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陶成章生平故事简介,陶成章历史评价,陶成章怎么死的?
Posted 知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陶成章生平故事简介,陶成章历史评价,陶成章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陶成章生平故事简介,陶成章历史评价,陶成章怎么死的?
陶成章,字焕卿,笔名汉思、巽言,别号匋耳山人,自称会稽先生。在进行革命活动中,曾化名起东、志革、何志善等。浙江会稽县(今绍兴)陶堰乡人,生于1878年1月27日(清光绪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其父陶正(字品三),因家境衰微,做漆匠为生。
陶成章六岁进陶堰乡义学读书。十五岁时已通读了“四书”、“五经”,并读了一些史地书籍。1893年起,陶成章在家乡设馆任塾师,曾挺身痛击村中欺压农民的土豪某,为乡里群众所赞颂。任塾师期间,逐渐接触到一些新学书籍,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日益关心。由于对清政府统治下的政治腐败与社会黑暗不满,陶开始萌发了进行种族革命以挽救祖国危亡的思想。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陶曾打算趁混乱时机,刺杀西太后。他先后两次到北京进行活动,未得到下手机会。同年,赴奉天(今辽宁)和内蒙古东、西盟等地,察看形势,为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做准备。
1902年春,陶在北京寻找门路谋入陆军学堂,未成功。同年夏,离开北京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清华学校读书,在这期间他与龚宝铨(字味荪)同处一室,两人纵谈时事甚为契合,结为好友。由于陶成章在留学生中倡言革命,为清政府留日学生监督汪大燮所察觉,汪诱以爵禄,骗其归国。陶考虑可以趁机掌握权力,便利进行革命,乃允诺回国。及抵北京,汪食前言,并捏造罪名开除其学籍,陶甚为愤怒,立即重返东京。从此,革命的志向益坚,更加积极地在留学生及华侨中进行反清宣传。
1904年初,陶成章自日本归国,抵上海后,参加了中国教育会的活动。他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地奔走于浙江各地,联络会党,策划革命。他曾徒步三次潜入金、衢、严、处等府所属之地,组织起义,但均被清政府所侦破而失败。但他愈失败愈振奋,在联络工作中,日行八九十里,经常用麻绳束腰,穿着芒鞋,蓬首垢面,惨淡经营,以致废寝忘食。他曾四过杭州,与会稽只隔一江,而没有回家。一次将近除夕,人们劝他回家度岁,他答说:“幸老父犹健,家计无忧,一至故乡,恐被人情牵累,不能复出矣!”又说:“既以身为国奔走,岂尚能以家系念耶!”[1]是年8月,联络各地会党的工作略有头绪,他回到上海和黄兴、蔡元培等计划于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十日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在湘、鄂、闽、浙等省再次发动武装起义。他在拟定《新中国军政府檄文》中通俗地解释“怎样叫做革命”,他说:“革命就是造反。……《易经》上面‘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就是这两字的出典。”不过他设想革命成功后的情况是“没有大财主,也没有苦百姓,税也轻了,厘捐税关也都废了,兵也少了,从此大家有饭吃了,不愁冷了,于是乎可以太太平平”。从这段话中,流露出的是小生产者主观幻想的平均主义的世界,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不甚理解。后来由于条件不具备,他所策划的起义未能实现。
同年10月,陶成章和蔡元培、龚宝铨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光复会,推举蔡元培为会长。其誓词是:“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2]光复会成立后,陶成章担当联络苏、浙、皖、闽、赣五省会党工作的责任,他深入各地,打进基层,收效显著,从而使他在会党中享有较大的名望和影响。
