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领兵抗金 采石矶之战
篇首语: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虞允文领兵抗金 采石矶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虞允文领兵抗金 采石矶之战
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率领60万大军,分四路南下,妄图一举灭亡南宋。南宋的皇帝赵构这时已迁都临安(今杭州)。面对着来势汹汹的金兵,朝廷里许多人主张投降,但也有不少爱国将士表示要像岳飞那样,和金人决一死战,保住宋朝的半壁江山。
当时,在前线负责抵抗金兵的是大将军王权,这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在金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一直退到江南的采石矶;他知道大事不好,带着老婆和金银细软星夜逃离了阵地。将士们失去了主将,秩序顿时大乱。一旦金兵打过长江,采石就会失守,那临安也就危险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朝廷派了一位叫虞允文的文官去采石慰劳将士们。虞允文接到圣命,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往采石赶。沿途,他看到不少王权部下的士兵,三三两两地蹲在路边,解甲卸鞍,没精打采。虞允文跳下马,吃惊地问:“金兵们马上就要渡江,你们怎么还闲坐在这里?”士兵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大将军都长了兔子腿,我们还留在这儿干什么呢!”虞允文一惊,糟糕!他纵马疾驰,很快进入采石,察看了地形,只见江对岸的金兵营寨相连,一眼望不到边际,隐约还听见人喊马嘶,军号阵阵。
金兵那么多人马,而王权留下的不过1.8万人马,无论如何,是对付不了比自己多30倍的金兵的。虞允文忧心如焚,连夜赶到离采石80里的芜湖,想请那里的守将助一臂之力。谁知芜湖也很吃紧,一点力量也抽不出来。虞允文只得折回采石,把散兵们招集起来,给大家鼓励。他说:“现在,敌我力量虽然悬殊很大,但长江天堑还在我们手中,只要大家鼓足勇气,奋勇杀敌,就一定能死中求生!”副将时俊大声道:“可我们是群龙无首呀!”虞允文心头一热,拍拍胸口道:“大敌当前,国事为重,如大家信得过我,我愿临时负责军务,同诸位一起与金兵决一死战!”将士们听了,激动万分,七嘴八舌地乱嚷道:“只要你当我们的元帅,我们愿以死报国!”“我们就叫你大将军,虞大将军!”虞允文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不免有些发虚,因为他仅仅是个中书舍人,皇帝没有圣旨,他竟敢在这儿称起了将军,万一传到京都,皇上是不会放过他的。想到这里,虞允文把心一横,责问自己:你呀你呀,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在考虑自己的得失呢!眼下,只要能打败金兵,怎么都行。和他一起来劳军的人都劝他,我们是来劳军的,何必冒这个风险呢?何况到了这个地步,也不怪我们,而我们却代他人受过,犯得着吗!还有人讽刺他,想当将军想疯了,跑到这里来过瘾。对于这些,虞允文全然不听,他说:“身为朝廷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应该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国家养了我们这批人,难道我们就不能以死报国吗?”那些人看他态度如此坚决,深受感动,有的表示留下来,同他并肩作战;也有的连夜逃回了临安。事到如今,虞允文也顾不得许多了。
当夜,他和时俊等几位将官设什出一种用车轮激水,在水中行动很快的海鳅船来,并派工匠日以继夜地赶制了几十艘,把它们隐蔽在江边的港叉里,同时整顿军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采石的老百姓听说要打金兵,纷纷跑来参战,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精神焕发,严阵以待。
再说江北的完颜亮,这时已做好一切渡江准备。到了初六那天,完颜亮身穿黄金甲,跳上指挥船,一声令下,成千上万艘战船从杨林渡口出发,乘着江风向江南扑来。不一会,金兵的先锋船就抵达了江南岸。站在指挥船上的完颜亮不禁一震,怪事,怎么连一点动静也没有?他想下令停止前进,但船速太快,怎么也停不下来,前面的船已经靠岸,后面的船在江中飘忽不定。
隐蔽在一块大青石后面的虞允文看到不少金兵已经登陆,拍拍时俊的肩膀:“时将军,你的胆略天下闻名,这回可得看你的了!”时俊抡起双刀,大吼一声,隐藏在草丛中的士兵们一起冲了出来,杀入敌阵,把还没站稳脚跟的金兵杀得呼爹喊娘,一败涂地。受伤残而未死的金兵个个如丧家之犬,跌跌冲冲地朝船上爬,往水里跳,鲜血把江水染得通红。
完颜亮看大事不好,慌忙下令后退,可后面的船却转不过身,进不得退不得,正在焦急之际,忽然从港叉里又窜出十几艘奇怪的大船,上面装着踏轮,在船上踏车的大多是民工。这些民工虽说是初次参战,但个个毫无惧色,吆喝连天,驾着海鳅船,乘凤破浪向金兵的船队猛撞过来,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把金兵的船队拦腰切断,然后分别加以围歼。
船上的、岸上的宋兵一边打一边喊:“胜利罗!我们胜利罗!”伴着呐喊声,岸边山头上还响起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那是从光州退下来的一群宋军,个个身负重伤,却要求参战,虞允文便叫他们隐蔽在山上敲锣打鼓,以助军威。
完颜亮更觉得诧异,也不是唱戏,他们怎么把锣鼓也搬来了?他睁大了眼睛往山上看,只见雾蒙蒙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隐约,又听见有人在狂呼:“接应的大军到咯!接应的大军到咯!”完颜亮吓得魂飞魄散,跺着脚在船上喊:“退兵,马上退兵!”就在这时,岸边的竹林里陡然飞出无数金箭,把船上的,水中的金兵射得死的死,伤的伤,完颜亮的肩上也挨了一箭,要不是跑得快,肯定会死于乱箭之下。
相关参考
念父鳏且疾七年不调职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父祺,荣登政和进士第,仕官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允文六岁即诵读《九经》,七岁能属文。承继父亲之任而入官。适逢丁母忧,悲伤得哀毁逾恒、形销骨立。及至
念父鳏且疾七年不调职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父祺,荣登政和进士第,仕官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允文六岁即诵读《九经》,七岁能属文。承继父亲之任而入官。适逢丁母忧,悲伤得哀毁逾恒、形销骨立。及至
历史人物 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为什么能率1.8万残兵打败40万金军
一介书生奉命前线劳军,率领1.8万名残兵打败40万大军,完颜亮被杀,这真正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名叫虞允文的书生,虽然创造了非凡功绩,却少为人知,甚至可称为被遗忘的历史英雄。>1、
历史人物 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为什么能率1.8万残兵打败40万金军
一介书生奉命前线劳军,率领1.8万名残兵打败40万大军,完颜亮被杀,这真正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名叫虞允文的书生,虽然创造了非凡功绩,却少为人知,甚至可称为被遗忘的历史英雄。>1、
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
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
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
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
采石之战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十一月,在宋金战争中,宋军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江面上击败金军的一次重要水战。是年,金主完颜亮集兵大举南下,企图灭亡南宋,十月初,金帝完颜亮亲率
虞允文(公元1110年—公元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