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夏之时生平故事简介,夏之时历史评价,夏之时怎么死的?
Posted 都督
篇首语: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夏之时生平故事简介,夏之时历史评价,夏之时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夏之时生平故事简介,夏之时历史评价,夏之时怎么死的?
夏之时,字亮工,本名有贵,入塾启蒙时改名为之时。四川合江县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生。夏氏祖籍湖北麻城,清季始入川。其父夏德富是自耕农,生有四子,夏之时排行老二,自幼聪颖,且勤奋好学,颇得长辈厚爱。
1902年,在经商的长兄夏冕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夏之时离家到自贡树人中学读书。在具有民主思想的范达尊、范斗东、皮香泉等教师的培育下,其思想进步很快。后受邹容《革命军》之革命思想的影响而萌生“鼎革壮志”。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他于1904年底东渡日本求学,入东斌学校步兵科学习军事。翌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夏之时经友人介绍,与熊克武等在日本入会,开始投身革命事业。
1908年初,夏之时奉孙中山之命还蜀,任务是“混进四川新军部队,联络革命同志,鼓动其他官兵,伺机起义”[1]。因在成都谒见四川总督赵尔丰时,夏之时言词过于激烈,惹赵尔丰不快,被令入川边及西藏等地从事军事勘查和测绘工作。后经多方努力,于1910年被委任为新军十七镇步兵排长,隶属卫戍司令部,驻成都。夏之时与党人陈宽创办《西顺报》,进行舆论宣传和鼓动。他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向思想进步人士解释孙中山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张,联络友人,秘密发展同盟会员,组织革命力量”[2]。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6月,成都成立了“四川保路同志会”,各行业、各街道、各学校和省内各州县厅也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分会”。清政府闻讯后,以四川人民反对“铁道干线收归国有”,并罢课、罢市、停止纳税粮为由,于9月2日命端方率湖北陆军十一标及三十二标部分官兵两千人入川查办。同时命四川总督赵尔丰严厉镇压,解散保路同志会。7日,赵尔丰逮捕了保路同志会正副会长蒲殿俊、罗纶和川汉铁路股东会正副会长颜楷、张澜等九人。消息传出后,成都上万余市民赴总督署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总督署营务处总办田征葵下令射击请愿民众,当场打死三十二人,受伤者甚众,制造了“成都血案”。各地闻讯后,纷纷揭竿而起,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
为镇压进攻成都的保路同志会,防止接受民主思想的新军哗变,四川当局调夏之时所在的卫戍部队进驻龙泉驿。夏之时认为起义时机渐趋成熟,因此,他一边积极宣传反清舆论,传播革命思想;一边筹划起义事宜。闻知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并成立了中华革命政府后,夏之时决意举事。11月5日夜,夏之时与贾雄、隋士杰等在龙泉驿土地庙前歃血为盟,誓师起义,策动了驻龙泉驿的新军步兵三排,工兵、骑兵、辎重兵各一排共二百三十余人举事,处决了清军东路卫戍司令魏楚藩,震惊全川。
龙泉驿起义的消息传到成都后,总督赵尔丰即令朱庆澜派管带龙光率大队官兵追击。为保留和壮大革命队伍,夏之时率部东下,一路上攻占了乐至、安岳、潼南等地,兵锋直指重庆。是时,重庆的革命党人杨沧白、张培爵正在筹划起义,但因武力不足而不敢贸然起事。夏军进逼重庆,重庆革命党人精神为之振奋,即派朱之洪与兵临城下的夏之时取得联系,约定里应外合攻占重庆事宜。11月22日,夏之时率军举着“中华民国”、“复汉灭满”、“保教安民”的旗帜从浮图关攻入重庆,重庆革命党人及绅商学各界人士数千夹道欢迎。在当日举行的朝天观盛大集会上,起义军通电全国,宣告重庆独立和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张培爵为都督,负责行政规划和政治管理;夏之时为副都督,负责军事指挥和整训部队。
蜀军政府的成立,将全川革命独立的浪潮推向了高峰,各州县纷纷起事,继而宣告独立,重庆宣告独立后的第三天,端方、端锦兄弟二人被鄂军革命党人杀死于资州(今资阳)。赵尔丰面对重庆蜀军政府业已成立,川南、川北也争相独立的局面,以及清政府的特派大员端方在资州被杀的现实,意识到革命风暴已势不可当,自己已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地,遂将政权交给谘议局局长蒲殿俊与心腹朱庆澜,于11月27日发布《宣示四川地方自治文》,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任都督,朱庆澜任副都督。由于赵尔丰与蒲殿俊议定的独立条件利于清朝官吏,而不利于革命,川东南革命政府和人民群众要求重庆蜀军政府西征讨伐。蜀军政府认为赵尔丰仍居总督位,且手握重兵,一旦发生变乱,势必危及革命,遂议决推翻成都的立宪派政府,将四川政权统一在革命党人主持的重庆蜀军政府之下,令夏之时率师西上。夏之时受命后,于12月初率师出征,讨伐赵尔丰。此间,时任蜀军总司令的林绍泉因不满职位安排而阴谋叛变,夏之时协助吴玉章和张培爵粉碎了以林绍泉为首的内患,巩固了重庆蜀军政府。夏之时在随后进军成都的途中,“忽得成都尹昌衡来电,谓已推翻蒲、朱政权,戡平兵乱,经众公选了他和罗纶为正副都督,并已将赵尔丰明正典刑”[3],遂停止西征,班师回渝。
不久,传闻清政府拟派重兵进攻潼关,滇、黔通电推举夏之时为北伐军总司令官,准备北伐。后因南京陆军部长黄兴电令西北统一,北伐遂被取消。
北伐搁浅后,由于有人倡议成、渝两军政府合并,重庆蜀军政府遂开会商讨。都督张培爵力主合并,称“四川军政,必须统一”[4]。在张培爵的坚决主张下,1912年3月11日(亦有4月27日之说),成、渝两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杨沧白任民政长,夏之时任重庆镇抚府总长。
但夏之时任职月余,即于5月7日发表辞职通告书,称“清政府已推翻,革命已大体完成,统一全国的南北合议,也已达成协议,大局已定,自己尚是青年(仅二十四岁),愿弃职留学深造”[5]。四川军政府再三挽留,但夏之时去意已决,最终准予辞职,并赠留学费银三万元,以酬其革命功勋。
1912年夏,夏之时回到合江,旋即乘船东下。抵达上海后与同盟会人秘密从事反对袁世凯的活动。8月加入孙中山、宋教仁组织的国民党。1913年2月7日,参与上海革命党人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在上海相识的董竹君结婚,不久逃亡日本。翌年,夏之时在日本东京参加了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继续从事反袁活动。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夏之时自日本返川。次年7月,护法战争爆发,夏之时积极加入护法战争行列,在合江建旗靖国,组织护法军[6]。12月,护法军元帅唐继尧委其为四川靖国招讨军司令兼川南宣抚使,驻防合江、璧山、永川等县。1919年,熊克武任四川总督,对国民党部队进行改编,令夏之时率部至成都,交出军权后改任文职,被授为西昌道道尹。但夏之时“痛感时局动荡,名为护法,实为军阀相争,再也无心仕途,辞职不就”[7]。1920年,吕超任川军总司令,因仰慕夏之时,特邀之为护法军川西总司令,但夏亦不为所动,决然退出军界与政界,隐居于成都。
