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赖若愚人物传,赖若愚生平事迹,赖若愚评价
Posted 组织
篇首语: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赖若愚人物传,赖若愚生平事迹,赖若愚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赖若愚人物传,赖若愚生平事迹,赖若愚评价
(一)
赖若愚,原姓来,名秉敬,字仲达,乳名明义,山西省五台县唐家庄人,生于一九一○年一月一日。他的祖父来风林曾多次会考未中秀才,后来学习中医,串乡治病,受人尊敬。他的父亲来生元,又名来献瑞,经商并主持家务; 两位叔父均教书。赖若愚同胞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二。家里有八十多亩田地、两处商店,粮有余,钱不缺,生活比较富裕。
赖若愚自幼活泼好动,六岁时跟随二叔父在本村小学念书,不甚用功,但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不错。在学校里爱护弱小同学,老师不在时,常常代教小同学,人们叫他“小先生”。一九二○年,他参加五台县全县会考,名列前茅。一九二一年,他初小毕业后,考入五台县第二高小。是第二高小有名的高材生。
一九二三年夏,十三岁的赖若愚高小毕业,考入河边村川至中学。川至中学是阎锡山办的私立学校。赖若愚在这里学习,除喜爱历史、文学外,其它各门功课也都学得很好。
北伐战争开始以后,对山西、对川至中学影响和震动很大。广大师生欢迎革命,欢迎北伐,这时有一些宣传国民革命和宣传北伐的传单和小册子传到学校,赖若愚看了以后,感到既新鲜、又振奋。
一九二七年末,赖若愚中学毕业。他很想上大学,可是家里对他上学意见不一。后来,他不顾家庭阻拦,气愤出走,跑到北平,考上北平大学工业学院。
在大学里,赖若愚对新文艺发生了兴趣,喜欢读《少年漂泊者》、《石炭王》、《屠场》之类的小说。一九二八年夏,他在山西同乡同学赵希真 (即赵全璧) 的影响和介绍下,参加了进步社团——人言社。在这里,他看到了马克思、列宁的著作; 看到了过去出版的《新青年》 ,阅读了许多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文章,开始明白了共产党的主张,明白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他渴望参加到拯救中华民族的斗争中去,也希望参加共产党。赵全璧当时已是中共地下党员,和赖若愚同住一个公寓,对赖若愚很了解。赵全璧有意送他进步书籍并带他一起参加社会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一九二九年九月,赵全璧介绍赖若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三○年上半年,在白区工作中,“左”的倾向开始抬头。北平市党组织决定在四月十二日——蒋介石背叛革命三周年的日子里,举行“飞行集会”。赖若愚参加了这次行动,并遭敌人逮捕。因为敌人没抓到更多的证据,关了六、七天后,就把他放了。随后组织分配赖若愚做电车工人的工作,并分配了一位叫小胡的同志做他的助手。
是年八月,学校放暑假,中共北平市委派赖若愚去上海党中央接受暴动训练。训练结束后,赖若愚回到北平,组织上委派他为北平市军委书记,参加“行动委员会”,他开始成为北平市党的主要活动分子和骨干。
一九三○年十二月初,省委直南交通陈鹏举路过北平,通过赖若愚和史俊明找河北省委军委负责人廖化平。到了北平东车站,陈被敌人跟踪逮捕,介绍信未来得及毁掉,落入敌人之手。侦缉队按照介绍信上的姓名地址,找到了赖若愚的公寓,逮捕了赖若愚、史俊明、韩国刘、胡国栋、王汝林等五人,并从赖若愚的房子里搜出了《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小册子一本和洋东夫同志的一个《意见书》。
在法庭上,敌人问赖若愚是不是共产党员,赖若愚回答说:“不是”。敌人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小册子和几张字纸在赖若愚面前晃了晃,然后说: “这两件东西是你的吧! ”赖若愚否认,说是一个姓樊的人留在他那里的。
敌人再追问道: “你认识一个姓陈的共产党员吗?”
若愚回答道: “我不是共产党员,怎么能知道别人谁是共产党! ”
时隔不久,敌人又进行第二次审讯。审讯室四周放着各种刑具,有几个彪形大汉站立两旁。赖若愚感到严重的考验时刻到了。但他很镇静,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敌人审问说: “来秉敬,你想了几天,可有新的要交待的吗?”赖若愚说: “就是上次说的那些,没有了。”敌人再追问说: “在你家的那四个人是共产党员吗?”赖若愚说: “我不知道! ”
敌人站起来,走到赖若愚身边,恶狠狠地吼道: “难道你不怕受刑吗?”
