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偷袭珍珠港

Posted 潜艇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偷袭珍珠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日本为发动太平洋战争而对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有准备的海上进攻战役。

珍珠港位于风景秀美的夏威夷群岛瓦湖岛的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美国太平洋舰队自1940年开始把珍珠港作为海军军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德国在欧洲的侵略势头,更加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扩张的野心。日本在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后,企图继续向南方扩张,1941年9月3日,在陆海军取得一致意见后,御前会议通过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即通过外交谈判得不到美英谅解,便决心与美英开战,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谈判的最低条件是:(1)美英不得干涉或妨碍帝国处理中国事变;(2)美英在远东不得采取威胁帝国国防的行为;(3)美英须协助帝国获得所需物资。之后,由于在对美是否开战的问题上政府和军方产生了严重分歧,近卫内阁迫于军方的压力,决定总辞职。

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受命组阁,东条首相兼陆相和内相。至此,日本最终完成了以发动侵略战争为宗旨的天皇制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东条内阁成立后,先后8次召开政府和大本营联席会议,制定了新的《帝国国策实施纲要》,决心对英美荷开战。11月初,日军已完成太平洋战争的作战部署,决心实施预谋已久的偷袭美国珍珠港的计划。

当时,日军空袭部队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旗下包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共6艘航母,任务目标是出动舰载机攻击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军战列舰和航母。

警戒部队的指挥官为第一驱逐舰战队司令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编制内有“阿武隅”号轻巡洋舰和“谷风”号、“浦风”号、“滨风”号、“矶风”号、“不知火”号、“霞”号、“霰”号、“阳炎”号和“秋云”号9艘驱逐舰,负责为空袭部队和补给部队提供警戒防御任务。

支援部队的指挥官是第三战队司令三川军一海军中将,下辖“比睿”号、“雾岛”号两艘战列舰和“利根”号、“筑摩”号两艘重巡洋舰,负责为空袭部队提供水面支援,主要对付美军的大型水面舰艇。

巡逻部队的指挥官是第二潜艇大队司令今和泉喜海军大佐,他的部队包括“伊-19”号、“伊-21”号和“伊-23”号3艘潜艇组成,在编队航线前方航行,负责侦察警戒任务。

中途岛破袭部队的指挥官为第七驱逐舰大队司令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由“潮”号、“涟”号两艘驱逐舰和“尻矢”号补给舰组成,任务是以炮击牵制中途岛美军。

补给部队由“极地丸”、“极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和“日本”丸等7艘油船组成,负责为编队进行海上加油。

先遣编队指挥官为第六舰队司令清水光美海军中将,他麾下部队包括:指挥第一潜艇部队的第一潜艇战队司令佐藤勉海军少将,统领“伊-9”号、“伊-15”号、“伊-17”号、和“伊-25”号4艘潜艇,在瓦胡岛东北展开,攻击美军可能出动反击的舰艇。

由第二潜艇战队司令山崎重晖海军少将指挥的第二潜艇部队,下辖“伊-1”号、“伊-2”号、“伊-3”号、“伊-4”号、“伊-5”号、“伊-6”号和“伊-7”号7艘潜艇,在瓦胡岛与考爱岛、莫洛凯岛之间的考爱海峡、卡伊威海峡展开,监视并等待命令猎捕美军。

第三潜艇战队司令三轮茂义海军少将指挥的第三潜艇部队,包括“伊-8”号、“伊-68”号、“伊-69”号、“伊-70”号、“伊-71”号、“伊-72”号、“伊-73”号、“伊-74”号、“伊-75”号9艘潜艇,在瓦胡岛以南海域展开,对美军可能进行的反击予以遏制。

还有特别攻击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大队司令佐佐木半九海军大佐,下辖“伊-16”号、“伊-18”号、“伊-20”号、“伊-22”号和“伊-24”号5艘潜艇,各携带一艘袖珍潜艇,在空袭前将袖珍潜艇放出,由袖珍潜艇自行潜入港内,在第一攻击波开始后乘乱从水下发射鱼雷进行攻击。

要地侦察部队:由两艘潜艇组成,“伊-10”号侦察斐济、萨摩亚群岛,“伊-26”号侦察阿留申群岛。

先遣部队的补给由“隐户丸”、“东亚丸”、“新玉丸”、“第二天洋丸”、“日立丸”、“富士山丸”6艘油船组成,部署在本土和夸贾林群岛,为先遣部队的潜艇提供燃油补给。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部队,于12月7日晨,秘密进抵太平洋上瓦胡岛以北230海里的海域。这支海上机动部队由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所属的第1航空舰队为主编成,共有航空母舰6艘、舰载机382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11艘、大型潜艇3艘。在攻击珍珠港时,第一波飞机183架,其中水平轰炸机49架、鱼雷机40架、俯冲轰炸机51架、制空战斗机43架,从瓦胡岛西部进入。第2波飞机171架,其中水平轰炸机54架、俯冲轰炸机81架、制空战斗机36架,从瓦胡岛东部进入。

