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金仲华生平故事简介,金仲华历史评价,金仲华怎么死的?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金仲华生平故事简介,金仲华历史评价,金仲华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金仲华生平故事简介,金仲华历史评价,金仲华怎么死的?
金仲华,幼名翰如,笔名孟如、经纬、高弼、仰山等,浙江桐乡人,生于1907年4月1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父亲金汇芳,晚清秀才,以教书为业。金仲华七岁入县立崇实小学,十三岁进嘉兴第一中学(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与共产党员萧项平等同学结为知己。
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嘉兴、桐乡,金仲华参加各项庆祝活动,并与同学在家乡组织北伐宣传队,7月大学毕业后,应聘上海美的书店,因志趣不合旋即辞职回家。翌年受聘上海商务印书馆,助编《妇女杂志》,后升任主编。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起,杂志停办,人员解散。金仲华经萧项平介绍进苏联塔斯通讯社上海分社任翻译,开始接触国际问题资料,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5月,淞沪停战,《东方杂志》复刊,由胡愈之主编,专辟《妇女与家庭》栏目,仍请金仲华任馆外编辑。此时金仲华经常撰写国际问题评论,在《申报》等报刊上发表。同年,金仲华与胡愈之、钱俊瑞、钱亦石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发起成立“苏联之友社”,共同探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1933年,金仲华受开明书店约请,编辑《中学生》杂志,辞去塔斯社的工作。此时,“苏联之友社”为了正确引导民众认识国内外形势,于1934年9月创刊国际问题半月刊《世界知识》,胡愈之任主编,金是主要撰稿人之一。他的文章资料翔实、逻辑性强、通俗易懂,并善于运用图文配合或图解的方式表达国际时事动态,有时还配以高质量的漫画,使读者更易接受和理解文字表达的内涵,因此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1935年,金仲华离开开明书店,受聘生活书店专职编辑。该店不仅出版《世界知识》,还出版发行《文学》、《妇女生活》、《译文》等进步书刊。他与店内同人共同研究提高书刊质量,开拓经营业务,使书刊销路激增,工作人员也从二十多人增加到六十多人。8月,该书店创办人邹韬奋从海外流亡两年后回沪,见该店发展迅速无比欣慰,与金仲华志同道合,结成莫逆。10月,聘金为编辑部主任、理事会理事。11月,由邹、金分任主编和编辑的《大众生活》半月刊在沪创刊,积极响应中共的《八一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团结抗日,民主自由”的主张。《大众生活》言人所不敢言,深为民众喜爱,发行量最高时每期达二十万份,创我国杂志发行的纪录,对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该刊连续报道运动发展情况,鼓动学生再接再厉,继续开展救亡运动。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该刊发表二百八十三位爱国人士联合签名的宣言。金为该会倡议人之一,负责文字宣传工作。国民党当局对爱国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十分恐慌,1936年2月以该刊鼓动学潮、毁谤政府为由,命令邮局停止邮递该刊,月底该刊出至十六期被迫停刊。时隔一旬后的3月7日,生活书店又创刊了金仲华主编的《永生》周刊,继续以精辟言词评论政治形势。
此时,邹韬奋已先行赴香港筹办《生活日报》。5月底,金仲华也去香港协助邹筹备。6月7日《生活日报》在香港创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后改名《生活日报周刊》、《生活星期刊》)也随日报同时出版发行。邹任该报社长,金仲华任“国际新闻”版编辑,每天配合国际要闻,撰写《国际新闻漫谈》,讲述重大国际事件的来龙去脉。该报的出版在香港引起轰动,也引起中共领导人刘少奇等的重视。鉴于形势的发展,8月23日《生活星期刊》在上海发行沪版。11月23日,国民党政府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邹韬奋、沈钧儒、章乃器等七人,是为“七君子”事件,并勒令《生活星期刊》立即停刊,经全体同人抵制,出至第二十八期被当局强行封禁。
1937年5月,生活书店创刊了由金仲华任编辑人和主要撰稿人的《国民》周刊。不到三个月时间内,他用不同笔名为该刊撰文二十六篇。“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生活书店及时筹备出版了《抗战三日刊》(后改名《抵抗》、《全民抗战》)。此时,金仲华一面主编《世界知识》,一面为《抗战三日刊》每期撰写《战局一览》,为《国民》周刊编制最新抗战形势图和《时事图解》。《世界知识》还和《国民》周刊、《妇女生活》、《中华公论》等杂志联合出版了四期《战时联合旬刊》,其中第四期刊登的宋庆龄《致英国工党书》,原文是宋用英文撰成,经金仲华译成中文刊出。金的中英文俱佳,这一时期宋庆龄的许多重要声明和文章大都是由金译成中文,在《大众生活》、《抗战》、《救亡情报》、《救亡日报》和《抵抗》等报刊上发表的,经过长期合作,金成为宋可信赖的助手。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金仲华与邹韬奋等辗转到武汉。