赖若愚说道: “怕不怕不由我,你们硬要冤枉人,我有什么办法! ”敌人见赖若愚不招认,便下令用刑。几个大汉七手八脚把赖若愚抬上了老虎凳,手里还拿着烧红的铁棍。在敌人的重刑威逼下,赖若愚毫无惧色。重刑用过之后,敌人又把陈鹏举押上来与赖若愚对质,陈鹏举没见过赖若愚,自然说不认识。敌人没有掌握确凿证据,只好把赖、史、王、陈四人押送北平高等法院。
在北平高等法院的看守所里,赖若愚得了黄疸性急性肝炎。由于环境恶劣,再加上受过重刑,病势日重。同房里有一个艺术学院的学生袁仁杰,看到他受刑以后又得重病,很是同情。就象护理自己的亲兄弟那样,为他喂水,喂饭,精心护理,终于使赖若愚慢慢得以恢复。
高等法院后来判决赖若愚一年半徒刑,关在北平第一监狱。狱中有七个党员,他们组织了狱中临时支部,并且很快和在狱外的赵希真取得了联系。在狱中,赖若愚和刘尚志、赵子昂等领导狱中难友首先为争取放风、洗澡、改善伙食进行斗争。接着提出买书、看报的要求。敌人不答应,他们就绝食。当局只好被迫答应。好友续吴山按照赖若愚的要求,多次探监,送书送钱。在这段狱中生活时期,赖若愚认真阅读了许多政治理论书籍。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国民党政府团结抗日。赖若愚在狱中得到赵希真、薄一波的指示,团结狱中难友,配合九一八事变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展开了斗争。一九三二年的九月,赖若愚刑满获释。一年零九个月的狱中生活,使他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二)
赖若愚出狱后,河北省委派人和赖若愚谈了两次话,省委认为他出狱不久,不适合在北平工作,便派他前往太原,担任山西特委组织部长。
到了太原,见到了朱宝善、王伯堂等人。旧友重逢,同志相见,分外高兴。他很快熟悉了山西、太原的斗争形势。为了开展党的工作,他经常下乡活动。先后到过河东虞乡、解县、运城和晋中的祁县、晋东南的沁源等地,巡视当地党的工作,推动了党组织的发展和对敌斗争的开展。
经组织同意,赖若愚于一九三三年春,回五台探家。
赖若愚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至夏季,又患病拖到了秋天。当他正决定要走时,突然接到一封没有落款的来信,说太原的党组织遭到了破坏,赖若愚也在敌人通缉之列。这样一来,他又走不成了。
这个期间,他曾在本村和上下邻村的贫苦农民中走家串户,作了些访问,谈论了一些革命的道理,做了一些宣传,引起一些贫苦人的兴趣。但他的活动,逐渐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一九三四年旧历年前,国民党五台县第二区区长樊恩德带领一助理员,从耿镇来到唐家庄想抓赖若愚。助理员平素与来生元关系较好,把来意透露给来生元。来生元一面应酬他们,一面告知赖若愚速上山潜逃。待樊恩德向来生元要人时,来推说: “秉敬不在家,等他回来以后,叫他亲自前去。”就这样应付过去了。
赖若愚离家之后,绕道来到五台县一区南茹村其岳父家暂住。其岳父刘生元在这个村里也是一家财主。南茹村里有一高小,赖若愚到学校当了语文教员。
一天,一区公所有个人来村里打听赖若愚的情况。使他感到预兆不好,他决定离开南茹村,去太原寻找党组织。一九三四年夏,他不辞而别,离开家乡,潜入太原去寻找党组织。
赖若愚来到太原后,通过同学张雋轩在“雷得社会调查统计社”栖身。不久,他通过吴熙菴找到了党组织。党组织对他未经组织同意就找灰色掩护提出了批评。赖若愚向组织做了检查并接受考查以后,组织上把他和朱宝善、冀云程编为一个特工小组,进行活动和斗争。
从一九三四年夏到一九三五年十月,由于工作的关系,赖若愚认识了太原女子师范学生自治会的常委、地下党员王子如。两人在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感情日深。于是,经组织批准,他们结成了革命伴侣。
一九三五年九、十月间,太原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了局部破坏,赖若愚再次被通缉,王子如处境也很困难。在这紧要关头,党组织通知赖若愚夫妇立即转移,到北方局特科报到。赖若愚夫妇同赴天津,后转派到张家口工作。
来到张家口,赖若愚的公开身份是税务局职员。王子如无公开职业,做秘密交通联络工作。他们属于北平市委特科领导,不与张家口地方组织发生关系,只和扶轮小学教师赵常泰及建设厅一科长郭某有关系,任务是帮助他们做组织发展工作。
一九三六年四月,张家口税务局调换局长后,环境也变得恶劣了,组织上遂调赖若愚回北平,分配做市委组织部干事。当时,北平分两个区,赖若愚负责北区的组织工作。他非常需要有一个合法身份做掩护,于是写信给好友续吴山请求帮忙。吴山托人弄到一个《民国日报》记者证,寄给赖若愚。赖若愚欣喜若狂,带着它外出活动就有了一个护身符,可以通行无阻。为了象一个记者,他买了一套廉价旧西装,一双旧皮鞋。
那时,党的活动经费来源十分困难,活动费很少,每月两个人也不过七元,生活十分艰苦。
一九三六年的十月,因为工作需要,赖若愚由北平市委转到北平军委系统做人民武装工作。自华北事变以后,日寇步步深入,华北各地在党的北方局领导下,群众正在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抗日反蒋斗争,各地的会道门聚集了一部分武装力量。为了联络组织各种抗日力量,赖若愚先后到过山东的临城、枣庄; 河南的汤阴; 江苏的徐州; 北平附近的斋堂; 河北的磁县、彭城等地工作。他有时以党的名义出现,多数情况下是以会道门首领的身份出现,与各种会道门的大小头目往来,和他们称兄道弟,宣传形势,激发他们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帮助他们加强组织,共同抗日。为了适应这一工作,他曾用了很大的努力,研究了华北各地会道门的具体情况,掌握了大量的行话、暗语。并且由他负责,组织了一部分同志,进行训练,从事这一工作。外出工作时,经常带一、二人做为随从,俨然是一个会头人物。
