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

Posted 军令状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

2、是马谡的失守造成北伐失败吗

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

公元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之时,此人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接纳此建议,故有后来的“七擒孟获”一段佳话。

诸葛亮南征归来,适逢曹睿即位,魏国派司马懿总督雍、凉兵马,孔明闻之大惊,深恐日后司马懿成蜀中大患,意欲先发制人。此人说:“丞相刚刚平定南方,军马疲惫,只宜存恤,岂可远征?我有一计,可除司马懿。”后来此人巧献反间计,曹睿果然将司马懿削职为民。

然而此人在街亭保卫战中的一次失败,导致被诸葛亮挥泪斩杀,(三国志中记载是死在狱中)。此人就是马谡,一个伟大的军事天才,悲剧的主人公。而诸葛亮在杀掉马谡后,北伐一次次不可避免地以失败而告终。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嫁错郎,或还能改嫁,还有一线生机。入错行,而且还坚持,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马谡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的马谡,因为先后被刘备和诸葛亮所误而葬送性命,假如遇到知人善任的曹操,假如他的运气好一些,也许他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马谡的悲剧自刘备开始,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史上未载是什么原因让刘备莫名其妙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来。但书中记载,诸葛亮和马谡亲同父子,难道是刘备惧怕军事才能一流的马谡和诸葛亮联合起来,实力更加强大,从而威胁刘禅的地位?而以后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并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对马谡,他有自己的见解,他对马谡的评价为“匡世奇才”,而且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常谈,彻夜谋划。

街亭一战,事关重大,直接关系到此次北伐的胜败。深知此战重要性的诸葛亮为什么不派久经沙场的老将魏延、吴懿、赵云等人担当,而不顾众人的反对,“逆天行事”,一意孤行,让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担任大事呢?马谡平常只是作为一个智囊和谋士,虽然从未带兵打仗进行实战,但诸葛亮对马谡的才能太信任了,也想让自己的爱将借此关键一战建功服众,日后好付之重托。所以在马谡请令的时候,诸葛亮没有拒绝,而是向他讲了此战的重要性,再加上马谡又立了军令状,这就更加增加了诸葛亮的放心程度。然而,诸葛亮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他的克星老对手司马懿亲自率二十万大军争夺街亭,别说马谡的两万五千人,就是换了魏延赵云等大将带领全军出战,也不一定是司马父子的对手。后人都笑马谡夸夸其谈,只会纸上谈兵,山上扎寨,犯了兵家大忌,是因为战术错误而导致的失败,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更是对一位军事天才的侮辱。诸葛亮对困难形势的估计不足才是导致此次失败的关键。倘若真要以成败论英雄,就那么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折兵损将,空手而回,最后还在五丈原搭上了性命,你能说诸葛亮没有才能?你能说诸葛亮战术错误?上天注定司马氏当兴,谁也挡不住,别说马谡挡不住,诸葛亮挡不住,就是椰风来了,也挡不住。魏蜀吴注定是为司马炎作嫁衣裳的。

街亭失败,不是诸葛亮用人失误,也不是马谡战术不对,而是因为敌人实在太强大太狡猾,便是听王平的当道扎寨,失败还是必然的,只是失败的过程不一样而已。可怜那马谡运气实在太烂,不仅输掉这关键的一仗,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还立了倒霉的军令状,又不能像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关羽(也立了军令状)一样有个带头大哥罩着,加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回去没法和皇帝交代,只好大义灭亲,挥泪斩了马谡。我相信,诸葛亮那一刻的泪水不是从眼里流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流出来的。

此后,诸葛亮一次次发出了“吾遍察诸将,皆无人可授”的悲叹,可见诸葛亮对马谡情有独衷,至死不能释怀。他临终前一定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当初听蒋琬劝告不杀马谡,如果幼常一直在我身边出谋划策,为我分担,今天的结果还会是这个样子吗?”

