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小航生平故事简介,王小航历史评价,王小航怎么死的?

Posted 光绪

篇首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小航生平故事简介,王小航历史评价,王小航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小航生平故事简介,王小航历史评价,王小航怎么死的?

王小航,原名照,字藜青,号小航,又号水东。河北宁河人。1859年6月8日(清咸丰九年五月初八)生。曾祖王锡朋做过安徽寿春镇总兵,1841年于定海对英作战时阵亡,谥刚节,赠提督衔。父王楫为太学生,袭骑都尉兼云骑尉职。王小航幼年丧父,由叔父抚养,从小喜欢观察星象,爱读天文、地理、兵法之类的书。十岁以后从塾师学诗文,1877年入书院。

当时北京同文馆招生,王小航欲报考,家中长辈以其曾祖被“鬼子”害死,后人不该学“鬼子”,拒允。但他仍广求时务诸书,凡同文馆、上海制造局和教会译印的新书均尽量搜集研读,亲族乡人把他看作中了魔气[1]。

1891年王小航中举人,1894年取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适逢中日甲午战争,为维护地方秩序并准备御敌,他在家乡芦台办起了乡团,曾受到直督王文韶的称赞,说王小航“所练之乡团,队伍严整,饷项分明,为沿海一带表率”[2]。

1895年,王小航赴北京应散馆试,改任礼部主事,于是将乡团收束,至京供职。中日战争失败后,朝野要求变革之风日炽,在这种情况下,他于1897年回芦台创办了一所小学堂。是年冬,王仍回京供职。翌年3月,王又与同省京官徐世昌、李石曾等在北京设立八旗奉直第一号小学堂[3]。

1898年戊戌变法时,王小航参与维新活动,多次上书言事。在“请布纶言以祛众惑,广慈训以定众志,设教部以释众疑”一折里,批驳守旧顽固派的言行,说明变法图存的必要性,提议设立“教部”。他在奏议中请求:“以西人敬教之法,尊我孔子之教,以西人劝学之法,兴我中国之学。”以达到“道可卫而学可兴”的目的,从而可以看出他思想的温和。他劝光绪帝奉慈禧太后“巡幸中外”,“以孝治镇服天下”[4],想让慈禧到海外去开开眼界。该折递到礼部,礼部汉尚书许应睽不允代奏,并劾王小航包藏祸心,而光绪则赞扬王“勇猛可嘉”,超擢四品京堂候补,并赏三品顶戴;同时怒斥许,将礼部堂官六人革职[5]。

在变法中,王小航与康有为等经常往来,但意见不完全相同,面对新旧势力和两宫间的激烈斗争,康主张扶帝抑后,削弱旧党的权势,王则想调和两派的矛盾,平定宫闱的变乱;康主激进,王主渐进;康较注意军政,王却看重教育。王小航曾对康有为讲:“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康反驳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如何来得及!”[6]在康等私下策动袁世凯进行兵谏之前,谭嗣同等两次要王去劝说聂士成保护光绪帝,并许聂以督直相酬。王认为那是使光绪去冒险,坚决加以拒绝。此外,当时光绪的亲信张荫桓力助康有为变法,王以张奸贪,不顾康的劝阻严劾张。正因这样,“旧党斥其党康,而康党复疑其党旧”[7]。

不久戊戌政变发生,王小航与康有为等均逃亡日本,此后王即退出政治舞台;与康的关系渐疏远。王流亡日本一年多时间,先后游历了东京、高知等地,作诗二百多首,大半是抒发胸中悲愤之情,后自选一部分编成《雪泥一印草》。王颇注意研究日本的假名文字,为以后创造“拼音新字”奠定了基础。

1900年春,王小航潜行归国,不敢公开露面。他身穿僧装,诡称“台湾和尚”。他从烟台上岸后,在山东、河北、江苏等地以化缘为生,备尝艰苦,有自撰《行脚山东记》,记其事甚详。

同年秋,王小航回天津隐居。不忍空耗岁月,着手仿日本片假名创编官话和声字母,初刻本翌年印于日本江户,署名“芦中穷士”。该字母共有声母五十(初为四十九),他叫“音母”,韵母十二(初为十五,后省去衣、乌、迂三字),他叫“喉音”,总计六十二个音符,均取汉字的某一部分构成。王制此字母主要着眼于普及教育,“专为无力读书无暇读书者而设”[8],在拼法上,概用两拼,反对三拼。言文一致,只拼北京白话。拼音字母可用来注音,也可代替汉字。有人称它为“简字”,实际是中国文字由衍型过渡到衍音、实行拼音化的初步尝试,比以往的切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文字改革运动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推行新字,1901年王小航冒险到北京求见李鸿章。李托病不出,由于式枚代见。在谈话中王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说“中国政府非注重在下层的小学教育不可”,欲去下层教育的障碍,又“非制出一种沟通文语的文字,使文字语言合而为一不可”[9]。于式枚很不喜欢他的这套说教,王扫兴而归。