一九三七年初,北方局领导打算在会道门力量比较大的地区组织暴动,北方局军委派赖若愚和孙镒搞这一工作。赖若愚带着孙镒来到山东微山湖附近薛城车站旁边的古井村。当地有个小刀子会,头目是王守金、王守银兄弟二人,有相当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他们和军阀韩复榘是死对头,为了抗盐税,曾经把韩复榘的一个师打垮。王守金牺牲了,后来小刀子会就由王守银领导。赖若愚带着孙镒,多次和王守银接触,宣传抗日,谈得很投机,于是三人做了磕头兄弟。王为老大,赖为二哥,孙为三弟。此后不久,赖若愚又到别处活动,孙镒把从组织传来的抗日消息不断传给王守银,帮助他训练和教育小刀子会。由于赖若愚、孙镒认真细致的工作,王守银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抗战开始以后,王守银在青龙山举旗,建立抗日农民救国会。一九三九年改编为八路军,王守银还上了抗大,入了党。他带领的一支武装,成了党领导下的一支真正的抗日力量。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城内十分紧张,组织上决定赖若愚和王子如二人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中央党校,赖若愚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著作和中央规定的其它有关文件,并且多次听到毛主席的报告和中央许多首长的讲话。时间虽短,收效甚大,从精神上、理论上得到进一步武装。三个月学习结束了,他和王子如一起,接受党中央的派遣,于一九三七年底,重返华北,进入敌后开辟工作。
赖若愚从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归来,以一二九师唐 (天际)支队联络参谋的公开身份,来到山西省晋城县任中心县委书记,王子如被分配到屯留县做组织部长,不久任晋城县委组织部长。
晋城中心县委管辖范围包括阳城、沁水三县。县委主要成员除赖若愚、王子如外,还有宣传赵培心,工运赵明,农运徐一贯,特派员洛宏章等。
当时晋城县的斗争形势很复杂,各种矛盾异常尖锐。一九三八年阳历一月二十七日,日寇占领晋城县城,建立了以李廷相为首的伪政权。阎锡山对我党领导晋城人民的抗日活动采取拆台政策,委派晋城原公安局长程树华担任晋城县县长兼保安二十四团团长。此人是青帮头子,独揽晋城一切大权。本县地主势力有马、李两派,马骏是阎锡山的高级官僚,李生达是阎锡山手下的高级将领,并且受到蒋介石的垂青。晋城处于党团帮派林立、各种政权并存、各有军队支撑的局面。
晋城中心县委在赖若愚主持下,于一九三八年五、六月间,在西大阳成立了农救会、工救会。组织各区、各乡党员,以牺盟会的名义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各种人民抗日组织,向地、富借粮,搞合理负担,减租减息,反奸反霸,并随时注意在群众斗争中,发现积极分子,作为培养对象,发展党的组织。党的组织随着群众运动的发展而壮大,群众组织则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而更加发展。赖若愚和王子如都直接抓党组织的发展,一九三八年和一九三九年两年内,党员由五十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从中又涌现出一大批骨干。
在群众组织和群众运动发展的基础上,赖若愚进一步发动群众,揭发阎派县长程树华的种种罪恶。程树华被撤职后,赖若愚抓住新旧县长交替的空间,组织各级党组织的力量,把县、区、村三级政权中的反动分子,都换成了共产党员,使晋城三级政治面貌一新。
为了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必须大力发展人民武装。一九三八年上半年,县委决定把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改编为晋城人民游击队,简称“晋民游击队”,人民抗日武装得到空前的发展。
一九三八年七月,中央北方局代表朱瑞来到晋城,提出放手发展牺盟会,大量吸收在乡知识分子参加抗日工作,扩大统一战线。根据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精神,赖若愚亲自抓统战工作,大力发展工农青妇各抗日组织,加强与友军五二九旅的联系和配合工作,一九三八年阴历六月初六,在我党努力下,配合友军,把日寇赶出了晋城,抓获了汉奸李廷相,并召开了公审大会。
为了培养干部,县委在高都开办了各种训练班,县委创办了机关刊物《火炬》 ,由王静海主编,赖若愚以及中央北方局代表朱瑞等都为《火炬》写了不少文章,宣传党的政策。
一九三九年初,晋冀豫区党委调赖若愚到晋冀豫区党委党校工作。李雪峰以晋冀豫区党委书记身份兼任校长,赖若愚任副校长,不久又继任校长。
一九三九年七月,赖若愚接晋冀豫区党委书记李雪峰的通知,调任晋东太行二地委书记。
太行二地委管辖的范围,包括平 (定) 西、昔 (阳) 西、和 (顺) 西、寿阳、榆次、太谷六个县。各县皆是半壁河山。敌占城我占乡,敌占川我占山,城镇和交通要道均被日寇控制,我们集聚在山沟小庄。地委机关先后在和西的横岭、翟家庄、广武和榆社的曲里等地活动。
九月,赖若愚参加了中共晋冀豫区委在武乡县东堡村举行的第一次党代会。赖若愚在大会上听取了杨尚昆的政治报告,彭德怀的抗战形势报告。
一九三九年十月,赖若愚主持召开了二分区党的代表会议,根据中央七月宣言和晋冀豫区党委九月会议精神,联系二分区的实际情况,向大会提出了五项任务: 一、开展群众性游击战运动; 二、开展民主运动,区长、村长实行民选; 三、加强阶级教育、民族教育,团结人民,适当改善民生; 四、加紧生产建设,发展生产; 五、开展敌战区工作。在这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广大干部深入群众,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对敌斗争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九四○年九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太行二分区广大人民群众,配合正规军和地方武装,在赖若愚等同志的坚强领导下,参加了这一战役。地委与专署派出三十二名重要骨干组成工作队深入各县,和当地军民一起,积极参加了破公路、拆铁轨、炸桥梁、毁据点、收复失地的战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百团大战”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全世界。但也更引起日寇的重视,惊呼要“对华北应有再认识”。正太战役告一段落,赖若愚及时召开了县书联席会议,部署战后工作,要求加紧防备敌人报复,大力开展三秋工作,力争快收、快打、快藏,实行空室清野,提高警惕,加紧备战,迎击日寇扫荡。