是马谡的失守造成北伐失败吗

街亭的失守,使得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完全泡汤。 阅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马谡守卫街亭,可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营扎寨,反而将军营修在山上。魏军围山,切断了蜀军的水源,使得蜀军因缺水而丧失战斗力。于是魏军一股作气攻下街亭,导致诸葛亮进无可据,只能退兵。回蜀后,诸葛亮依军令斩首马谡,这就是「 ”挥泪斩马谡”的由来。 但演义不是历史,正史中的街亭之战可以说是在诸葛亮五次北伐战争中最为重要、疑点最多、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场战争。 1、街亭之「 ”要” 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旋即反叛,魏国朝野震恐。 图片来自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魏国的陇右地区一共有五个郡,分别是陇西、南安、天水、安定、广魏。事实上,在三郡反叛后,只有陇西郡做了一定的抵抗。在《三国志·魏书·张既传》中记载,陇西太守游楚曾对前来陇西郡招降的蜀将说:「 ”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 游楚的这番话告诉我们,诸葛亮吞并陇西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成功阻击前来增援陇西的魏军,而街亭就是阻击的绝佳地点。 想要阻击前来的魏军,就要知道他们从哪里来。 诸葛亮出兵后,三郡来降,但实质上诸葛亮并未用军队接受三郡,只是名义上的受降而已,这为后来诸葛亮的退兵埋下伏笔。 蜀军出祁山,第一站就是天水郡。可此时,魏国的雍州刺史郭淮正率领一干官员巡视天水郡。听说诸葛亮出兵后,天水郡一干官员全部跑入上邽城中,固守待援。 所以魏国援助的重心就是上邽,而诸葛亮的六万北伐大军也驻扎在祁山一带。拿下上邽,既可以摧毁天水郡甚至雍州的魏国官僚体系,又可以以上邽为跳板,吞并陇右,甚至进攻陈仓。 根据徐日辉先生的考证,从陈仓到上邽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渭河以北的「 ”陇关道”,另一条是沿渭水的「 ”陈仓渭水道”。陇关道虽然平坦,但路程较长,而陈仓渭水道虽被称为「 ”狭道”,但也可以进行大兵团的运输,而且由于该道较短,所以从陈仓到上邽的时间也短。 建安十九年,夏侯渊进攻马超走的就是这条路。《三国志·夏侯渊传》中记载:「 ”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而魏军为了快速救援被困上邽的郭淮,并救援陇西诸郡,必然会选择这条便捷的通路。而街亭就是这条道上重要的关隘。 2、街亭之「 ”疑” 街亭之「 ”疑”主要是街亭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 街亭的位置主要有两说:一说街亭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九十里的陇城镇;另一种说法是街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镇街亭村。两种说法中,第一种是主流说法。 街亭1即为第一种说法的位置,街亭2是第二种说法的位置 或许第二种说法更加符合真实情况。 首先,在这场战役中,无法确定张郃是否是从陇关道救上邽。依常理推断,张郃应该是从陈仓渭水道进军。上文说过,陈仓渭水道是一条能够运送大兵团,而且适宜突袭的道路,走这条路理应成为救援郭淮的最优选择。况且张郃为沙场宿将,不会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 其次,诸葛亮和先锋马谡的军队不能相距太远。三郡反叛后,魏明帝派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作为援军抵御诸葛亮。当时诸葛亮的军队主要是驻扎在上邽一带。如果按照第一种说法,那么马谡的军队与蜀军主力距离五百余里,这是完全不现实的。而按照第二种说法所对的街亭位置,我们可以发现,蜀军先锋占据街亭后,正好将上邽隔离,马谡与诸葛亮军形成对上邽的包围态势,从战略角度上来讲也很合理。 最后,街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镇街亭村是符合史书记载的。阻击张郃的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马谡、王平率领的街亭军队,另一部分则是蜀将高详所带领的列柳城守军。《三国志·郭淮传》记载:「 ”太和二年,蜀将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张郃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列柳城距离街亭很近,二者在战略上互为犄角之势,倘若街亭在陇城镇,而郭淮在上邽,那又怎能出现郭淮进攻高详的情况。 3、街亭之「 ”议” 街亭的失守,使得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完全泡汤。而街亭失守的原因,历史上也多有争议。 在笔者看来,蜀军士气低下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蜀军士气低其实是刘备时期埋下的祸根。在关羽死后,他操练的精锐水军损失殆尽;而后蜀汉政权又经历了夷陵之战,刘备辛苦攒下的家底全部被挥霍一空。所以诸葛亮才会讲:「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关羽(影视剧照) 虽然诸葛亮对南方以孟获为首的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并获得了胜利,可蜀军还是没有获得足够的实战经验。士气低下,训练较弱,使得马谡的军队一触即溃。《三国志·王平传》用「 ”众尽星散”四个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实际上,这个问题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就暴露无遗,每一个战场上,蜀军都有足够的兵力优势,可在每一场战斗中,人数占优的蜀军都败给了人数较少的魏军。所以后来诸葛亮在返回成都后,总结经验,开始全军讲武。 马谡个人的失误也难辞其咎。街亭战场虽然是一处开阔地,但并不至于无险可守,那里是有城防设施的。马谡最大的失误便是放弃了街亭已有的城防,将军队驻扎在南山上,导致水源被张郃切断,使本就不高的蜀军士气更加低落。再加上马谡等人刚与魏军交战,便疯狂逃窜,如此种种都表明马谡是一位不合格的主帅。 但是,如果进行纵向比较的话,蜀将王平在此战中大放异彩。虽然马谡等人临阵脱逃,可王平稳住了蜀军阵脚,率领千余人摇旗呐喊,使得张郃不敢追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止损作用。同时王平在撤退的路上一路收纳逃窜的蜀军兵将,也减少了蜀军的损失。 挥泪斩马谡 最后,为什么街亭失败后,诸葛亮就匆匆撤退?他有六万大军,为何不敢与前来增援的张郃所率领的疲敝之师交战?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诸葛亮要保存蜀国的实力,为下一次的进攻做准备,倘若自己率领六万大军与张郃的五万援兵拼死作战的话,必会两败俱伤,蜀国是经受不起那么大的损失的。 再者,诸葛亮虽然谨慎,但在这次北伐中却犯了冒进的错误。虽然三郡投降可他并没有实际派兵接收,只是在名义上接收了三个郡。所以诸葛亮才会出现失去街亭后「 ”进无可据”的窘境。 所以,街亭之战即使失败,也不会导致满盘皆输。真正使诸葛亮北伐计划破产的是他没有牢牢控制住得到的魏国领土,更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赵云同门师兄,忠勇不逊关羽,只因错杀一人,被刘备含泪斩杀

