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播种友谊的西行

Posted 月氏

篇首语:知识的根是苦的,它的果实是甜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播种友谊的西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播种友谊的西行

播种友谊的西行

汉王朝建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到了汉武帝初平年间,国家日益富强起来,政治上也出现了空前的统一。但是,我国西北地区仍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匈奴族,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和人口,扩大自己的统治地盘,凭借勇猛剽悍的骑兵,不断向汉帝国西北边境地区扩展势力,严重威胁着汉帝国的安全,给边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它又切断汉王室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使之无法互通使节。

高祖建国初期,就采纳娄敬的建议,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没能制止匈奴贵族对北部边郡的干扰。汉武帝即位后,决心彻底清除这一心腹之患。早在“马邑之谋”以前,匈奴中就有人投降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有关西域的一些情况。他们说,敦煌(在今甘肃省)和天山之间,有个叫大月(曾读“rou”,现一般恢复读“yue”)氏(zhī)的国家,被匈奴战败后向西迁徙。据说,匈奴人还杀死了他们的国王,因此,大月氏人恨死了匈奴。

汉武帝寻思:若能联合大月氏,准能切断匈奴同西域各国的联系,也就是斩断了匈奴的右臂,然后集中力量从正面出击,就会有大获全胜的希望。

他下了一道诏书,招募精明强干、有胆有识的人,担任汉朝的使者,到西域去和大月氏联络。

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它距离汉朝内地到底又有多少路程,只是大概地知道,它在匈奴的西边,到那儿去必须经过匈奴的驻地;一路上沙海茫茫,水草不生,旷无人烟。明知九死一生,谁敢冒这个风险呢?

可张骞(qiān)却挺身而出,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出使西域。他应诏后,一些有志探险的热血青年也纷纷报名参加,其中有个叫甘父的匈奴人,成了这支队伍里的翻译兼向导。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臣,甘父为向导,率领100多名随员,从长安出发,踏上了漫漫的西行之路。

过了陇西郡,跨越了黄河,便进入了祁连山区。这里是匈奴人的老巢。为了避开敌人的耳目,张骞决定从小路潜行。这天夜晚,阴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队伍正悄悄地行进,突然,一队匈奴巡逻骑兵发现了他们。张骞一行进行了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成了匈奴的俘虏。

他们被送到了王庭,军臣单于听说他是汉朝派往大月氏的使臣,生气地说:“大月氏在我国西部,没有我们的允许,谁也不得通过这里!”接着,便将张骞软禁起来。

单于开始用威胁的方法,张骞临危不惧;继而用高官来收买,张骞不为所动。最后,单于命人给他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为妻,企图消磨他的斗志,打消他回汉的念头。可是,这些手段都无法动摇他那颗忠于汉室的赤子之心。

张骞在匈奴一晃就是11个春秋。有一天,他和甘父弄到了两匹马,偷偷地逃出了匈奴的地界,继续向西行进。他们沿途留心西域各国的地理形势、居民生活以及风土人情。一连走了好几十天,除了一望无际的沙漠和草原外,几乎没有人家,也少有驼马的踪迹。历尽千辛万苦,饱受风霜雨雪。携带的干粮吃完了,就靠甘父打猎度命,饥了啃一块兽肉,渴了汲几口禽血。就这样又走了好些日子,终于在一天下午走进了一个热闹的地方。看看这里的居民,个子挺大,鼻子高高的,额下嵌着一对深蓝的眼睛。他们以为这里就是大月氏国了。一打听,才知道这里根本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个地方,而是另一个叫大宛的国家。

大宛国王早就仰慕富饶强盛的汉朝,曾希望同它建立友好关系,只是关山阻隔,路途遥远,又有匈奴从中作梗,没法实现。现在,张骞突然来访,使他喜出望外。

张骞受到大宛国王的盛情款待,还到各地参观访问,了解大宛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农业生产相当发达,出产许多珍稀的农作物,还有闻名遐迩的“汗血马”。这些都是张骞等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一天,张骞对大宛国王说:“我们是奉了汉朝皇帝的圣旨去月氏国访问的。要是大王能做个人情,派人护送我们前往,大汉皇帝定会感念您的好心。”

大宛国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几天后,张骞等人在大宛士兵的护卫下,经康居国,平安地到达了大月氏。这时的大月氏,已经在妫(guī)水(今阿姆河)之北建立了国家。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人民安居乐业,他们再也没有打击匈奴报仇雪恨的要求了。张骞花了很大的气力,劝说他们与汉朝联合,共同出兵攻打匈奴,都没有结果。

张骞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仔细考察了大月氏及其周围各国的情况,获得了有关这一地区的宝贵资料,还听到了许多有关伊朗、伊拉克、埃及等一些遥远国家的种种离奇的传说。这期间,他还涉足了大夏的兰氏城(今阿富汗喀布尔市以北),在繁华的街市上,见到了大夏商人从印度买来的出产在我国四川邛(qióng)山的竹杖以及成都出产的细布。

张骞的大月氏之行,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与汉朝共同抗击匈奴的目的,但在广大的西域地区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他同甘父等一道,满载着友谊和当地的特产,告别了大月氏国王,沿着新疆南部的昆仑山北麓往长安行进。为了绕过匈奴人的地盘,他们不走来路,决定翻越祁连山脉,取道山南的西羌东进。不幸的是,他们又一次做了匈奴人的俘虏。