“百团大战”以后,从一九四○年的十月开始,日寇接连对二分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扫荡。第四次扫荡从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七日开始,日伪军从辽县、昔阳县、榆次调集千余人,在二分区腹心地区进行扫荡,扩展敌占区。在昔西建立起维持会,同时加紧建立情报组织,逐步扩大其占领区。连续不断的残酷扫荡,造成了二分区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极大困难,二分区人民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
面对这种情况,赖若愚作为地委领导人,提出在游击区实行“两面政权”的主张,得到了上级党委的批准。在困难情况下,两面政权是应付环境、对付敌人的好办法,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和便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敌人对根据地的扫荡,使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大家挤在一起,带来许多问题。赖若愚和军分区的负责同志决定坚持“敌进我也进”的策略。赖若愚说: “敌人拚命向我根据地扩展,但他的兵力是有限的,他对根据地大量用兵,他的后方必然空虚。一面正面迎击,一面派武工队到敌人后方去,就会形成对敌人的夹攻,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当前的困难局面。”这个策略的实行,对改变根据地的困难局面起了很好的作用。
一九四三年一、二月间,中共太行分局决定把赖若愚从太行二分区调到太行分局担任组织部副部长兼太行区党委组织部部长。
赖若愚首先抓调查研究。他对调查研究,一般采取四种办法,一是自己亲自下去了解情况作调查; 二是向各级调研机构要材料,而且特别注意数字的统计; 三是请地、县各级调研人员来汇报; 四是集中有关人员,定题、定时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对农村支部的调查,对党员思想状况的调查,对干部作风的调查,对减租减息的调查等等。他亲自参加或主持进行了很多的调查、研究。从而使他能较快地掌握全局情况,并能作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从一九四二年四月起,太行区开始了普遍的整风文件的学习。正式整风是从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三日中共太行分局发布《关于一九四三年的整风计划》开始的。六月五日,太行分区召开干部会议,邓小平书记作了整风问题的报告。太行区地委以上干部参加了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第七期的整风学习。
太行区的整风,主要领导者是李雪峰、赖若愚、张磐石等同志。他们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赖若愚在领导整风中,首先强调认真学习文件,普遍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提高对整风意义的认识。在敞开思想,对照检查阶段,他对情况相近的同志进行分类指导。
整风中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不单指参加整风的同志之间,也包括下级对上级的批评。赖若愚发现参加整风的同志对区党委领导有不少意见,于是向区党委提出,要求领导干部都去听听意见。李雪峰亲自动员,他说要“打开窗户通空气”。这样做的结果,使上下级关系更密切了,同志之间更团结了。
太行区党委当时管辖八个地委,全区面积约三万五千零八平方公里,辖三十六个县,范围大了,干部多了。特别是实行了“三三制”政权,干部中各个抗日阶层的代表都有。组织部不光是管理党员干部,而且要管理各系统的所有干部,工作十分繁重。
赖若愚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许多干部他只要见过一面就熟悉了。他和很多干部都作过个别谈话。他的谈话针对性很强,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同志总是及时给予鼓励,对工作中有严重缺点错误的同志决不放过,在干部眼里他是一个是非清楚、赏罚分明的好领导。特别是受过他批评的同志不背包袱,不闹情绪。因为他善于做思想工作,能抓住问题的关键,长于分析,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和信心,因此干部们十分尊敬和信赖他。
赖若愚担任区党委组织部长期间,还十分重视和善于使用干部,指导干部工作。一九四三年的七月五日,他在《战斗》上发表了《一个县委的开会》,指出不要召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中心的会议。
他在文章中说: “全年十分之一的时间,消耗在滔滔不绝的空谈之中了,赶到把旧的议程进行完毕之后,新的议程又该来了,那么这些诚恳的说空话的人们,又只好坐在房子里缠绵不绝的开会了,行动工作就只好让它再自流下去了。”他在文章的最后说道: “老油腻的领导休息吧! 生动活泼的领导应该出现。”赖若愚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干部们震动很大,对改正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整个太行山沸腾了。在万众欢庆胜利的时刻,赖若愚告诫大家: 眼下还是有战争,请大家千万提高警惕。就在第二天,八月十五日,阎锡山命令他的十九军史泽波部,由汾东的东张出发,向太行山根据地杀来。八月二十一日侵入长子,二十三日侵入长冶、屯留,二十五日侵入壶关、潞城、襄垣。这还不算,阎锡山于九月二十二日又派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率部向我晋东南根据地进犯。九月间胡宗南、孙连仲勾结日军和伪军孙殿英、庞炳勋等共计二十万人,由豫北郑洛一带,沿平汉、道清两线,大举进攻我冀南、太行解放区,爆发了上党战役。上党战役中,我军歼灭蒋阎军十三个师,三万五千多人,彭毓斌被击毙,史泽波被活捉,取得了伟大胜利。
