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刘开渠生平故事简介,刘开渠历史评价,刘开渠怎么死的?
Posted 雕塑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刘开渠生平故事简介,刘开渠历史评价,刘开渠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刘开渠生平故事简介,刘开渠历史评价,刘开渠怎么死的?
刘开渠,原名大田,1904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萧县(今淮北市杜集区)刘窑村一个薄有田产的农家,在这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度过了自己悲苦的童年。
七八岁时,大田开始在家族办的私塾中启蒙。后来邻村远房伯父的孩子要到二十多里外新成立的王塞庄初小去读书,愿意代缴学费,让十三岁的大田伴读。上了新式小学后,老师为他改名为刘开渠。次年,刘开渠考入萧县高等小学,他的绘画天赋得到了美术老师王子云的赞赏,举荐他报考成立于1918年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并为他向县方申请了两年的“萧县学生留外贷金”。
1920年秋天,十六岁的刘开渠带着父亲典了两亩地凑够的单程路费来到了北京,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取。虽然先上的是中等部,但授课老师都是著名画家,他们的精心传授为刘开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第二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设大学部,并改称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刘开渠升入本科西画系,开始接受正规的西画训练。他潜心学习,进步很快。
十七岁的暑假,刘开渠回家探望祖母,才知母亲已为他定亲,与从没见过面的徐氏仓促成婚,这段婚姻到1936年才正式中止。开渠不满包办婚姻,假期未完就返回北京。此后不久,祖母病逝,扯断了他对故乡和家庭唯一的思念,开渠从此六十余年再没回过家乡。
刘开渠的求学生涯异常艰辛。因为得不到家里的任何资助,前两年还能靠县里的“贷金”生活,到了第三年,就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了。未满十八岁的刘开渠代刻蜡版,代教美术课,同时开始为报刊写文章,靠卖文卖画挣点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学业。
1923年,刘开渠与同学李有行、陈宗向等人组织“心琴画会”,反对守旧,提倡写生,每半年举行一次肖像、风景等创作展。这一年,刘开渠参与了抗议校方无理辞退五名教师而导致的学潮。
1925年,他的油画《孙中山先生遗像》在为孙中山开追悼会时悬挂在北京中央公园的祭坛前。1926年,刘开渠在北京中央公园举办了个人画展,博得了观者的热烈好评,但他越来越感到画笔和画布、宣纸并不能承载自己全部的艺术憧憬。一个偶然的机会,开渠在书市上看到几张云冈石窟塑像的照片,爱不释手,从此萌发出学习雕塑的强烈愿望。
此时正值五四运动后期,刘开渠因亲身的遭遇对专制思想深恶痛绝,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写标语、刻传单,参加游行示威,在《现代评论》、《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不少有分量的艺术评论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说、诗歌。在“三一八”惨案中,刘开渠的同学姚宗贤惨死。1927年4月28日,他最要好的朋友谭祖尧又与李大钊等人同时被绞刑处死在陶然亭,他冒着生命危险去收尸送葬。
1927年,刘开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辗转来到南京,在蔡元培所主持的南京大学院从事抄写和刻蜡版的工作。一天,他在庭院里与蔡邂逅,鼓起勇气说出自己想出国学习雕塑的心愿。蔡先生沉吟片刻,说:“你的想法很好,我国公派学绘画的人不少,而学雕塑的还没有,有机会可以考虑。”翌年,他随林风眠先生去杭州创办国立艺专,不想突然收到蔡元培先生的出国委派信,是以“驻外著作员”的身份派往巴黎,月薪八十元,还为他预支了部分薪金作为路费。
1928年8月,二十四岁的刘开渠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到达巴黎后,他迫不及待地参观卢浮宫美术馆,流连在纪念馆、广场、街道上数不清的雕塑和各式各样的画廊中。补习法文后,刘开渠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让·朴舍(Jean Boucher)先生,专攻雕塑。1929年,他把自己在国内画的《流民图》做成了浮雕,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成为刘开渠平生第一件雕塑作品的题材。刘开渠的同学中有马克思的外孙龙盖,按照他提供的照片,刘开渠于1930年塑成圆雕《马克思像》。同时与刘交往比较密切的共产党人林铁等人,刘帮助他们做了一些工作。
