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余汉谋生平故事简介,余汉谋历史评价,余汉谋怎么死的?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余汉谋生平故事简介,余汉谋历史评价,余汉谋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余汉谋生平故事简介,余汉谋历史评价,余汉谋怎么死的?

余汉谋,字幄奇,广东高要人。1896年9月22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十六日)生。父亲余云樵,晚清曾任广东罗定县守备,后在东安(今云浮)盐埠任职,经营官办盐务。晚年穷困,生计艰难。余汉谋七岁入肇庆县城西图始小学求读,毕业后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第五期。继后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又转入保定军校为第六期步科。多年的军校学习生活,使余获得比较系统的军事科学知识,亦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

1919年秋,余汉谋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先被派至北京政府边防军曲同丰第一师见习,三个月后在第三团第十一连任排长,驻北苑。1920年直皖战争后边防军解散,余回广东加入粤军第三师,先任魏邦平部连长,回师广州讨伐桂系莫荣新部。在1921年6月敉平陆荣廷之役中因战功升任第九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时,余营守封川江口,以防滇、桂军东下。是年末,余营追随张发奎、邓演达等独立。1923年初余转入广东宪兵司令部任副官长,6月转任粤军第一师陈济棠步兵二旅参谋主任,半年后任该旅邓演达第三团第一营营长,所辖四个连长是李洁之、陈审、唐拔、陈诚。在一些战役中,余作战勇敢,机警灵活,指挥有当,颇受上级好评。

1925年8月,驻粤各军统编为国民革命军,粤军第一师扩编为第四军,余汉谋升任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团长,在第二次东征和南征中,率团作战颇为英勇。广东统一后,余率全团驻防高雷地区,绥靖地方,后任高雷警备司令。他得到当地进步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大力清剿土匪恶霸,发展地方交通事业。

“四一二”政变后,广东当局亦电令余汉谋在高雷地区“清党”。余感到时局混沌,要搜捕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又都是协助绥靖地方的友人,遂派员先通知他们立即潜离,次日才去查封工会、农会。10月,已任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一团团长的余汉谋借口有病留在兴宁,未参与阻击南昌起义部队南下的战事。但第三十一团在丰顺县汤坑与起义部队短兵相接,血战两昼夜,伤亡过半,副团长阵亡。

1928年2月,李济深回到广东,对全省军政、民政、财政重加整理,把粤军编为三个军,余汉谋升任第四军第一师师长,所部调驻肇庆。余在家乡肇庆锐意编练部队,并大力清剿土匪,除暴安民。翌年3月,李济深遭蒋介石扣押于南京鼓楼,第四军军长陈济棠被任命为广东编遣区主任和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余汉谋等一些粤军将领力主武力营救李济深,但陈济棠不允。在蒋介石编遣全国军队之际,余汉谋之第一师被编为第一旅,任旅长。在1929年5月粤桂之战中,余汉谋被告有通敌之嫌而遭扣押,所部众将士甚为不满,军心涣散,战事失利。陈济棠顾忌兵变,乃释余以参谋长名义到前方指挥。余重新部署前线战事,分三路反击,连战皆捷。战后余任第五十九师师长。11月又任第二纵队司令,率三个师在花县击败了张发奎与桂军的进攻,长驱直入广西腹地,纵横桂东、桂南,余在粤军中的声威陡增。

1931年5月,孙科“再造派”等各派反蒋势力因不满胡汉民被扣而集于广州,得到陈济棠等人的支持。在反蒋各派策动下,5月26日余汉谋与两广将领二十余人联衔通电,限蒋介石四十八小时内下野。27日反蒋各派即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非常会议”,另立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余汉谋被任命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军长,统辖三个师驻防粤北,准备北上讨蒋。嗣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军民强烈要求“内息争端,外抗强寇”。宁、粤双方经过谈判,达成蒋介石下野、广州结束非常会议的协议;但广州仍设立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拥胡汉民为领袖,实际也是陈济棠、李宗仁分掌实权。余汉谋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任西南执行部委员。

