掩口而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日益强大起来的后金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之下开始对明王朝用兵,并攻克抚顺(今属辽宁)。这使得大明王朝朝野震惊。而对后金的防守及用兵,也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议题。第二年的正月,方从哲与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发红旗,督促辽东经略杨镐对后金大举用兵。二月,明军兵分四路分头出击,结果是三路丧师,一路撤还。这次对后金用兵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方从哲、赵兴邦等人既不懂军事而又不熟悉后金军情造成的,所以方从哲马上遭到了礼部主事夏嘉遇的弹劾。方从哲也以此求罢,不敢入阁,只好躲在朝房中办事。神宗下诏恳留,方从哲才入阁办事。
不久,后金大军又连下开原、铁岭(今皆属辽宁)两座重镇。万历四十七年(1619)七月,方从哲率大小臣工伏跪在文华门,上增兵发饷疏,并请求皇上马上批行。但神宗不予处置。九月,边警日至,方从哲请求皇上御文华殿召见廷臣,商讨守战方略,而吏部尚书赵焕等又率群臣伏跪文华门,力请皇上临朝议政。神宗也不予理会。等到傍晚时分,才派一名太监让朝臣退去,而一切军机大事搁置如故。当时朝臣对此极为不满。他们尖锐地指出,大明王朝之亡,是神宗开始的,而独秉国政、无所匡正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又被指为导致明亡的罪魁祸首。
二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 久病的神宗病情进一步恶化。是月十七日,方从哲率九卿台谏到思善门问安。十九日,神宗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在弘德殿召见英国公张惟贤、大学士方从哲、尚书周嘉谟、李汝华、张问达、黄克缵、黄嘉善、侍郎孙如游等大臣,勉励他们勤于职守,辅佐嗣君。二十一日,神宗病死于弘德殿病榻之上。
按神宗遗诏,皇太子朱常洛于八月一日继承王位,是为光宗,下诏明年改元为泰昌元年。光宗继位之后,马上从方从哲请,命吏部侍郎史继偕及南京礼部侍郎沈
隺以礼部尚书 兼东阁大学士。这之后,随即又召刘一燝、韩爌、朱国祚、 叶向高等入阁。由于其它人不在京城,所以只有刘一燝与韩爌入阁办事。从此之后,方从哲独相的局面被打破了。
光宗本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年青人,但他的致命弱点是过 于贪恋女色。郑贵妃对这一点十分了解,因害怕光宗因以前 福王之事记恨自己,就给光宗进献了八位绝色佳人,以讨取 光宗欢心。光宗禁耐不住色诱,退朝之后竟一夜连幸数人, 这使得他原本就很羸弱的身子支持不住,从此便染恙在身, 一病不起。
是月十四日,原为郑贵妃宫中太监、光宗继位后升为司 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的崔文升向光宗进献大黄药。光宗 服后,大泻不止,一昼夜竟连泻三四十次,病情进一步加 剧。十六日,光宗根本无法视朝,方从哲便率朝臣赶到宫门 问安。光宗已无力召见大臣,便命内侍传话说: “皇上数夜 不能入睡,每天吃不下一盂粥,头晕目眩,身体疲软,连动 一下脚都感到十分吃力。”光宗因服用崔文升之药后病情加 剧的消息传出后,举朝惊骇。给事中杨涟马上上疏弹劾崔文 升及方从哲,刑部主事孙朝肃、徐仪世、御史郑宗周三人则 直接上书方从哲,要求他保护圣体,速立太子以备不虞。朝 廷大臣们施加给方从哲的压力,使他不得不在皇上的用药上 小心从事。但崔文升进泄药一事波未平,而李可灼进红丸一 事一波又起。
八月二十三日,有位鸿胪寺官李可灼,声称有仙丹要献 给皇上。方从哲鉴于崔文昇的先例,以为对皇上用药,应小 心慎重才是,便同刘一燝、韩爌一起命李可灼离去。谁知李 可灼竟不肯罢休,二十九日一大早便又来到宫门向太监送 药。李可灼常跟御医们来往于思善门,与太监们也很熟,所 以很快便传到皇上那里。
