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旷继勋人物传,旷继勋生平事迹,旷继勋评价
Posted 部队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旷继勋人物传,旷继勋生平事迹,旷继勋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旷继勋人物传,旷继勋生平事迹,旷继勋评价
旷继勋是人民军队早期著名的将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青年时代开始追求进步,在担任川军旅长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奉党的指示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创建红六军;后到鄂豫皖根据地,率领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反击敌人“围剿”,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勋。他和曾中生等一起坚决反对张国焘执行的王明“左”倾错误,于一九三三年六月,被诬陷为“国民党改组派”而秘密杀害。
(一)
旷继勋,原名大勋,号集成。一八九五年六月十六日出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大河坝区桂花乡庙塘湾一个贫民家庭。他出生不久,全家迁往县城。父亲旷广明,号光甫,少年时曾读过几年私塾,跟郎中(即中医)学过一些中医药知识,后靠赶乡村集市场会串村卖药维持全家生计。母亲姓熊,是一位善良勤俭、全力维持家务的劳动妇女。父母终年辛勤劳累,仍难以维持全家九口人的生活。旷继勋三岁那年,因农村灾荒严重,曾跟随二姐在思南城里乞讨。因为他是家中最大的男孩,父亲求人借债,弄了点钱让他读了几年私塾,后辍学在家,随父亲串乡摆摊卖药。这期间他利用闲时刻苦自学,读了不少古书,还练了一手好毛笔字。青少年时期的旷继勋,经受了贫困生活的磨难,深切地了解到劳动人民的疾苦。他父亲热心为穷人治病、济人之难的忠厚为人,对他教育和影响也很大。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一九一六年全国民众掀起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使旷继勋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思潮的影响。旷继勋的舅父曾被军阀政府诬为“通匪”而遭枪杀。对此,他极为愤恨,发誓要为舅父报仇雪恨,曾几次想外出寻找报仇的机会,都被家里人发现阻拦,未能如愿。但他并不甘心。有一天,他得知四川来贵州演戏的一个戏剧班子即将乘船返川,便偷偷混入人群中上船躲藏起来,随船顺乌江而下到达涪陵,被招募到四川军阀赖心辉部队当兵。他有文化,身体强健,又刻苦学习军事技术,深受上级赏识,很快被提升为排长、连长; 一九二三年再升为营长。他本来可以乘此谋取更大的权势,但他没有为此而钻营。他阅读进步书刊,觉得自己和那些欺压人民、结党营私的军阀、官僚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在和朋友的交谈中,他曾慷慨激昂地表示,自己决不军阀化①。
当时四川军阀派系多,矛盾大,为争夺四川霸权互相倾轧。一九二五年,旷继勋所在的旅被四川督理杨森打败,宣布脱离赖心辉部,归杨森指挥。但不久杨森又被另一派军阀邓锡侯、田颂尧、刘光辉、刘湘的联军击败,旷继勋所在的旅又被编入邓锡侯的江防军。旷继勋升任江防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后来江防军缩编,原第二师改为第七混成旅,第四旅编为第二团,旷继勋任团长,驻防彭县、崇宁一带。在军阀混战中旷继勋进一步看清军阀统治的反动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所带来的无穷灾难。他决心脱离军阀部队走上光明之路,为人民大众谋取幸福。
(二)
一九二五年,旷继勋所在部队改编为第七混成旅的主力团。当时第七旅旅长刘丹五是国民党左派,他支持旷继勋在部队中宣传三民主义等活动。因而部队中进步空气较浓。旅部的秘书王文鼎思想也较进步,他和旷继勋常在一起谈论时局,发表政见。有一次,王文鼎到外地出差,得知广东黄埔军校及一些国民革命军中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组织。回部队后,王文鼎便找旷继勋谈及此事。旷继勋主张在全旅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把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军人都组织起来。经过酝酿与筹备,这年冬天,该会在七旅宣告成立,选举旷继勋、王文鼎等为分会执行委员,旷分管财务,王负责政宣工作。随后召开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决定派监察委员钟克家和孙青松二人赴广东接头。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由旷继勋起草了两份文件: 一份由钟、孙二人带去找广东革命政府接洽; 另一份则带去找共产党组织接头,了解黄埔军官学校里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组织和活动情况,并请共产党派人来四川领导分会的工作。
