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蒋翊武生平故事简介,蒋翊武历史评价,蒋翊武怎么死的?
Posted 武昌
篇首语: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蒋翊武生平故事简介,蒋翊武历史评价,蒋翊武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蒋翊武生平故事简介,蒋翊武历史评价,蒋翊武怎么死的?
蒋翊武,字伯夔,湖南澧州(今澧县)人。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激于民族灾难,胸怀大志。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国家危在旦夕,蒋翊武连日哭泣,说:“中国欲图自强,首当倾覆清廷,建设新政府。”[1]周围的人听了都十分惊骇。1902年,蒋翊武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考入常德师范学校。该校当时集中了许多贤哲志士,颇为当地士绅所侧目,蒋翊武在校时即与同乡同学黄贞元以及刘复基等密切往来,互诉抱负,并秘密与会党联络,开展反清革命活动。1904年,黄兴密谋于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在长沙起事,派宋教仁前往联络湘西会党。宋抵常德后,即与蒋翊武联络,共同筹划起义事项,不料事机泄漏,起义夭折。
随后,蒋翊武因涉嫌参与长沙起义而被学校开除,遂与刘复基等人专事革命,奔走于沅、湘间,招纳会党,晓以反清革命大义,并设立机关部于常德城内的祇园寺。后来由于清政府的侦缉越来越紧,他们无法继续活动,遂决定离开湖南东渡日本,1906年蒋翊武抵达上海,不料生了一场大病,只得留沪养病,暂时肄业中国公学。中国公学集中了许多革命志士,蒋翊武如鱼得水,积极参加秘密活动,还与杨卓霖一起加入了“竞业学会”的革命小团体。不久,他又加入了同盟会。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以“孙文党羽”的罪名逮捕并杀害了杨卓霖,蒋翊武得知后悲愤异常,为避免暴露,决定暂时归里隐蔽。这时他以诗言志,“时或仗剑高吟,旁若无人,人亦不测其为何也”[2]。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诏令筹办预备立宪以欺骗群众。蒋翊武闻之异常焦虑,担心群众受骗上当,决定复出开展革命活动。便前往刘复基处与其商量,“吾辈所事,又添障碍矣,及今不图,迟益艰难,闻鄂中新军多志士,余久志从戎,今且赴鄂实行矣。君能与俱否?”[3]刘复基欣然同意。
1909年秋,蒋、刘两人抵达湖北,蒋翊武得知湖北有“群治学社”的革命组织,遂暗赴天门、溍江一带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他发现群治学社组织完善,成分纯粹,且尽属现役军人,便主动与之接近,要求入伍,经黄贞元介绍,遂投入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一标第二营左队当兵,并加入了群治学社,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10年春,群治学社社员李六如等准备响应长沙饥民暴动举行起义,不料事机泄露,许多社员被开除军籍,有的则逃往他省,群治学社为隐蔽起见乃改名为“振武学社”,以杨王鹏为社长。不久,队官施化龙以杨王鹏“秘密结社,图谋不轨”向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告密,黎下令将杨撤职,蒋翊武因入营较迟,办事缜密而未暴露,得以留下,并被振武学社奉派暗中主持社务。
1911年1月30日,蒋翊武等人商议,又将振武学社改名为文学社,假借学术名义开展革命活动,蒋被推为社长,王宪章任副社长,詹大悲为文书部长,设机关于武昌小朝街85号。新军和军事学校学生许多人加入了文学社,使文学社成为武汉地区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4]。1911年广州起义之前,文学社决定届时响应,后因黄花岗之役失败,武汉戒严,起义被迫取消。同年夏秋间,文学社在各新军标营普遍建立了代表制,组织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刘公、孙武所领导的共进会亦全力在湖北新军中发展,一些文学社社员同时加入了共进会,出现了跨社籍、会籍的现象。为避免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组织之间的内部摩擦,刘复基、彭楚藩、陈孝芬、李作栋等人提议双方合作,蒋翊武以革命利益为重,慨然应允。经过多次协商,双方决定联合起事,并由蒋担任联合后起义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任参谋长,时间定于农历八月十五日即公历10月6日。
然而,就在文学社和共进会协商联合举事时,意外地发生了南湖炮队事件。原来炮队第八标的革命力量比较雄厚,第三营左队正目梅青福和兵士汪锡久一贯比较活跃,受到反动官长注意,为免遭陷害,他俩决定请长假暂时隐蔽一下。同营士兵设宴送别,在醉意中,大家慷慨悲歌,惊动了反动军官。队官出来制止无效,便怒气冲冲要责打他们,士兵们也不甘示弱,便拖炮轰击,欲乘机起义。不料炮针被卸,炮库被封锁,又事先未经联络,无人附和,几个人只得四散逃脱,而炮八标第三营的军官也害怕事情闹大会妨碍他们的前程,仅将几个闹事的士兵开除了事[5]。但此事后来还是传到了湖广总督瑞澂的耳中,他知道武汉革命运动已经波及新军,便对新军严加防范,下令各标营军官收缴士兵的子弹,严密注意其动向。起义被迫推迟到农历八月十八日(10月9日)夜12时。