乱世三国时期,可谓是人才辈出,尤其是那些能征善战的武将,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而在这些武将当中,不论战斗力,还是个人品德方面,赵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身居蜀汉五虎上将,赵云武功不输关羽和张飞,故“一吕

是马谡的失守造成北伐失败吗

街亭的失守,使得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完全泡汤。阅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马谡守卫街亭,可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营扎寨,反而将军营修在山上。魏军围山,切断了蜀军的水源,使

是马谡的失守造成北伐失败吗

街亭的失守,使得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完全泡汤。阅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马谡守卫街亭,可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营扎寨,反而将军营修在山上。魏军围山,切断了蜀军的水源,使

历史上真实的倚天剑 当年曹操因错杀吕伯奢用的就是它

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对于刀剑有着这样的描述,“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屠龙刀,倚天剑也就成了武侠界问鼎巅峰的两件武器,现实世界里到底有没有屠龙刀无从考证。但是曹

空城计故事梗概

空城计的故事梗概: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

正史中马谡到底是如何死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的参军马谡,无疑是个非常出名的人物,虽然不是好名气,主要是因为他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镇守街亭的时候,被张合击败,导致北伐彻底失败,被诸葛亮斩杀。如果只是一个普通武将也就罢了,但是

正史中马谡到底是如何死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的参军马谡,无疑是个非常出名的人物,虽然不是好名气,主要是因为他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镇守街亭的时候,被张合击败,导致北伐彻底失败,被诸葛亮斩杀。如果只是一个普通武将也就罢了,但是

历史人物 诸葛亮祁山战役为什么会失败?马谡只是出来背锅的么?

诸葛亮祁山之战的失败直接把北伐上升到炼狱级别,其实诸葛亮是一位非常小心谨慎的人,为什么祁山会败的这么简单呢?可能我们都觉得失败的原因出在马谡身上,没有听令诸葛亮擅自行动让魏军断了水源,是一个军事上非常

揭秘马谡失街亭的真相是什么?军队不听指挥

在三国历史上,要论最为可惜,最不应该失败的一场战争就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这次北伐本来是势如破竹,大有席卷长安,一统中原之势。但是,就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功败垂成,彻底断送了大好形势。那么马谡为什么会失

揭秘马谡失街亭的真相是什么?军队不听指挥

在三国历史上,要论最为可惜,最不应该失败的一场战争就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这次北伐本来是势如破竹,大有席卷长安,一统中原之势。但是,就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功败垂成,彻底断送了大好形势。那么马谡为什么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