1903年,王小航在北京裱禙胡同首次设立官话字母义塾,因不便与多人见面,用门人王璞为教员,自己隔屏听之。同时化名赵世铭往来京、津、保定间,暗中进行传播,取得不少人的同情。先是王璞上书管学大臣张百熙,称这套简字是使人人能看书看报的便捷之法。张等迫于下面的呼声,不得不在同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10]其后直督袁世凯也曾依从保定大学堂学生何风华的请求,饬督署学校司妥拟推行办法。翌年直隶学务处通令全省启蒙学堂传习,更在天津办起了简字学堂。此外,名儒严修、吴汝纶等皆热心提倡,于是官话字母不胫而走,习者越来越多。

随着官话字母的流行,王小航正在为推行官话字母而尽力时,他的处境却日趋危险。有人向他提出警告,开始他尚不以为意,后他的朋友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被捕,忽以戊戌余党杖毙狱中,王才感到大难临头。但别无良策,他只好于1904年春向提督衙门投案自首,幸而得到那桐和庆亲王奕劻的帮助,免于一死,但仍定为永久监禁。不久,奕劻为缓和舆论,建议慈禧太后宽赦党人,清廷特诏除孙文和康、梁外,皆赦。王获赦出狱,并得开复原衔,但他不愿做官,继续搞他的拼音字母。

1905年,王在保定创办了拼音官话书报社,次年迁至北京。该社所刊行的拼音官话报销路很广,又印有伦理、史地和自然科学等拼音官话书,发行多达六万部以上。一时间官话字母颇为风行,除河北外,两江总督周馥、盛京将军赵尔巽均令在省城设立简字学堂;河南、山东、山西等地亦都有人学习和推广,迅速流传至十三省区,识者不下数万人。1907年劳乃宣在王氏所创字母的基础上,增加宁、吴、闽、广音各若干,成《简字全谱》,包括全国各地方言,从而官话字母在长江以南也可以通行了。但是当时学部诸要人多反对以北京音为官话,在在掣肘。1910年摄政王载沣竟借口恐汉文废绝,严禁官话字母传习,并将官话书报社封闭,王也被迫避往江苏。

辛亥革命后,王小航寓南京水明楼,曾撰《救亡以教育为主脑论》一文,继续致力白话教育之推广和普及。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王小航被选为副会长。会上,王与正会长吴稚晖发生意见分歧,形成两派。吴强调汉字音读,王重视造新字;吴主张将十三浊音加入字母,王则极力反对,双方争辩相持不下。王联合北方及川、滇、闽、粤代表提出每省一个表决权案,使他的主张得到大会通过。会议还议决了一套“注音字母”(后称注音符号),又审定了六千余字的读音。王小航对这一结果不完全满意。不久吴、王相继辞职,由王璞代理会务。

读音会期间,袁世凯曾有意晤见王小航,王因袁曾出卖光绪破坏变法而不愿为伍,以“闲人不便搅忙人”婉辞。此后数年,王闲住北京德胜门附近水东草堂。段祺瑞当政时,王一度入幕,但很快离去。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傅增湘亲至草堂邀王做国语统一会领袖,王以年老力衰未允。

1922年直奉战争之前,王小航曾写信给徐世昌反对财、内两部征收房捐,并批评了徐世昌纵弟贪赃的行为。又致书劝王士珍不要组阁,谓“不能以恢复国会、容纳南方护法之意,不必登台,不能废止妖异之督军团制,不必登台”[11]。不久,直奉之战结束,黎元洪复任总统。当时人民要求和平统一,王小航对黎抱有好感,也跟着凑热闹,作《屯田议》一文,主张“寓兵于农”,上书于黎[12],还提出了十项具体办法,然而根本不可能实施。

1923年以后王小航从事著述,主要有《三体石经时代辨误》、《表章先正正论》和《读左随笔》、《读易随笔》等,均持古文经学家的立场。1925年曾在《甲寅》杂志上发表《说纲》一文,主张维持儒家的“三纲”,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1927年又撰《方家园杂咏记事》,揭露了一些清廷内幕,较有价值。

