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吴克仁生平故事简介,吴克仁历史评价,吴克仁怎么死的?
Posted 炮兵
篇首语: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吴克仁生平故事简介,吴克仁历史评价,吴克仁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吴克仁生平故事简介,吴克仁历史评价,吴克仁怎么死的?
吴克仁,字静山,满族。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吉林宁安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入乡塾受启蒙教育,民国成立入县城高小和中学肄业。
宁安地处国防前线的牡丹江流域,曾备受日、俄侵略者蹂躏之苦,吴克仁目睹身受,壮怀激烈,遂立志弃文习武,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学习,毕业后被分派到皖系边防军服役。直皖战后被张作霖收编,从此进入奉军。因吴学术优良,在第一、二次直奉战中屡立战功,先后由排长、连长升至营长。1925年被选派赴日本入炮兵学校深造,翌年学成回国,任东北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
1928年6月,北伐军进逼京、津,张作霖于返奉途中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出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后,着手整顿奉军,炮兵教导队改为炮兵教导团,吴克仁任团长,后又改任东北炮兵第十八团团长。1930年,张学良为提高东北炮兵素质,派吴克仁赴法国考察炮兵,回国后升任东北讲武堂炮兵研究班少将教育长。吴精心治学,将在国外学到的炮兵战术传授给学员,为国家培训了大批炮兵指挥人才。1933年春,日军侵略热河,吴克仁被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七师副师长,编入王以哲的第六十七军,参加了长城抗战。
1934年春,张学良自欧回国,因在意大利期间受法西斯主义影响,高唱“拥护领袖”口号,接受蒋介石所委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职,调东北军南下“剿共”。吴克仁时任一一七师师长,率部自北平清河镇进驻河南光山,对红二十五军作战。9月,红二十五军自鄂豫皖西撤进入陕南,张学良奉蒋介石令,派王以哲率六十七军开赴陕南追击。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改委张学良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督率王以哲等部进攻陕北,在榆林桥、直罗镇两次战斗中被红军歼灭了近三师之众。张学良既遭到红军的沉重打击,又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争取之下,认识逐步转变,终于在1936年4月在洛川与周恩来会谈,达成东北军与红军合作抗日的协定。此时吴克仁已升任六十七军副军长,随王以哲进驻延安,与参谋长赵镇藩共同协助王以哲执行张学良与红军达成的协定,负责对陕北红军输送弹药物资,保护红军人员来往的安全。东北军虽然原是一支军阀部队,但通过和红军的频繁接触,思想很快发生变化,许多爱国军官和广大士兵强烈要求停止内战,打回老家去。吴克仁痛感祖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为军人之耻,于1936年春即参加了张学良为首的东北爱国进步军官秘密组织“抗日同志会”。
西安事变发生后,王以哲留西安协助张学良处理军政大计,吴克仁则率六十七军移驻陇东平凉地区,监视国民党军朱绍良部的行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被蒋扣留,东北军内部因此发生混乱,王以哲竟被孙铭久等少壮派所杀。六十七军官兵闻耗,极为愤激,纷纷要求进兵西安为王以哲报仇。吴克仁与王以哲友谊素笃,虽亦极悲痛,但为顾全大局,力予劝阻,使东北军避免了一场更大的自相残杀的灾难。
王以哲遇害后,吴克仁经西安抗日联军总部委为第六十七军军长。1937年2月,东北军被迫调离陕、甘,东移苏北、皖北和豫东地区。六十七军军部移驻界首,各部分驻阜阳、涡阳、沈丘等地。所辖五个师经过整编,合并为一○七、一○八两个乙种师。
六十七军整编甫毕,即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吴克仁当即率全军将士通电请缨。7月1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布动员令,东北军刘多荃、吴克仁两军皆在动员之列。吴克仁接到动员令后,即集结全军经商丘、徐州开赴沧州,接替自平、津南撤的二十九军正面阵地。8月下旬,六十七军又奉命驰赴大城,接替二十九军王长海部,堵击由独流出动的日本侵略军。当时二十九军在西起姚马渡、中经马厂迄小卫庄一线构筑阵地防守,六十七军开到大城后,即在左翼姚马渡扼守拒敌。
1937年夏季,我国北方大雨为灾,平地水深没膝,六十七军辗转跋涉,行军备极艰苦。但自“一二九”救亡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即派遣刘景希(谷牧)、杨西光等一批共产党员在该军开展工作,官兵都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开到前方后,中共东北特委又派于毅夫等人以东北救亡总会名义前去慰问、鼓动,故全军上下斗志昂扬。
8月21日,日军向津浦线发动新的攻势,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对沿子牙河南下之日军中岛师团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但因正面二十九军于9月11日向南撤退,六十七军亦不得不于16日放弃姚马渡,辗转经献县到达邯郸,拨归商震指挥,担任防守临洺关的任务。10月15日,日军土肥原师团猛攻临洺关,六十七军在敌军猛烈炮火攻击下,死伤惨重,渐不能支,又得不到商震的增援,16日,吴克仁被迫率军南撤,到达新乡休整。
吴克仁对河北前线各军将领保存实力、怠于作战,致被日军各个击破,非常痛心,前往南京向蒋介石陈述,要求调离北战场。这时上海战局吃紧,蒋正苦于无兵可调,遂将该军迅速运至安亭。