10月9日,亦即准备起义的当天,孙武等人在宝善里总机关部楼上赶制炸弹,准备起事,刘公之弟刘同站在一旁观看,不慎将手中纸烟火灰飘入炸药中,引起爆炸。孙武炸伤面部,被送往日人开设的同仁医院医治,刘同、刘燮卿、李淑卿等涉嫌被捕,屋内所有准备起义的炸药、旗帜、文告、袖章、名册、印信等件,均为捕房搜去,由俄人移交武昌江汉道解交督署。瑞澂等十分惊慌,立即实行江禁,并下令巡警道王履康根据名册闭城搜捕,各营官兵不准请假外出,一时间人心惶惶。革命党人聚集到武昌机关部商讨对策,蒋翊武亦已从岳州巡视赶回。由于他事先得知黄兴有建议推迟起义的电报,而中部同盟会总部又没有关于起义的明确指示,便力主推迟起义。可刘复基却拔出手枪指着他说:“不可!君为总司令,今事势危迫如此,而独犹豫,岂畏死耶?”[6]于是蒋翊武与大家商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蒋随即以总指挥名义发布命令,以当晚12时武昌中和门所驻炮队的炮声为号举行起义,各按原定的地点发动进攻,并派员将命令立即分送各部。不料清军防范森严,城门已闭,给炮队的命令无法及时送到。
离起义只剩半个小时了,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在武昌小朝街总指挥部内,焦急而兴奋地等候起义信号的炮声。忽然,楼下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刘复基断定是军警前来捕人,便拿起炸弹掩护其他同志逃避,军警破门而入,已经走到楼梯口了,刘复基立刻扔下炸弹,不料却误中楼梯,反而反弹过来炸伤了自己,当即倒在地上,乘着军警惊恐和稍许退却的时机,蒋、彭等越过后墙而逃,爬上了邻近屋顶,可是由于梁木塌陷,掉入邻家被捕。蒋翊武当时穿着一件枣红马褂,拖着一根大辫子,土头土脑的,没有引起军警的注意,便趁机逃出,隐蔽在京山[7]。
就在蒋翊武逃出武汉的那天,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了。第八镇工程营后队正目熊秉坤等面临军警大肆搜捕的险恶形势,先发制人,发动起义,各营纷纷响应。总督瑞澂等稍事抵抗就弃城逃跑,武昌随即光复。随后汉口、汉阳亦相继光复。起义军开始筹建政权,可当时孙武因受伤在医院就医,蒋翊武又逃亡在外不知去向,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家商议以第二十一混成旅协统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当蒋翊武得知武昌起义光复的消息于10月14日回到武昌时,军政府的组织已略具规模,蒋仅被黎元洪任命为军事顾问。这时,蒋翊武鉴于鄂军政府内改良派势力颇盛,便大力加强文学社革命组织,并加强军队建设。“将文学社一般同志,随便委派所有各军队内,中下级教官均参入有人,其他各机关亦参入之”[8]。当时文学社会员詹大悲在汉口主持军政分府,蒋就在汉口扩充民军组成两个支队。同时派遣大量文学社同志分赴汉川、京山,帮助梁钟汉、刘英建立地方部队。随后,军务部副部长蔡绍忠因故辞职,革命党人推荐蒋翊武补蔡之缺,可是实权却操纵在部长孙武和副部长张振武之手,蒋只是赖此以加强与文学社同志的联络,支持他们的工作。
11月2日,黄兴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至前线督师时,特任蒋翊武为经理部部长。11月26日,黄兴辞去战时总司令职,黎元洪命万廷献继任,并任命蒋翊武为监军。万就职不到几天,就知难而退,由蒋出任战时总司令职。这时鄂军政府内文学社、共进会等派系之见日益加深,蒋所颁布的防守命令和作战部署,常被共进会成员说成是“乱命”,斥之为“糊涂竖子”。蒋翊武就任数日,深感无法施展,亦提出辞职,战时总司令一职也随之撤销。12月8日,黎元洪任他为北军招抚使,至汉口办理招抚工作。
1912年2月,南北议和期间,文学社成员竭力反对南北议和,主张拥戴孙中山、黄兴,反对袁世凯、黎元洪,因而接连发生文学社机关报《民心报》被黎元洪查封,一些文学社成员参与“将校团”、“义勇队”、“碧血会”等以“群英会”名义的暴动而被镇压的事件,使蒋翊武处境越来越困难。
1912年4月,蒋翊武被袁世凯政府授予勋二位、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蒋辞而不受。同月,同盟会鄂支部成立,他召来同志开会,提议并一致通过决议将文学社停止活动,社员一律加入同盟会。黎元洪认为这是蒋翊武扩张势力,再三致电袁世凯要求调蒋入京,委以高等顾问名义。蒋入京供职后,因对袁素无好感,不久就请假出京。
1913年春夏,因宋教仁被刺而爆发“二次革命”,7月25日,湖南都督谭延闿、长江巡阅使谭人凤宣布湖南独立,委蒋翊武为鄂豫招抚使。蒋发布公告,声言将取荆襄、捣武汉、直指河南。8月13日,湖南讨袁军失败,谭廷闿宣布取消独立,陈复初等均出走,蒋处境十分危险。原湖南省议会议员黄佑昌为他联络日本军舰,准备到日本暂避。但其幕僚易俊民建议他暂避广西,以作他图,说自己在广西多年,与广西军官交往甚密。9月2日蒋即趋避广西,不料行至全州兴安县唐家冲时,被统领秦步衢所部拘捕。其友人闻讯,立刻向桂军师长陈炳焜求情。陈表示秦步衢拘蒋后,除电报师部外,还同时电京报功,所以必须等候复电,再作处理。不过他根据常理推断,释放蒋已是不可能的了。等蒋被押到桂林时,陈命营长贲克昭负责看守,并派刘家正好好招待他。不久,黎元洪以副总统兼参谋总长的身份,通电袁世凯要求处决蒋翊武,袁乃电令将蒋翊武“就地枪决”。当刘家正将袁世凯的电令给蒋翊武看时,“蒋神色自若,慷慨而谈,向刘痛论讨袁之必要,谓此獠不除,必为民国之害云”[9]。又问刘,天气太热,可否改在傍晚执行,刘表示同意。9日下午4时,刘家正备酒席款待,蒋饮酒食肉如常,饭毕赴丽泽门外行刑。行刑前,蒋仍向观众演讲国民大义,慷慨激昂,闻者无不感动。行刑兵士亦凝神静听,迟迟不肯开枪。排长见状害怕发生变故,拔出手枪即向蒋身后射击,蒋遂英勇就义。
蒋在就义前曾写绝命诗四首,其中一首为:
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
是谁支得江山住?只有余哀逐水流。[10]
1921年,孙中山督师桂林时,追念蒋翊武为国尽忠,特立纪念碑于蒋遇难处,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刻于碑上,并由胡汉民作碑记。
