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死后三十七年不下葬竟是因为这个
Posted 康熙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历史 死后三十七年不下葬竟是因为这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历史 死后三十七年不下葬竟是因为这个
我们对孝庄文皇后一点儿也不陌生,多年前,一部电视剧《孝庄秘史》把孝庄和皇太极、多尔衮乃至降臣洪承畴之间的感情刻画得那叫一个细腻,尤其是咆哮哥马景涛扮演的多尔衮死去的那一集,不知赚了多少眼泪。还有一部《康熙王朝》,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则大气磅礴智勇兼备,一派女强人形象。有人说,这孝庄其实挺悲情的,丈夫在时人家爱的是关雎宫宸妃,庄妃生个儿子福临还早死,不但早死,还是个彻底的多情种子,庄妃自己死了不能和丈夫皇太极合葬昭陵,还被排斥在了河北遵化清东陵孝陵外。但是,孝庄真的这么悲情吗?她为何不能和丈夫合葬昭陵呢?她又为什么会被葬在孝陵围墙外呢?各位看官别急,我们给您一一道来。
孝庄不入昭陵原因之一
扑朔迷离的下嫁绯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皇太后薨逝,享年七十五岁。熟悉清代后陵规制的人就要问了,一般死的比皇帝晚的皇后要在皇帝陵墓外面修建专门的后陵,可孝庄并没有。她的陵墓非常特殊,是修建在了孝陵红墙外。原因呢?有人说,是因为孝庄下嫁了多尔衮,改嫁了的人怎么还能和前夫葬在一块儿呢?然而,这是真事儿吗?
光绪年二十七年(1901年),史家章太炎将南明张煌言的手抄本《张苍水集》排印出版,里边有首诗是这么写的: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下不得了了,孝庄居住的慈宁宫大婚,还明确地写出了是太后婚,就因为这诗,孝庄的名节开始不保了。这张煌言又是什么人呢?他怎么对皇家秘事这么了解?
那就翻翻史料吧,一翻不要紧,原来这人和满清是死对头!他是梁羽生小说里极度赞扬的抗清义士!他是南明鲁王政权的主要成员,他组织的义师和郑成功的大军一样都是东南沿海的主要抗清力量。康熙三年,张煌言抗清失败,于是,他跑到一座小岛上藏了起来,可清军还是不依不饶,硬是扮成和尚上岛把张煌言逮了并处死。说到这儿,大家都明白了吧,这人和清廷可谓是血海深仇,如梁羽生小说里的天山一脉一样,诸如乾隆之类在他们眼里那都是猥琐小人。
仔细看这首诗,张煌言在清军入关以后就一直在南明抗清,他怎么会知道千里之外的北京发生了什么事?难不成有网络、大哥大?再说,即使孝庄结婚,也不会给南明发一张请帖吧。还有,慈宁宫这个建筑比较破旧,顺治十年修葺一新,孝庄才搬进去住了,然而,多尔衮两年前就已经病死了。一朝太后喜气洋洋嫁给一个死了两年的人,还宾客盈门,这不是笑话么!
还有人说了,孝庄没嫁给多尔衮,那为啥顺治要叫多尔衮皇父?本来不是皇叔吗?没错,福临即位的时候,年纪很小,自己即位又是多尔衮出了大力气的,那时候,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两个人都摄政,小福临便称呼叔叔为皇叔摄政王。后来,多尔衮打败李自成,趾高气扬起来,在他眼里,福临就是个小屁孩,于是,顺治五年,摆布着福临叫他皇父摄政王。福临可是老大不愿意的,憋了一肚子气,要是他母亲孝庄再嫁给多尔衮,福临不得气爆肚皮才怪。所以,叫父的可不一定就是父了,周武王称姜子牙为尚父可不代表武王真认了子牙做爹爹。
在清代的各种史料中,压根儿没提孝庄下嫁一事。这么看,孝庄下嫁多尔衮也就是一个绯闻而已。
孝庄不入昭陵原因之二
玄玄乎乎的庄妃托梦
下嫁多尔衮是个桃色新闻,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孝庄魂归北京而不是盛京呢?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庄妃托梦。
有民间传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后,她老人家一手带大的康熙不忍心让祖母漂泊异乡,于是下令将祖母灵椁移往盛京与太宗皇帝合葬。等到孝庄小祥(丧后一年为小祥,二年为大祥)一过,一百二十八名杠夫抬的大灵轿便浩浩荡荡出发了,从北京东直门一路东去。要说这些轿夫都是万中选一的好手,身子骨儿都刚刚的,可刚到遵化孝陵大红门前,这装有孝庄棺椁的灵轿就突然变得特别沉,把百十个轿夫压得直冒烟儿,整个轿子也不停地晃荡起来,难不成老祖宗想歇会儿?主管王大臣心里七上八下的,赶紧下令暂歇。
过了一会儿,估摸着歇够了该上路了,于是传令启程,可奇了怪了,这一百多个大汉愣是抬不起孝庄的灵轿!一、二、三!嘿!起!主管王大臣着慌了,赶忙挥动手中的法鞭,不停吆喝,可是那轿子就是纹丝不动!这是咋回事儿呢?抬轿子的汉子们开始窃窃私语,谁都不敢拿主意,主管王大臣一跺脚:赶快报给皇上知道。
很快,康熙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把文武大臣都召集了起来,询问此事,这可是关系到孝庄老祖宗的事情,大臣们先是装模作样议论一番,然后集体摇头说臣惶恐臣不知。康熙一想,也对,大臣们也不是啥通天神仙,怎么能知道呢!闷闷不乐地散了朝,康熙茶饭不思,他的祖母是他最尊敬的人也是最亲的人,想着孝庄以前慈爱的教诲,康熙不知不觉睡着了......
