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黎元洪生平故事简介,黎元洪历史评价,黎元洪怎么死的?

Posted 督军

篇首语: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黎元洪生平故事简介,黎元洪历史评价,黎元洪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黎元洪生平故事简介,黎元洪历史评价,黎元洪怎么死的?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日)生。他的祖籍原系安徽宿松,从祖父起即经商湖北,遂入籍黄陂,父名朝相,参加过清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战役,后又转直隶练军,由士卒升为游击。黎元洪十四岁时随家北来,先进私塾;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卒业后,于1888年被派往海军服役。1890年,经水师提督丁汝昌调广东广甲兵船上充当三管轮,次年晋为二管轮。1893年,一度应调去湖北任炮厂监工,后又回广东。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他从广州北上增援威海卫,遇敌于渤海口,所乘战舰被击沉。黎漂流海上,后在大连附近得救。

战后,黎元洪脱离海军,往南京投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先奉命监修新式炮台,后为狮子山等处炮台总教习,深受器重。1896年1月,张回湖广总督本任,又把他带到湖北,委以炮台监制、护军后营帮带,参与训练新军。1898年,黎东渡日本考察军工生产。1899年秋,再次赴日考察陆军教育及军纪。第二年夏回国,任护军马队第一营管带。1901年,第三次去日本,参观陆军大操演习。1904年任护军前锋一、二、三、四营督带。次年12月,张之洞遵照练兵处新章,改编湖北常备军为两镇,黎元洪任第二镇第三协统领官兼护该镇统制官。1906年4月,练兵处将该镇拟定名称为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黎任该协协统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同年秋,清政府于河南彰德举行新军秋操,分编南、北两军,南军由湖北第八镇和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协组成。黎元洪以第八镇统制官名义,率军参加了这次演习,获得“军容盛强,士气健锐,步伐技艺均已熟练精娴,在东南各省中,实堪首屈一指”的评语[1]。

1909年,湖北人民为收回利权,发起粤汉铁路收回自办运动。各界推派代表组成“湖北铁路协会”,共谋筹款,黎元洪以军界代表参加。这一年,湖北水灾严重,遍地饥民,成群结队四处吃大户,抢夺地主富商存粮。黎元洪奉命派二十一混成协所属官兵去江陵县驻扎,“随时认真弹压”[2]。1910年夏,他亲自带兵去沔阳州芦林湖,镇压饥民。同年,陆军将校讲习所改为讲武堂,第八镇统制张彪任总办,黎元洪和邓成拔任会办。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的领导者多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了扩大影响和提高革命军的声望,黎元洪被抬出来充当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其实,他对革命活动一贯惧怕和仇视,早在上年11月间,他即借故把倾向革命的队官潘康时撤职,而以亲信施化龙代替。施化龙秘密侦探军队内部革命团体“振武学社”活动情况上报,黎据此下令开除了大批革命士兵。武昌起义的那天晚上,他还亲手杀死革命士兵。之后,他又惶惶不安,逃匿不见。

11日黎明,起义军的领导人群集武昌阅马厂谘议局,通过拥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大都督,派人赴二十一混成协司令部觅黎,黎已匿避;复至混成协皮工厂,见黎穿短狭不适体的便服,默坐一室中。派去寻找他的人说:“请统领当都督!”黎瞪目而视,答道:“谁同你们造反?”即起身出走。后又逃往黄土坡他的参谋刘某家躲藏,并以身后事托付刘某。当起义军把他从刘家找出来时,他还忿忿地说:“这不是胡闹吗?谁同你们胡闹呢?事先既未与闻,事后又不通知,这不是儿戏,北洋兵一到,将如之何?”[3]直到他被拥到谘议局楼上,推他当都督,他仍拒绝在安民布告上签字,连喊“莫害我!莫害我”。等到汉口、汉阳光复,各国驻汉领事宣布“中立”,他才勉强就职。

黎元洪当上都督后,继续施展危害革命的伎俩,密派前大清银行监督黎大钧,暗中和清大臣柯逢时约定:如革命成功,黎保柯之身家;如革命失败,柯保黎之身家。11月,他又假湖南立宪派首领谭延闿的手残害鄂军第一协统领宋锡全于长沙。宋系四十二标一营队官,早几年曾参加过革命团体“日知会”,平日对“文学社”的革命活动积极支持,革命后遂被推为协司令。黎和军务部长孙武忌“文学社”,对宋亦怀恨在心,故借刀杀人,从此埋下湖北各革命团体间互相仇视和分裂的种子。

