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铁血宰相与铁血政策
Posted 战争
篇首语: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铁血宰相与铁血政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铁血宰相与铁血政策
铁血宰相与铁血政策
到了16世纪中叶,历时5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通称“德意志帝国”)已经名存实亡。当时的德意志(今德国和奥地利)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整个帝国分裂成数百个各自为政的“邦”。无论是大邦还是小邦的封建王公贵胄们,都妄自尊大,飞扬跋扈,残酷地压迫、剥削国民;对外则与邻邦混战,争夺领土、掳掠民财。频繁的诸侯混战和沉重的租税剥削,搞得百业凋零,民不聊生。业已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也受到了压抑。此时的德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明显地落后于英法等国家。
尽管1815年以后,德意志境内的34个邦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了一个以奥地利帝国为主席国的“德意志邦联”,然而,这个邦联是极其松散的,其成员国基本上都是独立邦国。因此,德国迫切需要统一。然而,由于当时德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力,不可能采取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式,来实现统一,而只能靠封建邦国间的战争与兼并来实现统一。
普鲁士王国,是邦联中的一个军事封建大国。它的王公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都强烈地希望由普鲁士来统一德国。1861年普王威廉一世登基之后,为了实现上述愿望,马上着手对军事和政治进行改革。正当此时,一个后来名噪世界近代史的人物登台了。此人便是首相兼外交大臣奥托·冯·俾斯麦。他在普鲁士王国议会上力捧众议,慷慨而狂妄地陈词道:“德意志所瞩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也就是说,德意志的统一,要靠“铁和血”。这便是著名的“铁血政策”。俾斯麦本人,也因此而被“誉”为“铁血宰相”了。
俾斯麦出身于普鲁士容克贵族世家(容克,原指东普鲁士贵族地主,是德意志骑士的后代。),曾历任驻俄国、法国大使等要职。他历来坚持以武力统一德国的主张正中普王下怀。因而大受普王的赏识和信任。俾斯麦毅然地踢开了并无决策实权的议会,大肆扩军备战,随即开始了以铁和血统一德国的大业。他的具体步骤是发动三次王朝战争。
俾斯麦首先抓住了1863年底丹麦吞并邦联成员国什列斯维希公国的口实,拉拢、联合了邦联中另一强邦奥地利,于1864年2月兴师讨伐丹麦。此即第一次王朝战争(居培尔之战)。丹麦岂是普奥两强的对手,居培尔一战即溃,被迫将什列斯维希公国割让给普鲁士,而将另一小公国霍尔施坦割让给奥地利。
普奥共同战败丹麦后,俾斯麦借口分赃不均而不顾联盟之谊,掉转枪口对奥国发动战争。此即第二次王朝战争。开战之前,为了防止法国干涉,俾斯麦三访法皇拿破仑三世(“小拿破仑”),并作出打败奥国后给法国一份“领土报酬”(至少是卢森堡)的许诺。法国轻信了他的许诺。1866年6月,俾斯麦联合意大利对奥开战。普军首先占领霍尔施坦公国。奥国兴师28万,以抵敌25万普军。奥军虽占数量优势,但装备远逊于普军。7月3日两军在捷克的萨多瓦村附近决战。俾斯麦志在必得。他身揣毒药,大有视死如归之概。在他的鼓动和感染下,普军士气高昂,结果大败奥军。10天后普军逼近奥京维也纳。奥军几乎全军覆没,被迫向普求和。普王意在乘胜直捣奥京。但老谋深算的俾斯麦劝谏他不要过重地伤害奥国,否则旧恨新仇。无法回旋;应该趁此机会笼络奥国,以期在今后可能发生的普法战争中,得到奥国的援助。普王接受了俾斯麦的劝谏,决定同奥国议和。根据城下之盟,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并将4个支持奥作战的属邦和1个自由市割让给普鲁士,同时赔偿一笔军费给普鲁士。史家们所称的“七星期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普奥战争的结果,铲除了德国统一的主要障碍。1867年4月俾斯麦组成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联邦包括22个邦,3100万人口。然而,南部的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及里森等4个较大的邦,因宗教信仰的不同、对普鲁士的不信任和有法国的支持而不肯加入联邦。
普奥战争一结束,法国就要求俾斯麦履行诺言,给法国以领土报酬——承认法国对卢森堡和比利时的兼并。岂料俾斯麦竟采取推诿搪塞的办法加以应付——他煞有介事地让前来交涉的法国大使,将法国的要求写成备忘录,说要呈请普王定夺。法使不知是诈,认真地照办了。而俾斯麦却将备忘录内容透露给有称霸欧洲野心的英、俄两国,蓄意离间两国与法国的关系。对德意志统一与强盛早有戒心的法皇小拿破仑,闻讯后怒不可遏,忍无可忍,誓与普国一决雌雄。而俾斯麦也早就认为必须与法国一争高下了。因为小拿破仑极力阻挠南德四邦加入德意志联邦、蓄意阻止德意志的统一。1867年小拿破仑曾在法国公开叫嚷过:“德意志应划分为三块,永远不得统一”。这样,普法之战(第三次王朝战争)就势在必然了。
虽然,普法双方都急不可待地想与对方作战,然而,谁也不愿师出无名,担个“好战”的罪名。于是,双方都言不由衷地宣称“不愿”与对方打仗。但背地里却都在大规模地扩军备战。同时,双方又都积极地为战争作外交努力。拿破仑三世拉拢奥地利、丹麦和意大利,企图组织一个反普同盟,结果落空了。他还对南德四邦寄予希望,岂料它们业已与普秘密地缔结了军事同盟。在这方面,俾斯麦则计高一筹。他竭力争取列强中立。他偷偷地讨好俄国,满足沙皇的某些欲望,因而得到了沙俄的支持。英国也答应保持中立。尽管到1870年普鲁士已作好了对法作战的全面准备,但阴险狡猾的俾斯麦为了争取舆论上的主动,坚持不先动手,而是千方百计地挑动小拿破仑先开火。
