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克雷莫纳战役
Posted 军队
篇首语:知识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克雷莫纳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克雷莫纳战役
克雷莫纳战役
罗马在屋大维死后,群雄并立,混战连年。公元69年4月,平民和近卫军拥立的皇帝奥托,与罗马军和莱茵河居民拥立的皇帝维提里乌斯,在意大利北部波河中游的克雷莫纳城发生一次战斗,从此结束了罗马混战。
66年,西班牙和高卢等行省发生暴动,由于没有出兵镇压,罗马独裁者尼禄自杀身亡。尼禄死后的罗马,争夺权力之争更加激烈,各行省贵族集团和罗马军团纷纷拥立自己的代表人物,以便捞取政治资本和寻找靠山。罗马平民和近卫军拥立奥托为皇帝,而驻守在莱茵河的罗马军团与当地居民联合拥立维提里乌斯为皇帝。一个国家岂能有两个皇帝!于是他们互相下命令让对方下台,在对方不同意时,便出兵讨伐。
维提里乌斯决定进军意大利,用武力夺取罗马帝国统治权。他兵分两路,一路由瓦伦斯带领,一路由凯奇纳带领,维提里乌斯自己带领后备军殿后。公元69年,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波河以北的米兰地区。奥托面对维提里乌斯的挑战,也不示弱。他带领罗马军团、近卫军和城防步兵出击,阻击敌人渡过波河,又派海军从西面攻击维提里乌斯。奥托共有4个军团,士兵久经沙场,都是负有盛名的勇士。在前面又有先导部队2000名骑兵和步兵,还有2000名剑奴,跟随奥托的是一支精锐的近卫军。
奥托的海军在弗雷菲斯登陆,维提里乌斯军队的统帅瓦伦斯立即命令军队前往阻击,这样便在海滩上发生了战斗。奥托军队队形是:一部海军配备在海岸附近的高地上,高地与海之间由近卫军占领。海面由舰队控制。瓦伦斯发动进攻,被奥托的近卫军挡住。在攻战中瓦伦斯军队损失惨重。瓦伦斯虽然吃了败仗,但并不气馁,又调兵向奥托发起进攻。刚刚胜利的奥托军队遭到突然袭击后,惊慌失措。最后,奥托军队以极大代价取得胜利。
维提里乌斯另一支陆军在凯奇纳带领下,进展顺利,攻占了克雷莫纳和帕维亚,接着横渡波河,向皮亚琴察城进军。在皮亚琴察城。开始战斗失利,后来凯奇纳又重新组织力量,排成密集的龟形阵,向敌人发起进攻。虽然士兵奋勇,仍被守城军队击败,凯奇纳面对失败,十分沮丧。这时瓦伦斯军队已经接近,并与他会合。但凯奇纳为了争夺战功,提高自己的荣誉,他又挑选最勇敢的士兵,隐蔽在离克雷莫纳城不远的森林里,同时又派骑兵向奥托部队挑战,接触后就伪装战败逃跑,且战且退,企图把敌人引入伏击圈内。可是,由于机密泄露,奥托的统帅保里努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保里努斯把3个近卫军步兵按纵队排列,将左右两翼安置在大道两旁。左翼有潘诺尼亚分队,4个辅助队和500骑兵。右翼有一个兵团,两个辅助步兵中队和500骑兵。一切准备好,中央部队沿大道前进。
战斗开始,凯奇纳的骑兵先挑战,但是,双方还没有接触,他们就狼狈逃跑了。保里努斯看破对方的诡计,于是命令近卫军步兵撤退。凯奇纳看到敌人没有追击,反而后退,不知是怎么回事,一时没了主意。埋伏在森林中的部队看见敌人逃跑,误认为是敌人害怕才逃跑,他们没等命令就盲目出击,向奥托的退却近卫军追击。奥托的近卫军步兵看到敌人跟踪,更加快退却步伐。一个快退,一个猛追,奥托的两翼军队乘机包抄过来,骑兵插到敌后,切断退路,凯奇纳军队陷入重围之中。这个形势对奥托军队十分有利。但是他的部下保里努斯却认为凯奇纳已是翁中之鳖,为了减少损失,取得彻底胜利,应谨慎行事,所以没有乘胜追击。就在保里努斯苦心设计周密作战计划之时,凯奇纳部队乘机撤到附近的森林,用森林作掩护进行反击。