王小航晚年仍持“教育救国”的主张,说“我国非教育内阁不能挽救”,又说他“三十余年拙论不离普及教育一语”[13]。但晚年思想更趋保守,1928年和1930年他先后写了致李石曾、阎锡山、梁漱溟书多篇,反对三民主义,并公开抨击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

王小航于1933年6月1日病故。其著作大部分收在《水东集》中。

注释

[1]陈光垚:《老新党王小航先生》,《国闻周报》第10卷第29期。

[2]陈光垚:《老新党王小航先生》,《国闻周报》第10卷第29期。

[3]陈光垚:《老新党王小航先生》,《国闻周报》第10卷第29期。

[4]王小航:《戊戌六月礼部代递奏稿》,《小航文存》甲,第1—6页。

[5]黎锦熙:《王照传》,《国语周刊》第129期。

[6]王小航:《实心救国不暇张大其词》,《小航文存》丁,第72页。

[7]黎锦熙:《王照传》,《国语周刊》第129期。

[8]王小航:《摘录官话字母癸卯再版凡例十一条》,《小航文存》甲,第37页。

[9]王小航:《大谬》,《小航文存》丙,第42页。

[10]黎锦熙:《光宣语运史略》,《国语周刊》第130期。

[11]王小航:《劝聘老勿上台书》,《小航文存》乙,第25页。

[12]王小航:《屯田议》,《小航文存》乙,第7页。

[13]王小航:《实心救国不暇张大其词》,《小航文存》丁,第70、71页。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简介 王小波是怎么死的

  王小波,又叫小皤、小博,是四川倾城人氏,茶饭出身。后来以“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为口号,发动农民起义,反抗北宋统治。  四川自古以来就以地险山高而著称,唐代诗仙李白曾言:“噫吁,危乎高哉!蜀道

历史人物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简介 王小波是怎么死的

  王小波,又叫小皤、小博,是四川倾城人氏,茶饭出身。后来以“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为口号,发动农民起义,反抗北宋统治。  四川自古以来就以地险山高而著称,唐代诗仙李白曾言:“噫吁,危乎高哉!蜀道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简介 王小波是怎么死的?

  王小波,又叫小皤、小博,是四川倾城人氏,茶饭出身。后来以“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为口号,发动农民起义,反抗北宋统治。  四川自古以来就以地险山高而著称,唐代诗仙李白曾言

历史人物 王小丫个人简介,王小丫个人简介

   中文名:王小丫  别名:小丫、小脚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  出生日期:1968年1月22日  职业:主持人  王小丫演艺经历  1998年

历史人物 清朝烹饪专家王小余简介,是我国古代唯一死后有传的名厨师

人物评价他烧的菜肴香味散发“闻其臭香,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他对于烹饪技艺颇有研究,曾发表过一系列高见,这些技术上的真知灼见,对袁枚影响很大,《随园食单》有很多篇幅得力于王小余的见解。袁枚喜欢王小余

知名人物 吴晋航生平故事简介,吴晋航历史评价,吴晋航怎么死的?

吴晋航,名国琛。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于四川仁寿。原籍浙江,祖父入川定居。父亲吴懋庚曾任梁山县沙河铺县丞,后改事警务。吴晋航以此渊源,于1909年考入四川警务学堂。辛亥革命后,吴晋航在重庆警察

知名人物 阎宝航生平故事简介,阎宝航历史评价,阎宝航怎么死的?

阎宝航,字玉衡,1895年4月6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二日)生于奉天海城小高丽房村。少时由于家境贫寒,在村里为人放猪。阎天资聪慧,渴望读书,常利用空闲去塾馆窗外听课。塾师出来考问,常能对答如流。塾师

历史人物 王小波作品 王小波《黄金时代》

王小波出生时正值“三反”运动,后来又经历了“大跃进”、“文革”,他也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等职业,后来开始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王小波>

历史人物 王小丫个人资料

王小丫姓名:王小丫www.cha138.com性别:女出生年月:出生的:四川凉山籍贯:浙江王小丫,浙江人,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大学时学的是经济,爱好写作,在校期间曾获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散文奖。毕

宋朝 宋代·王小波起义

王小波起义宋太宗时在四川设立博买务,并实行茶叶专买制度,加强了对四川百姓的剥削和压榨,逼得“农民失业”、茶商“失职”。青城人王小波率百余人点起了起义的烈火。他大声疾呼:“吾疾贫富不均,吾与汝均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