这期间,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召开会议,对开展分会活动进行讨论。旷继勋等主张在全旅举办下级军官的政治和军事训练班。征得旅长刘丹五同意后,即由旷继勋制定了分期分批办训练班的计划。训练班开课后,旷继勋除担任讲授军事课外,还讲政治课,宣传三民主义和国民革命的思想。通过这些活动,旷继勋进一步体会到,还必须把革命工作扩展到地方上去,同地方上的进步势力联合起来。当他得知彭(县)崇(宁)地方进步分子董人宁等正与当地的反动团阀杨监于等进行斗争时,他就主动接触和团结董人宁这一派,支持他们反对反动团阀的斗争。这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好的影响。
一九二五年冬派去广东联系的钟克家与孙青松,与共产党组织接上了关系,钟克家也于一九二六年夏在广州加入了共产党。根据他们提出的要求,党的组织决定派曾经赴法勤工俭学后又留学苏联的共产党员秦青川,随钟克家一起回彭县开展工作。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五日,他们到达旅部驻地彭县,受到刘丹五、旷继勋、王文鼎等的热情欢迎。二十八日,旷继勋宴请秦青川、钟克家以及旅长刘丹五和王文鼎等人。席间大家畅谈了如何在部队、地方进一步开展革命活动等问题。旷继勋向大家表示,作为一个革命军人,应该有为人民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
秦青川到第七混成旅后,负责旅政治部的工作。他和钟克家常到各团活动,给战士上政治课,宣传国民革命思想。旷继勋每次和大家一样,认真听秦青川的演讲,还和士兵们一起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期间,他在秦青川的帮助下,阅读了不少进步书刊,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觉悟进一步提高,追求真理,要求革命的思想更为迫切。一九二六年底,秦青川、王文鼎介绍旷继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时,旷继勋率部驻崇县、郫县。有一次该团马伕放马,吃了农民的庄稼。农民闹到团部,要求部队赔偿损失。马伕不但不接受意见,反而蛮不讲理打骂农民,激起了农民的愤怒。于是,上千农民成群结队闹到县城,包围了部队,要求赔偿损失,惩办打人凶手。中共川西特委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找旷继勋商量,要他马上查明事实,如果部队损坏了农民的庄稼,欺压群众,该赔偿损失的要赔,该处分打人凶手的一定要处分,并希望他代表犯错误的士兵作检讨,向农民表示歉意。旷继勋立即亲自接见农民代表,并向他们赔礼道歉,接受了农民的合理要求,对殴打农民的马伕进行了处分。随后,他又向部队提出遵守“五不”的纪律要求: 不拉夫、不扰民、不嫖、不赌、不吸鸦片。无论何人,谁要是违犯了都要受到严格制裁①。经过整顿,部队纪律有了好转,士兵也不敢任意欺压群众了。
秦青川到部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发展了不少进步军人入党,在军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不久,中共四川省委也派了一些党员到该旅工作,使该旅成了共产党掌握的一支可靠的武装。此后,中共四川省委和川东特委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到该旅驻地秘密召开。旷继勋担负了接送参加会议的领导干部并保证他们的安全的重要任务。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旷继勋在白色恐怖下更加坚定、沉着。他完全听从党的指挥,随时准备接受党所交付的重任。
当时,中共四川省委没有活动经费,旷继勋就设法筹款资助; 党的秘密机关遭到敌人的破坏,他就利用部队的条件设法保护和转移干部; 他配合党的地下组织,及时惩处一些凶恶的敌特分子; 不少党员因已暴露无法在地方隐蔽时,他就按省委指示,把这些同志安排到自己部队里来工作。旷继勋在革命处于困难的时候,坚信革命,坚持工作,对帮助地方党渡过难关,作出了贡献。
