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汪逢春生平故事简介,汪逢春历史评价,汪逢春怎么死的?
Posted 处方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汪逢春生平故事简介,汪逢春历史评价,汪逢春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汪逢春生平故事简介,汪逢春历史评价,汪逢春怎么死的?
汪逢春,名朝甲,字凤椿,逢春是他行医用的名字。1884年5月29日(清光绪十年五月初五)生于江苏吴县。父亲是从事丝绸业的小商。汪逢春十余岁时,在吴中名医艾步蟾的门下学医,勤奋刻苦,博览群籍,虚怀深求,因而医学基础相当扎实。
1908年,汪逢春离开家乡来到北京。为求进一步精进医术,他一面担任“法医”,一面求教于名医力轩举。公余常为患者诊治,疗效显著,就诊者日众。1913年辞去法医职务,正式悬壶行医。由于治愈不少疑难大症,名声日起,与肖龙友、孔伯华、施今墨并称为北京四大名医。
汪逢春讲究辩证施治,主张“尊古师古而不泥古”,也不存门户之见。他诊疾疗病,一面循规前贤,一面对气候、方土以及病人的体质认真参酌。在诊治一些重症时,往往在医方中写明“备候高明政定”,非常尊重同行,决不固执己见。在诊治内伤症方面,他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张着重护理脾胃,力求早日自行吞纳,依靠自身之支持,俾能早日复原。他常说:“药以治病,不能持以补虚,病后体虚可以药补,如体质素弱,徒以药补不如食补。”在治疗外感方面,则认为“肺主皮毛,风寒首先犯肺”,着力于“由皮毛宜达,使外邪早出,免内传为患”。
汪逢春以擅长治湿温病著称。湿温病一般多见于夏秋之交,由于暑热与湿气侵入人体,破坏了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了病理变化。这种病理变化,特别表现为既有热象,又有胃肠机能障碍。汪逢春在治疗时,首先认定此症由于“气郁不得宣畅,以致肠胃秘结不通”,分清主次矛盾,然后根据轻重缓急分三个步骤进行治疗:“第一步先投以辛香宣化为主、通腑为佐的药剂;俟头痛止而仍昏晕,形寒解而身热未净之际,再采取第二步,投以清湿解热、兼通肠胃的药剂;乃至身热已退,舌苔渐化,胸闷已舒,小溲渐淡,其湿温化而未净之际,再采取第三步,投以泄化余热兼治肠胃之剂。”如此,则湿温得化,余邪得解,肠胃得通,湿温病自然痊愈。
在用药方面,汪逢春还常常采用将药末装入胶囊中,随药汁吞送的“少而精”的办法。这种办法,既能节约药物,又能达到收效“大而快”的目的。诸如治疗温病,初起时“以紫雪丹七分,犀角粉一分,二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匀两次以药汁送下”。此外,还常用“沉香末一分,洋芦荟末二分,二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分两次以药汁送下”的办法以达到和络通导的作用。
汪逢春对待患者认真负责,满腔热忱,在处方上往往记入护理注意事项,诸如“病虽小效尚在紧要之际宜乎避风慎口”,“千万少劳不可动气至嘱千万”,“深虑由泄转痢幸勿轻视”等等。他对求治患者中无力购药者,往往签名盖章于处方处,嘱患者持赴指定药店免费取药若干剂,其药款则由他本人于月底统结付款。汪逢春救世治人的医风,一时多为传诵。
汪逢春虽业中医,但对西医学说及诊断方法也认真参酌。在诊治重大疑难病症时,往往主动建议延聘西医到患者家会诊,共作治疗方案,以期收综合治疗之效。
汪逢春重视培养医药业传人。他收录门人很是严格,需要详知底细并具有相当的文学、书法等基础,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认真的考察,方肯收纳。门人的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首先是半日侍诊,半日在家学习指定书籍。然后开始抄录方底,熟习老师的处方,包括诊断、药味、书写方式等等。再则根据学习程度提出问题,请教老师,达到明确的理解。为使高年级的门人得到实习的机会,他在医室中另设施诊部,由门人先拟定诊断处方底稿,经他本人检阅修订后再正式处方。1936年冬,他还组织门人成立了“同砚小集”,以期相互钻研共同提高。在门诊休息之日,他与门人聚集在公园,就平日门诊中疑难病例,循经典或先贤之遗著作深入的探讨。他在京前后共收入室弟子二十余人,造就了一批中医。他的弟子辑录了一批他的门诊医案,于1941年编集《泊庐医案》出版。
汪逢春主张业药者也应知医,1942年,在天安门西侧廊为国药业公会主办了中药讲习班,延聘具有真才实学的前辈瞿文楼、杨叔澄等为主讲教师。
汪逢春于1949年8月2日在北平去世。
相关参考
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葛洪皇甫谧钱乙朱丹溪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於推
在20年代就已闻名遐迩的北京四大名医,为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恰是一部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
知名人物 韩麟春生平故事简介,韩麟春历史评价,韩麟春怎么死的?
韩麟春,字芳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生[1],奉天(今辽宁)辽阳人。出身于富裕农家,其父韩继武思想开明,为了供给子弟求学,不惜变卖大量地产,韩麟春和胞弟韩麟生均得以出国留学。韩麟春青少年时期,刻
知名人物 姜得春生平故事简介,姜得春历史评价,姜得春怎么死的?
姜得春,字雨田,1869年(清同治八年)生于奉天海城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其父姜文海兼做瓦匠。1877年春,八岁的姜得春入本村私塾启蒙,父母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姜得春一边学习,一边帮助家里种地。姜机敏聪颖,
潘世恩一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坐天下的一天,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县试正在举行。县令李逢春是法定的主考官。参加考试的都是吴县的童生,即还未考上官学的清白人家的子弟。考试共有四场,第一场录取较宽,凡被录
知名人物 龙济光生平故事简介,龙济光历史评价,龙济光怎么死的?
龙济光,字子诚,一作紫宸,彝族,云南蒙自县人,曾任蒙自县逢春岭(现属禄春县)纳更土司。1867年(清同治六年)生。兄弟三人,长兄龙觐光,次兄龙裕光。龙济光没有读过什么书,少时学过武术,喜欢舞刀弄枪,性
红楼梦贾惜春的结局是什么?贾惜春生平简介贾惜春,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宁国府中贾敬的幺女、贾珍的胞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
红楼梦贾惜春的结局是什么?贾惜春生平简介贾惜春,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宁国府中贾敬的幺女、贾珍的胞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
(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