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阿炳生平简介,对阿炳的评价
Posted 道士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阿炳生平简介,对阿炳的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阿炳生平简介,对阿炳的评价
阿炳,道名华彦钧,江苏无锡县人,1892年7月9日(清光绪十八年六月十六日)生[1]。阿炳是他的乳名,中年双目失明后,大家就称他“瞎子阿炳”。
阿炳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道观的当家道士。他擅长音乐,鼓、笛、笙、箫,件件皆能。华清和四十三岁时与寡妇陈五妹同居,生下阿炳。阿炳一岁时,母亲忧郁而死,华清和将他寄乳在东亭弟媳妇家抚养。五岁后,华清和便将他带回雷尊殿当小道士。阿炳七至九岁时读了三年私塾。1902年道教江西龙虎山六十三代张天师——张恩溥巡游各地,在无锡时为阿炳题了道名“华彦钧”。
阿炳少时常受富家子弟欺侮,唯有音乐是他的安慰和欢乐。他从父学二胡、琵琶等乐器,晨昏寒暑勤学不辍。为了掌握击鼓的软硬功夫,他用铁筷敲打方砖,练习鼓点和板眼。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日清晨临风学习吹笛,笛子尾部还挂上一个铁秤砣,以练腕力。由于他勤学苦练,十三岁时已经学会多种乐器,参加拜忏、诵经、奏乐。有一次节日,各殿道士轮流奏乐,恰遇打鼓老道士病倒,阿炳代替,首次演奏成功,被赞誉为“小天师”。十八岁时,他在无锡道教音乐界中已被公认为技艺超群的人才。他不满足于道家音乐,不拘泥于陈规旧套,广泛吸取民歌及民间乐曲之长,为后来创作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炳二十岁时华清和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此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无锡市民请道士镇宅谢土、祭风降雨等迷信活动亦甚少。阿炳百无聊赖,加上他少年当家无拘无束,便染上吸鸦片等恶习,并成了终身之累。1927年阿炳患眼疾无钱医治,左眼视力模糊,右眼失明。在苦闷中,他彷徨徘徊,向往光明,开始了《二泉映月》的创作。同年3月,无锡工人运动领袖秦起领导全市工人欢迎北伐军,也激励了阿炳,他欣然演奏起“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乐曲。不料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很快失败,军阀赖世璜派兵包围了设在崇安寺大雄宝殿的无锡市总工会,秦起壮烈牺牲。阿炳面对这一严酷事实,对反动统治有所认识,从此不肯奉承权贵。后来他左眼也瞎了,成为双目失明的盲人。当雷尊殿中做“法事”时用的“庄严”(装饰用品)变卖完后,阿炳只得身背琵琶、手拉二胡,走街串巷说唱卖艺。他自编唱词,琅琅上口,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小曲小调,讥笑怒骂现实社会的黑暗。他用无锡的民间曲调唱道:“前门送走老虎后门来了狼,齐燮元赶走卢永祥呀,又来了狗肉将军张宗昌,接着又是孙传芳,走马换将,鸡鸭鱼羊一抢光!”“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他经常弹唱《歌颂十九路军》;后来,又经常弹奏《义勇军进行曲》和《松花江上》。他还创作了《寒春风曲》,用音乐告诉人们,严冬寒月过后,风和日丽的春天必然会来临。
阿炳四十岁时,与寡妇董催弟(彩娣)同居,出入相随,互敬互爱。“七七”事变后,上海、无锡先后沦陷,阿炳夫妇一度到东亭老家避难。不久,阿炳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并在电影《七重天》中担任表演盲人群众角色。阿炳艺术活动的全盛时期,正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年代。这时他创作的《听松》,是一首气魄豪迈、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热情。1939年,他的名曲《二泉映月》问世。这是倾诉作者心灵深处感受的一支乐曲,每当万籁俱寂的夜里,这支乐曲发出的悠扬的旋律,给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带来几分慰藉。为了歌颂人民抗日,揭露日伪顽敌,阿炳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的听松园茶馆前演唱。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和欢笑以及鸡鸣狗叫声。
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这使阿炳转喜为怒。他在演唱卖艺中,经常一针见血地揭露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黑暗,因而一再受到迫害。有一次被反动警察殴打,他的二胡被折断,琵琶被摔坏。由于穷困潦倒又屡遭迫害,1947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三年没上街卖艺,仅以修理胡琴为生,艰难度日。当时有人劝他到南京、上海的舞厅去演奏,他坚决拒绝,表示宁可饿死也不去。
