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刘海粟生平故事简介,刘海粟历史评价,刘海粟怎么死的?

Posted 美术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刘海粟生平故事简介,刘海粟历史评价,刘海粟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刘海粟生平故事简介,刘海粟历史评价,刘海粟怎么死的?

刘海粟,原名槃,又名九,字季芳,江苏武进人,1896年3月16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三)生。其曾祖父刘镛、祖父刘清严曾是清末翰林学士。父亲刘家凤,字伯鸣。母亲是乾嘉时代著名诗文家洪亮吉的孙女,娴熟诗文,是刘海粟幼时的启蒙教师。刘海粟六岁入私塾读书,写字习画。他不愿受规矩束缚,常常信手作画,不久即被塾师借故退学。其母每天晚上花两小时教他,主要讲解洪亮吉的诗词,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影响。十岁时入刘家在常州义庄办的绳正书院学习,除子、史、经、歌赋外,还读了一些西方书籍。在一次书院游艺会上,他当众画了一幅画,并书写“逢源会委,勇智宏辩”的对联,笔力刚挺而有奇气,被称为“神童”。

1909年,刘海粟的母亲病逝,他异常悲痛,要求到日本去留学,但被父亲拒绝。为寻求知识,他到上海入“背景画传习所”学画。课余时间刘海粟大量阅读介绍欧洲文化的书籍,大大开阔了视野,还临摹欧洲名家画作,兴致很高。他还常到沧浪亭画会参加海上画家的诗画兴会。半年后,他回常州开办图画传习所。

刘海粟目睹中国美术的衰落,萌发了创办美术学校的志向,“冥想枯索,发愿一面尽力发掘吾国艺术史固有之宝藏,一面尽量吸收外来之新艺术,求所以转旋历史之机运,拓将来之新局面”[1]。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乍浦路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前身)[2],十七岁的刘海粟出任校长。他们提出的办学宗旨为: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尽宣传艺术的责任,谋中华艺术的复兴;有研究和宣传的诚心。是为我国近代第一所正规美术学校,揭开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序幕。该校于次年7月在静安寺张园安垲第召开第一次作品展览会,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1914年,刘改绘画科为西洋画科,次年3月在西洋画科三年级设置人体模特儿写生课,以锻炼学生的造型基本功。他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师法自然,于1918年赴各地旅行写生。1920年,刘扩大学校规模,设中国画、西洋画、工艺图案、雕塑、高等师范及初等师范六科,同时兼收女生,是为上海学校男女同校之始。7月,为普及艺术教育,开办第一期暑期学校,来学者多为苏、宁、沪、杭各地担任艺术课的教师。1925年,刘海粟改订新学制,设造型美术院,分中国画系和西洋画系。师范院分图画音乐系和图画手工系,并设图音专修科和图工专修科。

在“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刘海粟创办这所新型学校得到多方面的支持。1918年4月,蔡元培书“闳约深美”四字匾额一方赠刘,以资鼓励[3],并邀请刘到北京大学举行画展、演讲近代艺术思潮等课题,还撰文《介绍艺术家刘海粟》。1922年3月,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推蔡元培为校董会主席,蔡元培欣然答应,并委黄炎培为驻沪代表。鲁迅曾在陈独秀、李大钊主编的《每周评论》第一号(1918年12月)上发表题为《美术杂志第一期》的文章,对上海美专创办《美术》杂志表示关注和支持。

1919年9月,刘海粟与友人发起创立新美术团体“天马会”,定期举办画展,以期宣传艺术,谋求中华艺术之复兴。在一次天马会举办的画展上,刘海粟结识了康有为。不久,康出所藏书画,为刘口说指画,复与之议论书法,并授擘窠大字悬腕诀。刘海粟还与梁启超、章太炎、叶恭绰、吴昌硕、柳亚子、郭沫若、胡适等人交谊甚深,他的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推重。

