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硬伤致其穷困一生 揭秘神童三岁为进士
篇首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个硬伤致其穷困一生 揭秘神童三岁为进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个硬伤致其穷困一生 揭秘神童三岁为进士
有宋一代,文化繁荣,先后出现过多位天资过人的神童,蔡伯俙便是其中极为典型的一个。说他典型,是因为他参加童子科时年仅三岁,且一举过关,深得皇帝青睐,随即被授予官职。在宋代众多神童中,蔡伯俙是最年幼的一个。宋代的童子科,承袭唐制。据《新唐书》载,“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宋真宗时,倡导读书科考,那首着名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出自真宗之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蔡伯俙就出生在这一大环境下。
蔡伯俙是福建福清人,平民出身,聪颖早慧,在家人的严格教育下,三岁时便满腹文章,被层层举荐到京城参加童子科。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三月,真宗在“御试礼部贡举人”(《宋史·真宗本纪》)后,随即亲御童子科,“召试神童”(《宋真宗实录》)。在此次童子科中,蔡伯俙表现不俗,一举夺魁。国家出了如此神童,一贯好大喜功的真宗很满意,也很高兴。兴奋之余,真宗很慷慨地赐蔡伯俙进士出身,授职秘书省正字。这个官职,为正九品下,主要负责校对典籍,刊正文章,官虽低微,但蔡伯俙由此步入仕途,时年三岁。当然,蔡伯俙不可能去做具体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留在秘阁继续读书深造。
神童现世,真宗意犹未尽。闰六月十五日,真宗又专门作御制诗一首,并派人赐给蔡伯俙,诗云:“七闽山水多灵秀,三岁奇童出盛时。家世应传青白训,婴孩自有老成资。才当学步来朝谒,方渐能言便赋诗。更励孜孜图进益,青云万里有前期”。字里行间,有赞美,有期望,可见真宗对神童蔡伯俙的青睐。三年后,机遇再次垂青于蔡伯俙。天禧二年(1018年)九月,真宗立皇子赵祯为太子。当时,赵祯年方九岁,正是读书的年纪,真宗便命蔡伯俙做了太子伴读,同时做伴读的还有晏殊。晏殊也是神童出身,其学识不在蔡伯俙之下,步入宫廷更早一些。相比于蔡伯俙,晏殊更厚道,更诚实,品操也更高尚。
蔡伯俙是个人精,很会献媚,真宗问他是否思念父母,蔡伯俙回答说皇上如同我父母。太子赵祯喜欢玩,不喜欢读书,晏殊苦口规劝,而蔡伯俙却处处迎合赵祯,时时讨赵祯的欢心。宫中门槛高,赵祯跨越不方便,蔡伯俙便伏在地上给赵祯垫脚。真宗不时地检查赵祯的学业,赵祯畏难,便让晏殊代写,晏殊死活不干,而蔡伯俙却主动帮了赵祯的忙。真宗知道后,对蔡伯俙有了看法。乾兴元年(1022年),真宗驾崩,赵祯即位,是为仁宗。此时,仁宗十三岁,不能理政,由刘太后垂帘听政,仁宗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学习,蔡伯俙继续为仁宗服务。仁宗亲政后,不少近臣得到了提拔重用,唯独没有蔡伯俙什么事儿。天圣七年(1029年),十七岁的蔡伯俙“以家贫陈乞差遣”(《挥麈后录》),想到地方上任职,仁宗仁厚,不好意思拒绝,便让他到外郡上当差。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相当于副宰相。这下,蔡伯俙吃醋了,心里很不服气,便找仁宗讨个说法。仁宗明白他的意思,说宰相身负国家重任,晏殊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胜任,你虽然很有才华,但为人柔媚,不够诚实,也不够正派,我年轻时不懂事,现在必须以国事为重。仁宗一席话,说得蔡伯俙灰溜溜出宫。当然,仁宗也没亏待蔡伯俙,让他做了郡守。
任职一方,蔡伯俙却凭着与仁宗旧时的关系,为非作歹,“颇不循法令,或被劾取旨”(《挥麈后录》),口碑很差,经常被弹劾。仁宗听说后,念其是东宫时的旧臣,没难为他,也没罢免他,只是将其调整到别的郡去。此后,蔡伯俙虽有所收敛,但毫无建树,仍旧三番五次地请求朝廷关照。后来,朝廷觉得他在地方上任职多年,对农业生产颇为熟悉,便让他做了司农卿,主管农业。司农卿不过是一闲职,没什么实权,蔡伯俙便又恳请朝廷让其监管江州太平观,以此补贴家用。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六十三岁倚老卖老的蔡伯俙奏疏,“切念臣幼稚幸会,效官从事,勉励愚拙,今已白首。重念臣生事萧条,累族重大,又无得力儿男可以供侍,一日舍禄,无以为生。……欲望圣慈特赐,许臣再任管勾江州太平观一任,觊仍廪,稍得养单贫。……以尽余龄”(《挥麈后录》)。