金继续主编《世界知识》杂志,并为《抗战三日刊》撰稿。1938年1月起,金兼任生活书店编审委员会副主席。6月底在日军进攻下武汉吃紧,生活书店决定疏散。《世界知识》由金仲华带领编辑部人员去香港出版。与此同时,金参加了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任执委会执委,负责华语通讯。“保盟”宣传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又以募集到的药品和其他物资援助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金仲华“曾为此而呕心沥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争取到同情和支持,其中包括许多外国朋友的赞助”[1]。
此时,华侨富商胡文虎在香港独资创办的中文报刊《星岛日报》销路不佳,经廖承志推荐,聘请金仲华接任该报总编辑。金邀请邵宗汉、羊枣、郁风、叶启芳等担任各版编辑,不但版面新颖生动,且立场鲜明,消息量大,积极报道当前抗战和国际形势,逐渐打开销路,日销数万份,在香港、东南亚一带发行,对当地华侨具有广泛影呴。1941年初发生皖南事变,国民党在港掩盖真相,封锁消息,金仲华将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手迹制成锌版在《星岛日报》刊出,并连续报道揭露事实真相。国民党当局非常恼火,不断向胡文虎施加压力,6月1日金仲华被迫辞去《星岛日报》总编辑职务。在《告別读者》的启事中重申:我们今后虽将转换工作岗位,但我们努力的目标,仍是坚定不移的:为中国民族独立解放而继续奋斗。其后金曾任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副院长,从事新闻实践和教学工作。当时香港进步报刊相继被查封,周恩来指示香港党组织急需再办一份统战性质的进步报刊。经廖承志同宋庆龄商量,决定由“保盟”拨款邀请该盟三执委金仲华、邹韬奋、邓文钊筹办,由夏衍、范长江等组成编委。不久中文晚报《华商报》创刊,宋庆龄为之题词,并经常亲自撰稿。同时,宋庆龄为了让海外人士了解中国抗战的现状和物质需求,介绍“保盟”的工作和目标,决定出版《保盟通讯》中文版,金仲华和邹韬奋承担了从撰稿、编辑到出版发行的全部工作,经过他们的努力,通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金仲华在中共的精心安排下,被营救到东江纵队游击区,后又历尽艰辛到达桂林,准备复刊《世界知识》,但国民党当局正在迫害各地进步书店和刊物,执意不准该杂志复刊。金仲华担任了一个时期的《广西日报》总主笔,随后转赴重庆。1944年12月经中共党员田价人的介绍进入美国新闻处,任译报部主任。他利用这个特殊岗位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传播进步舆论。中共“七大”后,他及时将毛泽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和朱德的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译成英文,向世界播放。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8月30日,金仲华陪同宋庆龄赴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与毛泽东、周恩来会面。9月6日,宋以“保盟”主席名义,由金陪同设宴招待毛泽东等。是月金仲华从重庆抵达上海,一面依旧主持美国新闻处译报部工作,着重选译上海学生和民主人士的爱国、反蒋运动,同时主持《世界知识》的复刊工作[2];另一方面继续协助宋庆龄的“保盟”工作(12月“保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将争取到的物资支援解放区。同时当选“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中央委员[3]。
1946年7月国民党挑起内战后,加紧对进步人士的迫害,多种进步刊物遭查禁,编辑人员惨遭杀害。金仲华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工作,受到中共中央的关心,周恩来对他的工作表示赞赏,写信给予勉励。1948年4月,美国新闻处得到报告,开明书店出版的《英文月刊》刊有反美文章,而金是该刊的主编之一,因此受到查问,金遂辞职离开该处。是月,金仲华和图表绘制者朱育莲共同合作的《世界现势图解》出版,用文字、地图、图表三者综合一体,详细解释战后世界政治问题,读者争相购阅。7月,金仲华接到中共通知离沪赴香港,主编《世界知识》和香港《文汇报》,并接受中共的委托,主编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对外宣传刊物《远东通讯》(英文)。
1949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联名致电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参加新政协,共商建国大计。中共中央还发电指示在香港的刘晓等:“兹发去毛、周致宋电,望由梦醒译成英文,并附信派孙夫人最信任而又最可靠的人如金仲华送去,并当面致意。”[4]金及时将电、信送给宋庆龄。3月,中共安排金仲华离港进入解放区。5月26日,随同解放军进入解放后的上海,参加了上海市军管会工作,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和《新闻日报》、《文汇报》的社长。9月北上参加新政协,当选政协委员。1950年7月中国福利基金会改名中国福利会,金任执委。受宋庆龄委托筹备编辑对外宣传的英文刊物《中国建设》,次年12月首期出版,受到党中央的肯定,并任专对海外发稿的中国新闻社社长。
