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

Posted 子午

篇首语:道理我都懂,可我要的不是道理,而是你的关心和体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将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武将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

2、李典和魏延谁更厉害? 三国武将大比拼

武将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

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

魏延在《三国演义》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很多人对这个人物的争议是比较大的,有些人认为魏延是一代忠臣,但是有些人认为他恶名昭彰。俗话说文官怕武官,但是在诸葛亮和魏延身上正好是相反的存在,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我们今天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其中缘由吧!

魏延剧照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辅助刘备期间战功赫赫,但是尤其是对于魏延总是存在一定的戒心,称之为“脑后长反骨”,所以以至于后来总是处处打压魏延。

其实魏延在一开始的时候深受刘备的重用,是蜀汉的名将,总是屡创战功也比较深得刘备的信任,有着镇远将军的称号。之后魏延随着诸葛亮北伐,在这个过程中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谋”的计策,但是诸葛亮觉的过于冒险所以对此存在反对的意见,从此魏延一直受到诸葛亮的打压,有计谋也不被受用,从此对于诸葛亮也存了一定的不满和畏忌之心。

要说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诸葛亮位高权重深得刘备的重用,不管是在权职上面还是君主的重用方面,诸葛亮总是比魏延高一层,所以魏延不得不在各方面忌惮着诸葛亮,这也是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其次魏延本身就存在着武将的个性高傲的特点,在政治意见上面总是和一些人不和,导致自己和杨仪等人的矛盾升级,在诸葛亮死后,魏延不愿意委曲求全反攻杨仪,最终被马岱所杀。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魏延怕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说到底还是魏延本身的性格特点导致了自身的悲惨结局,最终死在了官场的争斗上面,诸葛亮的猜忌也只是起到了导火线的作用。

诸葛亮魏延

诸葛亮是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他的许多计策让刘备受益匪浅,一路追随下来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在刘备死后,将自己的半壁江山和自己的儿子都托付给诸葛亮,可见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可以信任的。

诸葛亮像

而魏延,作为刘备手下极其勇猛善战的将领也是让刘备非常信任和器重的,他本是刘表的下属,后来改投刘备,为他大破郭淮、屡立战功,依靠着自己的忠心和赫赫的战功成为刘备的得力臂膀,但是在刘备死后,却因为诸葛亮的计谋被杨仪所派出的马岱斩杀并灭门。

据说在魏延最开始投靠刘备之时,诸葛亮见面就曾经想要杀了他,并说出“此人天生反骨,日后必定造反”这样的话,好在刘备知人善用,并不相信在乎魏延的“反骨”,也正是刘备这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将魏延救了下来。后来在北伐战中的过程中,魏延曾经提出“子午谷奇谋”这样的计策,不过被诸葛亮以太过凶险而反对了,这也符合诸葛亮为人太过谨慎小心的特点,也就是因为这个让魏延心里不服气。

在诸葛亮病重之时诸葛亮向上天祈祷延寿,却再次被魏延以汇报敌情打扰,并且无意间推翻了天灯,而诸葛亮又怕自己去世之后,刘禅不能压制住魏延,于是诸葛亮逝世之前留下了让魏延留守汉中断后的命令,又怕魏延不服,便又将自己的计策告诉了杨仪,致使最后魏延被马岱所杀。

魏延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计也称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著名将领魏延所提出来的。当时魏延跟随着丞相诸葛亮北伐曹操,魏延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敌军的作战策略提出了这个计划,想要自己亲自率兵快速的穿过子午谷进入长安,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得长安和潼关的主动权,而诸葛亮则从另一方出斜谷进兵攻打长安和潼关。

魏延像

但是诸葛亮向来为人谨慎不愿冒险最终并没有考虑“子午谷奇计”这一计策,这也引发了魏延逆反的心理。在后来后世的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当时没有采用这一计策实在是失策的行为,失去了绝好的一个世纪,但是也有人认为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不可能想不出魏延都可以想出的计策,最终的原因不过是因诸葛亮并没有攻打长安的打算罢了。

子午谷悬崖峭壁十分的凶险,但是如果运用的好了,则有可能成为一举制胜的最佳法宝,而“子午谷奇谋”这个计策风险大是肯定的但是若是成功那么收益也是极高的,需要主导将领必须有宽宏的气魄,而诸葛亮却认为这个计策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可是我们从结果上看来呢,诸葛亮在之后的十余次作战上几乎没有一次成功的,他的计划大多是走的沉稳路线想要稳扎稳打,可是诸葛亮没办法再让汉室强大起来。反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虽然说是十分的凶险,可是若是可行那么成功后,匡复汉朝的事情也就完成了一半了。