时机终于来到了:1869年西班牙革命者推翻了西班牙女王伊沙贝拉,王位继承者阙如。俾斯麦趁机收买了新成立的临时政府,提议由普王堂兄利奥波德·霍亨索伦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1870年7月1日,报纸上披露了西班牙新政府敦请普王堂兄去西班牙当国王的消息。这是一个政治阴谋。如果阴谋得逞,法国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消息轰动了巴黎,拿破仑三世暴跳如雷,示意外交部长公开宣称:要同那个敢于向西班牙派出王位继承者的国家开战。形势极度紧张,俾斯麦暗自欢喜。不料利奥波德亲王,不敢前去西班牙继承王位。在爱姆斯休养的普王,也劝他不要接受这个王位。于是,利奥波德正式声明拒绝接受西班牙王位。一场风波似乎平息下来了。然而,两国的军政要人们都不甘心接受这个“和平”的结局。7月13日,法国大使奉旨前去拜会普王,要求普王作出永远不同意利奥波德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对这挑衅性的无理要求,普王委婉地拒绝了,并表示愿就此事与法会谈。普王特地让随从在爱姆斯打电话,将此事通知俾斯麦。
俾斯麦同参谋长毛奇和陆军大臣卢恩仔细研究了电报,沟通了战争准备情况,认为立即开战较为有利。于是,俾斯麦煞费苦心地将普王电报作了修改——将电文最后一句话改作“国王陛下以后拒绝接见法国大使,并命令值日副官转告法国大使,陛下再也没有什么可谈的了。”这显然是对法国政府的侮辱和挑衅。
俾斯麦吩咐将这封篡改过的电报,发往柏林各驻外使节,同时举行记者招待会,当众发表电报并进而公诸报端,称“这是斗法兰西‘牛’的一条红巾”。果然,《爱姆斯电报》一发表,巴黎舆论大哗,好战分子们声嘶力竭地叫嚷:“打到柏林去!”18170年7月19日法国正式对普鲁士宣战。
法兰西第二帝国政治腐败,军事机构混乱,军心涣散,战争准备极差。法军实际上是仓猝应战的。执行着军事冒险计划。战争是以法国的惨败,普鲁士大获全胜而告终。是年末,南德四邦划入普鲁士版图。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带领各邦王公大臣们前赴法国凡尔赛宫,举行隆重仪式,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自封帝国皇帝,当即加冕。
尽管后来“铁血政策”一词,成为侵略战争的同义语,但俾斯麦依靠它结束了德意志持续几个世纪的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局面,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这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是必须肯定的。至于铁血首相俾斯麦,历史地看,他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具有远大目光的政治家,具有卓越的外交天才。他统一德意志的历史功绩,是不容否定的。然而,俾斯麦所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余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成为最具侵略性的国家。这是它日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历史渊源。
相关参考
“铁血宰相”俾斯麦一次,俾斯麦乘火车出差,下车后坐在椅子上休息。这时,另外一位旅客坐在了他旁边,并和他攀谈起来。那个旅客问俾斯麦是做什么生意的,当俾斯麦知道对方是皮革商后,也谎称自己是皮革商。临别时,
为什么德国的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俾斯麦(OttovonBismarck,1815—1898)是德国政治家,曾任普鲁士首相28年、德国宰相10年。这棵德意志政坛的常青树有一个著名的别称——铁血宰相
被称为「铁血宰相」的奥托·冯·俾斯麦(OttovonBismarck)是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他在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透过一系列战争,终于完成德国统一的目标,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呢?德国名相俾斯麦出
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首任宰相,也就是大家所称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铁」指锋利的武器,「血」指的是残忍的战争,他是德国的「建筑师和领航员」,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外交家,他卓越的贡献是结束了黎塞留所打造
大清帝国的实权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访问了欧美8个国家,在德国期间,受到「”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盛情款待。两人仰慕已久,只是未能谋面,至为遗憾,现在
大清帝国的实权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访问了欧美8个国家,在德国期间,受到「”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盛情款待。两人仰慕已久,只是未能谋面,至为遗憾,现在
很多人都不了解章惇,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大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六十二岁的苏轼(字子瞻)一贬再贬,由广东惠州乘一叶扁舟到海南岛儋州。>同时受贬的,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贬雷州。>苏轼
历史人物 俾斯麦简介 俾斯麦生平 铁血宰相俾斯麦 德意志统一第一功臣俾斯麦
中文名:奥托·冯·俾斯麦 外文名:OttovonBismarck 别名: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德国的领航员 国籍: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 民族:日耳曼 出生地:兴奥森 出生日期:18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三日,天色还未明,报时的晨鼓刚刚敲响。大唐宰相武元衡离开自己的住所,前往大明宫,开始一天的政事。他刚出靖安坊东门,忽然有冷箭从暗处射出,照明的灯笼熄灭。武元衡还未明白
前面讲到,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四世颁布了《金玺诏书》。诏书中明文规定了封建割据的合法性,给予各地领主在各自领地之内的全权,领主在领地之内有行政、立法、司法、铸币、税收等大权,并捆有自己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