在国内战争危险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为了准备战争,有效地制止国民党发动的内战阴谋,党中央于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发出指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各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全党目前最基本的工作任务,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赖若愚不遗余力地投入了党的中心工作,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参军,发展扩大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组织领导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学习 《五四》指示,培训土改干部,举办典型试验,研究土改问题。
一九四六年七月一日,太行区党政军各机关一千余人举行集会,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五周年,赖若愚在会上讲了话,号召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迎接战争,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
一九四七年七月,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策,刘邓大军进攻大别山区,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转变的序幕。太行区八万民工和大批干部随刘邓大军南下,中共太行区党委书记李雪峰也随军南下开辟新区工作,太行区党委书记由赖若愚担任。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于一九四七年十月二日至十二月二十六日,召开了八十五天的土地会议,会议在武安县的冶陶村召开,通称冶陶会议。赖若愚带领太行区县团级以上负责干部二百七十多人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
冶陶会议是根据党的全国土地会议精神,为了贯彻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的一次整编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认真检查《五四》指示以来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以土地改革为中心内容进行一次整风整党。
冶陶会议是在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召开的,会议的召开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个很大的推动,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和作风的改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对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因为土改在各个根据地进行得不平衡,干部对党的政策、方针学习领会认识水平各异,再加上总的趋势是反右倾,具体作法上又是个个检查,人人过关,因此,在某些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赖若愚在这些争论的问题上,坚持了正确的意见。
首先争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区的土地问题是解决了?还是没有解决? 是差不多?还是差得多?许多同志各主一论,互相交锋,争论不下。赖若愚根据一九四二年以来减租斗争情况,特别是执行《五四》指示以来,农村土地情况的变化,根据各县、各地区党委调研室掌握的材料,在讨论的总结发言中指出: 老解放区的土地问题,应当说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基本上翻了身,土地基本上回到了无地少地的贫农雇农手里。
争论的第二个问题是: 老解放区的土地要不要打乱平分?有的同志坚持说: 文件就讲的是“平分土地”,平分是最合理的。有的同志则不同意打乱平分,认为“平分土地”是大原则,具体到太行行不通。赖若愚说: 如何实现耕者有其田,我们应当看一看太行区的实际情况,听一听农村各阶级各阶层人们的议论。大多数贫农雇农得到了土地,而且耕种了几年,对他耕种的那几块地也有了感情,他们怕打乱平分再分出去,所以他们多数是不同意打乱平分的。因此,不应该再来一次平分,而是应当调剂土地,填平补齐,抽多补少,抽肥补瘦。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达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赖若愚的意见得到了中央局的肯定,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是正确的。
关于组织形式问题。多数同志主张实行贫雇路线,提倡贫雇农打天下坐天下,平分土地要成立“贫农委员会”或“贫农团”、“贫雇小组”来领导一切。赖若愚指出: 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去解决问题,而不应采取简单化的作法。
冶陶会议,围绕土改整党,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但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赖若愚都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坚持了党的路线,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了正确的意见和主张。
