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劉瑾才是王陽明最大的貴人,越苦難,越輝煌
Posted 生命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劉瑾才是王陽明最大的貴人,越苦難,越輝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劉瑾才是王陽明最大的貴人,越苦難,越輝煌
譬之金之在冶,經烈焰,受鉗錘,當此之時,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視之,方喜金之益精鍊,而惟恐火力錘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煉之有成矣。」——王陽明
1龍場悟道
龍場年譜
1506年,陽明先生三十五歲
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先生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做驛丞。
1507年,陽明先生三十六歲
赴任路上到了錢塘,劉瑾派人追殺先生。陽明先生只好裝作跳水自盡,才躲過一劫。結果一路上又遇到颶風、野寺、猛虎……千難萬險。
1508年,陽明先生三十七歲
春三月,陽明先生到達龍場驛。龍場在貴州萬山中,蛇虺、蠱蟲到處都是,而且先生和當地人的語言也不通。陽明先生「得失榮辱俱忘,惟生死一念尚在」,鑿了一個石槨待在裡面,苦苦思索「聖人處此,更有何道」。某天晚上終於想明白了,先生坐起驚呼,原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1509年,陽明先生三十八歲
被貴陽提學副使席書聘請,在貴陽書院主講,開始講述「知行合一」。
陽明先生進出貴州路線圖
陽明先生被貶謫到龍場之後,可謂是歷經千難萬險。當時環境艱苦、居無定所、生活無著、疾病纏身、官吏迫害、巨大落差6大困難擺在陽明先生眼前,陽明先生卻「未嘗一日之戚戚也」,直面生死用命干,最終大徹大悟——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段苦難即輝煌的經歷,正如《孟子》所言,「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龍場悟道帶給我們的啟示
陽明先生被貶謫龍場時雖然職位卑微,最後卻成就了偉大的思想;與世隔絕卻打開了宇宙智慧的大門。後人往往只艷羨陽明先生成聖后遠播的美名,卻容易忽略他成聖前歷經的坎坷萬千。
苦難即輝煌
今天我們再回頭看,劉瑾之於陽明先生,是仇人,還是貴人?
答案顯然是後者。如果不是劉瑾的迫害,陽明先生可能沒有機會經歷如此多的磨難,生命得不到錘鍊,可能「悟道」的路徑還要找很久甚至找不到。
而經歷龍場磨難之後,陽明先生把百姓裝在心裡,以百姓心為心,毅然決然擔當起歷史責任,成就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聖人!
回顧一生,我們會發現,最終塑造我們的,是曾經經歷過的艱難時光,而非浮名虛利。
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次挫折,都會在靈魂深處種下堅韌的種子。
我們記憶深處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日後成為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力量。
就如陽明先生與小人、疾病、叛亂、還有自己做鬥爭的一生,更是把生命的每一瞬間都看成「成聖」關鍵時刻的一生!
也誠如領袖所言,「越是條件艱苦,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錘鍊人。」
陽明先生曾走過的古驛道
起點即巔峰
我們的生命中,每一個洞見自己內心的時刻都可以成為獲得人生真理、實現生命躍升的起點,我們要把握每一次可能「悟道」的機會,改變自己,讓人生從這一刻起走向輝煌,從起點開始,就保持巔峰狀態!
吾心即良知
心即理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心外無理、心外無物。
知行合一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打開事業的邊界,打開幸福的邊界
打開心的邊界
心-道-德-事
3修習聖賢文化的好處
提升心靈品質,生活品質更高
提升心之力,內心更強大
提升幸福感,人格更完善
貴州龍場是陽明先生絕處逢生的地方,也是先生走向新生的起點。跟隨陽明先生的足跡,到龍場參拜陽明先生的悟道之地,通過身臨其境、心臨其境的境教,可以體悟「真正的『龍場』不在外邊,而在你我的心中」,苦難即輝煌!
4月24日,「苦難即輝煌——龍場徒步行陽明文化研學」正式啟程!
聖人之道,可學而至!
趕快留言評論報名吧!
相关参考
圖書封面《傳習錄》,這本書記錄的是心學創始人,和他的弟子以及一些好友的對話,重點是王陽明關於心學知識的普及。王陽明的心學主張:“寧靜於內,無敵於外。”意思就是:只要你保持擁有一顆純潔,寧靜,包容,強大
圖書封面《傳習錄》,這本書記錄的是心學創始人,和他的弟子以及一些好友的對話,重點是王陽明關於心學知識的普及。王陽明的心學主張:“寧靜於內,無敵於外。”意思就是:只要你保持擁有一顆純潔,寧靜,包容,強大
轉載:佛道雙修王陽明,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心學一代宗師,中國哲學史上位居第一佇列的聖賢級大牛。大約在五百年前,王陽明在龍場悟道,陽明心學橫空出世,自此之後,追隨者無數。明朝扳倒奸臣嚴嵩
轉載:佛道雙修王陽明,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心學一代宗師,中國哲學史上位居第一佇列的聖賢級大牛。大約在五百年前,王陽明在龍場悟道,陽明心學橫空出世,自此之後,追隨者無數。明朝扳倒奸臣嚴嵩
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王陽明,名守仁,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是我國明代一位偉大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東晉時「衣冠南渡」的山東琅琊王氏的後人,和書聖王羲之同族同宗。傳說王陽明出生時,母親岑
历史秘闻 為何每次晉陞都輪不到你,格局小是硬傷,學一學王陽明的大局觀
王陽明是一代聖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創立的「心學」。明朝時期,王陽明一心為民,為了讓百姓和士兵免受戰亂之苦,曾招撫了很多賊寇。王陽明到江西平定王受和盧蘇兩大賊寇,一到江西,他沒有像其他官員那樣開打,而是調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出自《三國演義》。這句話本來是評價薑維的。薑維文武雙全,足智多謀,既有治國理政之才,又有領兵打仗之能。諸葛亮之後,蜀國最為倚重的就是薑維,難怪羅貫中對他不吝讚譽之詞。
說起王陽明的心學,可能很多年輕人不太了解,但是40歲以上的很多人都知道,王陽明的心學,是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最偉大的哲學思想,而王陽明,更是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按理說王陽明頗受贊譽,為何卻在明朝突然被張
說起王陽明的心學,可能很多年輕人不太了解,但是40歲以上的很多人都知道,王陽明的心學,是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最偉大的哲學思想,而王陽明,更是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按理說王陽明頗受贊譽,為何卻在明朝突然被張
王陽明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儒學集大成者孟子、理學集大成者朱熹,並稱爲“孔孟朱王”。其學術流傳至今,堪稱學界巨擘、“百世之師”。清代名士王士禎稱讚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爲“明第一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