1941年12月7日清晨,珍珠港内的大部分官兵们带着周末的狂欢正酣睡在梦乡中。在它北方的230海里处出现了日本的一支庞大舰队,6时多,183架鱼雷机、轰炸机和战斗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风驰电掣般地向珍珠港飞去。7时刚过,设在奥帕纳山岗雷达站上的两名新兵从雷达屏幕上清晰地发现了密密麻麻的闪闪发光的斑点,经过细细调测,确认是一支正向珍珠港方向扑来的强大机群,他们立即向情报中心值班的泰勒中尉报告。正陶醉于夏威夷音乐中的泰勒,听了报告后,想到曾有通报说一艘航空母舰正在出动,并且西海岸还将有一批轰炸机转场来夏威夷,没有经过核对就说:“伙计,用不着担心,那是我们自己的飞机”。

7时55分,日本海军第一波183架的机队气势汹汹地飞临毫无准备的、正充满假日气氛(因为这一天是周日)的珍珠港上空,每架飞机都按着预先制定好的计划,凶猛地向美军的机场、防空阵地、舰船扑去。顷刻间,炸弹如雨般地飞溅,浓烟遮天蔽日,烈焰冲天……而此时,在“内华达”号战列舰上,美国的麦克米伦正指挥着军乐队,按规定准备奏美国国歌,举行升旗仪式。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是日军的偷袭,还以为这铺天盖地的炸弹是美国进行的一次特别军事演习呢。8时55分,日军第2波飞机171架飞机紧接着飞临上空又狂轰滥炸一番。

整个空袭进行了约两个小时,只有极少的一部分美军进行了还击,日军只损失飞机29架、潜艇和特种潜艇6艘、人员100名。而美国太平洋舰队停在港内的战列舰有4艘被击沉,1艘受重创,3艘被炸伤,巡洋舰、驱逐舰有10多艘被炸沉炸伤,美军的飞机约有188架被炸成一堆堆的废铜烂铁,机场全部被毁坏,3500余名美军被击毙击伤,港内美军力量丧失殆尽,一片凄惨景象。

珍珠港的空前劫难,使美海军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损失。美国人醒悟了,罗斯福总统将1941年12月7日定为“国耻日”。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接着,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20多个国家也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日本偷袭珍珠港,为何美国参战后,首先打德国

现在我们都知道,二战基本上可以以珍珠港事件为分界点,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使得美国提前参战,战争的天平开始向盟国倾斜。最终凭借美国强大的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成为最后盟军抗战的源泉,加快了战争的胜利。但是

世界战争风云 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决定要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年1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重要基地珍珠港的作战方案。 

世界战争风云 日军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确定要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年1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偷袭太平洋舰队重要基地珍珠港的作战方案。 &

美国历史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在美国的日本人惨遭疯狂报复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在美国的日本人惨遭疯狂报复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是大国瓜分世界的手段,但是战争最后的受害者还是百姓。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偷袭了美国重要的军港珍珠港。虽然当时美国民众

日本不偷袭珍珠港,二战美国可能置身之外吗

二战时期,是以美苏法英中,五个大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国家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胜利以后,标志着世界体系开始逐渐的向现代社会快速的转变,说到底我们至今为止仍然享受这二战结束以后,所带来世界秩序的便利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英文:AttackonPearlHarbor,日文:真珠湾攻撃)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194

日本 日本·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美国位于夏威夷瓦胡岛内的太平洋海空基地珍珠港的事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不久,在中国人民的打击下,很快就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同时,日本同美

二战时,如果日本偷袭的是苏联而不是美国,后果会怎样

二战时,如果日本偷袭的是苏联而不是美国,后果会怎样?在今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资料中,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被认为是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最愚蠢的决定。在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前,虽然美国似乎没有从表

历史人物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蒋介石讲了一句话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

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两国在亚洲历经30年争霸,终于酿成的一场巨大规模的战争。它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尤其是东方战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至此,日、德、意法西斯侵略集团已将全世界几乎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

日本明知打不美国,为何还要偷袭珍珠港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民族,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及资源,曾不惜牺牲一切代价的发动了战争,而这无情的炮火更是让各国许多无辜的百姓丧失了性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利用自身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