冶陶会议之后,赖若愚和太行区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一方面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给予具体指示,另一方面及时向中央局请示报告,使土改整编得到了顺利的发展。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赖若愚离开太行区党委,调到榆次前线,准备解放太原后,接管太原。
为了解放太原,太行、太岳、晋绥、晋察冀各解放区派遣大批地方武装、民工、干部参战,赖若愚被任命为接管太原的市委书记。
他告别了战斗过十个春秋的太行山和他一起战斗的同志们,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来到太原前线。由太行、太岳、吕梁、晋察冀等解放区派来的干部组成“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准备接管太原。太原就要解放了,但是党中央毛主席从战略考虑,为了配合平津战役,命令太原前线推迟解放太原。赖若愚抓紧这一个时机,进一步加紧对干部的组织训练和思想教育。向大家提出了加强团结、艰苦奋斗两个问题。
关于加强团结问题,是针对大家来自太行、太岳、晋绥、晋察冀各个根据地,在思想状况、工作作风上都各有不同的特点,进城以后情况复杂,任务繁重,需要密切配合。
关于艰苦奋斗问题,是针对我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而少数干部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的骄傲自满情绪与贪图享受和革命到头的思想苗头提出来的。他一方面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和京、津、石家庄等各个城市接管的经验,结合太原的实际情况,编印了 《入城工作手册》,发给所有接管干部,要求严格执行。另一方面,提出约法八章,三大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赖若愚从思想教育工作入手,从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为进城接管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我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向太原守敌发起总攻,二十四日太原宣告解放。
太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以徐向前为主任委员、罗瑞卿、胡耀邦、赖若愚为副主任委员的军事管制委员会。在军管会的领导下,以赖若愚为书记的中共太原市委和以裴丽生为市长的太原市人民政府,随军入城以后,就开始了紧张的接管工作。
入城以后,赖若愚和其他领导同志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民告示”。《山西日报》从四月二十六日出版,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布告”,公布约法八章,并以军管会名义发表了一系列布告,向群众宣布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成立和它的权限、部队入城守则十条以及关于工商业政策、对官僚资产政策、对公营企业政策,对反动党团及旧政权机构政策等等。
赖若愚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从入城第一天起,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上。《山西日报》发行的第一号第一版,发表了 《太原市的当前任务》的社论,社论说: “从今以后,太原市将永远为人民所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将与全体职工、全体劳动人民和各界人士,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太原而共同奋斗,我们将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建设人民的工业而奋斗,为改进教育,发展文化事业而奋斗。”五月一日,赖若愚召开太原市职工代表座谈会,并在会上讲了话,他再次强调说: “要把恢复和发展生产,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赖若愚不仅善于抓中心工作,而且善于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从各个方面来促进它,推动它。为此,他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或座谈会,广泛与各阶层人士接触,向他们宣传解释党在当前的中心工作和有关各项政策。如在五月二十一日,他在全市公营轻重工业召开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恢复发展工业,主要依靠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二、为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管理必须民主化,工人一定要参加民主管理,每个生产计划,必须经过工人讨论。三、工会工作必须做好,逐步改善生活。四、在各厂建立党的组织,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团结群众,努力发展生产。五月二十二日,他在太原市各界代表会上,对入城一个月的工作做了总结报告。他说,总结起来,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清除了战场; 第二,安定了秩序; 第三,整理了金融市场,兑换了金圆券,并供给了市民大量的粮食、物品; 第四,对工人、市民、公教人员等都作了必要的救济; 第五,在市政方面,恢复了水电供应,开始清除灰渣和整理水沟等等。赖若愚强调说: “以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复工、复业、复课,都是为了生产建设,给生产建设创造条件。”
