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又一场比惨的狂欢
Posted 小人物
篇首语:常识很少会把我们引入歧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知识 又一场比惨的狂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知识 又一场比惨的狂欢
矮穷挫的"屌丝文化":又一场比惨的狂欢!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全榜网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遭遇恶搞到群体自嘲,“屌丝”名号横空出世。网路上以“屌丝”自居的人也越来越多。俨然,“屌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究竟它有何魔力,让这么多人无法抗拒?
“屌丝”,又称“吊丝”。表面上屌丝一词起源于百度李毅吧吧友本着自嘲的精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自称,亦可用于称呼别人。“屌丝”二字蕴含着无奈与自嘲的意味。“屌丝”的热度可能会持续很久,也可能一闪而过。值得回味的,是每个人面对它,审视自己的眼光。
丑穷无能但善良:“屌丝”代表了最广大年轻人的面貌
“屌丝”多指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他们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网游、爱贴吧、爱“女神”也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内心虚荣,却又不屑“高富帅”而故作清高;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他们是善良的,他们也是懦弱的。
总之,“屌丝”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他们也渴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不满于无聊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而这样的心态又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也就造成了网路上“屌丝”的爆红。
“屌丝”这个嘲讽意味的代词迅速爆红,迎合了大众的心理和趣味。因为你会发现从表面符合屌丝定义的人,到和屌丝属性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在争相认领这一名号。当人人都在忙着确认自己的屌丝身份,并乐此不疲时,屌丝一词一定与时代的什么特征实现了合拍。
“屌丝”不是阿Q,公然比惨并乐在其中
有评论认为,“屌丝”是新时代的阿Q,两者并不完全相同。首先,阿Q是文学巨匠鲁迅一己之力创造的,而“屌丝”则是网络群体狂欢的结果,它是真正由网民集体创作的形象;另外,阿Q最重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梦想的是“银盔银甲”,意淫的是“我手持钢鞭将你打”。
而“屌丝”不仅看起来认命了,甚至在大多数时候是在堂而皇之“比惨”,在高富帅面前,他们直说“跪了”,在别人夸耀成就时,他们嬉皮笑脸“求别说”。哪怕是屌丝用于励志的话,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屌丝不哭,站起来撸”。
比惨,是一大中国特色。中国人好像历来就都是在苦水中泡大似的,大凡见面就要比惨。几个学生见面,一个说功课累,另一个绝对不会说学习轻松。成人见面,这个说他家的房子天天漏水,那个马上接道他那点儿工资真是不够养家呀。
比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它的心理基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社会认识。人们不仅物质上要追求平均,心理上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和人一起富,就希望大家一起穷。凡人遇到伤心之事,这时候有一个人对他或她说,我比你更惨,这样心理也就平衡了,也不那么伤心了。而“屌丝”在网路上的自嘲,则亦有比惨之意,而本质则是一种发泄和寻求心理的慰藉。“屌丝”更似乎是在宣称,反正我就是这么副屌样,再怎么差都无所谓了。
现实沉默网上自嘲,“屌丝”是小人物的集体自我认同
“屌丝”的比惨,就像小人物之间的日常寒暄,“屌丝”已是这个时代小人物的形象代表。
冯小刚的电影里曾经对中国社会的小人物有着经典的诠释:中国的很多小人物的梦想和趣味与他本身的身份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往往身份卑微却又梦想统治世界。因为在这个国家,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个普通人想要一举成为一个威震寰宇、万人拥戴的英雄,从来都不会被视为是荒唐变态,而恰恰会被视为一个值得鼓励和学习的有志青年。
然而崇高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之间存在深深的断层,小人物的身份和不切实际的梦想在一个人身上纠结,在个人自由大大获得解放的今天,却又凸显了小人物的迷茫和无助。而正是这种迷茫和无助加速了“屌丝”文化的产生和蔓延。
相比较于冯小刚电影里的小人物,“屌丝”拥有相同甚至更加卑微的身份,却未必拥有多么宏大、崇高的理想,他们安于现状却又不满于现实,他们渴望成功,却又无法克服成功路上的种种困难。于是,他们选择了现实中的沉默,网络中的自嘲。
群体自嘲是解构现实的武器,也是争取诠释自己生活的权利