69年4月14日,瓦伦斯和凯奇纳部队会合,随后维提里乌斯决定出击,他们集中7万多人的兵力,与奥托决战。当时,奥托的将领主张拖延,认为维提里乌斯军队远离后方,没有强大的后备力量,没有充足的补给。敌人希望速战速决,而对付敌人最好办法是拖延。而奥托意见倾向于打,他把军队分布在克雷莫纳以东的大道上,展开队形。不一会,维提里乌斯军队发动进攻,他的军队在数量上和素质上都占优势,并用森严队形向奥托部队压来,但遭到英勇反击。在丛林中两军厮杀,时而用武器,时而肉搏;在丛林中两军战斗,有时小队出击,有时大队进攻。在大道上,则又是短兵相接,刀光闪闪,剑影粼粼。维提里乌斯的一个久负盛名的军团打败了奥托中央阵线一个军团。奥托的右翼也被包围,最后突围逃跑。维提里乌斯又把后备兵力投入战斗,并出兵攻击奥托的左翼。在混乱中奥托的士兵纷纷向东面的贝德里亚库姆逃去,而维提里乌斯又紧紧追击,整个战场尸横遍野。
第二天,奥托因无力再战而求和,士兵们听到求和消息都很高兴,含泪拥抱,辈喜交集,奥托本人也深感内疚,后来他因此自杀。维提里乌斯被正式认定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相关参考
世界近代史··阿亚库巧战役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1824年12月西班牙主力部队9000多人,占据有利地形,妄图歼灭起义军。苏克雷将军率由秘鲁、智利、阿根廷和大哥伦比亚等国人民组成的联军570
克雷西会战也叫克雷西战役(BattleofCrécy),发生于1346年8月26日,英军以英格兰长弓大破法军重甲骑士与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战便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爱德
克雷西战役是英法这对老冤家在当年的百年战争中的经典一战,在公元1346年7月,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率领军队一万人渡海侵入法国。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得知后派遣三万军队前去应战。一个月后,英法两国在克雷西地区展
以下是克雷西会战过程。英军和法军在克雷西相遇,英国的兵力大大弱于法国。在这场战役中,英国步兵是联合兵种中的主要作战力量,发挥出色,打破了重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与法军相比,英军拥有更加优秀的队形。英军的
老虎克雷孟梭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进行,法国政府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1917年3月,白里安总理辞职。9月由潘勒韦上台组阁,但是潘勒韦政府只维持两个月就被议会推翻。面对深刻的政治危机,法国人希望一位强
阿亚库乔战役战役背景阿亚库乔战役是南美独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拉美独立战争中最著名的一次战役。1824年12月9日,在秘鲁阿亚库乔平原,玻利瓦尔的部将苏克雷率军与西班牙主力部队展开激战,西军虽然
世界古代史··吉约姆·卡尔起义1358年爆发的法国农民大起义,又称扎克雷起义(“扎克雷”意为“乡下佬”,是法国贵族对农民的蔑称)。英法百年战争使法国农民处境不断恶化。法王约翰二世被俘后,王子查理向农民
历史人物 克雷芒十一世简介_克雷芒十一世怎么死的_克雷芒十一世生平事迹介绍_克雷芒十一世评价
中文名称:克雷芒十一世职业:教皇登位于:教廷政治作用日益减弱之时选择人:国王卡洛斯二世克雷芒十一世——意大利籍教皇 教皇克雷芒十一世(1700年11月23日-1721年3月19日在位)原名季安·弗朗
全名:约瑟夫·雅克·让·克雷蒂安职业:加拿大第20任总理国籍:加拿大为什么出名:加拿大第20任总理,从1993年11月到2003年12月任职超过10年。他强烈反对魁北克主权运动,支持官方双语和多元文化
扎克雷起义是法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为后世农民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此战的发生背景是什么呢? 法国农村的阶级矛盾在14世纪已经达到极端尖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