刘开渠在巴黎的生活非常俭朴,他常常给装修公司画水彩画,为印染公司设计图案。由于他出色的成绩,还被导师朴舍聘为助手,每日工作半天。开渠每天亲眼看着老师工作,得到的启发和提高是课堂上得不到的;而且工作之余,朴舍还会带着他参加巴黎艺术家的聚会。当时巴黎的咖啡馆是艺术家交流的场所,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在这里,开渠的视野日渐开阔。
正当他学业有成,离自己雕塑家的梦想越来越近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刘开渠历经十年辛苦编著的《艺用解剖》一书,本已由蔡元培先生交商务印书馆出版,三十多万字的书稿却在“一二八”日军的炮火中灰飞烟灭。蔡先生在信中说国内发展雕塑事业需要人才,希望他回国担此重任。此后不久,开渠就收到了杭州艺专林风眠校长的信和聘书。
1933年1月,刘开渠和吕思百等人在巴黎发起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参加者有曾竹韶、王临乙、李韵笙、唐一禾、常书鸿等三十多人。他们把文章和美术作品寄给国内的《艺风》等杂志,介绍西方美术。刘开渠发表了《雕刻篇》和《布德尔的雕刻教学》。到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参观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雕刻、绘画之后,刘开渠踏上了归国的征程。
1933年6月初,一到上海,刘开渠就去看望蔡元培先生,在那里与鲁迅先生邂逅。鲁迅历来关心美术,说了许多勉励开渠的话:“过去中国的雕塑只做菩萨,现在该轮到做人了。”7月,开渠来到杭州艺专,雕塑系师生一共只有十余人。由于患了伤寒病,他到年底才开始教学。学校无员工宿舍,他租赁西大街武林村1号居住,在仅有两平方米的小天井顶上装几块玻璃作为工作室,这里成为刘开渠雕塑事业的起点。
经郁达夫介绍,开渠为一位文人逝世的母亲做了浮雕像,郁达夫在像后面亲笔写了铭文,铸铜后交付主人,不想却是殉葬品,成为“被活埋的艺术”。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雕塑品就是指佛像、菩萨或死后做的寿像,人们愚昧地认为塑像会把活人的灵魂摄去。开渠被人们称为“做泥菩萨的”,甚至被当做耍手艺的人遭到警察的盘查。找不到模特、没有钱买材料、作品不被理解和欣赏、教学方法受到一些学生的诟病……尽管身陷困境,开渠还是利用教学之余在狭小的工作室里做了两女青年像、一男青年像和一裸女像。
1934年底,为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牺牲的八十八师将士,刘开渠开始制作《淞沪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窄小的工作室里,他精心构思反复修改,完成了比真人大得多的一官一兵两位军人的立像和《纪念》、《冲锋》、《抵抗》、《继续杀敌》四块座上浮雕。这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的纪念碑,是最早的由中国现代雕塑家创作的纪念碑,也是刘开渠的成名作。1935年,纪念碑建成,立于西湖边第六公园内,后于“文革”期间被毁。这一年,刘开渠还完成了《李朴园像》、《雷圭元像》、《蔡元培像》、《曹振声像》。还参加了几次扶轮社的聚餐会,向大家介绍雕塑艺术的历史和一件雕塑品完成的全过程。
1935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刘开渠结识了聪明美丽、多才多艺、活泼可爱的绘画系学生程丽娜。程小姐出生于中国最早的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的家庭。父亲程锡培,号贯如,广东香山县人,是北洋大学工程系第二届毕业生、詹天佑先生的高足,毕业后曾参与粤汉、川汉铁路的设计修建,后在杭州就任沪杭甬铁路总工程师。母亲杨秀姬女士也是名门闺秀。刘开渠与程丽娜历经坎坷,在战乱中的1938年结为伉俪,从此终生相依,饱经磨难,不离不弃。
1936年,刘开渠编译《艺人伦勃朗》发表于杭州艺专校刊《亚波罗》第四期。创作孙中山先生像。《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的战士头像和其他一些作品参加第二届美展,获得好评。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刘开渠随艺专内迁,由贵溪而长沙,1938年又迁往湖南沅陵。后来艺专决定迁往成都,中途却改迁昆明。开渠因妻子怀孕,先行到了成都,脱离了艺专。
经徐悲鸿和熊佛西介绍,1939年,承制王铭章骑马铜像。王铭章是在滕县保卫战中殉难的川军将领,雕像高三米多,是刘开渠在艰苦危险的环境中亲自翻砂铸铜完成的。3月8日,刘开渠得长女微娜。在成都遇旧友赵其文,进而结识萧军、陈翔鹤、周文、李劼人,组成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并任理事。抗敌分会活动场所多设在开渠的工作室。
1940年,二女儿米娜出生。因环境险恶,接生人员医术水平低并处理不当,落下残疾。9月的一天晚上,周恩来到访,托刘开渠转递一封信,促膝而谈,希望他多为抗战做些工作。经刘开渠介绍的人,皆可去延安。