不一会功夫,便传令在乾清宫召见方从哲等十三位大 臣。看得出来,皇上是一副极其疲惫的样子。见大臣们进 来,光宗便说: “朕病似乎无药可医了。”他把目光对着方 从哲等三位阁臣又说道: “社稷大事,三位阁臣应尽心尽 力。”之后,又冲了院部大臣说道: “卿等应与朕分忧,辅 佐皇太子,使其成为尧舜之君。”
光宗显然是有些累了,少停了一会,然后又问起寿宫之 事。方从哲认为,当时神宗尚未安葬,光宗肯定是在询问神 宗寿宫之事,就回答说: “皇孝的寿宫已具规模。”没想到 光宗却说道: “是朕寿宫。”对这一点,方从哲一点思想准 备都没有,听到此言,马上劝慰道: “圣上万寿无疆,怎么 会想到这些事呢?”光宗似乎知道自己已不能活多长时间 了,再三强调此事重要,这使得方从哲等大臣黯然伤神,一 个个低声哽咽起来。
忽然,光宗似乎想起什么似的,问道: “听说有鸿胪寺 官进药,药在何处?”方从哲回道: “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 有仙丹,臣等不敢轻信。”光宗却似乎对此怀有一丝希望, 便命太监传李可灼入宫诊视。
李可灼入宫后马上为光宗诊视,说了病源及治法后,光 宗十分高兴,命他速速进药。方从哲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便 令李可灼与御医们商讨后再定。但是,在这种关头,包括内 阁大臣在内,谁也不敢说是否该用此药。
大约到了中午时分,李可灼将调好的红丸给光宗服下, 光宗用药后,觉得暖润舒畅,并有了食欲。朝臣们听后,心 里自然十分高兴。
到了傍晚, 李可灼又对方从哲说: “皇上恐怕药力不 继,想再服一丸。”方从哲对此不能置可否。但光宗督促, 李可灼便又给光宗服下一丸,并报告朝臣,光宗服药后,平 善如初。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也就是九月一日一大 早,即位刚刚一个月的光宗就驾崩了,这无异于一声炸雷, 使得举朝惊愕不已。
国不可一日无君,按光宗遗诏,由太子朱由校继位。但 那位没有被封为贵妃、皇后的李选侍却挟太子以自重,企图 让朱由校继位后封她为皇太后,从而垂帘听政。但在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大臣的策划下,从李选侍手中抢回了太 子。但李选侍仍赖在乾清宫中不走。九月五日一大早,朝臣 们督促方从哲马上请太子下旨令李选侍移宫。方从哲却犹豫 不决,吞吞吐吐地说: “迟一两日也无妨。”刘一燝马上反 驳道: “九月六日太子登基,今日不移,更待何时?”迫于 朝臣的压力,李选侍不得不于五日移居哕鸾宫。九月六日, 朱由校登基,是为熹宗,下诏明年改元为天启元年。
三
熹宗继位之时,虽然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但在顾命 大臣刘一燝、韩爌等人的辅佐下,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 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新起用了一些在万历末年党争中被 邪恶派势力排挤出朝的正直派官吏。随着这些正直派官吏的 重新起用,他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实权。而这些正直派官 吏,在过去都曾受过邪恶派的倾轧,所以当他们重新上台之 后,原来压抑在心的怒火,不可遏止地向着邪恶派喷射。正 直派官吏对邪恶派官吏的报复,成为熹宗前期党争的一个重 要内容。在这场党争中,正直派官吏处于攻势,而邪恶派官 吏则处处设防,处于守势。这一时期争论的内容,是梃击、 红丸、移宫三案的是是非非,而正直派官吏的主攻对象则是 独相七年的方从哲。正直派官吏火力极其凶猛,必欲置方从 哲于死地而后快。
