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史 王翦白起上榜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朝历史 王翦白起上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朝历史 王翦白起上榜
秦始皇手下四大猛将盘点:
1、大将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
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份,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2、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威震匈奴千里的大将:蒙恬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就是名将蒙恬。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一举收复河套、阳山、北假等(今内蒙古)地区。使匈奴望风而逃,远遁大漠。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
大一统的中国刚刚缔造的时候,蒙恬没有机会去享受一个开国功臣应得的荣华,而是肩负着更艰巨的使命――北定匈奴。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传来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匈奴军队杀人放火,抢劫牲畜财物,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这时,秦国刚刚统一,人心思定,军民厌战。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
面对匈奴的挑衅,秦始皇选择了蒙恬领兵出征。这里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贾谊也曾形容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这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 经此一役后,当时的秦军再无敌手,蒙恬也一跃成为秦帝国最为出色的将领。但是蒙恬载于史册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将帅之材,他的许多才能都是当时其他的将领所难以比拟的。蒙恬的这种才华,事实上在整个秦国是首屈一指,没有人能赶得上他,甚至秦国的丞相李斯也自叹:“蒙恬将军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过我。” 从纯军事的角度来分析这场战役,我们相信那一定是与汉朝反击匈奴不同的一种战法。因为秦朝并没有汉朝那样多的战马,骑兵的数量远远少于汉朝。这就注定了秦国的攻击还是以步骑和战车相结合的战法为主的。
《史记》中曾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可见这是一种以重装战车为主的战法。 秦在战役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当时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是没有弩的。因为弩事实上是代表着当时军事气数的高峰,秦的重装战车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电影《英雄》已清楚的再现了这一过程。其效果就如今天的坦克,单一兵种的匈奴又怎能不大溃。
相关参考
在秦朝统一中国的军事进程中,白起和王翦这两位大将军,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虽说都是大功臣,但二人的结局却大不同,白起最后被逼自杀;王翦得以安度晚年。>>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著名将领,善于用兵,曾
在秦朝统一中国的军事进程中,白起和王翦这两位大将军,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虽说都是大功臣,但二人的结局却大不同,白起最后被逼自杀;王翦得以安度晚年。>>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著名将领,善于用兵,曾
秦朝名人名将 秦朝的四大名将是:白起、王翦、蒙恬、章邯。 白起,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战国四将之一。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又名公孙起,绰号人屠。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园掐257年,白起担
秦朝能成为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国家,靠的不仅仅是商鞅变法,更靠的是战无不胜的秦军,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秦朝当时最有名的四大将领!秦朝四大名将白起、王翦、蒙恬、章邯。白起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战国四将之
10大名臣被帝王冤杀的历史教训:封建体制下屡屡发生名臣被冤杀的事情,有的因正直而遭诬陷,有的因改革而受攻击,有的因才高而遭妒忌……他们的冤情虽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人生际遇却体现了那个时代官场的实况。盘点
王翦、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此四人是战国时期最出名的四员大将,而这几位大将并非也只是会带兵打仗,他们良好的品行和长远的军事、政治眼光,都是名列四大名将之一的理由。当然这四人当中,白起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辈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白起和王翦了,相比之下,王翦给人的印象是更多的依靠绝对的优势压垮敌人,这也让人感觉他的战国四大名将之名很有水分,和白起不是一个层次的将领。>其实准确的讲,白起和王
王翦、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个人当中有白起、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而李牧、廉颇都是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二国包揽了,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实力。秦赵两国若相交战,定
王翦和白起谁厉害在战国时期,秦国实力雄厚,兵多将广。其中就有两员大将,他们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王翦和白起,很多人会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认为谁更厉害。其实评价两个人,得从多
《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这里形容的是中国战国时期,四位最著名的大将。四位战将分别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号称战国四大将。 战国四大将之中,秦国占其二,白起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