自嘲是一种调节心理的天平,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是受其心理和精神状态所影响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疾病都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所以,任何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那么如意的人,对自己进行自嘲都是很正常的,“屌丝”这个词语无疑更是自嘲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然后,与普通的自嘲不同,“屌丝”的自嘲是一次自发的、群体性的自嘲,如此大规模的自嘲定然是拜网络所赐,而在别人嘲讽自己之前抢先把自己嘲讽完毕,基本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究其根本,其实与当年王朔的“我是流氓我怕谁”类似。对方尚未发作,且先笑脸相迎——“我有病,您别跟我一般见识……”
其实,归根结底,“屌丝”文化不过是又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它意味着中国人更多的获得了自己诠释生活的角度与权利。一切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话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可以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通过自己的经验与学识,作出自己的判断。他们用一种新的语言方式,结构著完全灌输式的教育与宣传。
解构的这种积极意义还在于,每个公民都有自己观察生活、认识真理的眼睛与心灵,没有谁再可以强加给他们任何他们不再相信的东西。而那些貌似强大的说教,同样失去了动员的能力,反而被人们置之一笑。就如同“屌丝”对待“高富帅”的态度,有嘲讽、有跪拜,但本质上都是一种解构,并且也是网民的一种自娱自乐。
网络亚文化需要包容,屌丝们需要的是爱
“屌丝”爆红,也引来了反弹。有文化学者在微博上批判说,“屌丝文化”是一种对社会拜金风潮的无奈掺杂的产物,亦充满了格调不高的低俗气。
当然,对于这点,网民是不买账的。其实网民只是用于自嘲,不过跟“咆哮体”和“伤不起”是一个性质。动不动上升至道德层面,是小题大做得有点凶猛——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跟同性恋和朋克摇滚一样不属于主流社会罢了,更远远称不上有害。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会因为某个网络词语发生了大倒退?那是不是对整个社会太没信心了。当然,“屌丝”文化中不是毫无问题,其中对于女性的态度以及对女性有侮辱的词汇在网路上流行就不妥当。
屌丝亚文化下,看起来嬉皮笑脸满不在乎面孔的背后,其实和这个社会中其他所有人一样,他们所需要的,是爱。 (来源:凤凰网)
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荒淫残暴的昏君不少,但像宋前废帝刘子业这样荒淫到泯灭人伦,残暴到丧失人性的变态魔王却史无前例。他的累累恶行罄竹难书,身处末世的他心理已经扭曲变态,以至于只能通过残暴来掩饰恐惧,用放纵来宣泄
卫然人到中年,突然间在一场办公室变局中,由资深行政岗位被轮岗到业务部成了零经历员工,跟着一群90后再竞争,心中自是五味杂陈。“有悲愤、不服,也有妥协、想稳住阵脚来证明自己。”她给自己制定了计画,既然身
上帝馈赠于人很多东西,其中梦算是最神秘的礼物。梦,不知何物,只要你闭上眼睡觉就会出现。有美梦让你高兴,有噩梦让你害怕,有奇怪的梦让你心烦。所以,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对自己的梦总是耿耿于怀,难以忘却,一场梦
最近得到一个机会,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三个朋友一起观看了一场超常记忆、杜曼闪卡、识字卡和珠心算的示范表演,不能不说大开眼界。虽然以前听说过这些手法,却也没有真正见识到它们的“成果”,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
罗坊走古事:据传,昔日连城罗坊常闹旱、涝灾,当地举人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植乡梓,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此流传延续至今有几百年了。走古事实际上是一场具有娱乐性质的盛大狂欢,被称为“中国山村狂欢
直皖战争漫天风云,扰攘中外,可是正式开火不过三天,连同首尾,只是五天而已。民国9年7月14日晚,直皖双方正式开火。直军号称讨逆军,分为两路,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蓟榆镇守使兼第四混成旅旅长曹
抗战前期,国民党军统进行暗杀活动最为活跃的舞台是上海。原因很简单,上海有个号称「孤岛」的租界,日军势力达不到这里。国民党军统局在此处设有专门的地下机关,一方面在租界外活动的军统特工碰上风声紧的时候
对于“太子”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帝王存在,就会有太子存在,他是皇位的继承人。太子之位非常重要,也非常特殊。清宫中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即凡是被册立为太子的皇子,要想好好活下来是件很困难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在古代,按照规定
历史上死的最惨的人是谁? 死得惨,不只是生理上受到残酷刑罚,精神和心理方面也得考虑。从身心两方面来看,历史上死得最惨的人,小编特别提名以下几个候选人: 1、刘瑾 肉体痛苦指数:★★★★★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