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曹操俘获了黄忠,他会不会杀掉他

Posted 将领

篇首语:先学爬,然后学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假设曹操俘获了黄忠,他会不会杀掉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假设曹操俘获了黄忠,他会不会杀掉他

2、蜀汉最大的奸臣,如果诸葛亮早点杀掉他,蜀汉不会那么快灭亡

假设曹操俘获了黄忠,他会不会杀掉他

黄忠,字汉升,西蜀名将,后将军、关内侯,演义五虎将之一,在定军山一战,斩杀北魏名将,征西将军夏侯渊,此战为黄忠成名之作,威镇汉中,也是曹操戎马一生中,损失最大的一员将领,曹操得知之后,曾大哭一场,咬牙切齿地说;黄忠匹夫,吾誓杀汝!假如曹操抓住了黄忠,他真会杀掉黄忠吗?笔者才疏学浅,就此假设做一番分析。

假设一、会杀掉黄忠

1,黄忠是西蜀名将,杀之能使敌国震慑,挫伤刘备军队的锐气、士气。西蜀能怔善战之将本来就不如北魏多,刘备在以后的对北魏作战时,就要再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了。

2,黄忠已经年过花甲,古人有一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收降黄忠,他又能效力多久呢?事实上,黄忠在斩杀夏侯渊的第2年就已经去世。

3,夏侯渊乃是北魏名将,官至征西将军,更是曹操的主力战将,如果此仇不报,其他将领是否会觉得曹操视将领生命如草芥?

4,夏侯渊是最初追随曹操的少数几员将领之一,可以说,曹操能有今日,夏侯渊功不可末。并且夏侯渊自追随曹操以来,无论曹操如何落魄,甚至差点兵败身死,都从无二心,而又作战勇猛,可以说是忠勇之将,是曹操阵型中最忠心的将领。这样的人被杀,如果不为其报仇,怎么可以统率其他将领,号令三军?

5,夏侯渊还是曹操的恩人,在曹操年轻时犯事,他甘愿顶替曹操坐牢,当时的曹操还是一个社会底层还没发迹的人,如果说夏侯渊为了上位才顶替曹操,那他是小人,但是夏侯渊是在曹操没发迹,还落难之时救了他,这样完全是出自兄弟义气,这样的人,在古代绝对是英雄好汉,这样的兄弟,曹操自然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正因为如此,如果曹操不为其报仇,他有颜面面对夏侯渊的亲人吗?他有颜面面对死去的夏侯渊吗?

6,曹操阵型中不少曹氏和夏侯氏,如夏侯淳、曹仁、曹洪等等,特别是夏侯淳,跟夏侯渊关系最好,如果不为夏侯渊报仇,如何能稳定这些人?,如果能获得这些人的坚定支持和拥护?说白了,曹操就是靠这些人起家,这些是曹操的家底。一旦这些人离心,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7,黄忠在遇见刘备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可以这么说,没有刘备,就没有今时今日的黄忠,更没有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一役,刘备是黄忠的黄忠的伯乐,黄忠也是一个忠勇之人,他投降曹操的概率实在是接近零。

8,即使黄忠投降曹操,他与其他将领之间的配合是不是会出问题?特别是曹氏跟夏侯氏的将领能够容得下他吗?还有以后可能的对蜀之战,黄忠会不会反正?而在吴魏之间,几乎是无战事。

假设二、不会杀掉黄忠

1,黄忠乃西蜀名将,刘备所倚重的将领之一,斩杀夏侯渊,说明其能力在夏侯之上,战场上各为其主,刀剑无眼,死伤难免,上得了战场,就要随时要战死的准备。

2,黄忠花甲之年斩杀正值壮年的夏侯渊,这点更能说明,黄忠的确勇武过人,虽是用法正之计,但为将者,当有当机立断、采纳正确意见、虚实用兵的基本准则,这点上,黄忠是比夏侯渊更优秀的将领。

3,黄忠是一老将,首先是一位老人,在东汉末年,年年征战,加上天灾,男子的寿命非常之短,在儒家尊老爱幼的思想影响下,斩杀一名各尽职守的敌人老将,是否会引来非议?

4,曹操为爱才之人,数次让其大败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贾文和都能加以重用,甚至在继承人问题上都咨询其意见,骂其祖宗十八代的大才子陈琳,在抓住后,都能封其官,而不是加以杀害,而害死他的长子曹昂、猛将典韦的张锈,都能收于帐下而不加害,还加官进爵,足见其宽宏大量,不计前嫌。黄忠此等良将,以曹操爱才宽宏的性格,定然不会加害。

5,假如能收降黄忠,定然能对西蜀造成严重打击,首先打击刘备的身心,损失一员大将已经够心痛了,但是这员大将还投靠了敌人,这是多么让人伤心,让人失望的事情啊。

6,不杀黄忠,不但显得自己的气度,更能让天下人知道,看,我曹操是大度之人,只要有能力的,都能受到我的重用,无论你是出身低微,还是曾经的死敌,只要你效忠于我,我将不计前嫌,让你能一展自身才华,这样可以吸呐天下人才。

7,这可以为以后的收复降将,迫使敌人投降铺路,当敌将陷入困境,尤其是名将、猛将,联想到黄忠的结局,就会更容易被游说投降,更容易萌生投降的念头,而如果黄忠的结局是被杀,这些名将、猛将一定会把心一横,鱼死网破。这对于一统天下是非常不利的。

8,曹操阵营中不少降将,就连大名鼎鼎的五子良将中的张颌、张辽、徐晃还有小有名气的臧霸、庞德、许楮等等都是降将,如果杀掉黄忠,这些降将是否会心中不安?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蜀汉最大的奸臣,如果诸葛亮早点杀掉他,蜀汉不会那么快灭亡