在红丸、移宫两案发生后不久,方从哲就不断遭到弹 劾。如御史郭如楚、冯三元、给事中魏应嘉等就曾先后上疏 说: “李可灼罪不容诛,而方从哲庇护他,国法何在?”熹 宗继位后两天,也就是泰昌元年(1626)的九月八日,给事中 惠世扬又上疏全面弹劾方从哲,他在疏中,给方从哲归纳了 十罪三可杀。惠世扬所指的十罪,主要是指方从哲在独相期 间,不能选贤任能,庇护奸党,无视国法,纵子杀人以及对 辽东防守不利,致使全军覆没等等。而对其三可杀,惠世扬 在疏中讲得非常具体。他在疏中写道: “郑贵妃求封皇后, 举朝力争,而方从哲却依违两可,此当杀者一; 李选侍是郑 贵妃的私人,她曾欺凌圣母(指朱由校生母王才人),致使圣 母饮恨而死。方从哲接受了刘逊、李进忠等内侍盗取的宫 宝,想封选侍为贵妃,又任她久居乾清宫中不走,此当杀者 二; 崔文升用泄药伤害先帝,诸大臣认为应论罪,方从哲却 为他开脱罪责。李可灼进红丸,方从哲却赏给他银两,此当 杀者三。”
这份奏疏到了熹宗手中,熹宗却责怪惠世扬轻易诋毁阁 臣。方从哲至此已是连遭弹劾,所以几次求去,但熹宗都下 旨慰留。不久,张泼、袁化中、王允成等交章上疏弹劾方从 哲,熹宗均不予理会。方从哲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在阁中呆下 去了,这年的冬天,他连上六疏,请求罢职。熹宗见他决心 已定,便也不再慰留。下诏命他为中极殿大学士、赐予他银 币蟒衣,遣行人护归。
方从哲以为,自己罢职之后,朝臣对他的弹劾自然会停 止,但是他错了。他罢职以后,对他的弹劾不但没有停止,而且 还越来越频繁,言辞也越来越激烈。天启二年(1622)礼部尚书孙 慎行就红丸、移宫两案追论方从哲,他在疏中写道:
先帝突然驾崩,虽说早就染病在身,而实际上 却是医人用药不审慎的缘故。阅了邸报后才知道, 李可灼的红丸,是首辅方从哲所进献的。那李可灼 官非太医,红丸又不知何药,却敢冒然进献。过去 许悼公服下世子的药后死亡,世子即自杀了,即使 如此, 《春秋》中还说世子弑君。那么,方从哲该 怎么办? 他应速速引剑自刎,这是义之上。闭门席 蒿以等待法司裁决,这是义之次。方从哲却悍然不 顾,举朝攻击李可灼,他却仅令其回籍而已。难道 这是因为自己进献了红丸,恐怕同他同罪么? 臣以 为,方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实; 方从哲 想开脱弑君之名,却难以开脱弑君之事实。方从哲 纵有百口,也不能为天下万世解释清楚。
以后就有了李选侍垂帘听政之事。刘逊、李进 忠两人,仅是两名小太监,怎么敢大胆扬言? 有人 说两名小太监早就把从宫中盗来的宝物送到了方从 哲家里,如果不是九卿台谏力请李选侍移宫,李选 侍垂帘听政的阴谋得逞,陛下几乎就没有立足之地 了。听说那时方从哲又犹豫不决, 科道官员督促 他,他却说迟缓几日也无害。听任妇人与奸竖肆意 为所欲为,忍心让皇上局促不安,这难道是为臣子 者应该做的么?
陛下应迅速讨伐方从哲这个老贼,以雪不共戴 天之仇。千万别询访身边的人,身边的人都是方从 哲提拔起来的,也不要有所忌讳,那正是方从哲安 排的,并请陛下诛杀李可灼,以泄神人之愤。
这份奏疏以凶猛的火力将方从哲打得晕头转向,他急忙 上疏为自己辩解,并请求皇上削去自己的官阶。看了孙慎行 的奏疏, 熹宗批道: “旧辅一向审慎, 所言之事纯属传 闻。”随即发给廷臣讨论。
当时,朝野正恨方从哲。参加讨论的大臣有110余人, 都支持孙慎行。只有刑部尚书黄克缵等几人袒护方从哲,但 马上遭到了孙慎行的批驳。以今日之眼光观之,方从哲在三 案中之所为,他同郑贵妃、李选侍的关系,他对崔文升、李 可灼的袒护,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所以他成为正直派官吏 的众矢之的,是容易理解的。但实事求是地讲,正直派官吏 对他的攻击,也夹杂了许多感情用事的成分,也有的人将传 闻说成了确凿的事实。为了将正直派官吏的精力从无止境的 党争中移到治国安邦上来,也为了平息党争,在这个时候, 作为红丸、移宫两案参予者的内阁大学士韩爌上了一道奏 疏,详细客观地讲述了红丸、移宫两案的具体经过。
经过一番讨论,吏部尚书张问达同户部尚书联合上疏, 提出了对方从哲、李可灼、崔文升等人的处理意见。他们在 疏中指出: “孙慎行论李可灼进红丸事,可灼先见内阁大 臣,臣等当初不知。及先帝在乾清宫召见大臣,内阁大臣与 臣等都十分审慎不敢决定是否该服红丸。等到宣臣等入见, 先帝问李可灼何在。可灼入宫后,进献红丸,一会儿后,又 进一丸。先帝服药后微微出了些汗,身体温热后入睡,这是 臣等都见到了的事实。内阁大臣见先帝病重,内心十分着 急, ‘弑逆’二字怎能忍心说出! 但李可灼并不是医生,况 且又是不知医脉者,让先帝服药后驾崩,这不仅方从哲不能 制止,臣等也没能制止,臣等都有罪。而方从哲却赏赐李可 灼,就像御史王安舜所说的那样,先是罚俸一年,后又令其 养病,处理失之太轻,怎么安慰皇孝在天之灵,又怎么能服 中外朝臣。应像方从哲自己所请求的那样,削去方从哲的官 阶,依法处置。至于李可灼,罪不容诛; 而崔文升在皇孝身 体不豫时,妄进大黄凉药,罪又在李可灼之上,均应按法严 惩,以泄公愤。”
