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真君子?宁愿被曹操追上也不抛弃百姓

Posted 刘备 曹操 君子

篇首语: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是真君子?宁愿被曹操追上也不抛弃百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备是真君子?宁愿被曹操追上也不抛弃百姓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其中有这么一句:“欲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中国小说史略》),这句话本来并不过分,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将刘备作为封建时代的“仁君”形象而加以塑造的,与历史上的枭雄刘备自然不可混为一谈。然而许多读书不细心的朋友人往往先入为主的以《演义》中的刘备形象代入历史上的刘备,最后得出诸如刘备“虚伪”、“沽名钓誉”等结论,这就混淆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本文拟从史实的角度,谈谈刘备的“仁义”。

刘备讲“信义”,最典型的表现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备从樊城向江陵退却时: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先主传》)

当有人劝说他抛弃随行的民众而独自逃跑时,他却以“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断然加以拒绝。对此,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给予了高度评价:“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先主传》引裴注)

刘备讲“宽仁”,魏国的傅斡评价刘备,说他“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他说:“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晋人张辅也说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以上分别见《先主传》裴注引《傅子》、《先主传》陈寿评曰、《艺文类聚》卷22《人部·品藻》

有人认为,刘备所谓的“信义”、“宽仁”等是虚伪的。更有甚者,认为传统的仁、义、宽、信等道德观念都是虚伪的。其实,中国传统的“信义”、“宽仁”等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品德修养,对于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对于协调人际关系,不但在古代具有积极意义,即使在今天,其积极意义也不应完全抹杀。但是,社会道德不是万能的,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道德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第二,道德不能适用于一切社会问题。某些人嘲笑道德软弱者,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道德在某些问题上无能为力;某些人痛责道德虚伪者,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在某些问题上并没有遵循道德原则。其实,这些人正是犯了道德万能的错误。

刘备的“信义”、“宽仁”都是虚伪的吗?恐怕也不能这么认为。刘备任平原相时,“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先主传》)若没有平日真诚的宽仁表现,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刘备退往江陵时,后面有曹操的精骑紧追不舍,他宁可被曹操追上,也不愿抛弃追随他的百姓。像这样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信义和宽仁,能说是“虚伪”吗?

那么,刘备是否应该在各类问题上都讲“信义”和“宽仁”呢?显然也不能这么要求。因为道德不能适用于一切社会问题。例如,军事斗争讲“诈”,不能言“信”;政治斗争讲“权”,不能言“义”,等等。原则上虽是如此,但在具体问题上区分哪个适用、哪个不适用就没那么简单了。

比方说,在对待益州问题上,刘备是应该接受法正等人的建议,乘刘璋邀请之机进占西川,还是恪守“信义”,坐守荆州?答案理所当然的是前者,因为进占益州是刘备集团的既定方针,这个目标的实现是迟早的事,至于用政治手段、还是军事手段,抑或两者并用,只是方法问题。尽管刘璋邀请刘备的态度是诚恳的、言词是热情的,但最终目的是让刘备为其占领汉中,防守北方,对抗曹操。刘备如果真的傻到恪守“信义”的地步,那就根本甭想做益州的主人,顶多是充当刘璋的炮灰。

又比如,刘备攻下涪城,心中十分高兴,遂大会诸将,饮酒作乐。席间,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刘备拘泥于信义,几此丧失了速取益州的机会,庞统早就看在眼里,为使刘备早日摆脱信义宽仁等观念的束缚,庞统便接过话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正得意时,不由大怒,反驳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庞统见状,只得退席。但刘备随即发现自己失态,不一会又将庞统请了回来。庞统回到座位,对刚才发生的事也不置可否,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刘备见状,问道:“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则回答:“君臣俱失。”于是,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相关参考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导读:说起《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恐怕很多人的脑海里会先想到忠厚一词。这倒也是,不管是哪一版的电视剧里,刘备的长相,一看就是忠厚、老实、仁德。曹操攻打新野的时候,刘备带着老百姓跑,宁可被曹兵追上,也不舍

历史人物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导读:说起《演义》里的,恐怕很多人的脑海里会先想到忠厚一词。这倒也是,不管是哪一版的电视剧里,的长相,一看就是忠厚、老实、仁德。曹操攻打新野的时候,刘备带着老百姓跑,宁可被曹兵追上,也不舍弃老百姓

历史人物 宁愿为曹公的附属,也不为刘备的座上客,张鲁和刘备有什么过节吗

三国时期,汉中最后是为刘备所占,但是在刘备之前,最早是张鲁占据汉中,尔后被曹操所得。刘备入蜀之后,派人攻打汉中,才被刘备所得。>实际上在曹操派兵来攻打汉中的时候,刘备曾打算将张鲁迎接到益州来,阎圃劝张

赤壁之戰前,魯肅為什麼會認為劉備的兵力還不到五百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軍南下進攻荊州,劉表的兒子劉琮立刻投降。依附劉表的劉備只得保護百姓向江陵撤退,結果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追上。劉備被曹操擊潰,靠張飛、趙雲的勇猛才勉強脫險。長坂坡之戰讓劉備損

历史人物 张鲁为什么宁愿做奴隶也不愿做刘备的座上客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中张鲁为什么宁愿作曹操的奴隶,也不愿意做刘备的座上客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得知孙权不宣而战,刘备决定有必要教训一下孙权。但得知曹操进军汉中的消息,刘备心下却并不

曹操为何不和刘备一样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所以,

曹操为何不和刘备一样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所以,

被曹操抓走后神秘失踪的刘备夫人和儿子是谁?

在三国里都说不要当曹操的手下,不要当刘备的老婆。这是因为当曹操的手下说不定哪天就被杀头了,当刘备的老婆说不定哪天就被抛弃了。陈寿在《先主传》与“二主妃子传”里面说,刘备的“妻子”被吕布掳去了两次,也被...

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曹操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所以,

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曹操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