1905年9月,陶成章和徐锡麟等为发展革命力量,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师范学堂。陶召集金、处、绍三府所属各县会党首领到校,进行军事训练。并规定,凡入校学生都是光复会会员,毕业后也仍受学校领导人统辖和节制。大通师范学堂事实上是革命的联络机关。
与创立大通师范学堂同时,陶成章提议革命党人捐官去日本学习陆军,学成后打进清政府军事系统,掌握军政,以谋“中央革命”。这一倡议得到徐锡麟等的积极赞同。陶捐的是知府,填的是步兵科。徐锡麟、龚宝铨等各捐不同的官职,分填各科。他们办妥捐官和留学手续后,于同年冬季先后去了日本。后来,因清驻日本公使的刁难,不准他们学习陆军学科,计划未能实现。
1906年,陶成章再次从日本回国,积极团结福建、安徽各地的革命志士,进行准备武装革命的活动。不久,秋瑾成立光复军,陶被推举为五省大都督,计划在杭州起义。旋以谋事不密,为清政府侦知,机关被破坏,陶又东渡日本。
1907年1月4日,陶成章在日本东京参加中国同盟会,稍后担任留日会员中浙江省分会长,主管浙江留学生入会主盟工作。同年夏,他因徐锡麟在安徽活动卓有成效,便回国到芜湖中学堂任教师,以便就近联系,共同推进革命工作。7月,徐在安庆击杀清安徽巡抚恩铭,率巡警学堂学生起义,战败被捕,惨遭杀害。不久,秋瑾响应起义,在绍兴大通师范学堂被捕,也壮烈牺牲。之后,清政府下令通缉陶成章,他被迫出国,潜赴南洋。再后,他曾参与新加坡《中兴日报》及仰光《光华日报》的笔政,同时在爪哇创办书报社,努力进行革命宣传及联络工作。
陶成章在积极进行革命活动的同时,兼事撰述工作,著《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鼓吹种族革命,1904年在日本东京印行,1907年易名《中国民族史》,又在东京出第二版。1909年冬,编《浙案纪略》一书,凡三卷,记载徐、秋二烈士事迹,用来向人们宣传革命。
1908年3月,陶成章在东京接替张继主编《民报》,该刊第20、21、22期是由他负责编出的。曼华(即汤增璧)在《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一文中曾说:“《民报》之所以发挥民族主义,期于激动感情为事者,盖自陶氏编辑时始。”[3]
同年秋,陶成章赴南洋,拟向华侨筹款五万元,在江、浙二省再次组织武装起义。当时,孙中山以“南洋经济恐慌,自顾不暇,断难办到”[4]相告,没有给予热情的支持。他认为孙中山措置失当,由此对孙中山产生了隔阂与意见。1909年初,他在爪哇创办光复分会,负气不再用同盟会,改用光复会名义进行活动。他印发捐票,单独向华侨筹款。这种狭隘的情绪继续发展下去,到9月,他与李燮和等人发布了一份攻击孙中山的所谓《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即《孙文罪行》),诬指孙中山吞蚀华侨巨款,藉革命肥家,并亲自跑到东京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恰好,这时章炳麟也对孙中山有了意见,写了《伪〈民报〉检举状》攻击孙中山,从而掀起了第二次罢孙风潮。陶、章互相呼应,发表文章,散发印刷品,在南洋和日本等地对孙中山大肆诋毁。陶的错误行为遭到黄兴等大多数同盟会员的坚决反对。孙中山在黄兴等人帮助下,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挫败了这一攻讦。不久,陶在南洋英、荷所属各埠均以光复会名义,别树一帜,与同盟会互争雄长。
1910年2月,陶成章和章炳麟又在日本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章、陶分任正副会长,在南洋大力扩展会务,甚至公然“以反对同盟会干部为号召”[5],并“骎骎有取同盟会而代之之势”[6]。陶成章这时期的表现,是把会党中的宗派情绪带进了革命队伍。这种狭隘的门户之争,是小生产者的思想反映。他的这种分裂活动,对于当时革命运动的发展当然是很不利的。
1911年3月,陶成章从爪哇回国,准备再次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因为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革命形势不利而中止。6月,陶再赴南洋各地,发动华侨捐款支援国内革命。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立即归国,在江苏、浙江各地号召旧部起义,响应武昌革命。不久,上海、杭州、松江等地陆续被革命军攻克,这中间乃有陶成章多年努力的成果。浙江军政府成立时,浙江都督一席为立宪党人汤寿潜所得,陶成章被举为没有实权的参议会参议员,因而“郁郁不得志”。