但是,在白色恐怖的严重情况下,第七混成旅日益受到反动军阀的怀疑和监视。他们企图寻找机会通过整编来消灭这支队伍; 旷继勋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有随时遭到被捕的危险。一九二八年秋,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与田颂尧等勾结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等军阀组织“四川同盟军”,攻打盘踞川东一带的军阀刘湘。邓锡侯和江防军司令黄隐商量决定,派旷继勋所在的第七混成旅去川东作战,妄图以此既可以攻打刘湘,又可借打仗来削弱或消灭该旅。如果此举未达目的,也可以趁机把这支可疑部队从成都附近调开,然后设法消灭之。旷继勋觉察到这是邓锡侯企图打击和消灭革命势力的阴谋。怎么办?应不应该率部队下川东参战?他和该旅的共产党员商量后,随即向中共四川省委作了汇报,请求指示。中共四川省军委为此事举行了特别会议,决定同意让第七混成旅去参加川东之战,指示该旅党组织在作战中采取失败主义,利用军阀混战保存和发展自己; 同时设法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支持正在蓬勃发展的川东农民运动。旷继勋遵照省委的指示,在部队中组织党员和革命军人讨论省委的指示,统一认识,随后率部队东下广安、合川。一九二八年冬,第七混成旅在重庆作战中失利,乃退驻李、罗防地。这时,旅长刘丹五把旅长职务交旷继勋代理,自己回到成都,并称病不返。从此,第七混成旅就以旷继勋代旅长。
旷继勋所部,由于有进步党员的政治工作,广大士兵都有一定的革命觉悟,打仗勇敢,战斗力强。军阀罗泽洲曾亲自宴请旷继勋,要他介绍练兵的方法,同时也对这支军队深怀恐惧和疑虑。不久,旷继勋率部移驻李家钰防区的遂宁县射洪嘴、蓬安镇一带。这时,江防军司令黄隐到简阳,了解到旷旅的一些情况后,便命令旷继勋速将部队开回成都整编。旷继勋召开部队中的党员、骨干讨论对策。认为这仍是黄隐以整编为名打击革命力量的阴谋,决定暂不执行命令,注意观察动向。后来,黄隐又通知旷亲自到简阳面谈。旷继勋认为此去一定有去无回,凶多吉少,故先派一位连级干部去敷衍。黄隐以旷继勋拒绝带部队回成都接受整编,又不亲自到简阳来面谈为由,下令停发了旷部的粮晌。随后,黄隐又勾结李家钰、罗泽洲等频繁调动军队,阴谋吃掉旷继勋所部。旷继勋感到形势严重,立即向中共四川省委报告,要求批准率全旅举行武装起义,将部队带到边远山区去打游击,建立革命根据地。省委接到旷继勋的报告后,当即批准了他的起义计划,并派省委负责人之一的罗世文和朱三元去参加领导起义工作。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在旷继勋指挥下,全旅四千多官兵开到蓬溪牛角沟,宣布起义,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大旗。根据省委指示,旷继勋任总指挥,罗世文任党代表,朱三元任前委书记。部队起义后,旷继勋等率部转战篷溪、西充、南部、营山、梁平、达县之间,打土豪、分浮财,受到工农劳苦大众的热烈欢迎。据当时成都、重庆的一些报纸记载说:起义部队“纪律严明” 、“沿途不扰贫民”、“沿途宣传活动颇力,多受人民欢迎”①。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战,七月三十日,起义部队进到梁平县虎城场、猫儿寨地区。这时各路军阀部队向旷部凶猛扑来,前有敌军凭险阻截,后有大批追兵赶到,部队面临着强大的敌人。旷继勋指挥部队英勇反击,但由于起义军寡不敌众,在进攻猫儿寨的战斗中严重失利。撤退时,一部被击散,另一部被敌收编。
后来,中共四川省委曾在旷继勋请示部队失败后怎么办的一封复信中说: 这次起义的政治影响很大,军事上虽然失败了,但政治上却是胜利的,它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阀和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在四川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党鼓励旷继勋等不要灰心,应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战斗。
(三)
起义军在猫儿寨战斗失利后,一九二九年八月初,四川省委决定送旷继勋到苏联学习。起义部队其他一些党员干部,则分别打入军阀各部队中去做兵运工作。旷继勋由四川省委负责人之一的刘披云陪同去上海找党中央。他们先到重庆,再乘船东下上海。沿途两人以表兄弟相称。旷化装成病人,头包白布帕,贴上一张膏药,躺在铺上,佯称到上海治病。到上海后,党中央鉴于当时上海党的机关常遭国民党敌特和青帮歹徒的破坏,决定旷继勋不去苏联学习,留他在上海,参加由特科陈赓领导的“打狗队” (也称红队) ,严惩敌特和歹徒的工作。旷继勋机智勇敢,枪法又好,善打双枪,在与国民党特务及青帮歹徒的斗争中,成了陈赓的有力助手。当时青帮头子黄金荣,常勾结敌特对我进行破坏。旷继勋侦知他的行踪后,在一家浴室里痛打了这个家伙。事后,黄金荣给党的机关写信,表示今后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路。再也不敢随便勾结敌特对我党的活动进行破坏了。