新三国魏延扮演者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个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的将领人物,他追随刘备多年屡立奇功,他后来随诸葛亮北伐时大破郭淮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还曾经向诸葛亮献出“子午谷奇谋”这样的凶险之策,但是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同意而不能运用,可是他的智谋可见一斑。虽然英雄已经逝去千年,但是他忠肝义胆、足智多谋的形象依旧留在人们的心间,而最新版的《三国演义》再一次的将这样的英雄人物树立在观众面前。

新三国魏延扮演者王新军

新版的《三国演义》是由高希希执导,著名演员陈建斌、陆毅等主演,这部巨制电视剧正是以《三国演义》原著为基础,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的形成,以及最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而其中的魏延正是由著名影视剧演员王新军扮演。

王新军在1971年出生在甘肃的兰州,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他现在就职于中国国家话剧院,曾经饰演过多部电视剧,并获得过诸多的荣誉和奖项,并且凭借2010年参演的电影《黄河绝恋》夺得当年的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和第0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在2008年参演新版的《三国演义》并出演魏延一角色。王新军不仅在演艺事业上是优秀的演员,生活中他也是个幸福的人。他的妻子是著名影视剧演员秦海璐,2014年二人结婚,在2015年1月28日他的儿子也呱呱坠地。

正是他在新版《三国演义》中的表演让观众们印象深刻,也有人评价说,王新军把魏延的精神世界细致入微的刻画的恰到好处,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

孔明斩魏延歇后语

诸葛亮和魏延同是刘备身边的能人贤士,诸葛亮聪明绝顶足智多谋,曾经是刘备“三顾茅庐”才将他请出山,之后更是凭借着聪慧敏捷的头脑为刘备打败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而魏延虽然之前并没有诸葛亮那样大的名声,可是在追随刘备之后,他因着自身赫赫战功让刘备刮目相看,对魏延是十分的信任和欣赏。

《赤壁》孔明剧照

这样的两个人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本应该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可是事情并不如那样的乐观,两人的关系虽然称不上是交恶,但也绝对没有好到哪里去。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后世竟然想出了一个十分形象生动的歇后语,“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两个人的关系本就不算太好,后来随着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弃而不用更加的紧张起来。后来在诸葛亮病重将要不久于人世之时,魏延再一次打断了诸葛亮向天祈祷延长寿命的机会,更是打翻了诸葛亮的长明灯,这在古代人尤其是诸葛亮看来是十分的不吉利的。诸葛亮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在临死之前还摆了魏延一道。先是告诉杨仪自己命令魏延留在汉中断后,若是他不听从则使用他下一个计谋,后来杨仪果然照着诸葛亮所说让人斩杀了魏延。

据说第一次两人相见的时候诸葛亮就预言魏延必反,而在后来刘备的阵营里和魏延有恩怨的很有几个,其中一个就是马岱,最后果然是马岱斩杀了魏延,所以就有人猜测诸葛亮留着马岱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他的这一步借刀杀人实在是先见之明啊。

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作为三大势力之一的蜀国,有数不尽的忠臣良将,奇人异士。蜀国除了有五虎上将这一强大战力之外,还有一名军事才能十分卓越的将军,那就是魏延。但是诸葛亮却一直都不喜欢魏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剧照

在我国的四大名著当中,《三国演义》讲述的就是东汉末年的事情,而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不喜欢魏延的原因被作者写了出来。

魏延是在刘备征讨张鲁的时候,率领部队向刘备投诚。但是,诸葛亮在看魏延之后,便当场否决了魏延想要加入刘备军队的请求,并且还叫军士将魏延拖出去斩了。刘备快速的阻止了诸葛亮的这一决策,而诸葛亮也向刘备说明了直接这么做的原因。

诸葛亮发现魏延的脑后有反骨,认为魏延在日后必定会起兵造反。而且,魏延一直都是张鲁的手下,本应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但是魏延却拿着张鲁的俸禄,背叛了张鲁,这是魏延不忠的表现,而这也正是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的原因。但是刘备出于仁慈之心,还是魏延给留了下来,只是警告魏延将来不许造反。

诸葛亮为了蜀国一统天下的大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数次征讨魏国之后,在五丈原病逝。在病逝之前,诸葛亮对自己的属下说道,魏延一定会在自己死后起兵谋反。并且还留下了计策,帮助了蜀国军队在最后时刻将魏延斩杀,结束了魏延造反所带来的叛乱。

李典和魏延谁更厉害? 三国武将大比拼

东吴三世老将程普曾高度评价周瑜:“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里着重表明了周瑜为人儒雅、胸怀宽阔,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汉末三国,不仅是东吴的周瑜有儒将之风,在曹魏,也有一位谦谦君子,陈寿评价其“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这个人就是李典。

史载,李典出生于山阳钜野县,其伯父李乾是当地的大户,有雄烈之风。李乾早年跟随曹操平定黄巾、征讨袁术,可谓战功累累。紧接着,在曹操同吕布的对峙中,李乾奉命返回故里召集人手、整备兵马。当时,吕布的别驾薛兰和治中李封想暗中策反李乾,但是遭到了李乾的拒绝,于是薛兰、李封恼羞成怒刺杀了李乾。李乾之子李整,亦颇具父亲的风范,他在李乾离世后果断重新整备兵马,和曹操的其他将领一起讨伐薛兰、李封,又一路随曹操平定兖州,最后升任青州刺史。

