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安史之乱”后皇帝忌惮藩镇势力,宦官势力因此崛起
Posted 宦官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安史之乱”后皇帝忌惮藩镇势力,宦官势力因此崛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安史之乱”后皇帝忌惮藩镇势力,宦官势力因此崛起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宦官势力的崛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面对“安史之乱”后的财政困境,面对越来越多的桀骜不驯藩镇及藩镇叛乱,中央政府只好用新的方式筹措军费。之前的租庸调制征税方式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两税制横空出世。
“藩镇割据”问题本来可以没那么严重。之所以被严重化其主要问题就是:皇帝、皇权利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对一些有权力的将领进行打击。由此造成,问题越来越严重。但皇帝们又不想承担坏名声,只好让亲信出面,自己躲在后面指挥。
从杨思勖、高力士到三大太监
“安史之乱”因为武将权力过大导致,因此,肃宗、代宗、德宗等三代皇帝便不再信任武将,开始用“宦官”来制衡外臣特别是武将。
“宦官”这一群体素质参差不齐,玄宗朝开始重用宦官,其高力士总体上还算是一位好宦官,其他诸如杨思勖这样的太监领兵情况也比较得当。但是,自肃宗起的“三大太监”崛起使得问题严重了。“三大太监”的所作所为直接促成藩镇割据的形成,造成中央与地方的严重离心离德。
代宗诛杀李辅国
唐初曾立宦官不得授予三品以上官级的规矩。然而,唐玄宗时期开始重用高力士,天下权臣无不对其弯腰。之后,宦官监军现象开始出现,李辅国甚至害死了肃宗、建宁王李倓、逼死了太上皇李隆基。起初,他与张皇后狼狈为奸,各自组织自己的政治人马。
唐玄宗病死后肃宗病重,张皇后准备废掉太子李豫。结果,李辅国发动政变囚禁了张皇后等人,最终更使得张皇后、越王李係、兖王李僴等人被杀。
当晚,肃宗便被吓死了。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代宗登基后,更号称“尚父”,再加上宰相李揆称其为“五父”,皇帝和丞相都称他是爹,那么,文武大臣们立刻顺便成为他的儿子。
这一点让某次,李辅国竟然狂妄地说“大家(皇帝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代宗闻听,联系宦官程元振、药子昂等人突然行动夺李辅国兵权,封其为博陆郡王后不久派人将其杀死,把脑袋扔进了厕所里。刻了个木头脑袋安上下葬,赠其太傅,谥曰丑。
李辅国死后,代宗朝又出现了程元振、鱼朝恩两大宦官,正是他们二人特别是程元振激发了藩镇割据的形势。程元振是激发“藩镇割据”的元凶之一。
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同华节度使李怀让等都被程元振诬陷,或者被赐死或者自杀。冀国公、右仆射裴冕也被诬陷贬为施州刺史。来瑱乃是平灭“安史之乱”的名将、李怀让则是老禁军将领。因此,二人的被杀使天下藩镇为之震惊。
正是因为来瑱被杀、李光弼被免职气死,吐蕃、回纥进站中国甚至攻占长安期间,天下藩镇竟不来救。由此,使得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怀疑加重了。
程元振最终被代宗贬黜,在前往遣送地的路上被仇家所杀。程元振的位子被鱼朝恩代替。
鱼朝恩打压平灭藩镇势力的力量,逼反仆固怀恩
鱼朝恩在“安史之乱”时期,负责监管就为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契丹人)在名义上都是其下属归其节制。
吐蕃进犯期间,保护代宗逃到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西的陕州。之后,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以宦官的身份统领天下兵马并统率京师神策军、郑国公。鱼朝恩掌权之后,欺凌郭子仪、李光弼被其气死、仆固怀恩(铁勒人)则被逼反。
特别是仆固怀恩,其家族有46人为大唐效命而死,还有三个女儿为了大唐与回纥之间的和好而被和亲。因此,仆固怀恩因为奉皇帝命令去劝说自己的女婿回纥可汗撤兵,不要攻打大唐反而被怀疑,命在旦夕的情况下万不得已叛唐,其内心受了很大的煎熬。
仆固怀恩叛唐之后,老上司郭子仪前往招降。仆固怀恩又怕被杀彻底叛逃。765年九月,仆固怀恩率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等族数十人来犯,郭子仪率兵抵抗。
仆固怀恩的母亲提到追杀,声称“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八日,仆固怀恩暴死于鸣沙(宁夏青铜峡)。
代宗听说之后,非常伤心,乃言:“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也可以说,代宗那时也认为,仆固怀恩是不会造反的,都是他的手下人耽误了他。
而逼反仆固怀恩的人就是鱼朝恩、辛云京、骆奉先、李抱玉四人。
最终,鱼朝恩被宰相元载与代宗合谋在大礼五年(770年)三月诛杀。
这时,一直躲在宦官后面剪除藩镇势力的代宗终于走上了前台。
相关参考
唐朝“安史之乱”后,各地握有兵权的节度使纷纷割地自守,父子相袭,自置官署,不纳赋役,成为唐中叶以后的心腹大患。唐宪宗李纯即位以后,切齿于藩镇的极度嚣张,不惜发动全国军队,对星罗棋布的藩镇进行武力打击。
藩镇割据是哪个朝代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这个中央帝国盛世崩塌,周边吐蕃、回纥也借机兴起,尤其是吐蕃夺了西域,占了最大的便宜。而东北方向,当时被称为东夷和北狄的几个势力,包括契丹、奚、渤海、新罗、日本,也从此摆脱了唐王朝的「”
在我国大唐时期就已经有了藩镇割据的先例,在安史之乱之后,不在京城的外地将领手握重兵,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拥兵自重,出现政治、经济、军事都不受朝廷掌控的局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当然不乐意了,尤其是藩镇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宦官刘克明等杀死唐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从此以后唐帝国由盛转衰,开元盛世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各地的藩镇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完全不听中央指挥,唐帝国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但是唐帝国并没有由此灭亡,而是有苦苦支撑了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一场叛乱,而安史之乱导致以后的各藩镇崛起,中央权力大大减少,节度使也因此雄踞一方,尾大不掉。尽管安史之乱历时7年多两个月,但是他的影响无疑是特别严重。>在《旧唐书·郭子仪传》
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唐朝廷接受了一批安史部将投降,并授他们以节度使的重权,如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这就是有名的“河朔三镇”,后来发展为最强横的割据势力。在平
王莽的“五均制”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汉末年帝制专制政治的缺陷开始显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自汉元帝后,因皇帝的无能与昏庸,导致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相继崛起。在外戚与宦官掌控了西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的藩镇势力是如何形成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玄宗时期,好大喜功,边将们都把拓疆开土作为升官发财的重要渠道,于是导致唐朝与周围邻居之间,频繁发生战事。西边是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