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有哪些有趣的民间娱乐活动
Posted 土族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土族有哪些有趣的民间娱乐活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土族有哪些有趣的民间娱乐活动
土族的民间体育与文娱,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内容丰富。主要有:
轮子鞦。又称转轮鞦、车轮鞦,土族语称“卜日热”,意为“旋转”、“转轮轮”。土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历史悠久,流行于青海互助县农村,农闲季节或喜庆节日时举行。过去,比赛使用的轮子鞦是大板车上的车轮与车轴。近年来,使用钢管做轮盘,装上滚珠轴承,饰以彩旗飘带,精致美观。今已成为运动会的表演、比赛项目。
赛马和赛牦牛。这是土族男子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历史上土族男子以擅长骑射而屡建战功。如今互助县的东沟、丹麻、松多、五十等地还定期举行传统的赛马会;巴扎、嘉定等地举行赛牦牛会,会期多在夏秋季节。
武术。土族民间体育运动。主要源自汉族武术。习武者多在庙会集市上表演,一些地方的社火队,还把拳术、棍术、剑术、火流星等列为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打毛蛋。这是土族妇女、儿童所喜爱的一种游戏。毛蛋系一直径五点六公分的圆球,用自捻的毛线缠绕而成。打法有拍、盘、转、穿裆等,以难度和多少定胜负。
台毽巴嘎。土族语,意为“踢毽子”。一种儿童体育游戏,由古代汉族蹴鞠运动演变而来。有双人赛,或数人分成两组赛,比赛时以踢数、花式定胜负,负方要受罚。
丢钱。亦称“丢尕儿”、“尕卡尔达”。过去土族青少年玩的游戏。
母胡古瓦日。土族语,意为“抓子儿”,土族民间儿童游戏,由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嘎拉哈”演变而来。一般为两人或三四人玩。
合尼瓦日。土族语,意为“抓羊”。土族民间儿童游戏。玩时,一人扮狼,一人扮牧羊人,其余的人均为羊,狼要吃羊,牧羊人挡住不让狼捉住羊,最后以狼捉完羊,或牧羊人保护住羊为胜。
解绷绷。一种儿童游戏,多为土族女孩所喜爱,可能来自汉族相同的民间儿童游戏。一般两人玩,玩时用一根细线绳,两人轮流解绷,绷构出各种几何图形,能者为胜。
相关参考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族人民与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了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同时也形成了反映土族自身文明的独具特色的各种传统体育活动。土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生产劳动、传统习惯、宗教信
打堡垒流行于伊犁俄罗斯族和维吾尔族民间的体育娱乐活动。是一种随时都可以进行的击木运动。比赛时事先要在地面上划好圆圈里立好几根木桩,称为“堡垒”参加对抗的人分两队,人员多少不限;但双方人数要相等,双方参
打堡垒流行于伊犁俄罗斯族和维吾尔族民间的体育娱乐活动。是一种随时都可以进行的击木运动。比赛时事先要在地面上划好圆圈里立好几根木桩,称为“堡垒”参加对抗的人分两队,人员多少不限;但双方人数要相等,双方参...
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是土语音译,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含义一样,意为“玩耍”、“娱乐”。每年农历七
“波波会”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时至今日,每年的“波波会”仍香火旺盛,法鼓不停。波波为土族语,意为法师作道场。俗称跳神
土族的刺绣针法以盘绣和平绣为主。土族人民的刺绣艺术明显地表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方面。土族妇女喜欢在衣服袖头和下边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土族男青年胸前大都有块四寸见方的刺绣图案,上绣“五辫梅”、“转魁子”、
土族的民间文学,是以口头相传的形式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了部分土族口头文学。这些作品大多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与
土族的刺绣针法以盘绣和平绣为主。土族人民的刺绣艺术明显地表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方面。土族妇女喜欢在衣服袖头和下边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土族男青年胸前大都有块四寸见方的刺绣图案,上绣“五辫梅”、“转魁子”、
土族的民间文学,是以口头相传下来的。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搜集、整理了部分土族口头文学。这些作品大多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与恶势力搏斗的勇敢精神。根据目前掌握...
我们在分析这些活动过程中,也需要认识到有一些活动的迷信性质很弱,比如赛会,在大半程度上应该属于农民的一种娱乐手段。赛会又叫迎神赛会、迎赛、报赛等,带有组织性和集体性,起源十分悠久多发生在阴历节令、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