退出政坛后,夏之时着意从事教育工作。1921年,在余际唐、向传义等人的帮助下,在包家巷创办“锦江公学”(原址即现在的成都十四中学),并亲任董事长,一心培育青年,为国家储备人才。1928年因病赴沪就医,辞去校长职务,由向传义继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夏之时与朱之洪、向楚、唐宗尧等致电国民党中央,要求声援华北,抵御日寇,并请川军出师杀敌,表现出抗战救国的满腔热情。同年,夏之时与董竹君因情趣渐趋不合而离婚,不久与隆昌唐则吾女士结婚。后因敌机侵袭成都十余次,遂于1938年携家眷回故乡合江定居。
回合江定居后,夏之时修身俭行,不问政事,只领有合江县银行名誉董事长这一闲职,而以玩摩书画文物为乐,并潜心学佛,曾任合江县佛教分会常务委员、法王寺佛学院院董。
1949年合江解放后,夏之时被委任为合江县招抚委员会委员。1950年,土匪暴乱,夏之时写信给匪首夏西夔(夏之时之弟),劝其反正,夏西夔见信后率部投诚。
由于解放初期地方新老两派的复杂关系,夏之时被人诬告为匪患主谋,1950年10月6日被误处极刑。这一历史错案于1987年11月得到纠正。
注释
[1]杨诞孚:《记龙泉起义时的夏之时》,四川省内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内江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1991年版,第12页。
[2]王斌:《夏之时》,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重庆革命时期人物》,1986年版,第39—40页。
[3]张映书:《龙泉举义的蜀军政府副都督夏之时》,成都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四川风暴》,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166页。
[4]张映书:《龙泉举义的蜀军政府副都督夏之时》,成都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四川风暴》,第166页。
[5]张映书:《龙泉举义的蜀军政府副都督夏之时》,成都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四川风暴》,第166页。
[6]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辑:《四川军阀史料》第2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7]何一立:《夏之时》,四川省合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合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1989年版,第11页。
参考文献
- 周开庆撰:《夏之时传》,《四川文献》第160期,1976年9月。
- 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何一立:《夏之时》,四川省合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合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8辑,1989年版。
相关参考
编语:要说到中国四川这块宝地,可谓是盛产美女,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而这个地区也自古凭借地利的优势,一度有不少政权在此扎根,盘踞。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地理优势,十分明显的地区,从曹魏,
人物生平喜是有施氏(即有施部落,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境内)之女。夏桀在位时,发动大军攻打有施氏,有施兵败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其中包括喜。夏桀得到喜后,对她非常宠爱。喜有三个癖好:一是笑看人们
商人名称的由来“商人”一词与商朝密切相关,商人之“商”源于商朝、商族之商。商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商朝正式建立于约公元前17世纪汤灭夏之时。商朝人“通川谷,达陵陆”,与周边各方国及边族人民的交通贸易活动
水陆紧密配合明军灭夏之战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四川称帝,建立夏国,都重庆。二十六年,明玉珍病死,子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背景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
中文名:董竹君出生地:上海代表作品:《我的一个世纪》参考资料:《夏之时和传奇妻子董竹君》《董竹君的前半生》 上海的花园式饭店——锦江饭店,已经接待了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而锦
董竹君生于1900年,13岁由于父亲病重,家庭困难,进入上海四马路(福州路)长三堂子(上海的高级妓院)卖唱。后被革命党人夏之时解救,在董竹君的眼里,他是一个思想进步、年轻有为的热血英雄。董竹君也觉得自
传奇“董小姐”13岁被卖青楼胸怀大志成女企业家 她叫董竹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她曾是民国初年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时的夫人,又是中国第一代女企业家,闻名全国的上海锦
此「董小姐」非彼「董小姐」。> 她叫董竹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她曾是初年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时的夫人,又是中国第一代女企业家,闻名全国的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1919年至1929年期间,
此“董小姐”非彼“董小姐”。她叫董竹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曾是民国初年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时的夫人,又是中国第一代女企业家,闻名全国的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1919年至1929年期间,董竹君先后在成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