革命军继在汉口失利之后,11月26日,汉阳又陷敌手。清军将领冯国璋坐镇指挥,自汉阳架炮轰击武昌,都督府曾中炮弹。黎元洪恐惧,私自乘所备垂帘小轿逃往距城六十里的王家店,一时城内秩序大乱。12月初,双方停战,他经多人劝驾,才返回武昌。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仍兼鄂督。2月,南北和议成功,改选临时总统和副总统,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黎又膺选连任。他为从事政党活动,参加竞选,组织“民社”,自任理事长。“民社”的主要成员多湖北人,如孙武、刘成禺、张伯烈等。他们鉴于南京临时政府部长、次长席位都被别人获得,心怀不满,大肆中伤孙中山,煽动武昌和南京分裂;又借口反对建都南京,以讨好袁世凯。黎元洪为向袁献媚,2月间,通电南京政府,叫嚷“共和国立,革命军消”。袁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乐得挟黎以对抗革命派。袁、黎之间互相勾结、互相利用,恢复旧秩序、维护封建统治是他们之间结合的基础。黎为加强实力,开始在湖北实行恐怖政策。文学、群治二社社员组织“群英会”,以反孙武为号召,于2月28日举行暴动,被黎镇压。事后,黎还发布停止集会结社的通电,以限制革命团体活动[4]。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势力遭受严重摧残。黎元洪借缩编军队,排除异己,将原来八个师的军队,改编为三个师。

黎元洪又借口汉口《大江报》鼓吹无政府主义,于8月8日派兵将该报查封,并下令缉拿该报主任何海鸣、编辑凌大同等。何等闻风先逃,凌大同被捕。14日,上海《民立》、《民权》、《民国新闻》等七报社联名致电黎元洪,抗议他“违背国宪,蔑视人权”[5]。黎不顾舆论激烈反对,9月把凌大同处死。8月16日,他伙同袁世凯杀害了湖北军政府军务司副司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先是,他以卑鄙的手段把张、方等人骗往北京。随后密电袁,诬称张等“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图谋不轨,鄂中几次风潮,伊等均为主动”[6]。张、方遂被袁世凯逮捕并遭杀害。这是民国成立后,袁、黎合谋制造的一件著名的政治谋杀案。

与此同时,湖北境内不断爆发的革命斗争,也都被黎元洪镇压。报载他“妄诛无辜之人甚多,武汉间几日有杀人之事”[7]。

1913年,黎元洪投向袁世凯,成为袁扑灭“二次革命”的有力帮凶。在他的同意下,北洋系李纯部队得以早在革命爆发前预先进入湖北,为袁日后击溃江西湖口李烈钧的讨袁军提供了基地。他又勾结湖南立宪派官僚谭延闿等,分化了该省反袁的力量。当宋教仁被刺后,江西、安徽、广东三省准备发动讨袁战争时,他为袁世凯辩护,说袁世凯是“识时之英雄,决不逆潮流而犯名义”[8]。

“二次革命”失败,黎元洪领衔通电全国,主张先选总统,后定宪法。10月6日,袁世凯挟持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黎也当上副总统。随后,黎又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破坏《临时约法》。

袁世凯对黎元洪继续留在湖北并不放心,于12月间,派段祺瑞以“磋商要政”为词[9],把他从武昌“迎到”北京,住中南海瀛台,进而结成儿女姻亲,表示公谊私情都超过一般关系。从此,黎的行动都处于袁的监视和控制之下,无异政治俘虏,黎意志逐渐消极。

袁世凯为独揽大权,阴谋复辟帝制,1914年6月成立了御用参政院,任命黎元洪兼参政院院长,黎勉强就职。此后,黎请辞副总统未准。1915年,袁准备称帝时,黎由瀛台搬进东城东厂胡同寓所,这是袁特意为他购买的一处住宅。12月15日袁又册封黎为武义亲王,黎坚持不受,他对袁的帝制闹剧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

1916年6月6日,袁死,段祺瑞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实权。是日晨,日、英、法、俄、比、意六国公使闻袁病危,共聚日本使馆策划继承人问题,一致同意由黎元洪任大总统。随后,将上述决定通告段祺瑞。在帝国主义的授意下,段于6日晚间表明了态度。7日,黎宣布就职,并任命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29日,黎宣布遵行《临时约法》,续行召集国会。8月1日,国会复会,黎在会上正式宣誓就任。