为支援和加强各地的武装斗争,党中央应各革命根据地的要求,把一批军事干部分别派到各地领导游击战争。一九二九年冬,旷继勋被派往湖北洪湖地区。他化装成客商乘轮船西上,于年底到达江陵。他在江陵、当阳等地,利用过去在军阀部队时的熟人关系,找到当地白军中的几个下级军官。经过教育,很快组织了三连白军起义,进入洪湖地区参加了红军。
根据中共中央和鄂西特委的指示,一九三○年二月五日,监(利)、沔(阳)、江(潜江)、石(首)两支游击队在监利县的江家桥组成红六军。旷继勋在孙德清因病离职后接任军长。红六军下辖二个纵队,全军约六七千人。
红六军成立后,部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了迅速恢复和巩固江、石、监、潜、沔交界的根据地,旷继勋和军政委周逸群、副军长段德昌等领导人决定,先取江陵东北部要地龙湾寺。二月中旬,部队顺利攻取龙湾、熊口、老新口和张河等重要集镇;接着又攻克监利北部重镇新沟嘴和沔阳的鱼洋镇,歼敌新五师的一个连。这时,驻湖北反动派第三编遣主任刘峙,命令两个正规团进驻郝穴,夏斗寅部开赴新观寺,另派重兵把守江、监县城,还纠集地方团防武装对苏区围剿,妄图聚而歼灭。针对这一情况,旷继勋和周逸群等决定集中兵力夺取敌守备薄弱的潜江县城,打破敌之包围。部队攻破潜江县城,俘敌警察局长、土豪劣绅等多人,缴枪七十余支,子弹四千多发。三月初,部队攻取郝穴,击败敌十四旅两个营,缴枪一百六十余支,俘敌分队长以下八十余人。中旬,红军主力一部,再取观音寺,逼近沙市郊区;随后挥师南下,先后攻克长江南岸的重镇藕池、调弦口、石首城等地,缴枪六百余支。旷继勋和周逸群指挥红六军转战洪湖苏区,取得了巨大胜利,迅速恢复和扩大了根据地,推动了苏区政权建设的发展。同年四月,成立了江、石、监、沔、潜等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
根据中央的指示,贺龙率领的红四军和旷继勋指挥的红六军要在洪湖地区合编为红二军团。当旷继勋得知贺龙已率红四军从鹤峰东下,即将到达松滋、公安时,即率师西向,一举攻下公安县城,于七月四日在公安县城和红四军会师。会师后,两军前委召开了联席会议,红四军改称红二军,红六、红二军合编为红二军团,由贺龙任二军团总指挥,周逸群任总政委,柳克明 (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孙德清为参谋长。下辖二、六两军。二军军长由贺龙兼任,政委朱逸之。六军军长旷继勋,政委由柳克明兼任。全军团共一万余人,枪五千余支。红二军团的成立,标志着湘鄂西地区革命斗争取得了很大胜利,为红军的进一步发展和湘鄂西苏区的巩固与扩大,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立三“左”倾错误的贯彻和影响,红二军团领导同志之间对部队行动方针及洪湖苏区发展方向等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而作为中央代表的领导人邓中夏,坚持主张二、六军攻打沙市、宜昌、武汉的错误方针。旷继勋奉命指挥红六军按统一部署攻打荆 (州)沙(市),遭受重大损失。后来,他率部进入监 (利) 、沔 (阳)地区,镇压苏区内部的反动团匪“白极会”,配合红二军拔除苏区内的敌人据点。贺龙后来回忆说: “湘鄂西初期虽曾受过挫折,但仍然坚持了斗争,建立了根据地,发展了武装”①。旷继勋在洪湖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红军方面是作了贡献的。
(四)
一九三○年十一月,党中央调旷继勋到上海中央军委负责同各根据地的联系工作。十一月下旬,中央又派他和余笃山等前往鄂豫皖根据地,领导那里的游击战争。
十二月初,旷继勋、余笃山从上海经武汉到达鄂豫皖苏区,同苏区临时特委书记曾中生和红十五军长蔡升熙会面,并传达和讨论了中央关于合编红一军和红十五军的指示。当时,红一军在皖南粉碎敌人的围攻后驻豫南二道河。曾中生即派旷继勋和蔡升熙到红一军去传达中央关于合编红一军和红十五军的决定。红一军领导听了旷继勋和蔡升熙的传达后,即率红一军开往麻城县的福田河,同驻在那里的红十五军会合。两军正式合编为红四军,归鄂豫皖特委直接领导。合编后,旷继勋任红四军军长,政委余笃山,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俊。全军共一万二千余人,编为十、十一两个师①。
红四军合编前,围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反动派经过我军民一个多月的反击作战,被歼五千余人,转为守势。所以,红四军成立后,面临的紧迫任务是转入战略反攻,收复失地,扩大根据地,把敌人的围攻彻底粉碎。鄂豫皖特委决定以红军主力突击敌人弱点,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加以消灭;以一部分兵力配合地方武装,扫清后方,巩固根据地。旷继勋根据特委决定,指挥红一军于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围攻麻城以北磨角楼,以吸引援敌。当时磨角楼驻有夏斗寅一个营。旷继勋指挥两个团攻坚,徐向前带一个师和另一个团作预备队,相机攻城或打援。经过三天战斗,攻克磨角楼,打垮了驻该地之敌及由麻城来援的敌人,歼敌五百余人,缴枪千余支。