忽然,在他眼前出现了一片祥云,还伴随着美妙动听的仙乐,云雾缭绕中,一个身影慢慢出现,康熙定睛一瞧,呀,是皇祖母!不禁热泪盈眶,赶忙跪下叩头。孝庄对他说,自己实在舍不得和儿子孙子离得太远,因此不想去千里迢迢的盛京和皇太极团聚了。我的棺椁停在我儿子的陵墓外面,就在那里给我下葬吧!说完,孝庄飘然而去。惊醒后,康熙记起了这回事,就下令在祖母灵柩停下处,修建了昭西陵。
这个故事就明显是传说了。关于灵柩不愿意走这回事,民间传说甚多,并且为之附会了很多理由。此事是真是假,已经无法考究了,但是,关于孝庄和儿子孙子的深厚感情,也为这位有魄力有手段的传奇后妃添加了温情的色彩。
相关参考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对大清朝做出卓越贡献的孝庄太皇太后离开了人世,享年75岁。本来按照惯例,孝庄应当与皇太极合葬于关外昭陵,但事实上,孝庄的棺椁却被一直停放在顺治孝陵之侧。三十多年间,为什么康
我们对孝庄文皇后一点儿也不陌生,多年前,一部电视剧《孝庄秘史》把孝庄和皇太极、多尔衮乃至降臣洪承畴之间的感情刻画得那叫一个细腻,尤其是咆哮哥马景涛扮演的多尔衮死去的那一集,不知赚了多少眼泪。还有一部《
对于孝庄皇后大多数人应该都不陌生,当初的一部《孝庄秘史》细腻的刻画了孝庄、皇太极以及多尔衮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孝庄文皇后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当初孝庄十三岁就成了皇太极的侧福晋,她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手腕笼
有民间传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后,她老人家一手带大的康熙不忍心让祖母漂泊异乡,于是下令将祖母灵椁移往盛京与太宗皇帝合葬。等到孝庄小祥(丧后一年为“小祥”,二年为“大祥”)一过,一百二十八名杠夫抬的大灵轿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康熙二十
对于孝庄皇后大多数人应该都不陌生,当初的一部《孝庄秘史》细腻的刻画了孝庄、皇太极以及多尔衮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孝庄文皇后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当初孝庄十三岁就成了皇太极的侧福晋,她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手腕笼
隋朝的短命和秦朝相似,都是因为统治太过残酷,对底层百姓的压迫太大。中国古代的老百姓是最知足的,只要有饭吃,谁会冒着杀头的危险造反?而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三次远征高句丽;为营建东都洛阳、开发运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巨鹿郡沙丘宫(今河北邢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二人在
秦始皇的残暴的标签已被贴了几千年之久,那么,他真的如我们所言的那般残暴吗?一、饱受诟病的“焚书坑儒”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余人,恐怕这个数字不足以把一个滥杀的标签贴在一个皇帝的脸上。二、关于26年的统一
汉朝历史 《汉兴八十年》第二卷 反秦战役>第一章 秦始皇三十七年 公元前210年
> 第一节 祸患常起于忽微>> 在回顾万秦嬴氏家族上千年艰苦奋斗夺取天下的历史之后,我们把目光拉回到这个故事开始的年份,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 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秦始皇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