刘海粟崇尚“不饰不伪,向着本心要动的方向而动”,“既不能敷衍苟安,尤不能妥协因循”[4],在绘画实践和艺术教育中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开拓了中国近代美术的新路,博得进步人士的盛赞,同时也引起社会守旧势力的顽强反对。早在1917年上海图画美术院选出学生习作举行展览时,其中陈列的人体素描,就遭到某些思想顽固者的不满,斥责“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的蟊贼”,并上书江苏省教育厅下令取缔制裁。但刘海粟并不害怕,1919年8月又联合同好在静安寺展出人体油画,勇敢地向旧势力挑战。翌年7月,他开始雇用女模特用于教学。1925年,上海闸北市议会议员姜怀素等人又一次掀起取缔模特的浊浪。次年春,上海知县危道丰公然严禁美专裸体画。刘海粟在《申报》发表文章,强调美术学校设置人体实习课的必要性。时任五省联军司令的孙传芳写信给刘“去此模特儿”,但刘不畏强权,复信驳孙,说明人体模特写生为艺术学校绘画之必需,并符合政府所颁新学制的规定。孙传芳恼羞成怒,发出“通缉刘海粟”的密令,并指令封闭上海美专。上海知县危道丰还向上海法院控告刘海粟“侮辱人格,毁谤名誉”,要求赔偿损失。刘海粟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使那些卫道士十分狼狈。历时近十年的模特事件是艺术和礼教的冲突,刘海粟以“身许艺学,本良知良能,独行其是,谗言毁谤,无所顾惜”,“提倡艺术之志不能夺”[5]的态度慨然处之。

1927年4月,刘海粟东渡日本,受到画家们的热忱欢迎,数万人参观他的画展,日本天皇及许多著名人士购置他的作品,并赠予象征最高荣誉的银杯。日本著名画家桥本关雪称他为“东方艺坛的狮子”。1928年12月,刘被蔡元培任院长的国民政府大学院委派赴欧洲各国考察美术。在法国,他组织美术界同行在卢浮宫摹绘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名画,以备将来开办国立美术馆之用;同时集合四十余人组织中华留欧艺术协会,“一方面宣扬吾国固有之艺学,一方面研究现代新兴之美术”[6]。刘在法国除考察美术外,还创作了大量绘画。1929年和1930年的法国秋季沙龙分别选中他的《北京前门》、《向日葵》、《休息》,被法国文豪赖鲁阿教授赞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大师”[7]。1931年6月,他在巴黎克莱蒙画院举行旅欧个人画展,四十余幅作品受到众口称赞,《卢森堡之雪》被法国政府购藏。刘在欧洲期间,还往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国考察美术。1931年3月,应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之聘,讲演中国画学。同年9月他旅欧回国,将考察所及和研究所得致书教育部,建议建立博物馆,设立美术院,改善美术学校学制等,以复兴中国艺术;同时在上海美专增聘教授,改进校务,并开设绘画研究所。

1933年11月,刘海粟第二次赴欧,代表我国主持中国美术展览会。先在德国柏林,继后在汉堡、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及瑞士伯尔尼、日内瓦,荷兰阿姆斯特丹、海牙,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英国伦敦等十五个地方展出。每到一地,刘均作学术报告,如《中国画之变迁》、《何谓气韵》、《中国画家之思想与生活》、《中国画与诗书》、《中国画之精神要素》、《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之精妙特点。同时他在各国写生和创作不辍。归国后,在上海举行“刘海粟二度欧游作品展览会”,展出了他的中国画和油画等三百幅。他将上海美专音乐系改为主副科制,并恢复雕塑系。上海美专还举办各省市初级中学劳作科教师暑期讲习会及劳作专修科,以推动全国中等学校美育教育。

卢沟桥事变后,刘海粟以艺术为武器,投身于抗日战争。1939年1月,刘海粟组织上海美专师生举行接济难民书画展览会,捐画四百幅,得款悉数拨充上海难童教养院建筑经费。同年4月,又为上海医师公会主办中国历代书画展览会及吴昌硕遗作展览,展览先民遗迹,弘扬民族精神,两次收入都作为抗日医药救护经费。同年末,刘海粟应侨胞邀请,离上海赴雅加达、万隆、三宝垄、玛琅、新加坡等地举办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得款总计一千二百余万元,全部寄回祖国支援抗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刘海粟化名罗赫,避居爪哇,于1943年5月被日本侵略军俘回上海。日伪以“中日文化协会”之类的文化机构作招徕、劝诱他出任伪教育部长,刘海粟一一严正拒绝。刘闭门不出,埋头写字作画,曾写《落泊歌》曰:“懒向豪门作乞儿,闲来写幅丹青贶”,“素描写出家国悲,泼墨狂扫风云壮”,表达了坚守民族气节的决心。