二月,旷继勋又指挥红四军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攻打战略要地新集(今河南新县) 。新集三面环山,东临潢河,城墙高两丈多,全部用长方岩石砌成,易守难攻。它是光山南部土豪劣绅盘踞的顽固堡垒,以曾、刘两姓大户为首,统治全城,并组织数以千计的反动民团及红、黄枪会,凭坚固守。我军将新集包围后,旷继勋命令十师三十团担任主攻任务。部队围攻一个星期,仍未能攻下。旷继勋和余笃山、徐向前等领导人进一步察看地形后,果断决定,改用坑道作业的办法开辟攻击道路。他们命令部队利用城北门外的几家小店作掩护,秘密挖了一条四、五十米长的坑道接近城堡,然后把几百斤炸药塞到棺材里,推进坑道引爆。当点燃引线后,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塌一截。旷继勋、徐向前等立即指挥部队沿缺口冲入城内,与敌人搏斗。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逐屋争夺,全歼守敌千余人,胜利解决了战斗。新集麋集着不少从根据地逃出来的地主豪绅,捉住后都交地方政府处理。从此,解除了我根据地的一大心腹之患,打通了鄂豫边和商南根据地的路线,新集也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①。
这时,蒋介石正调整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 ,平汉路南段空虚。旷继勋和军部领导人决定乘虚向西出击。他指挥部队开至武胜关路东的三里城地区,首先派红军十一师攻打李家集车站。部队冒雪夜袭,截住一列敌兵车,全歼车上敌新编十二师一个旅,毙敌旅长侯镇华,缴获大批军火物资; 继袭柳林车站,又歼敌一个营,击溃敌两个团,共毙俘敌两千多人。
接着,旷继勋又指挥我军攻打刚抵双桥镇、立足未稳之敌三十四师岳维俊所部。三月九日拂晓,战斗打响后,红军和赤卫军将敌团团围住,经过七小时的激烈战斗,将敌三十四师全部歼灭,俘敌师长岳维俊以下官兵五千余人,缴获长短枪六千余支,迫击炮十四门,取得了空前大捷。
岳维俊在一九二五年曾任国民党二军军长,徐向前是他属下第六混成旅的参谋、团副。在旷继勋和徐向前审问他时,他知道徐是他的老部下后,便长叹一声说: “只要不杀我,我答应你们提出的一切条件! ”于是,旷继勋、徐向前和曾中生商量,决定留他将来做西北军的统战工作。后来岳维俊的家属托人与我党中央联系,愿拿出几万块钱赎他。旷继勋和徐向前也同意了,还提出要二万套军装。后来,他的家属先送来十万套军装和不少银元。可是张国焘到鄂豫皖根据地后变了卦,钱也要,命也要,借口岳维俊组织反革命团体,把岳维俊枪毙了②。
后来,旷继勋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对来鄂豫皖根据地后的这段斗争,进行了总结。他说: “我们在商城赤区的一军及第十五军混编后,即回黄麻,恢复赤区中心。前后与夏斗寅、吉鸿昌、赵观涛、岳维俊各部激战数次,掳获甚多,并击毙袁世英之旅长侯镇华,俘虏岳维俊等。将进攻红军五到六师以上的白军逼成守势,而又极大地破坏了京汉路的铁轨,断绝敌人的交通,以响应中央苏区红军的行动”; “鄂豫皖苏区确取得相当的成功”,“惟干部人材太缺乏,整个工作上难免不存一些缺点,请中央多派一些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同志前来帮助”①。在彻底粉碎敌人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作战中,旷继勋同特委书记曾中生等一起,结合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运用了一系列作战原则,如“采取内线作战法,以飘忽的战略”,“围点打援”,“以红军主力突破敌人的弱点,调动敌人于运动中消灭之”②,等等。这说明旷继勋不仅在反“围剿”斗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而且在军事理论上亦有很多建树,不愧为我军早期的优秀将领。
(五)
一九三一年初,党中央召开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把持党中央的领导权,全面推行“左”倾路线,并派张国焘等从上海经武汉来到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新集。这时,蒋介石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他调动了十二三万人限令“五月完全肃清”红军。四月中旬,皖西敌四十师、警卫一旅等七个团,向我根据地侵犯。特委决定由旷继勋率主力红军出皖西击敌。在独山镇一仗,全歼陈调元二千余人,缴枪一千二百余支,给东进之敌以迎头痛击。余敌惊恐,向霍山地区溃逃,皖西根据地之危遂解。而后旷继勋率部返回鄂豫边区,与徐向前所指挥的一部会合。
这时,张国焘根据中央决定,撤销鄂豫皖特委,组成中央分局,他任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曾中生、旷继勋为军委副主席。红四军领导干部亦进行了调整。旷继勋仍任红四军军长,调曾中生任政委,下辖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师。