1941年,历尽磨难铸就的王铭章铜像立在成都少城公园,雕塑家已经一贫如洗。艺专由昆明迁重庆,刘开渠再次应聘任教。1942年,全家随校搬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区,小女儿出生,因地取名刘沙平。1943年,经友人介绍,开渠前往成都为纪念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做无名英雄铜像,制成后立于成都东门外广场。为生活所迫,接受几家富商订货,做伊仲熙、蓝文彬、邓锡侯肖像。1944年,完成孙中山先生铜质坐像立于成都春熙路,至今保存完好。1945年,刘开渠承包制作牺牲于洛阳的川军将领李家钰骑马铜像。同年,完成多年构思的大型浮雕《农工之家》,被誉为中国用浮雕形式表现工农生活的第一个大型作品。
面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刘开渠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要求国民党结束独裁统治,实行民主,团结抗日。抗战胜利后刘回上海,因雕塑品太多太重无法带走,只得寄存,后多散失或被毁。
1946年,刘开渠任上海工务局园场管理处技正,负责园林和广场的美术设计工作。春天,与陈秋草、吴作人、丁聪、张乐平等进步画家组织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对抗国民党组织的“美术协会”。参加闻一多先生的追悼会。
1947年,刘开渠制作叶恭绰像、蔡元培像、鲁迅先生头像和一件女人体,做《春耕》、《秋收》浮雕草稿。
1948年,刘开渠积极投入上海人民反饥饿斗争中。接受了宋庆龄发起的对“贫病作家”的救济。承制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像,还创作了《劈山开路》、《篮球运动员》等作品。国民党特务追捕地下党员曾庶凡,刘开渠将他的进步书刊掩蔽在家中。
1949年5月,刘开渠受地下党员陈白尘之托,迎接上海解放。6月去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美协常务委员。8月初返回上海,被推选为上海市美协主席。9月到杭州,任华东美术学院(即原杭州国立艺专)校长,全家随之迁往杭州。12月,被选为杭州美协主席。1950年,刘开渠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此后,刘开渠身兼杭州市副市长、浙江省文联筹备会主任、杭州市美协分会主席、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抗美援朝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华东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此时刘开渠个人创作较少,只完成了鲁迅浮雕像(1949)、《任弼时胸像》(1950)、毛主席大型立像和半身像(19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封面马恩浮雕像和一件《工农红军》圆雕立像(1956)。
1953年2月,刘开渠奉调进京,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及美术组组长。除了整体设计和协调工作之外,他还亲自完成了《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胜利渡长江》三块大型浮雕。纪念碑于1957年完成,耸立于天安门广场中央。1959年4月刘开渠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主要负责雕塑系。1963年任中国美术馆第一任馆长。1976年后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职务,同时还担任了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小组组长。1980年,七十六岁的刘开渠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6月25日,刘开渠逝世。遵照其遗愿,夫人程丽娜和女儿刘米娜将他的一百多件作品及手稿全部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刘开渠有句名言:“人生是可以雕塑的。”他雕塑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主参参考资料
纪宇著:《青铜与白石——雕塑大师刘开渠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许良廷:《刘开渠的事业与家庭》,《江淮文史》2004年第6期。
相关参考
一、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纪念碑历史1944年成都市文化界和社会团体成立“造像筹委会”,邀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了“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同年7月7日,纪念碑立于成都市老东门城门内;1965
知名人物 刘文辉生平故事简介,刘文辉历史评价,刘文辉怎么死的?