在接管工作的基础上,太原市的工作开始转向管理。五月间,赖若愚在接管干部会上报告今后工作任务时说: “今后的工作重点要来一个转变,从过去的以接收城市为主,变为以管理为主。在管理的当中主要的事情有四: 第一是生产,第二是教育,第三是治安,第四是市政建设。”他说: “任务变了,组织形式也要求来一个转变,军管会还不能取消,但要逐步走向正规化,加强党、政、军、民各组织各系统的工作,建立正常的工作制度。”他在报告的最后指出: “进城以来,大家对工作都很努力,今后要保持过去那种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要被城市的颓糜恶习所感染,我们要化这个城市,不要让城市化了我们。”
在市委领导下,六月以后,太原的主要工作转为管理,其中心也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由于抓住了这个中心,太原市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一九五○年九月四日,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程子华赴京工作,由赖若愚任省委书记,裴丽生任省政府代主席。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八日,经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赖若愚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赖若愚在山西工作两年零八个月中,对自己、对家属子女、对亲戚朋友,非但不允许享受任何特权,而且要求更严,不徇私情,不讲面子。一次,他的只有六岁的男孩子,在院里玩,看到葡萄架上一串串的葡萄快要成熟了,就用棍子打下了两串。这事让他看见了,把孩子叫到家里,进行了认真的教育,并吩咐警卫员要负责管理好院里的葡萄,不许任何人摘取,成熟后交公。他的弟弟来秉良在市委组织部工作,因为妻弟结婚参加婚礼,走了几天。赖若愚知道了,事后把弟弟叫到办公室进行了批评。弟弟申明向部里请过假,赖若愚说: “你去参加婚礼,影响不好,你向部里请假他们不好不准,今后如果离开工作岗位,除了向部里请假外,还必须亲自向我请假。”这虽然带点家长气味,但是他认为严格要求自己的兄弟是绝对必须的。赖若愚的大哥解放前在太原揽工,解放后仍做包工头,克扣民工,贪污公款,在民主改革运动中,被群众揭发检举,查出了他的问题。他为此曾去找赖若愚给予庇护。赖若愚严肃地说: “你应当老老实实把问题交待清楚,听从政府的处理。”他大哥由于触犯法律被判刑,后来病死在监狱里。赖若愚的妹夫韩国俊在抗日时期给日本当过汉奸,有过不少罪恶。抗战胜利后又投靠阎锡山。一九四七年五台县解放时,逃到太原,当了屠宰场的场长。一九五一年镇反时,他被群众揭发检举出来,逮捕归案,判了死刑。在这之前,赖若愚的妹妹为此多次找他,亲戚中也有人来说情,赖若愚都严肃地拒绝了。有人背后说他“六亲不认”。赖若愚说: “权是人民的,我不能以权谋私。他欠下人民那么多债,不还怎么行! 你们应当明白,不是我六亲不认,是他早就不认六亲了,他只和日本帝国主义亲,和阎锡山亲,做了很多危害人民的事,判他死刑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谁也管不了。”赖若愚就是这样一个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党性坚强、立党为公的共产党人。
(五)
一九五二年一月,党中央毛主席为了加强全国总工会的工作,点名调赖若愚到全总去工作。当时有人向毛主席建议,说赖若愚同志人才难得,应调他到一机部当部长,才能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毛主席反问道: 那么工人阶级重要不重要? 当时全总工会主席还是李立三,赖若愚调到总工会任秘书长的工作。
赖若愚调离山西到全总去,初时有些不愿意,他认为自抗战以来自己一直在太行革命根据地工作,又对山西各方面的情况很熟悉。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工作,自己过去从未接触过,缺乏工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故希望最好能不去。他和薄一波谈了自己的矛盾心情。薄一波向他表示了两点,一是毛主席点的将,不能不去; 二是有了矛盾就进一步学习 《矛盾论》。赖若愚一向非常尊重薄一波,他认真进行了自我反省,打消了个人的想法,决定应召到全总去。
赖若愚为要搞好工会工作,他认真学习与研究了列宁关于工会工作的许多论述和毛泽东对工会工作的有关论述,在许多著作上作了眉批,并结合工会工作的实际写了研究文章。一九五二年四月十六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钥匙》一文。许多同志评论说,他这篇文章明晰,深刻,有特色,是继一九五一年七月一日发表的《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克服我们自己的经验主义》一文之后,又一篇好文章。
一九五三年五月三日,中国工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赖若愚以《关于中国工会工作的报告——为完成国家工业建设的任务而奋斗》为题,在大会上作了报告。他总结了自一九四八年八月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以来四年多的工会工作,提出了建设时期工会组织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系并教育工人群众,不断地提高工人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巩固工农联盟,团结各阶层人民,积极地完成国家建设计划,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善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为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斗争。”