从这份奏疏中,看以看出蔡伯俙混得很落魄,自己官职低,俸禄少,儿孙们也不争气,一大家子人日常开销几乎全靠他一人的俸禄。一个神童混到这步田地,确实可悲。朝廷念其是四朝老臣,便答应了他的请求。蔡伯俙一直干到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十岁告老还乡,“年八十七”(《福清县志》)而卒。早慧未必成大器,神童未必有作为,蔡伯俙就是个例子。宋孝宗时,礼部官员在奏疏,“本朝童子以文称者,杨亿、宋绶、晏殊、李淑,后皆为贤宰相、名侍从”(《宋史·选举志》),而蔡伯俙以三岁举神童,名噪一时,历经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朝,为官七十八年,最终“寂无所传”(《挥麈录》),“碌碌无所闻”(《挥麈后录》)。柔媚,是导致他穷苦一生的硬伤。
相关参考
徐琦因自小读书过目不忘而被人们称为神童,他也没有愧对神童这个称呼,在二十三岁就考中了举人,在二十七岁时则考中了进士,是明代时期宁夏地区所出的第一位进士。除了明朝宁夏第一位进士这个亮点外,其实徐琦一生中
徐琦因自小读书过目不忘而被人们称为神童,他也没有愧对神童这个称呼,在二十三岁就考中了举人,在二十七岁时则考中了进士,是明代时期宁夏地区所出的第一位进士。除了明朝宁夏第一位进士这个亮点外,其实徐琦一生中
北宋一神童,3岁就考中进士,却因一致命缺点,一生不得皇帝重用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唐朝时又增加了童子科,专门用于选拔天资聪颖的神童。宋朝建立后,在科举制度中保留了童子科,“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宋史·选举志》
历史秘闻 古代一神童,3岁考中进士,与皇帝关系很铁,却一生未得重用,原因令人震惊
中华大地,自古人才辈出,其中不乏那些才智过人的神童。虽然神童可遇而不可求,但历朝历代几乎都出现过,如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五岁就能称象的曹冲及六岁能辨弦音的女神童蔡文姬等。但要说到做官最早的神童,当属北
历史秘闻 古代一神童,3岁考中进士,与皇帝关系很铁,却一生未得重用,原因令人震惊
中华大地,自古人才辈出,其中不乏那些才智过人的神童。虽然神童可遇而不可求,但历朝历代几乎都出现过,如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五岁就能称象的曹冲及六岁能辨弦音的女神童蔡文姬等。但要说到做官最早的神童,当属北
明朝永乐年间,杭州府钱塘县出现了一个神童,他自幼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后来成为扶大厦于将倾的朝廷重臣,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于谦。于谦的祖父曾在朝廷为官,家境相对优越,五岁时被父亲送到私塾
历史人物 三国最著名的神童,六岁一鸣惊人,十三岁夭折,让曹操愤怒杀人
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神童,他们年少聪慧,留下不少佳话。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便是三国最著名的一位神童,六岁时便展现出他的聪明才智,流传下的故事我们至今耳熟能详,可惜天妒英才,十三岁便早早夭折,没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韶,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这位堪称北宋最厉害的书生名叫王韶,是江西德安人。王韶于宋仁宗嘉佑二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等低级职务。不过王韶的仕途并不顺利,他在参加
1,宋朝有中国历史上唯一封王的宦官,童贯。据说童公公相较于其他公公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他有胡子,创造了中华医学史上的奇迹。(补充一下,据宋史记载,童贯“颐下生须十数”,虽然胡子不多,但是聊以自慰吧。)2
人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这话一点不假,就说中举吧,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进士,只有3岁,人家三岁的时候,皇帝就说你已经是进士了,陪太子读书去吧。有的人考到老,连举人都考不上,就像范进一样,都50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