1932年春,余汉谋被任命为驻赣第六绥靖区司令官,率第一军进驻赣南,参加“围剿”中央苏区的战事。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大余、南康、信丰、安远等地修筑城防工事;继在各县兴建公路和碉堡,以固守为主,保存实力;并积极扩编部队,充实装备。其后虽与工农红军有几次接触,但均指挥所部固守为上,偶有激烈交战,亦以退守城垣而息兵;蒋介石调集大军围攻红军,余部奉命堵击,亦未发生大的战斗。1934年10月红军撤离江西根据地西进长征,蒋介石下令余率部堵截追击,但他怕损兵折将,指挥所部退守大余、南雄,结果反遭红军袭击,只能边打边撤;在安息又遭红军攻击,再向湘境转移。他顾虑蒋介石部队乘机进入广东,佯令一部进至蓝山追击红军,而主力在坪石休整,于11月下旬回到赣南。

1936年5月胡汉民病逝,蒋介石示意两广取消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正在陈济棠顾虑丧失西南霸主地位之际,桂系来游说两广共同以抗日为名揭橥反蒋。16日陈济棠召集余汉谋等粤将领密商,众说不一。余劝谏说,蒋介石的军事力量有绝对优势,又有平汉、粤汉、津浦、浙赣诸铁路线和海上实力,可迅速运兵南下,我们难有必胜把握。部分将领亦赞同余说。但陈济棠认为粤、桂两军拥有三十多万兵力,空军飞机两百多架,海军舰艇数十艘,在抗日名义下倒蒋,必可取得全国舆论的同情和反蒋各派的支持。乃以请缨抗日为名,联合桂系于6月初出兵,分向湘、赣边进发。

两广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提出召开国民党二中全会共同商决一切,同时向湘、赣两省增兵,于6月10日抢占衡阳,阻粤、桂军北上。当他闻悉粤军内部意见不一,乃请孙科等人拉拢余汉谋等将领,并以重金收买广东空军。粤军部分将领本有反对内战、欲对陈济棠实行兵谏之意,敦促余汉谋出来领导。但余怕以下犯上、不忠不义之罪名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一再拒绝众请,直到7月4日深夜才在粤将跪请之下下定决心。7月8日余飞往南京,出席国民党二中全会,向蒋介石效忠。蒋介石随即任命余汉谋为广东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四路军总司令,并发给活动费两百万元,在钱大钧、陈诚、黄镇球等陪同下回粤收拾残局。12日余飞回大余,14日通电就职,并指挥所部挺进韶关,沿粤汉路南下。此时粤军不少将领纷纷公开表态拥蒋反陈,广东空军七十二架飞机18日集体飞往南昌。当日,陈济棠被迫离粤去港,亡命欧洲。余汉谋24日到达广州,接管广东军权。嗣后蒋介石派黄慕松至穗,为广东省政府主席。

余汉谋的倒戈投蒋,对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广东起了重要作用。蒋介石为加强对多年处于独立状态的广东的控制,于1936年9月26日特地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以何应钦、陈诚为正副主任,直接行使对军政的监督与处理权。余汉谋原本与蒋没有什么渊源,在国民党内又无可作奥援之势,他极有自知之明,对蒋介石和广州行营尊重有加,还两次主动将粤军加以整编,将十五个师整编为十个师,辖四十个步兵团和一个教导旅;对于蒋介石嫡系部队入粤和将一部粤军调离出境,也表示了服从的姿态,获得蒋之容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广东、福建划为第四战区,何应钦为司令长官,余汉谋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将所部编成张达第六十二军、张瑞贵第六十三军、李汉魂第六十四军、李振球第六十五军、叶肇第六十六军,六十二军军长张达兼琼崖守备司令,其他四个军先后奔赴淞沪、南京、兰封、南浔沿线、蒲圻等地作战。将士们英勇抗日,不怕牺牲,表现出民族大无畏气概。余汉谋在广东开办民运、防空、救济等训练班,培训各方面人才;1938年还设立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请闲散的粤籍将领主事,统率在各地建立起来的民众抗日自卫团。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在台湾集结部队向广东进犯,出乎余汉谋意料突于10月11日派出数十艘军舰云集大亚湾,次日晨久纳诚一第十八师团在海军、空军掩护下于澳头强行登陆,我守备部队遭猛烈轰炸和炮击,全部牺牲。敌三宅俊雄第一○四师团即于同日上午在大亚湾东岸玻璃厂登陆。余汉谋仓促部署,一时难以集结大量队伍抵御敌之凌厉攻势。12日夜十八师团攻陷淡水,随即进至惠州西南,一○四师团则进至惠州东部之平潭。15日敌占惠州,19日又尾追至增城。守城部队寡不敌众,弃城而走。20日夜,余汉谋在广州召开军事会议,面对敌即将进犯广州之态势,决定在广增公路两侧布防以狙击敌人。但蒋介石下令广州附近之队伍转移粤北,以阻击北犯之敌。余部乃奉命退至广州以北九十公里之靖远、横石、新丰一线,致使广州空无一兵。21日下午日军兵不血刃进占广州。接着日军追击余部,迅即侵占从化、佛山、虎门等地,完全控制了广州附近地区。