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魏延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谋反而被诸葛亮所杀,似乎是罪有应得。虽然曾有人替魏延写翻案文章,但《三国演义》塑造的反贼魏延形象实在是深入人心,很难在世人的心目中抹杀。

魏延为人孤高,深明大义,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这个“叛逆”不是古代意义上的谋反,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个小孩子挺叛逆),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势同水火。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的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令,率军烧回栈道、攻击杨仪。最后被冤枉成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 说魏延谋反,则实在是冤枉,实际上魏延只是有争上位的意思,想成为诸葛亮的继承者,担任起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军事事务(他确实有这个能力)。然而并不能因此就说魏延本人没有过失。

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人才,智勇双全,刘备得汉中,大家都以为太守非张飞莫属,然备排众议、破格提拔延为汉中太守,其中虽然也可能有别的原因,但足见当时延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只是延恃才傲物,多少有些目中无人,与朝中大臣相处不好,我想也包括诸葛吧,不然怎么一直看着他不顺眼呢,这是他悲剧结局的主要原因。

如果魏延不死,后蜀不会那么快灭亡!所以综合对比起来,魏延比李典厉害多了!而李典,不过是个渣渣而已!

相关参考

为什么诸葛亮死了也不放过魏延

在蜀汉,诸葛亮是后主刘禅的相父,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蜀国没有几个人不服诸葛亮。魏延如此表现,自然招致当朝文臣武将的不满,魏延的覆灭也就是早晚的事。当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的仅剩

李典和魏延谁更厉害? 三国武将大比拼

东吴三世老将程普曾高度评价周瑜:“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里着重表明了周瑜为人儒雅、胸怀宽阔,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汉末三国,不仅是东吴的周瑜有儒将之风,在曹魏,也有一位谦谦君子,陈寿评价其

关羽麾下一猛将,武功不输魏延,却名声不他,最终死的很惨

提起《三国演义》,很多人都会说,这部书虽然精彩,偏向性却太过严重,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拥刘反曹的思想,将曹操阵营的很多人,贬的一文不值,却为刘备麾下的文臣武将大开光环,例如诸葛亮被刻画的智多近妖,关张赵马

诸葛亮才是他最大的保护伞

在三国蜀汉的武将中,五虎上将的排名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中,还有一种观点是,魏延完全有资格挤下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其中的一个人。因为不管是从战绩还是在蜀汉集团的地位,魏延都有资格进入到这个充

李典和魏延谁更厉害? 三国武将大比拼

东吴三世老将程普曾高度评价周瑜:“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里着重表明了周瑜为人儒雅、胸怀宽阔,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汉末三国,不仅是东吴的周瑜有儒将之风,在曹魏,也有一位谦谦君子,陈寿评价其...

历史人物 刘备死后蜀国还有哪些武将?有一位惨遭冤死

刘备死后蜀国的武将也进入到了新老交接的时刻的,当时五虎将也就只有赵云还活着,不过就只有赵云一人也是不行的,当时蜀国还有哪些武将呢?其实比较出名的就是姜维和魏延了,姜维也算是蜀国捡到的一块宝,但是魏延下

三国名将魏延打得过张吗

魏延打得过张吗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而张颌是三国时期魏国武将,因此,后人喜欢将魏延与张颌进行比较,想要知道魏延打得过张颌吗?那么,今天我们就将这两个人物进行一个比较,看看谁比较厉害?魏延动画照

魏延真有反叛之心吗? 诸葛亮死前为何要设计杀魏延

...道,蜀汉除了五虎上将以外还有一员大将,就是魏延了,诸葛亮在临死前担心在自己死后魏延会有反叛之心,自己在世的时候还能威慑魏延,自己一但去世了,掌有兵权的魏延就会造反,于是诸葛亮就给马岱留下一条计策,与杨...

诸葛亮小心眼容不下魏延 魏延反骨是杜撰的

...业所指,是一个人的脑骨长得和常人有点差异。在小说中诸葛亮说魏延反骨,日后必反。其实在后人看来诸葛亮是小气才说魏延反骨,很多历史都证明诸葛亮不喜欢魏延。魏延反骨是三国演义虚构纵观《三国演义》,魏延反骨出...

诸葛亮小心眼容不下魏延 魏延反骨是杜撰的

反骨,其实是医学上的一种专业所指,是一个人的脑骨长得和常人有点差异。在小说中诸葛亮说魏延反骨,日后必反。其实在后人看来诸葛亮是小气才说魏延反骨,很多历史都证明诸葛亮不喜欢魏延。魏延反骨是三国演义虚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