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赖若愚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赖若愚出席了大会,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党的八大以后,赖若愚为使工会的工作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的要求,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形势任务转变中工会工作中的许多具体问题。一九五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离开北京,先后访问了山西、陕西、甘肃三个省的总工会和太原、西安、兰州三个市工会。在路经临潼时,还访问了临潼县工会。沿途访问了十六个厂矿企业,发现了一些住在北京很难发现或者很难深刻体会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赖若愚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向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总结了自一九五三年工会七大以来的工作。并在总结工会七大以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会八大的任务: 努力发展工业,积极支援农业,集中力量执行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在这次工会全国代表大会上,赖若愚继续当选为全国总工会主席。
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过不久,赖愚若又亲自布置了一九五八年的工会工作,并计划于一九五八年三月到南方去视察工作,搞调查研究。由于数月以来他的身体一直不好,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中央有关同志提出让他休息几天,让他的随行人员先走。临行前,组织安排他去医院检查一次身体,不料医院确诊他得了肝癌。党中央政治局对此很重视,决定组织力量,进行治疗。事有凑巧,正在这时,王子如也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两个人住在两个医院,为使他们不加重思想负担,一段时间里,没有让他们见面。直到赖若愚病情十分严重时,李雪峰才决定把王子如转到赖若愚住的医院来。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日下午七时零五分,赖若愚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四十八岁。
相关参考
《酌中志》是记述晚明时期,明朝宫闱之事的著作,共二十四卷,详细记载了明万历朝至崇祯初年的宫廷事迹。作者以其在宫闱之中的所见所闻,包括皇帝,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从及饮食,服饰等等
《酌中志》是记述晚明时期,明朝宫闱之事的著作,共二十四卷,详细记载了明万历朝至崇祯初年的宫廷事迹。作者以其在宫闱之中的所见所闻,包括皇帝,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从及饮食,服饰等等
蜀后主刘禅,人们对于他的评价总是偏向于两个极端,一个就是愚蠢,而且蠢得不可救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另一个就是极其聪明,聪明到根本就看不出来他很聪明,俗称大智若愚。结合刘禅的一些事迹,不管怎么分析
清朝人物中文名:钮祜禄氏别名:孝贞显皇后,慈安皇太后,东太后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满族(满洲镶黄旗)出生地:广西柳州出生日期:道光十七年(1837年)七月十二日逝世日期: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
李世民在位期间,曾经册封了凌烟阁24功臣。但是李治登基后,因为要废除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很多元老级人物都表示反对,后来这些人的下场都很凄惨。>当然也有比较幸运的,比如徐茂公就站在了李治这边得以善终。
东太后简介: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道光年间入宫,侍咸丰帝潜邸,为咸丰帝的侧福晋,比咸丰帝小6岁。咸丰帝登基后,于咸丰二年(185
王若愚山东省牟平县人,1932年12月28日生。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二十四期炮科毕业。曾赴美国陆军炮兵通信军官班进修,入台湾三军大学陆军学院、战争学院深造。历任台湾国民党军队队连长、营长、指挥官、师参谋
东太后简介: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道光年间入宫,侍咸丰帝潜邸,为咸丰帝的侧福晋,比咸丰帝小6岁。咸丰帝登基后,于咸丰二年(1
奕譞,道光帝七子。清朝第一代醇亲王,在其兄咸丰帝在位期间,娶了慈禧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为嫡福晋。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奕譞在密云亲手抓住肃顺,押往北京。为慈禧成功实施政变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若愚。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酌中志》,作者名叫刘若愚,此人原名叫刘时敏,祖籍在南直定远,但他们世代都定居延庆(今北京延庆县)。刘若愚可以说是如假包换的官宦子弟,他们家世袭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