在匈奴王庭,单于给张骞戴上了枷锁,强迫他从事艰苦的劳动。在这里,他和他的随员苦熬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正巧老单于一命归天,匈奴内部发生了权力斗争。一位愿意归附汉朝的王子,带领他们逃离了虎口,张骞一行才得以平安地返回长安。

张骞当年西行,总共带了100多个随员,在异域整整待了13年,回来时就剩下他和甘父两人了。其艰险曲折的经历,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出来的。汉武帝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隆重设宴欢迎他们,拜张骞为太中大夫,封甘父为奉使君。

张骞向汉武帝汇报了他前往西域的情况。汉武帝认为这些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他战胜匈奴的信心。

元朔六年,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出击匈奴,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行。他以丰富的西域地理知识,为汉军的获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加封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军进驻漠北后,匈奴又向西北方向退却。他们凭借阿尔泰山以南各国的人力物力,继续同汉朝对抗。因此,彻底砍断匈奴右臂的任务,就提到汉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就在这一年,汉武帝又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以便彻底粉碎匈奴的势力。张骞率领一支由300多人组成的外交使团,带着大量的珍贵礼物,来到今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他又派遣了几十名副使,分别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于阗等国通好。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带着乌孙使者回到了长安,带回了乌孙国王献给汉朝皇帝的几匹高头大马。汉武帝热情接待了乌孙使者,并派人领着他们到各地参观访问,让他们亲眼看看汉朝繁荣昌盛的景象。使者回到乌孙后,把他们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报告了国王。从此,乌孙决定同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并且娶了汉朝的公主为妻,建立起了以共同抵抗匈奴为宗旨的汉乌联盟。

张骞从乌孙回国后,只过了一年多就病死了。派到大宛等国去的副使,这时才陆续带着各国的使臣回到了长安。后来,这些国家也和乌孙一样,都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骞和他的随从出使西域,对于沟通汉朝和西域的交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以后,人们沿着他们走过的这条彩虹之路,从古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翻越葱岭,直到地中海沿岸、印度、伊朗、伊拉克和欧洲腹地,沿途走过7000公里。人们把我国生产的丝帛彩缎,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灿烂的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也把西方特有的农产品和文化艺术瑰宝带到了中原大地。从西汉到隋唐的千余年间,这条通道成为沟通东西交通的大动脉,成为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它以自己的独特风采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不朽功绩,载入了中国和世界的史册。后来,人们习惯上把由张骞开辟的这条通向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相关参考

棉花一般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采摘

春季种植,秋季收获;适时采收 棉花吐絮后,一般每隔5~7天采摘一次,若采摘过早,棉花纤维尚未充分成熟,产量和品质降低;采摘过晚,棉絮经风吹日晒,会降低纤维拉力,色泽受到污染,也会降低棉花质量。所以棉花

历史秘闻 棉花一般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采摘

春季种植,秋季收获;适时采收 棉花吐絮后,一般每隔5~7天采摘一次,若采摘过早,棉花纤维尚未充分成熟,产量和品质降低;采摘过晚,棉絮经风吹日晒,会降低纤维拉力,色泽受到污染,也会降低棉花质量。所以棉花

731部队活人试验暴行,在女性被试者身上播种梅毒

今天福哥要跟大家讲一个沉重的话题,日寇731部队在中国进行的人体试验。731部队是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于日本以外领土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的代称

中国历史 耧车

耧车耧车是播种工具,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汉武帝时由农学家赵过创制。它的三个犁脚同时能播种三行,播种时以人或牲畜为牵引动力,一人挽犁,摇动耧车,种子顺耧脚撒入土中,日播一顷,这是当时的先进农具。使用

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

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1、车迟国: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经过的一个国家,详见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和第四十六回《外道弄

玄奘西行求法路上遇到过哪些艰难险阻?

玄奘西行是我国佛教史上重要的事件,正是玄奘西行后带来的佛教经典,促成了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那么玄奘西行原因是什么?当时的国内也是有很多佛教典籍的,为什么玄奘还要决定西行呢?玄奘在十三岁时就出家了,并且

玄奘西行求法路上遇到过哪些艰难险阻?

玄奘西行是我国佛教史上重要的事件,正是玄奘西行后带来的佛教经典,促成了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那么玄奘西行原因是什么?当时的国内也是有很多佛教典籍的,为什么玄奘还要决定西行呢?玄奘在十三岁时就出家了,并且

中译本《西行漫记》何时发行

西行漫记1939年12月,埃德加-斯诺著的《西行漫记》之中译本出版。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1937年的英文版原名是《红星照耀中国》,上海复社翻译出版时改名为《西行漫记》,该书是作者于1936年6月冒险

元朝 元代·西行讲道

西行讲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西征中年已花甲的成吉思汗,似乎没有“离休”的念头。终身干下去是肯定的了,他还想长生不老。他听御医刘仲禄说,有个叫丘处机的老道,已活了300多岁,于是就命刘仲禄请他来,想要点

世界历史 祖法尔:西行航线中的郑和船队

祖法尔:西行航线中的郑和船队  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撒拉拉”是个相当陌生的名字。6月14日下午,在从首都机场出关时,工作人员也紧盯着机票上的目的地好几秒,毫不掩饰自己的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