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隆裕太后神秘死亡之谜 史说解读
Posted 隆裕
篇首语: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隆裕太后神秘死亡之谜 史说解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代隆裕太后神秘死亡之谜 史说解读
随着袁世凯时代的终结,溥仪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溥仪年仅六岁就成了亡国之君。按说清朝亡国与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的亡国不一样,它跟中华民国有个交易:清皇室放弃国家政权,中华民国允许溥仪保留皇帝的地位和待遇。所以,别看溥仪退位了,依然是合法的君主,但这个“君主”当得真不是滋味。溥仪晚年回忆,此时的紫禁城中充满了压抑的气氛,每天清晨,他给隆裕太后请安,经常看到太后在擦眼泪;太监也是个个唉声叹气;来到书房,师傅愁眉苦脸,讲起课来有气无力…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溥仪退位不久,他名分上的母亲隆裕太后抑郁而死,这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深宫凄凉,太后之死
隆裕二十一岁的时候,由姑妈慈禧太后一手包办,嫁给了比她小三岁的表弟光绪皇帝做皇后。慈禧当年进宫的时候身份低微,即使后来垂帘听政,大权独揽,按规矩娘家也享受不到“皇亲国戚”的待遇,这是她一生的恨事,所以,她让自己的侄女成为皇后,本是抬举娘家的一番好意,但这一举动反而给两个年轻人造成了终身的痛苦并间接地影响了帝国的命运。光绪帝不喜欢这个皇后,从不跟她亲近,入宫之初,还偶尔搞些恶作剧捉弄皇后一番,后来干脆懒得理她了。再后来,皇帝跟太后闹矛盾,她成了双方的出气筒。作为一个女人,得不到丈夫和婆婆的欢心,真是最痛苦的一件事儿了。皇后本来长得就不美丽,长期压抑的生活使她显得更为苍老,看上去面容消瘦、肤色晦暗、有些驼背,不短的脸型写满了忧伤。她整天陪在慈禧太后身边,大气不敢出,对太监也很和善。
戊戌政变之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隆裕一度前来做伴儿,夫妻双方有了难得的接触,但光绪情绪低落,心情激动,对她非打即骂。有一次把她心爱的头饰给砸了,然后,按着她的脑袋往墙上撞,直到把她打得鼻青脸肿方才罢休,所以,她搬到另一间屋子独居。
后来,她养了很多蚕,看着蚕宝宝破茧而出,十分兴奋,感觉生活有了些乐趣。光绪也经常来看蚕,觉得很新奇,逐渐不打她了,但夫妻关系依然不融洽。光绪帝活着,她守活寡;光绪帝死了,她升格为太后,但慈禧把权力交给了载沣,又把她晾在了一边儿。
作为一个女人,隆裕太后的遭遇令人同情,但不能说她没有政治野心。慈禧太后去世之后,受气的媳妇熬成了婆,二十年陪伴慈禧,耳濡目染,自然也想效法,所以,载沣监国期间,隆裕不时对载沣指手画脚。但她一没才干、二没见识、三没手段,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些小家子气的办法,偶尔用几次还行,常用就不灵了,所以,连懦弱的载沣也不怕她。
不过,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隆裕太后终于找到了机会,她撤掉了载沣的监国摄政王头衔。当然,这事儿既有来自袁世凯的压力,心力交瘁的载沣也确实提出了“辞职”,但对于这一变更国家体制的重大人事变动,她未跟任何人商量,立即拍板同意,把载沣一撸到底。
她可能以为这是她垂帘听政的大好时机,但载沣一退,袁世凯更无忌惮,而隆裕太后自己也面临着无法应付的局面,直到最后亲自签发了《退位诏书》,宣告了大清亡国。她自感对上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对下愧对幼小的溥仪,真是万箭穿心,从此成天以泪洗面。
民国建立之后,她领着溥仪过起了关门帝王的生活,但即使在宫中她也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困境:以载沣为首的满族亲贵恨她卖国,断绝了来往;宫内同治、光绪的妃子根本不拿她这位太后当回事儿,更是趁机排挤;加上她考虑到皇室已经失去了国家政权,为了节省开支,搞了一次裁员,结果连太监也愤愤不平。隆裕太后有苦说不出,终于积郁成疾。
旧历新年过得凄惨无比,紫禁城中没有了花团锦簇、人来人往的景象,按例应该由溥仪出面宴请一下王公,吃一顿皇家的团圆饭,并接受王公的朝贺,但王公们装聋作哑,闭门不出。转过年来,隆裕太后过生日,王公同样不理不睬,连一句“生日快乐”的空话都懒得说,更别说送“生日礼物”了。隆裕太后急火攻心,病情顿时恶化。
凌晨,隆裕太后陷入垂危状态,内务府大臣世续赶来照料。当时,隆裕身边只有两三个宫女在抹眼泪,七岁的溥仪在一旁哈欠连连。根据《清稗类钞》记载,隆裕看到世续,吃力地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然后,隆裕又拉着溥仪的小手,流着眼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
相关参考
清代皇帝的后妃虽然有太监和宫女整天伺候着,但终日禁锢在深宫之中,大多过得并不幸福,尤其身为一国之母的正宫皇后,看似地位很高,但上面还有太后,加上皇帝妃嫔成群,处理不好各方面的关系,动辄得咎,被皇帝废除
导读:清代皇帝的后妃虽然有太监和宫女整天伺候着,但终日禁锢在深宫之中,大多过得并不幸福,尤其身为一国之母的正宫皇后,看似地位很高,但上面还有太后,加上皇帝妃嫔成群,处理不好各方面的关系,动辄得咎,被皇
清太祖努尔哈赤神秘死亡之谜 努尔哈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金庸称他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但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而争论的焦
慈禧太后临死前一天,派人把光绪帝毒死,这是近年来,专家们根据光绪的遗骨和头发等物品化验而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从而解开了尘封上百年的光绪死亡之谜:光绪是被毒害,并非死于暗疾。光绪死后第二天,慈禧也终于放
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一座印度古城的遗址。据推测该地区在约5000年前曾有一座繁华的城市,它是突然间被摧毁的,因此考古学家们将该遗址命名为“死亡谷地”,但当代不少学者都认为,称它为“核
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一座印度古城的遗址。据推测该地区在约5000年前曾有一座繁华的城市,它是突然间被摧毁的,因此考古学家们将该遗址命名为“死亡谷地”,但当代不少学者都认为,称它为“核
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一座印度古城的遗址。据推测该地区在约5000年前曾有一座繁华的城市,它是突然间被摧毁的,因此考古学家们将该遗址命名为“死亡谷地”,但当代不少学者都认为,称它为“核
崇陵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
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一座印度古城的遗址。据推测该地区在约5000年前曾有一座繁华的城市,它是突然间被摧毁的,因此考古学家们将该遗址命名为“死亡谷地”,但当代不少学者都认为,称它为“核死丘”更适...
关于清官造办处玻璃厂的沿革,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仔细的梳理。造办处源于养心殿的造办活计,管理大臣官员无定额,设监造四人,笔帖式一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数匠作奉旨移出养心殿,迁往慈宁官茶饭房,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