旷继勋和曾中生等四军领导人,鉴于当时外线敌人暂处于守势,而根据地内粮食供应十分困难,曾向分局建议: 留一部分兵力结合地方武装扫清商南系区的反动武装,集中主力南下蕲 (春)黄(梅)广 (济) 地区,恢复根据地,解决粮食问题,并牵制敌人,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张国焘认为他们的建议是“立三路线的残余”,予以否定,并命令旷继勋和曾中生率红四军去商南亲区,解决顾敬之的民团。旷、曾等四军领导人反复向中央分局和军委申明理由,希望采纳原来的建议。但又遭到张国焘等人的反对,他们指责四军领导人的意见是“揭开了立三路线的面具而来了一个实际工作的机会主义”①。
旷继勋抵制“左”倾路线,实事求是地先后两次向中央反映情况,不同意张国焘对鄂豫皖根据地工作的不符合实际的指责与批评。他认为立三路线及其残余应该批判和肃清,但不能伤害好同志。他于一九三一年四月十五日在六安苏区金家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特别提到: “立三路线之残余,已将逐渐肃清,请勿虑及之”②。随后,他在五月间向中央写工作报告,不承认前段工作(指曾中生到鄂豫皖苏区主持工作以来——引者) 是“‘立三路线’ 的继续”③。这充分表现了他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不满和抵制。但当时的党中央收到旷继勋的报告后,不仅不接受他的正确意见,反而支持张国焘的错误,于五月三十一日复示鄂豫皖中央分局,并转省委: 反立三路线问题,继勋两封来信中均有这样的话: “立三路线之残余已逐渐肃清,请勿虑及之”,或者,“立三路线残余在鄂豫皖苏区已将次肃清,请勿虑及之”。中央认为继勋这段话包括有下列严重错误: “ (1) 根本不认识党内反对反党路线与反对不正确倾向的意义和实质; (2) 不认识立三路线的实质”,“没有无情的不调和的斗争”; “继勋同志虽然再三着重要求中央‘勿虑及之’ ,但中央正式回答继勋同志,中央必须时刻虑及,并且要继勋同志及全党每一个同志随时随地都要虑及”。当时中央指责旷继勋“在反立三路线的几个月当中,还不去详细研究一次立三路线及国际路线的实质问题,以致继勋同志到现在还不了解鄂豫皖苏区工作中立三路线的实质”。他们要“继勋同志多多找中央分局同志帮助”,“以便迅速的改正这些错误。继勋同志是四军及鄂豫皖苏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所以中央对继勋同志更要加重的帮助,因此,特别指出继勋同志这些根本观点的错误来,使继勋同志能及时纠正”①。
旷继勋在反“立三路线” 问题上,同张国焘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襟怀坦白,实事求是,不屈服于中央的错误指责。六月二十八日,鄂豫皖中央分局根据中央的指示,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张国焘在会上再次全盘否定鄂豫皖根据地过去工作的成绩,以“反右倾机会主义”,“反立三路线残余”为名,“加重帮助”了旷继勋。七月中旬,又改组了红四军的领导,撤销了旷继勋的军长职务,降任红十三师师长。旷继勋虽受张国焘的批判和降职,但他以大局为重,不计较地位高低和个人得失,仍指挥红十三师配合徐向前等所率主力部队,击退了敌人对根据地的进攻,并拔除了光山西南的打银尖、大山寨等十余处反动堡垒,有力地保卫和巩固了根据地。不久,旷继勋又被派到皖西从事基层工作。他在那里依靠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赤卫队、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使当地革命群众武装发展很快。于是,分局又指示他组建红二十五军,并于一九三一年十月,在麻阜成立红二十五军,旷继勋任军长兼独立师师长。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为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宣告成立。当时旷继勋所部在皖西活动,未能赶来参加七里坪的大会。改编后的红四方面军,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辖四军、二十五军,共三万多人。二十五军仍由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辖七十三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吴焕先。另有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尚待组建中①。