余汉谋撤至粤北,将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驻翁源三华,整编所属队伍,部署在源潭、良口、龙门一线,以抗御敌人来犯。他在翁源开办军官训练团,轮流调训所部的中下级军官;同时开办政工人员训练班,招收从广州撤退来的爱国青年学生加以集训,分派到各部队做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士兵抗日斗志。为保存实力,余未对日军进行反攻;对于1939年5月日人和知鹰二的诱降活动则严峻拒绝。

1939年11月,日本侵略军对两广发动大规模进攻,海军舰队掩护七十余艘运兵船,运送今村均第五师团和盐田定七台湾混成旅团在钦州湾登陆,分三路向南宁进犯,11月17日占防城、钦县后迅即推进,22日晚第五师团第七、十一两个旅团进抵邕江南岸,即从南宁的东南和西南进攻,24日上午突入城内。我抗日军队扼守昆仑关要隘及武鸣、宾阳一线阵地阻敌北犯。余汉谋应命派出陈公使第六十四军和陈骥第六十六军开赴前线支援;同时指挥缪培南第六十五军、张瑞贵第六十三军、黄涛第六十二军攻击敌之增援部队,次第收复英德、连江口、花县、从化等地,取得第一次粤北大捷。

1940年4月,日军从广州发兵两万余北犯,余汉谋以黄涛第六十二军和张瑞贵第六十三军分别从从化、良口阻敌,与敌激战不已;敌改向西犯,余指挥黄涛率部迎击,并调兵增援,顽强抗御,并乘势反击,大量杀伤敌人,迫使敌军夺路南逃。是年8月,余升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设长官部于韶关,仍兼第十二集团军统辖广东全省军队。在日军于1944年底发动豫湘桂战役时,余汉谋派黄涛率第六十二军赴湘驰援,阻击日军南下。但日军还是进犯粤北,余率部抵抗两昼夜后,从韶关撤向赣南、粤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实行全盘整编,于1946年春将余汉谋的第七战区、第十二集团军均予撤销,所部各军亦均被整编、裁减,大量抗日将士被裁减复员回乡。余汉谋被调离一直驻扎数十年的广东,改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在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中负责浙赣路沿线地区。余难以抗争,只是将历年积存的部队部分公积金及可变卖之资财分发给被裁将士去自谋生计。

1948年5月,余汉谋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调至南京。但这是一个名声甚高、实无职权的虚衔,所有军队的调动和指挥全在蒋介石及其亲信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手中。其时,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皆是节节败北,尤其在是年秋冬次第展开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略决战,更使国民党军的野战主力部队被歼殆尽。蒋介石难以为继,于1949年1月21日被迫下野,下野前于1月18日宣布余汉谋继宋子文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蒋下野后李宗仁任代总统,国民党中政会24日决定迁政府至广州办公,随后中央党部亦迁广州,顿使广州成了垂危的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余汉谋回到广州后,想支持李宗仁收拾残局,乃在广东加紧扩编军队补充兵员充实装备;兼将旧部部署在湛江、肇庆、海南等地。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摧枯拉朽锐不可当。一些民主进步人士劝导余汉谋起义以保全广州和粤境免受战祸。余疑虑多端,不敢决断。7月蒋介石来到广州督阵,主持制订保卫广州军事计划,更使余不敢动弹。8月,蒋介石任命余为华南军政长官,将驻在广东的十一个军交由余统一指挥。10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四野战军二十二万人分三路进军广东,余知势不可挽,乃暗中布置所部苟安退却,不要抵抗丧命。他还把绥靖公署大部分职员分批遣散,让他们各自逃命。10月13日,余率残部从虎门乘海轮经湛江撤往海口。10月14日广州解放。