1912年1月,陶成章因病住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治疗。当时,浙江都督汤寿潜调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总长,众议拥陶继任浙督,而沪军都督陈其美把陶视为威胁同盟会和自己潜在的政敌,倍加忌恨,就派遣他的部属蒋志清(即蒋介石)设计杀陶。14日凌晨2时许,陶成章被蒋介石收买的光复会叛徒王竹卿暗杀在医院里,年仅三十四岁,著作编为《陶成章集》。
注释
[1]樊光:《光复会领袖章炳麟陶成章合传》(未刊稿),其中陶成章传部分由汤志钧辑入《陶成章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9—447页。
[2]陈魏:《光复会前期的活动片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四),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27页。
[3]《建国月刊》第7卷第2期。
[4]孙中山:《致王子匡函》(原件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广东省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18页。
[5]冯自由:《光复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18页。
[6]新加坡《星洲晨报》1910年4月19日;冯自由:《革命逸史》第2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5页。
相关参考
中华民国成立不过两周,发生了一件惊人之举,蒋介石暗杀了革命元勋、光复会首领、革命老同志陶成章。 那是1912年1月14日深夜2时,蒋介石由光复会叛徒王竹卿陪同,潜入上海广慈医院内陶成章住的病房,
中华民国成立不过两周,发生了一件惊人之举,蒋介石暗杀了革命元勋、光复会首领、革命老同志陶成章。 那是1912年1月14日深夜2时,蒋介石由光复会叛徒王竹卿陪同,潜入上海广慈医院内陶成章住的病房,
陶成章,字焕卿,曾用起东、志革、汉思、匋耳山人、何志善、会稽山人等笔名、化名。1878年1月24日生于浙江会稽(今绍兴)陶堰。六岁入塾,博闻强论。1891年起在本村任塾师。“以其在乡久熏陶于黄梨洲、张
杨天石 杨天石,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季我努学社顾问,南京大学民国史研
【光复会简介】光复会创始人以及成员 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冬由王嘉伟、蒋尊簋、陶成章、魏兰、鲁迅、龚宝铨等人在东京酝酿协商,次年初又经陶成章、魏兰回上海与蔡元培商议,
知名人物 陶希圣生平故事简介,陶希圣历史评价,陶希圣怎么死的?
陶希圣,原名汇曾,字希圣。1899年10月30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生于湖北黄冈一读书入仕家庭。父亲陶月波,字炯照,号月舸,丁酉拔贡,经济特科一等第四名,清末历任河南夏邑、新野、安阳、叶县、
知名人物 戴季陶生平故事简介,戴季陶历史评价,戴季陶怎么死的?
戴季陶,名良弼,字选堂,又名传贤,字季陶,号天仇。1891年1月6日(清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于四川广汉。原籍浙江湖州,其先人入川经商,定居广汉。父戴小轩,出租土地,兼业中医。戴季陶六岁入塾读书
徐成章是我党早期从事军事运动的优秀指挥员。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著名的铁甲车队和省港罢工纠察队的主要领导人,在反击国民党右派和创建琼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
陶铸··在仇恨与血泪中走向生活陶铸,原名际华,字剑寒,又名任陶。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陶家湾下院子的一个贫苦知识分子的家庭。陶铸的祖父陶益斋是个读书人,怀才不遇,愤时慨世,郁郁而
人物档案 姓名:陶宗旺 外文名:TaoZongwang 绰号:九尾龟 星号:地理星 国家:中国 所处朝代: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