1952年12月,金仲华被任命为上海市副市长。其时,金仲华还兼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市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主任,并是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和上海分会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金仲华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代中期期间,金仲华受到冲击,于1968年4月3日逝世。中共上海市委于1978年8月为其平反,1989年4月在宋庆龄墓区西侧的万国公墓名人墓区内,为金仲华的新墓举行了落成仪式。
注释
[1]宋庆龄:《怀念金仲华——〈中国建设〉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建设》1981年2月。
[2]当时金仲华向国民党当局申请出版登记时遇到了阻挠,金即利用1934年创刊的登记证复刊,国民党因不可能否认,不得不换给新证。
[3]“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1941年成立于重庆,1943年金仲华在桂林时经狄超白介绍参加。1945年盟员大会上金被选为中央委员。该盟成立后,不少盟员利用关系,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做了不少有益的革命工作。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曾亲自接见该盟领导成员,建国后该盟宣告结束。
[4]《毛泽东、周恩来致宋庆龄电》,重载于《人民日报》1983年3月2日。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孔伯华生平故事简介,孔伯华历史评价,孔伯华怎么死的?
孔伯华,名繁棣,字伯华,以字行,号不龟手庐主人[1],山东曲阜人,生于1885年6月5日(清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父亲孔庆铣,清末曾在军谘府任职。孔伯华六岁时开始在私塾就读。稍长,随其祖父宦游。
知名人物 盛丕华生平故事简介,盛丕华历史评价,盛丕华怎么死的?
盛丕华,原名沛华,1882年3月29日(清光绪八年二月十一日)生于浙江镇海骆驼桥,父亲在宁波敦大北号当店员。七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依靠长兄盛丕荣继任父职的低微薪给度日。少年时在家乡私塾就读,后至亲
知名人物 俞颂华生平故事简介,俞颂华历史评价,俞颂华怎么死的?
俞颂华,名垚,江苏太仓人。生于1893年3月9日(清光绪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父俞书祥,字隶云,在上海电报局工作,初为电报生,后逐步升任上海电报局总办。俞颂华少年时代,曾肄业于上海澄衷中学,后考入北京
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建于1956年,上海市人民委员会1956年11月1日批准由金仲华等12人组成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同年12月27日,第一次筹委会会议确定:馆的性质为“自然历史”,定名为“上海自然历
陈天华,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县下乐村人。1875年(光绪元年)生。母亲很早去世,父亲陈善,是个落第秀才。陈天华幼年替人放牛,或卖些零碎东西,藉资糊口,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十五岁才入蒙塾
知名人物 田中玉生平故事简介,田中玉历史评价,田中玉怎么死的?
田中玉,字蕴山。1869年10月(清同治八年九月)生于直隶临榆(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小高连庄。其父田润,长年在外经商。田中玉七岁入本庄私塾,1878年,因父病故辍学。稍长,与人合伙在山海关南海开
居正,原名之骏,字觉生,号梅川,1876年11月8日(清光绪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湖北广济县一个塾师家庭。七岁启蒙接受传统教育,十五岁开始习作八股文,希图通过科举谋进身,却连年屡试不中,想去当兵又
知名人物 李康年生平故事简介,李康年历史评价,李康年怎么死的?
李康年,1898年9月1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浙江宁波。父李国盘,清末秀才。李康年少年时由父教读,有较好的古文和书法基础。十五岁时,进宁波乾大昌纸号当学徒,满师后任该店司账,使用当时
知名人物 朱家宝生平故事简介,朱家宝历史评价,朱家宝怎么死的?
朱家宝,字经田,号墨农,云南华宁县人。1860年12月25日(清咸丰十年十一月十四日)生。其父朱学诗务农兼营杂货店。朱家宝五岁开蒙识字,十六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1892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
知名人物 陆伯鸿生平故事简介,陆伯鸿历史评价,陆伯鸿怎么死的?
陆伯鸿,名熙顺,字伯鸿,以字行,祖籍四川,1875年(清光绪元年)生于上海。其祖父从四川到上海经商,父亲开办棉纺织厂。陆家信奉天主教,他幼年接受教会教育,在上海董家渡天主堂小学读书。之后又苦读“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