黎、段之间的利害冲突很快趋向表面化。袁世凯当权时,大小事都听命于总统,当总理的毫无实权;段祺瑞当了总理,却把总统看成签字盖章的傀儡。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任国务院秘书长,更不把总统看在眼里。黎元洪为此愤慨地说:“昔受项城屈辱,今又见侮于段。”[10]他周围的重要成员丁世峄、哈汉章、金永炎、黎澍等人,联结反段派议员、政客共同对抗段、徐,由此演成“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1917年,因对德宣战案,导致双方的公开冲突。

赞成或反对对德宣战,不仅反映国内派系之间的矛盾,而且也反映日、美在中国的角逐。亲日的段祺瑞于4月25日召集各省督军到京开会,企图借督军团的势力,向黎施加压力,要他同意宣战。到会的各省督军及督军代表有曹锟、倪嗣冲、孟恩远、王占元、李纯、阎锡山、张怀芝等,陆海军总次长和参谋总长都列席会议。段祺瑞在会上提出对德宣战案后,经多数与会者赞成通过。5月1日,国务院也开会通过。段即率同阁员,面请黎元洪核准。黎则坚持等国会表决通过后,才能核准。安徽省长倪嗣冲偕督军团代表面见黎,要求对德宣战,黎当面加以训斥,责其擅离职守,干涉外交。

5月8日,众议院开始讨论对德宣战案。10日,段祺瑞的亲信率领自称“公民请愿团”的打手数千人到国会前示威,强迫议员通过参战案,并打伤议员十多人。暴行发生后,引起公愤,农商总长谷钟秀、司法总长张耀曾、海军总长程璧光等内阁阁员相率辞职,外交总长伍廷芳亦出京,以示抗议。19日,众议院以现内阁仅剩总理一人,不足信任,拒绝讨论宣战案。段祺瑞因而大怒,他唆使吉林督军孟恩远领衔,联合各省督军呈文黎元洪,要求解散国会。黎不允,召见孟恩远、王占元,告以约法上总统无解散国会之权,解决时局最好办法,唯有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务。

23日,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的职务,任命伍廷芳暂代国务总理,王士珍为京、津一带临时警备司令,江朝宗、陈光远为副。29日起,在段的授意下,安徽省长倪嗣冲、直隶督军曹锟等纷纷宣告脱离中央,造成“九省督军皆反,连名请解散国会”的混乱局面[11]。黎元洪束手无策,于6月初同意调长江巡阅使张勋来京调解。不料张率兵到天津后,突然以解散国会为先决条件要挟他。此时黎已引狼入室,欲罢不能,遂于13日同意下令解散国会,并通电全国承认违法。张勋于国会解散后入京,7月1日导演了一幕“大清帝国”复辟的丑剧。3日,黎逃往东交民巷日本使馆避难,并电请身居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

段祺瑞利用张勋解散了国会,又利用全国人民维护共和国的强烈愿望,在马厂起兵,迅速击败了张勋,重任国务总理。段于14日回到北京正式办公,并把黎元洪从日本使馆迎回,黎元洪表示不再回任。于是冯国璋担任了大总统。黎元洪回到东厂胡同寓所,开始段祺瑞不许他离开北京,怕被人利用。一天,黎宅突然发生了行刺案,在汤化龙等人的说合与保证下,8月27日,黎元洪始获准回天津英租界寓所。

1920年7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战胜了皖系军阀段祺瑞,1922年四五月间又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曹、吴控制了北京政府,他们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就在打败奉系不久,于6月间,赶走皖系支持的总统徐世昌,又把黎元洪拉出来复任大总统,并召集民国六年(1917年)旧国会,搞所谓“法统重光”的政治骗局。黎于11日到北京就职。

曹、吴拥黎元洪再次上台,目的是想借此恢复国会,通过国会正式选曹锟当总统,又可用“法统”名义抵制南方的护法政府,统一全国;而黎及其周围的人物则是想分享政权。所以,黎复位不久,为了任期问题便和曹家党徒发生争论。曹锟急于爬上总统宝座,直接唆使他的弟弟曹锐出面收买议员,为“驱黎拥曹”做准备。1923年6月6日,他们迫使国务总理张绍曾辞职,陷政府于瘫痪;7日,又指使北京军警官佐数百人,向黎索饷请愿;10日以后,连日雇用流氓和便衣军警出动,游行示威,围困黎的寓所,割断电话,破坏水源并让警察罢岗罢哨。陆军检阅使冯玉祥、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又联名以辞职相威胁。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逼黎让位。