刘文辉(1895—1976),字自乾、病虞,法号玉猷。1895年1月10日出生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父亲刘公赞,一生务农,母亲高氏,生有六子,刘文辉最小。刘文辉长兄刘文渊是清末举人,曾任四川省谘议局议员
知名人物 刘文典生平故事简介,刘文典历史评价,刘文典怎么死的?
刘文典,原名文骢,字叔雅,安徽合肥人,1889年12月(清光绪十五年)生。父亲刘南田,经商。刘文典幼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906年进芜湖安徽公学学习,得到该校教师陈独秀、刘师培的赏识,并受到他们反清革命
知名人物 刘成勋生平故事简介,刘成勋历史评价,刘成勋怎么死的?
刘成勋,字禹九,四川大邑人,生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父刘朝玉(号荣庭),以经营纸张、蜡烛为业,家境小康。刘成勋在青少年时,入武备学堂速成班。四川总督锡良调任云贵总督时,刘成勋等一批武备生被带去担
知名人物 刘海楼生平故事简介,刘海楼历史评价,刘海楼怎么死的?
刘海楼,湖南长沙人,1875年(清光绪元年)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是清代进士,在河南居官多年,宦囊充裕,在开封、武汉、长沙等地广置田产。刘海楼自幼苦读经史;稍长,目睹清王朝政治腐败、丧权辱国,加以受
知名人物 刘震寰生平故事简介,刘震寰历史评价,刘震寰怎么死的?
刘震寰,原名瑞延,字显臣,广西柳州人,生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其父是柳州郊区基隆村世绅,在柳州谷埠街又置有大量房产。刘震寰是独生子,父早故,受母钟爱,童年延师来家课读近十年。1906年刘震寰考
知名人物 刘纪文生平故事简介,刘纪文历史评价,刘纪文怎么死的?
刘纪文,原名兆镕,字兆铭,祖籍广东顺德,1890年10月19日(清光绪十六年九月初六日)生于广东东莞横沥镇下车岗村。由于家境清贫,又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刘纪文二十岁就投身于革命到处奔走。1910年参
知名人物 刘湛恩生平故事简介,刘湛恩历史评价,刘湛恩怎么死的?
刘湛恩,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生于湖北阳新县山区的一户贫苦农家。六岁时,其父贫病交迫去世。族人逼嫁遗孀,其母被迫带领他和尚在襁褓的妹妹,弃家步行百里,逃到举目无亲的汉阳,进汉阳医院当佣工。刘湛
西安的兴庆公园的历史是怎样的是1958年春天开始重新建设的,根据历史记载,唐代的兴庆宫占地面积134.4公顷,是现在的北京故宫面积的1.5倍。现在兴庆公园,占地48.6公顷。开渠引水,挖湖叠山,植树种
刘公,原名耀宾,又名湘,字仲文,革命时又号“非非子”,湖北襄阳人,1881年(清光绪七年)出生。刘有兄弟六人,他行二,故字仲文。刘家是襄阳三大富室之一,有土地万余亩,专对票号、钱庄、商店放款。刘公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