1949年4月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专程奔赴无锡为他录制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昭君出塞》、《龙船》、《大浪淘沙》三首琵琶曲。正当他的艺术受到人民重视之际,不幸肺病转剧,医治无效,于1950年12月12日病逝[2]。
据不完全统计,阿炳创作、改编、承袭的乐曲,有二三百首之多[3]。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印出版有《阿炳曲集》。
注释:
[1]关于阿炳的出生日期,有几种说法:(一)1887年8月25日(清光绪十三年七月初七),是解放前发的“身份证”上填的;(二)1892年8月30日(清光绪十八年七月初九),是无锡市公安局清查户口的档案;(三)1893年,见《阿炳曲集·阿炳小传》(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版),并见《太湖》1979年第4、5期(记为1893年8月20日);(四)1898年10月3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八日),是无锡市图书馆许忆和查看了阿炳故居的牌位,并调查访问阿炳的亲戚、邻居、旧友后得出的结论。此据无锡市崇安寺派出所1950年登记户口时保存的户口册。
[2]阿炳去世日期也有不同记载:据无锡市公安局清查户口档案记为1950年12月12日;据阿炳故居的牌位记为庚寅年十月二十五日午时,即1950年12月4日。此据前记。
[3]蒋宪基:《我所知道的瞎子阿炳》,《太湖》1978年第5期。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真实的瞎子阿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瞎子阿炳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感觉这个问题很冒犯,瞎子阿炳就是二胡界的扛把子,他说第一也没人说第二呀,但是这阿炳我们也都是听说啊,
阿炳(华彦钧)算得上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无锡人之一,在无锡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崇安寺商业区,竖立的一尊阿炳的雕像,反映出他在这座城市的地位和声望。 阿炳雕像头戴礼帽、佝偻着身子,左手握弦、右手持弓,低
126年前的今天,1893年8月17日(清光绪十九年),民间音乐家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
我們都知道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我國著名的民間音樂,作曲家是民間音樂家華彥鈞,也叫阿炳。這首音樂在20世紀50年代初由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快風靡全國。成為了深
鋼絲錄音倖存絕唱:「二胡傳說-阿炳(華彥鈞)百年紀念專輯」作者:STHIFI摘要:本專輯是民樂大師彭修文中央廣播民族樂團唯一收錄阿炳生前錄音二泉映月,另外包含二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專輯名稱:二胡傳說
鋼絲錄音倖存絕唱:「二胡傳說-阿炳(華彥鈞)百年紀念專輯」作者:STHIFI摘要:本專輯是民樂大師彭修文中央廣播民族樂團唯一收錄阿炳生前錄音二泉映月,另外包含二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專輯名稱:二胡傳說
[生]117年前,1902年8月17日:data-filtered="filtered"革命烈士蒋先云出生于湖南。蒋先云“黄埔(军校)三杰”之首蒋先云,字湘耘,别号巫山,中国共产党最早期党员之一,学生
华彦钧本名:华彦钧www.cha138.com性别:男出生年月:1893年籍贯:江苏无锡阿炳,民间音乐家。本名华彦钧,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江苏无锡人。后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其父华清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
白朗,字明心,河南宝丰县大刘庄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出生于一农民家庭,幼时曾读书年余,稍长,在家务农。他家门户单弱,经常受本村地主的欺侮。1908年夏,白朗与一个叫王岐的地主发生口角,互相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