余汉谋到海口后,被蒋介石任命为琼崖防御副总司令、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协同薛岳死守海南,将逃入海南岛的残部编为五个军另两个师,加上海军第三舰队和空军四个大队,严密防御。但终究难以抵挡一批又一批解放军登陆进击。蒋介石从台湾调派舰船到榆林、八所来接走败军,余汉谋与薛岳于1950年4月22日晚乘运输机撤往台湾。残部在解放军追击下,劫夺当地渔船下海逃跑,但仍有三万余人被歼于岛内。海南岛于5月1日完全解放。

余汉谋到台湾后,先后挂名“总统府”战略顾问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81年12月因喉癌殁于台北。

参考文献

  • 陈训北,正编著:《国民革命军事史初稿》,1931年南京版。
  • 台北“国防部史政局”著:《剿匪战史》,中华大典编印会、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
  •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会1981年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粤桂黔滇抗战》编写组编:《粤桂黔滇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 姜克夫编著:《民国军事史略稿》(四卷本),中华书局1987—1995年版。
  • 李洁之等:《蒋介石分化余汉谋粤系部队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文史研究委员会编《广州文史资料》第6辑,1962年。
  • 高要县政协文史办:《余汉谋简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高要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高要文史》第2辑,1986年。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国民党籍爱国将领冉宪文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冉宪文别名:兴周出生日期:1894年逝世日期:1944年人物生平1917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为十连学员,同期学习的有薛岳、顾祝同、黄镇球、余汉谋等。1919年毕业后,任山

国民党史 张·宗良

张宗良广东五华人。1910年生。先后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余汉谋部作战科长,第一五九师、第一八六师师长,广东军管区参谋长,梅揭师管区司令。1942年在湖北恩施

陈毅三次遇险

  一   1935年4月,蒋介石获悉项英、陈毅已转移到粤赣边境,立即调动重兵“围剿”。他的嫡系国军第四十六师、粤军余汉谋的第一军3个师,加上江西省保安团等地方武装,共集结了三四万兵力,设置

中国革命战争 广东战役

   大迂回大包围之一广东战役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为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完成进军中南的任务,遵照中

几乎没打过胜仗的国军一级上将

在近代名将中,“余汉谋”这个名字不是很响亮,但他的级别可不低,官拜陆军一级上将,还担任过陆军总司令。不过,你要说他多能打?还真说不上,基本上没打过几次胜仗,多躲就躲,能拖就拖。比如1927年南昌起义后

保定军校名将众多 堪称顶级军事人才的只有这两位

白崇禧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小熊历史,原题:保定军校名将众多,而拥有顶级军事人才的只有这两位保定军校可是名将众多:如张治中,叶挺、薛岳(肄业),顾祝同、邓演达、黄琪翔、余汉谋、赵博

国民党一二级上将名单,国民党一级上将军衔有谁?

国民党一级上将军衔有谁?国民党一级上将军衔的有: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陈绍宽、程潜、白崇禧、陈诚、薛岳、余汉谋、周至柔、顾况同、胡琏、桂永清、王叔铭。国民党政

国民党海南将领排名榜,为什么薛岳、白崇禧两位国军名将守不住海南

为什么薛岳、白崇禧两位国军名将守不住海南岛?一、留守海南岛的国民党军队有十余万。但大部分为粤军余汉谋集团的残部,建制不全,士气低落。薛岳遂将其整编为十九个师,但兵力仍显不足。二、白崇禧所率领的新桂系部

知名人物 史良生平故事简介,史良历史评价,史良怎么死的?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知名人物 胡风生平故事简介,胡风历史评价,胡风怎么死的?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