刘海粟勤于绘画,创作丰硕。他主张在艺术上学习传统,学习生活,兼收并蓄,大胆创新。他幼年学画,从“常州恽(南田)派”,印摹白描花卉,后来潜心探索传统,融会吸收,而又不拘一格,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因此,他的中国画上溯宋元,下至三石(沈石田、石涛、石溪)、梅清诸家,融会贯通,根据对自然的不同感受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不断有所创新。1924年作中国画《虞山言子墓》,使八十三岁高龄的吴昌硕极为赞赏,欣然题曰:“吴中文字传千古,海色天光扫古墓,云水高寒,天风瑟瑟,海粟画此,有神助耶。”郭沫若谓刘“别开蹊径作奇画”,“落笔如翻扬子江,兴来往往欺造化”。

刘海粟画油画是从青年时代在上海开始的。他受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影响,笔触奔放而凝练,色彩浓郁强烈,不加修饰,一气呵成。他认为类似后期印象派这样的艺术手法,是受东方造型艺术的启发,最适合于表现作者的豪迈性格和火热情感。从30年代后半期起,他的油画往往运用中国画的云气,表现空间层次,有时恰到好处地留出空白,令人感到意境无涯,耐人寻味。其晚年的油画,运用篆隶和行草笔意,注入中国画写意表现手法,线条凝练,色彩错综富有变化。

刘海粟在绘画理论和美术史方面的研究,有几百万字的著述,如《画学真诠》(1919年,商务印书馆版)、《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1921年,商务印书馆版)、《海粟丛刊》(1932-1936年,中华书局版)、《欧游随笔》(1935年,中华书局版)、《十九世纪法兰西的美术》(1935年,中华书局版)、《刘海粟艺术文选》(198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等十几种。他的画集出版有几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海粟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和第六届常委。他多次登上黄山写生作画,耄耋之年仍登山作画不辍。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书画展览,受到很高赞誉。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他为通讯院士,并授予他金质奖章。

1994年8月7日,刘海粟病逝于上海。

注释

[1]《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概况》,1946年上海美专自编,第1页。
[2]创办于1912年11月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15年改称为上海图画美术学院,1918年称上海图画美术学校,1920年改名为上海美术学校,1921年起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被教育部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见袁志煌、陈祖恩编《刘海粟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
[3]袁志煌等:《刘海粟年谱》,第14页。
[4]刘海粟:《欧游随笔》,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版,第120、129-130页。
[5]《关于评刘海粟画展的总答复》,《申报》1936年7月16—23日。
[6]刘海粟:《欧游随笔》,第120、129-130页。
[7]《海粟艺术集评》,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30页。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刘海粟别名:名槃,字季芳,号海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常州出生日期:1896.03.16逝世日期:1994.08.07职业:画家美术教育家主要成就: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

历史人物 刘海粟作品 刘海粟作品价格

刘海粟刘海粟是我国知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任教高校,培育了许多优秀学生,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陆小曼女士。刘海粟的作品艺术价值高,故而拍卖价格也不低。刘海粟作品>著有《画学真诠》、《存天阁谈艺录》、《刘

历史人物 刘海粟个人资料

刘海粟www.cha138.com姓名:刘海粟性别:男出生年月:1896年籍贯:江苏武进职业:画家职务: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陆小曼

  胡适说: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说: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旷世佳人。>  

知识分子如何对骂和骂人

鲁迅形容钱玄同「”胖滑有加”,徐悲鸿骂刘海粟「”江湖骗子”,朱湘批评胡适「”学阀”,浦江清评徐志摩诗「”肉麻”,鲁迅戏称章士钊为「”章士钉”,郭沫若评价鲁迅「”除了自己什么人都骂”,梁实秋直言郁达夫写

才子徐志摩生命中的女人

陆小曼简介:才子徐志摩生命中的女人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

才子徐志摩生命中的女人 民国美女陆小曼简介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2年

才子徐志摩生命中的女人 民国美女陆小曼简介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2年

历史秘闻 海门的景点、土特产、文化

海门莲花峰AAA介绍位于海门海滨距潮阳县城10公里的地方。山上的石头开裂如莲花,因而得名。山里有有三将军石、望夫石等景观,还有许多名人石刻,其中有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的草书“虎”字、书法家于右任和刘海粟等

海门的景点、土特产、文化

海门莲花峰AAA介绍位于海门海滨距潮阳县城10公里的地方。山上的石头开裂如莲花,因而得名。山里有有三将军石、望夫石等景观,还有许多名人石刻,其中有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的草书“虎”字、书法家于右任和刘海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