按照红四方面军总部的统一部署,旷继勋率领二十五军继续转战皖西。一九三二年一月至二月,在商南战役和苏家埠战役中,二十五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五月,他又指挥刚组建的七十四师和七十五师解放了霍丘县城。七月七日,敌右路军第一纵队徐庭瑶率重兵围攻霍丘。根据霍丘利攻不利守的地形及敌强我弱的严重情况,旷继勋等军领导向方面军总部和张国焘汇报,并提出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的作战意图。但张国焘却坚持“左”倾错误路线,提出“保卫苏区”、“不让敌人占领一寸土地”,命令旷继勋等坚守县城。旷继勋指挥红军和地方部队,从七月七日起,冒着敌人飞机大炮的轰击,一连血战五昼夜,终因敌众我寡,伤亡惨重,敌人突破城门攻入城内。旷继勋抱着与霍丘共存亡的决心,没有撤离县城突出敌人的围攻。结果守城部队一千余人全部损失,仅旷继勋及少数人从西门突围脱险。旷继勋因此被撤职,二十五军军长由蔡升熙接任。此后,旷继勋随四方面军总部行动。当红十二师师长陈赓负伤后,旷继勋被任命为十二师师长。
(六)
鄂豫皖根据地的对敌人第四次“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向平汉路以西突围。旷继勋率十二师随大部队艰苦转战至鄂陕边界的漫川关地区。这时,杨虎城的重兵已卡住关口,挡住我军西进的去路,胡宗南等部队又追了上来,将我军合围在康家坪至任岭的深山峡谷中。在敌人前后夹击、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旷继勋指挥的第十二师受到重大损失。张国焘认为旷继勋指挥不力,贻误了战机,未能把敌人击溃,撤去了他的师长职务。
这时,旷继勋、曾中生等对张国焘执行的“左”倾路线和他的军阀作风更为不满。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九日,当红四方面军进抵秦岭南麓的小河口时,曾中生、旷继勋、余笃山、张琴秋、朱光等酝酿,商议派人到党中央告发张国焘的错误,要求党中央迅速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后因故未能成行,改由曾中生代表大家以书面形式向张国焘陈述意见,要求他停止部队向西转移,在川陕边一带建立根据地。张国焘为了缓和指战员对他的不满情绪,被迫于十二月十日,召开了部队师以上的干部会议听取意见。会上,曾中生、旷继勋等对他提了不少意见和批评; 并建议恢复军委会,集体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张国焘对大家的批评是极为反感的,但在会上佯装接受曾中生、旷继勋等的批评,而实际怀恨在心,并伺机对曾、旷等人进行打击迫害。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积极着手进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通江解放后的第五天,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通江城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作为省工农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前当地的最高政权机关。旷继勋参加了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的筹备工作和组织法的起草。按照组织法规定,政府设主席、内务委员、土地委员、粮食委员、经济财政委员、文化教育委员、秘书等。旷继勋被任命为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领导和主持川陕省的各项工作。他领导革委会,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基层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工农青妇协会等群众革命团体。
旷继勋担任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后,在四川影响很大。因为他原来领导第七混成旅起义,不仅在当地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而且在一些军阀部队的同僚中也享有声誉。这时,他们听说旷继勋是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更为崇敬。旷继勋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工作。为了分化瓦解敌人,建立革命统战关系,他写信给原在军阀部队时的老朋友谢德堪(旅长) 等人,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开导他们拥护中国工农红军,争取他们率部起义。但旷继勋的信却被张国焘派来监视旷继勋的人截留。张国焘认为这是打击旷继勋的好机会。他无耻地诬陷旷继勋与反动军阀秘密勾结,搞反革命统战关系,阴谋破坏革命,并以“国民党改组派”、“右派”的罪名,逮捕了旷继勋。接着,张国焘又不经过任何合法的审讯,也不上报中央,便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在通江县洪口场将旷继勋秘密处死。旷继勋其时年仅三十八岁。