这份奏疏, 除了为韩爌作证之外, 还有明显的替方从 哲开脱的意思。熹宗看后,下令将李可灼遣戍,崔文升发 配南京。对于方从哲,则置之不问。天启五年(1625),以 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大,魏忠贤不但免去 了李可灼的遣戍,还命崔文升督漕运。阉党分子徐大化请 起用方从哲,但方从哲坚辞不出。但那些请求诛杀方从哲 的正直派官吏,一时被贬杀殆尽。崇祯元年(1628)二月, 方从哲卒,赠太傅、谥文端。
相关参考
明朝人物中文名:方从哲别名:方中涵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湖州市职业:首辅方从哲人物历程早年经历出仕前的早年经历已不可考。从哲于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名列二甲。在翰林院任编修时文笔突出,多篇文章
方从哲是明朝末年宰相,接替叶向高,执掌内阁。因为在为相期间,内阁空虚,只他一人独大,所以被称为“独相”。 万历十一年高中进士,初为国子监司业、祭酒。为官不久,因为拒绝司礼
方从哲是明朝末年宰相,接替叶向高,执掌内阁。因为在为相期间,内阁空虚,只他一人独大,所以被称为“独相”。 万历十一年高中进士,初为国子监司业、祭酒。为官不久,因为拒绝司礼监秉笔太监田义让自己的侄
明朝人物本名:李可灼所处时代:明朝万历民族族群:汉族主要成就:鸿胪寺丞(历史lishixinzhi.com)李可灼早期经历李可灼,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因内阁首辅大学士方从哲推荐,
公元1620年8月18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万历临死之前,嘱托内阁首辅方从哲及司礼监,务必齐心协力辅助皇太子朱常洛。纵然万历皇帝生前很不喜欢这个长子,总想让他的另一个小儿子朱常洵继承皇位,但是人之将
公元1620年8月18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万历临死之前,嘱托内阁首辅方从哲及司礼监,务必齐心协力辅助皇太子朱常洛。纵然万历皇帝生前很不喜欢这个长子,总想让他的另一个小儿子朱常洵继承皇位,但是人之将
公元1620年8月18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万历临死之前,嘱托内阁首辅方从哲及司礼监,务必齐心协力辅助皇太子朱常洛。纵然万历皇帝生前很不喜欢这个长子,总想让他的另一个小儿子朱常洵继承皇位,但是人之将
公元1620年8月18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万历临死之前,嘱托内阁首辅方从哲及司礼监,务必齐心协力辅助皇太子朱常洛。纵然万历皇帝生前很不喜欢这个长子,总想让他的另一个小儿子朱常洵继承皇位,但是人之将
公元1620年8月18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万历临死之前,嘱托内阁首辅方从哲及司礼监,务必齐心协力辅助皇太子朱常洛。纵然万历皇帝生前很不喜欢这个长子,总想让他的另一个小儿子朱常洵继承皇位,但是人之将死,其言...
什么是比较历史比较历史,就是历史比较研究,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历史比较研究在酉方从史学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出现了,希罗多德、塔西陀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