黎元洪这个总统实在混不下去了,13日下午,才偕陆军总长金永炎、美国顾问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等十余人,乘车赴津。他的专车抵达天津车站后,又出现一场夺印闹剧。直隶省长王承斌带着军队把他围困了十多个小时,向他索取总统印章。直到他用长途电话通知北京,把藏在法国医院的印章交出,才被允许下车回家。

黎回天津后,各派政治势力都想利用他当反直系的招牌。张作霖邀他去奉天,一部分聚集上海的议员邀他南下,皖系政客力促其行。9月11日,他偕陈宧、李根源、金永炎等人从天津秘密抵沪,但各反直派势力意见难以统一,使他组织政府的计划流产[12]。10月,曹锟在北京贿选为总统,粉墨登场。黎元洪感到已无再留上海的必要,便于11月买棹东渡,到日本别府养病。1924年5月,再返津门。

黎晚年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黎家早在该矿有巨额投资,据1921年《山东矿业报告》公布的数字为60万元,占第一位。他在武昌油坊岭等地还购有大量田产出租。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患脑溢血在天津病故。

注释

[1]袁世凯撰,沈祖宪辑:《养寿园奏议辑要》卷41,1937年刻本。

[2]《饬派陆军弹压灾区》,《时报》宣统元年十二月十六日。

[3]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三联书店1952年版,第44页。

[4]天竺生:《武昌军队内哄详报》,《中华民国大事记》第3册,有正书局1921年版,第31—36页;《时报》1912年3月3日、5日。

[5]《民国新闻》1912年8月15日。

[6]易国幹辑:《黎副总统政书》第13卷,武昌官印书局1914年版,第11页。

[7]《民立报》1912年8月19日。

[8]易国幹辑:《黎副总统政书》第20卷,第15页。

[9]易国幹辑:《黎副总统政书》第34卷,第8页。

[10]韩玉辰:《政学会的政治活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中华书局1964年版。

[11]章炳麟:《黎公碑》,见张难先著《湖北革命知之录》,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294页。

[12]刘楚湘:《癸亥政变纪略》,泰东图书局1924年版,第170页。

相关参考

黎元洪怎么死的? 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简介

黎元洪字宋卿,汉族,是湖北黄陂人,祖籍为安徽省宿松县。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1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

知名人物 曹禺生平故事简介,对曹禺的评价

曹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戏剧大师。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生于天津,祖籍湖北潜江县。其父万德尊,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任黎元洪秘书、师长,后赋闲在家

知名人物 冰心生平故事简介,对冰心的评价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县,1900年10月5日(清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十二日)出生于福州。祖上务农,祖父以教书为业。父亲谢葆璋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与黎元洪是同班同学,曾参加甲午中日

如何客观的评价民国总统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汉族,是湖北黄陂人,祖籍为安徽省宿松县。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1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

如何客观的评价民国总统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汉族,是湖北黄陂人,祖籍为安徽省宿松县。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1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

甲午之战中黎元洪跳海殉国不成反被判刑

黎元洪这个名字丝毫也不陌生,他是湖北黄陂人氏,耕读世家,人称“黎黄陂”。他曾经被定位为“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的大坏蛋,但如果黎元洪知道子孙后代这样评价他的话,他一定会哭天抢地大声叫冤,那么他到底冤不冤

甲午之战中黎元洪跳海殉国不成反被判刑

黎元洪这个名字丝毫也不陌生,他是湖北黄陂人氏,耕读世家,人称“黎黄陂”。他曾经被定位为“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的大坏蛋,但如果黎元洪知道子孙后代这样评价他的话,他一定会哭天抢地大声叫冤,那么他到底冤不冤

历史人物 黎元洪是谁

  时期,影响颇巨。早在初年,《起义师》的有声电影就曾搬上萤幕,还公演过新编历史话剧《黎元洪》,均引起轰动。黎元洪坚持共和政体,主:军民分治反对军人专权;他讲求共和、法治、民主和实业的精神代表了时代的

民国历史 被误解的黎元洪

黎元洪在清末官至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大元帅;进入民国,三任副总统,两任总统。作为清末民初时期一位重要政治人物,黎元洪确有与众不同之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水师学堂海

黎元洪是谁?黎元洪银币为何价值不菲

在我国近代发行的上千种老银币中,纪念性银币仅数十种,大部分都是辛亥革命以后各地实权人物制作的,其中由武汉造币分厂铸造的黎元洪像开国纪念银元,在这类纪念银币中十分有名,其影响力仅次于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