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矛和环首刀,而不是青龙偃月刀

Posted 青龙偃月刀

篇首语: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矛和环首刀,而不是青龙偃月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矛和环首刀,而不是青龙偃月刀

2、三国时期关羽张飞打仗到底用的什么兵器

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矛和环首刀,而不是青龙偃月刀

三国演义里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温酒斩华雄,万军从中杀颜良、株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其实历史上的关羽所使用的兵器并非青龙偃月刀,而是长矛。

青龙偃月刀的刀型是属于弯刀类的,而此类刀型直到宋代前后才在中国出现。

唐代以前,中国战刀的刀型是直刃刀。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初期的环首刀,到唐代的陌刀、横刀皆是如此。宋代以后,中国战刀的刀型才以曲刃为主,典型的如手刀、朴刀等。此类刀型是汉族人在同匈奴、鲜卑、契丹、阿拉伯、波斯以及印度等西域民族交战或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为西域民族自古以来的战刀的刀型就以曲刃为主。到了元代,蒙古弯刀更是广为使用。到了明清又出现了雁翎刀、戚家刀、柳叶刀、牛尾刀等,也都是弯曲刀刃。所以,在汉末,弯曲型的青龙偃月刀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且,像青龙偃月刀这样需要双手使用的长柄大刀是不适和骑兵使用的,因为骑兵作战需要一手策马,一般只能用一手持兵。所以除了单手持握的兵器以外就主要是长矛了,骑兵使用长矛并非如演义小说或是影视作品里描述的双手持械挥舞,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法控制战马的动作,没法使战马的动作和人的动作协调了,这就没法打仗了。事实上,冷兵器时代,骑兵持矛作战主要的动作是,一手策马,一手持矛,并用持矛的手臂夹住长矛,利用长矛的长度和战马的速度和冲击力击杀敌人,只在必要时才双手持矛。所以,汉代以后,直到明清,骑兵的主要格斗兵器是长矛或长枪 ,同时将单手使用的佩刀(腰刀)作为辅助兵器。

关羽作为一员勇猛的骁将,是骑马作战的,所以其所用的兵器也不会出此例外。就是说他所用的格斗兵器应该是长矛和佩刀,东汉末期的佩刀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环首刀。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有关羽击杀袁绍大将颜良的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史书中用一个刺字,说明关羽用的兵器应该是以击刺为主的长矛。为什么不是剑?剑不也是以击刺为主吗?因为到了汉代,剑在军队中已经被环首直刀所取代,只作为贵族和高级文武官员的的随身自卫兵器或配饰,至于是否为民间侠客所常用,尚待考证。

还有一种以击刺为主的兵器就是戟,然而戟随然可以击刺,但还有个功能,就是横击,这有些类似长柄大刀的功能在需要一手策马一手持兵的骑兵手上难以发挥,所以在战马取代战车以后,戟就逐渐从骑兵的武器库里退了出来,到了东汉年间,主要成为步兵武器了。

而骑兵的近战格斗武器,则主要是长矛和环首刀,而环首刀属于短兵,主要是作为军官和骑兵的佩刀,是作为自卫武器来使用的,有些类似今天的手枪,而长矛则是主战武器,有些类似今天的步枪。

稍稍懂点格斗常识的人都知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这个道理,所以说,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面对面的生死搏杀中,关羽是不会用剑这样的轻短兵器和颜良这样的骁将进行马上交锋的,其所使用的兵器必定是长矛。

至于斩其首还的斩字和刺并不矛盾,古代作战,无论用什么方法击杀敌人,都有斩取首级请功的习惯,这个斩的动作,应该是用佩刀来完成的,这个佩刀就是环首刀。

三国时期关羽张飞打仗到底用的什么兵器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张飞的丈八长矛

  青龙偃月刀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兵器,它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关于它的传说人们耳熟能详: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即便到今天,这种造型的刀仍被称作“关刀”或“关王刀”。可见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但历史上,关羽使用的并非青龙偃月刀,而是类似于矛一类的兵器。  遍查史书,三国时代无人曾使用“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中说到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很可能他使用的是矛,同时随身佩有短刀,以便对刺杀的敌将进行斩首。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是一种附会,为的是使人物的英勇形象更加丰满。虽然青龙偃月刀在三国并未出现,但带有木柄的长刀却是可能有的,《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就称:“韦好使大双戟与长刀”。不过这一时期带柄长刀不是常见兵器,三国时将领使用的主要是长矛,如关羽、张飞、吕布等用的都是矛,取其突刺作用。  唐代出现长柄大刀  自西汉时起刀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传到朝鲜、日本。西汉晚期以后,随着炼炉的增大以及鼓风技术的改进,炉温提高,可以将铁熔化了。生铁可逐渐除碳变成熟铁,造刀、剑时,用生铁和熟铁糅合在一起,反复折叠锻打,乃是百炼成钢。百炼钢虽好,但成本高,费时久。曹操曾下令作百炼刀5把,耗时3年才造成,自己留了两把,另3把分给了3个儿子用来随身佩带。  到了唐宋时期,长柄大刀已成为长兵器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唐代有种被称为“陌刀”的长刀就常被使用,这种刀两面有刃,前边带尖,能刺能砍,极为凶悍。唐代名将李嗣业就是著名的陌刀将。  宋代才有了偃月刀  其实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宋代《武经总要》中就有这种刀的绘图。这种宽刃大刀的制造工艺在三国时还不成熟,很难造出。三国时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在1米左右,东吴的刀长60多厘米,(三国历史 www.cha138.com)蜀国的刀则长1。2米以上,有坚厚的刀背和单侧刃,不再有锐利尖锋,而且一般都有环首,环首上的布条缠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杀时刀从手中脱落。  宋代的长柄大刀形制多样,有掉刀、屈刀、笔刀、眉尖刀、戟刀、偃月刀等五花八门的名称和样式。  张飞丈八长矛并非像蛇  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一样,张飞的兵器“丈八蛇矛”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而声名赫赫。  新版电视剧《三国》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飞的“丈八蛇矛”矛头弯曲似蛇,更为惊奇的是其矛锋如毒蛇吐信般双锋并举,煞是威风。不过,好看归好看,此“蛇矛”只是凭空臆想,在战场上中看不中用。  汉代称“丈八长矛”为矟(shuò),矟和蛇音相近,而矛长又似蛇,故而丈八之矛+肖就讹称为“丈八蛇矛”,并在后世流传颇广。特别是绣像本《三国演义》中将丈八蛇矛的矛头画成长而弯弯曲曲如蛇之状,就与其本义相差很远了。  丈八蛇矛有多长?汉魏的一丈八尺,约合今天的4。15米,这种长度不是夸张,两军对阵,双方都挺矛前刺,矛身长的就可先刺到对方。但矛的长度也不是越长越好,根据使用者的体力及熟悉程度,矛的长度有所不同,太长了单兵操作有困难,不灵活,古代的矛一般都在3米以上。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