一九三七年在延安批判张国焘的错误时,毛泽东曾指出:“旷继勋同志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做烈士待遇”①。
注释
①参见《解放军将领传》第1集,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368页。
①《黔东英烈传》第1集,第57-58页,中共湖北省铜仁地委党史办公室编(未刊)。
①转引自《黔东英烈传》第1集,第58页。
①贺龙《湘鄂西初期的革命斗争》,见《星火燎原》第1卷,第617页。
①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第127页,解放军出版社1980年版。
①徐向前: 《历史的回顾》 (上),第132页。
①②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第132、135页。
①见《黔东英烈传》第1集,第52—53页。
②《继勋同志来信》(1931年),见《鄂豫皖苏区历史简编》第99页。
①③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第143、144页。
②《黔东英烈传》第1集第53页。
①转引自 《解放军将领传》第1集,第379页,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①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第166页。
①转引自 《解放军将领传》第1集第386页。
相关参考
高继勋是亳州蒙城人,是忠武军节度使高琼长子,同时也是北宋时期著名将领,时人以“神将”称之, 人物档案 姓名:高继勋 字号:绍先 别称:高康王 谥号:穆武 国家:
高继勋是亳州蒙城人,是忠武军节度使高琼长子,同时也是北宋时期著名将领,时人以“神将”称之, 人物档案 姓名:高继勋 字号:绍先 别称:高康王 谥号:穆武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
世人对赵宋王朝的印象非常好。在这样一个经济富裕的王朝,光明与黑暗总是相生共存。在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宋王朝,也曾出现一位肆虐经年、骄横残暴的吃人恶魔——王继勋。王继勋:庆州华池人,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孝
世人对赵宋王朝的印象非常好。在这样一个经济富裕的王朝,光明与黑暗总是相生共存。在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宋王朝,也曾出现一位肆虐经年、骄横残暴的吃人恶魔——王继勋。王继勋:庆州华池人,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孝
王继勋是赵匡胤第二任皇后孝明皇后的同母弟弟,是赵匡胤的小舅子,妥妥的皇亲国戚。他身出将门,父亲是彰德节度使王饶,本人打仗很有勇力,《宋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记载:「”继勋有武勇,在军阵,常用
历史秘闻 吃人恶魔王继勋,仗着是赵匡胤小舅逍遥法外,后被赵光义处死
王继勋是赵匡胤第二任皇后孝明皇后的同母弟弟,是赵匡胤的小舅子,妥妥的皇亲国戚。他身出将门,父亲是彰德节度使王饶,本人打仗很有勇力,《宋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记载:「”继勋有武勇,在军阵,常用
夏继勋,1914年出生,家住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北街66号。为混口饭吃,夏继勋于1933年参军抗日。1937年,夏继勋参加了抗战中最惨烈的战斗——淞沪会战。之后,夏继勋被日军俘虏,关押在南京直至抗战胜利
...朝,也曾出现一位肆虐经年、骄横残暴的吃人恶魔——王继勋。王继勋:庆州华池人,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孝明王皇后胞弟。据《宋史·王继勋传》记载,王继勋生性残暴,经常强行买得民间少女作奴仆,稍不如意,就把她...
中文名:荆嗣国籍:中国出生地:冀州信都主要成就:屡败契丹,历一百五十战荆嗣–常胜将军 荆嗣,乾德初年,响应招募为控鹤卒,跟随李继勋讨伐河东。李继勋选择强悍勇士一百人,抄小路阻截洛阳寨。荆嗣请求前去,
中文名:荆嗣国籍:中国出生地:冀州信都主要成就:屡败契丹,历一百五十战荆嗣–常胜将军 荆嗣,乾德初年,响应招募为控鹤卒,跟随李继勋讨伐河东。李继勋选择强悍勇士一百人,抄小路阻截洛阳寨。荆嗣请求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