注释
[1]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第166页。
[2]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第167页。
[3]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第168页。
[4]许和钧:《蒋翊武事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2—106页。
[5]李白贞:《共进会从成立到武昌起义前夕的活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一),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520页。
[6]李西屏:《武昌首义纪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编《辛亥首义回忆录》第4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27页。
[7]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上海书店1982年版,第72页。
[8]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81页。
[9]万武:《蒋翊武死难纪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广西》(下集),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10]万武:《蒋翊武死难纪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广西》(下集)。
相关参考
蒋翊武,原名蒋保襄,也叫保湘字伯夔,湖南澧州普通平民家庭出生,生于公元1884年,去死于公元1913年,享年二十八岁,可谓英年早逝。蒋翊武是近代著名革命活动家,被孙中山称为中华民国“开
蒋翊武,又名保勷,字伯夔,湖南澧州(今澧县)人,1885年生。1904年考入常德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学习期间与刘尧澂结识,“革命思想,溢于言表”。①是年秋,华兴会策动长沙起义,宋教仁回湘西发动,蒋翊武曾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英才辈出,然而真正青史留名,被后世人所熟知的却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有些人也许在当时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却渐渐的淹没在人潮中,被后世人所忽视和遗忘。本文要介绍的主角&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英才辈出,然而真正青史留名,被后世人所熟知的却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有些人也许在当时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却渐渐的淹没在人潮中,被后世人所忽视和遗忘。本文要介绍的主角—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英才辈出,然而真正青史留名,被后世人所熟知的却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有些人也许在当时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却渐渐的淹没在人潮中,被后世人所忽视和遗忘。本文要介绍的主角—
核心提示:蒋翊武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澧县一中校园内的蒋翊武铜像。资料照片本文摘自: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年04月12日04版),作者:唐湘岳、徐虹雨
武昌起义1911年9月,在同盟会的影响下,早已在湖北新军和会党中积蓄了力量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决定于10月11日起义。9日上午共进会领导人孙武检查炸弹失事受伤,在汉口的机关被破坏,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闻讯
1888年10月9日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诞辰·1912年10月9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1913年10月9日武昌起义元勋蒋翊武被害·1924年10月9日近代翻译家林纾(林琴南)逝世·1931年10月9日美
知名人物 董其武生平故事简介,董其武历史评价,董其武怎么死的?
董其武,1899年11月27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董多见为别人帮工,运送煤炭,入不敷出。他的外祖父因发动当地义和团起义被杀害,外祖母因此异常愁苦
本名:顾全武别称:顾和尚所处时代:唐末五代所属政权:吴越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余姚出生时间:866年去世时间:930年主要成就:俘获董昌,大战淮南官职:明州刺史、武勇都指挥使 顾全武(866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