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先后灭掉了吕布、袁绍等对手,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足以吊打任何人。更重要的是,曹操手中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汉献帝,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由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最好时机,刘备和孙权的势力日益壮大,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吴和蜀汉依旧不是曹魏的对手,不得不联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与曹魏对抗。公元220年,趁着关羽与曹军大战时,东吴派兵袭取了荆州,斩杀了关羽父子,从此孙刘联盟的关系破裂,最高兴的莫过于曹操。后来,曹丕、刘备及孙权先后称帝,而蜀汉则是最早灭亡的一方。

公元263年,曹魏将领邓艾兵临城下,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这也标志着蜀汉的灭亡。有人认为,如果刘备当年听从诸葛亮的劝谏,不发兵攻打东吴,蜀汉的形势将一片大好;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多次北伐,掏空了蜀汉的国力,加速了其灭亡的时间;甚至有人认为,都怪刘禅能力不足,才最终会落得如此下场。

自从诸葛亮去世后,虽然蜀汉出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依旧坚持了近三十年,可以看出刘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无能。在后期的时候,蜀汉出现了一位奸臣,如果诸葛亮能够早点把他杀掉,尽管蜀汉也躲不过灭亡的命运,但至少还能撑上几年,绝对不会那么快灭亡,此人就是宦官黄皓。

在刘禅还是太子的时候,黄皓就一直服侍着他,除了阿谀献媚之外,黄皓基本没有其他本事。刘禅继承皇位后,对黄皓更加的器重,但由于诸葛亮此时还建在,黄皓不敢太猖狂,更没有胆量干预朝政,否则分分钟被干掉。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曾劝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作为智谋过人的诸葛亮,他已经看出了黄皓居心叵测,却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就没有动他。诸葛亮去世之前,向刘禅推荐了董允、蒋琬等大臣,并让他们对黄皓多加提防。董允活着的时候,多次训斥黄皓,这让他相当畏惧,不敢为非作歹,只能极力地讨好皇帝。

然而,自从董允去世后,仗着皇帝的宠信,黄皓逐渐把持朝政,就连大将军姜维都不放在眼里。更可怕的是,当听说钟会于关中治兵时,黄皓却说敌军不敢来,刘禅听信了他的谗言,没有做任何的御敌之策,很快敌军就攻到成都,蜀汉就这样被灭了。甚至有些人怀疑,黄皓是曹魏安插在蜀国的奸细,这估计是诸葛亮都没有算出来的吧!

相关参考

如果关羽真心归顺曹操,他会杀了刘备和张飞吗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强大的曹操击败,他将两个年轻貌美的妻子甘、糜两位夫人丢给驻守下邳的关羽,独自一人疯狂逃遁,一直逃到了河北袁绍那里。演义中,曹操为收降关羽,用计将关羽引出,围困他于土山之上,

如果崇祯不选择自杀,而是向李自成投降,他会有怎样的结局

明朝的灭亡时间为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也是在这一年,许多人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即明亡于李自成之手,并非清朝直接取而代之。假设李自成不捣乱,就算明军不是满清八旗军的对手,至少能够继续守住关隘一段时间,也

吕布兵微将寡,缘何能差点逆袭曹操

三国乱世的开启,吕布在初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吕布本身的实力却从来不强,甚至可以说兵微将寡。在丁原麾下是,他是主簿,主管文书,自然不会有多少兵马。杀掉丁原后,吞并了一部分并州军,但应该也不会太多,杀掉

为什么他会作壁上观

演义第二十四回,在平定京城的董承之乱后,曹操准备继续统一的步伐。郭嘉对北方的另外两股势力,袁绍和刘备做了一个简单而明了的分析。郭嘉认为:“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士各相妒忌,不足忧也。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

曹操杀掉同窗许攸

曹操很豁达,张绣杀了他的长子、侄子、侍卫长典韦,曹操都不记恨他,但同时曹操也很多疑,荀是他可靠的功臣,依然没能逃脱他的魔掌,曹操的多疑致使许多与之有恩有旧的亲朋好友成为刀下之鬼,其中不免枉死之魂。许攸

许攸之死曹操为何杀掉少年同窗许攸

【许攸之死】曹操为何杀掉少年同窗许攸?  曹操很豁达,张绣杀了他的长子、侄子、侍卫长典韦,曹操都不记恨他,但同时曹操也很多疑,荀是他可靠的功臣,依然没能逃脱他的魔掌,曹操的多疑致使许多与之有恩有旧的亲

假设东吴大将吕蒙不死三国局势会被逆转吗?

东吴有一非常了得的名将,若不是被他主公孙权害死,凭他的才智能力很有可能改变三国后期的局势。此人就是东吴大将吕蒙。追溯到历史,首先吕蒙是一个武夫,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却是跟着孙策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

华佗真是不给曹操看病被曹一怒杀掉的吗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

袁绍为何又不偷袭许昌? 官渡之战前曹操进攻刘备

俗话说成王败寇,官渡之战以曹操大胜结尾,所以他便被刻画成一个谋略过人的英明雄主。相应地,袁绍则变成了一个优柔寡断、骄傲自大的无能之辈。这在官渡之战前曹操东征刘备的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1.刘备与曹操的...

袁绍为何又不偷袭许昌? 官渡之战前曹操进攻刘备

俗话说成王败寇,官渡之战以曹操大胜结尾,所以他便被刻画成一个谋略过人的英明雄主。相应地,袁绍则变成了一个优柔寡断、骄傲自大的无能之辈。这在官渡之战前曹操东征刘备的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1.刘备与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