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尺”曾指代法律?因条文刻在三尺竹简上

Posted

篇首语:听闻少年二字,当与平庸相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三尺”曾指代法律?因条文刻在三尺竹简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三尺”曾指代法律?因条文刻在三尺竹简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有“三尺”这个数量词,含义却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三尺”好理解,就是指距离。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刘邦总喜欢吹嘘自己凭“三尺剑”得天下,这个“三尺”有讲究。原来,周朝规定:佩剑分为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最高级别的上制,佩剑长三尺,所以又用“三尺”来指定剑。当时刘邦不过区区亭长,有没有资格佩三尺剑,就不得而知了。

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则提到“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大家千万别误会这“三尺”是王勃的身高。这个三尺指的是系在腰间的绅带。《礼记·玉藻》载:“绅长制,士三尺。”郑玄解释说,“绅,带之垂者”,即下垂的那部分。官爵高低,就看腰带垂下来的长度,越长的官爵越高,士这个级别的,垂下来的长度为三尺。王勃自况为“士”,所以自称“三尺”。顺便说“微命”,不是说命不值钱,而是指周朝的官爵等级,《礼记·王制》规定,官爵等级分为九个层次,最高的是“九命”,例如伯为九命,公、侯、伯手下的士,等级为“一命”,最低等级的士没有“命”。所以王勃说自己“微命”,就是说自己等级低微。

纸发明以前,法律条文刻在三尺竹简上,故而“三尺”又指代法律。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蔡邕留下一个女儿,竟令曹操垂涎三尺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蔡邕的故事大家听过吗?>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汉末的名士,曹操曾经的老师蔡邕。蔡邕,字伯喈,颇有才华,在当时名气很大。董卓把持朝政之后,听说了他的名气,想要征召他为官,他却辞之不受

明朝首富沈万三有多少钱?让皇帝都垂涎三尺

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他到底富到什么程度,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据《留青日札》记载,当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由于常年战乱而国库尽空,朱元璋号召各地

明朝首富沈万三有多少钱?让皇帝都垂涎三尺

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他到底富到什么程度,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据《留青日札》记载,当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由于常年战乱而国库尽空,朱元璋号召各地

刻在石柱上的法律

法律

杜月笙垂涎三尺的上海市长,老蒋却给了别人

杜月笙早在1920年代初期就认识蒋介石,在反共、抗战除奸等方面多次帮助老蒋。抗战胜利后,杜月笙自以为劳苦功高,通过戴笠向蒋转达想当上海市市长的愿望。杜月笙认为凭自己的功劳和与老蒋的交情,即便当不上市长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造就一个景点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世民怎样一步步走上杀兄之路

唐朝多政变,这是一开国就定下的底色。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最令人不堪回首的事件之一。那么千年风云散去,穿透历史的迷雾,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事变的核心主角李世民呢?李世民与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本系同胞

历史秘闻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造就一个景点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

赵光义对于小周后的美色是不是垂涎三尺

首先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赵光义对小周后并非垂涎三尺,看看他的兄长赵匡胤对花蕊夫人,共同点就是别人家的女人才是最好的,纯粹是好奇心作祟。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南唐后主满腹诗书才华,天天沉迷于美酒、美人,

怎样上好历史课1800字作文

如何上好历史课从当上教师的那天起,就立志把毕生精力和心血倾注到学生身上,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满腔激情,造就充实丰富的人生。“桃李满天下”——这就是我追求的目标。即将开学了,我早就盼望着暑假快快结束,回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