淞沪抗战自8月13日爆发后,南京统帅部为了打破日本侵略军迫我作城下之盟的企图,提出了不惜任何牺牲守住大上海的口号,先后投入了八十五个师的兵力,在北起宝山,中经江湾、闸北,东迄浦东、川沙约一百公里的弧形阵地上,与日军展开了极其惨烈的搏斗。日军虽投入了二十余万人,挟其优势的火力,历时两个多月,攻势迄无进展。但至10月下旬,淞沪战场形势开始逆转。10月31日,日军突破我左翼方面军大场防线,威胁中央方面军侧背。适于此时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开到战场,经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拨归右翼方面军张发奎指挥,作为右翼军的总预备队,驻军青浦。
11月5日,日军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三个师团及第五师团之国崎登旅团在金山卫登陆,获得滩头阵地后即直扑松江。张发奎当即命令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协同四十三军郭汝栋部及松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玙死守松江三日,以掩护上海守军撤退。6日傍晚,吴克仁率六十七军赶到松江。当时郭汝栋所率四十三军仅存残部五六百人,武器又窳陋不堪,而六十七军则军容严整,装备齐全。吴克仁向王公玙了解敌情后,即命令一○八师师长张文清率部防堵城西之敌,一○七师师长金奎璧出新东门迎击北犯之敌。金师出击后,与日军谷寿夫师团先头部队遭遇,杀伤敌人五六百人,敌被迫后撤。该师三一九旅旅长吴骞负重伤,三二一旅旅长朱之荣阵亡,团、营长亦伤亡多人。7日下午,敌谷寿夫师团大队开到,将金师击溃,直趋苏州河左岸。张文清率一○八师开出城外,敌军国崎登旅团即已接近松江城垣,乃令三二二旅旅长刘启文率部占领松江城至石湖荡之线。7日中午,刘旅在三十号桥附近与敌遭遇,刘启文力战阵亡。敌军遂突进到松江城西关大桥附近,与夏树勋三二四旅展开激战。至8日下午,战况愈趋激烈,夏旅伤亡惨重。吴克仁以战况紧急,乃亲自出城督战。坚持到8日半夜,吴克仁以守城任务已经达成,遂与郭汝栋、王公玙商定突围,令六十七军向昆山撤退。9日黄昏,吴克仁在指挥部队渡河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四十四岁。
淞沪抗战中,吴克仁为了掩护上海守军撤退,率六十七军坚守松江三日,不仅全军为此付出了重大牺牲,且本人以身殉职,其壮烈事迹理应受到褒扬。该军副军长贺奎于事后为吴克仁及各级战死官佐请恤时,国民政府军政部竟根据所谓战区情报,诬吴克仁为叛变投敌。第六十七军番号亦被撤销,缩编为一○八师,拨归中央军王敬久部。吴克仁所受不白之冤,后经旅美报人田雨时于1981年撰文揭示,真相乃大白。为了褒奖吴克仁的英勇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87年2月追认吴克仁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子女颁发了烈士证书。
相关参考
在开国中将里面,吴克华和彭嘉庆很有缘分。两人都是江西人,解放战争时期,吴克华是东北野战军4纵司令,彭嘉庆则是4纵政委,1955年又被同时授予中将军衔。50年代末期,吴克华在济南军区担任副司令,彭嘉庆则
姓名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父亲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姑姑孝庄文皇后表哥顺治地位先为顺治帝皇后,后降为静妃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生卒年不详,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太后侄女。顺
核心提示:解放战争期间,吴克坚情报系统深入国民党核心部门,获取众多重要情报却无一人被捕,秘密电台无一被敌特侦破。吴克坚资料图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杜雯雯,原题:他领导的千人情报系统无一人被捕湖南省平
顺治皇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生平简介 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生母的娘家侄女,乃多尔衮为顺治所选定。 顺治八年(1651)二月,皇后之父蒙古科而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亲自送女儿上京,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朱允炆原无庙号及谥号,直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
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生母的娘家侄女,乃多尔衮为顺治所选定。顺治八年二月,皇后之父蒙古科而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亲自送女儿上京,等待举行大婚典礼但顺治对婚事很不情愿,一直借故拖延拖到
明朝皇帝一览表明朝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朱允炆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仁宗敬天体道纯诚
顺治的皇后简介 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生母的娘家侄女,乃多尔衮为顺治所选定。顺治八年(1651)二月,皇后之父蒙古科而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亲自送女儿上京,等待举行大婚
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生母的娘家侄女,乃多尔衮为顺治所选定。顺治八年(1651)二月,皇后之父蒙古科而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亲自送女儿上京,等待举行大婚典礼。但顺治对婚事很不情愿
历史人物 顺治帝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简介,仁宪皇太后是海兰珠吗
人物生平出身科尔沁部左翼扎萨克(意为执政官)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家族。祖满珠习礼,忠亲王宰桑子,与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并为孝庄文皇后兄;父绰尔济,本为科尔沁镇国公,康熙元年,疑因女为太后故晋封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