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诸葛亮临死前每天竟吃一斤粮食
Posted 诸葛亮
篇首语: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诸葛亮临死前每天竟吃一斤粮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诸葛亮临死前每天竟吃一斤粮食
现代人比古代人平均身高高大,而且现代人营养也很好,从这个角度来讲,现代人应该比古代人的饭量要大,但是有的时候事实却跟你想象的完全相反。
网络配图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据五丈原与魏军对峙,不幸病死军中。而且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司马懿根据诸葛亮的食量推断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这是什么情况呢?据《裴注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之时,每天食米仅三升,魏军统帅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断言“其将死也”。按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魏晋一升约合今天0.2023公升,则当时三升有0.6公升,又因为每公升大米重约1.7斤,则0.6公升大米重约1.02斤,即诸葛亮病重时每天能吃一斤大米。跟现代人比起来,这个饭量不小。
可是在司马懿眼里,诸葛亮吃的已经够少了,已经到了人之将死的时候了,因为生病的人才能吃的少,或许在那个时代,人的饭量普遍比今天要大?
可能您觉得这个只是个例,还有其他的例子,在《魏书》卷52有“阚骃传”,说北魏时期,敦煌人阚骃“性能多食,一饭至三斗乃饱”。北魏多用大斗,三斗约合今天12公升,“一饭至三斗”,也就是一顿饭要吃掉12公升。这12公升如果指的是米,要有20斤,如果指的是面,要有18斤。
当时流行一日两餐,假如《魏书》记载属实,那么阚骃每天要吃下去三四十斤粮食才能填饱肚皮,其饭量是诸葛亮的几十倍。当然这个肯定有夸张的承认,但是就算是夸张了10倍,那饭量也有1.2升啊,那差不多还是诸葛亮的两倍。
网络配图
还有《宋书》提到南北朝时某支部队的饭量:“兵士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据考证宋元以前,一斛即一百升,四十八万斛即四千八百万升,这么多粮食让两万士兵分一年来吃,平均每人每天六到七升。南朝宋的量器跟三国时一样,都是每升合现在0.2023公升,则六到七升大米约有两斤多,这帮士兵的平均饭量是诸葛亮的两倍。
《宋书》卷19还有句话:“方今夷狄对岸,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忘身赴难。”说明就军队而言,每天七升口粮当属较低标准。
《晋书》卷64“会稽王道子传”记载:“于时军旅荐兴,国用虚竭,自司徒以下,日廪七升。”说明每天七升口粮对高级行政干部(晋时“司徒”官位很高,常是宰相的别称)来说,也属于较低标准。
无独有偶,还有个将军在死的时候饭量与诸葛亮差不多,南朝梁后期,镇北将军江革被北魏军队俘虏,一度遭到虐待,“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梁书》卷36,江革传)“脱粟”就是去壳的小米,江革一天三升小米,跟诸葛亮一天三升大米差不多,既然江革每天三升“仅余性命”,那么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每天三升就断言“其将死也”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网络配图
那么通过以上的历史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一个成年男子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粮食是每天三升(按照古代的度量衡),低于这个标注就处于饥饿状态了,所以才有“忘身赴难”的说法。
但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的饭量难道真的比今天要大?或者吴承洛的《中国度量衡史》有误,魏晋一升远远达不到0.2023公升?这个问题就交给专业的高手和历史迷们来解答吧。
有时候,历史是细思极恐啊!
相关参考
民以食为天,不吃不可能,这是肯定的。只是有人吃的多,而有人吃的少。三国有这么一个人,他在快死的那一段时间竟然饭量达到了每天要吃一斤!他不是赵子龙,不是关云长,甚至不是需要花费力气的武将,他就是三国最著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六出祁山,再次伐魏,他率大军出斜谷道,与和魏国的司马懿僵持于渭南。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甚至还送巾帼妇人的饰物,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坚守不
为什么司马懿单凭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就命不久矣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亮一生为了刘备的志向,以一州之地对抗强大的曹魏,数次北伐,目的就是为了
关于诸葛瞻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本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临死前,说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
诸葛亮和司马懿,临死前各留一计,为何世人认为诸葛亮技高一筹?
诸葛亮和司马懿,临死前各留一计,为何世人认为诸葛亮技高一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因其忠义无双,为蜀汉鞠躬尽瘁,被后人誉为人臣的楷模。刘备从三顾茅庐
公元222年,刘备御驾亲征东吴,失败后被迫退居白帝城,于次年春天离世。临终前将蜀汉天下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一直以来忠心辅佐自己的诸葛亮。于是,中国的政治史上多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成功案例。且看当时刘备怎
每每看点评三国的文章,当提到三国里谁死得最冤的时候,四大叔魏延(为什么叫魏延四大叔呢?额,估计得是八零后以上年纪的朋友才知道,哈哈)都排第一,为什么呢?四大叔可是五虎将死后,蜀汉的第一将啊,也就是和我
历史秘闻 诸葛亮和司马懿,临死前各留一计,为何世人认为诸葛亮技高一筹?
诸葛亮和司马懿,临死前各留一计,为何世人认为诸葛亮技高一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因其忠义无双,为蜀汉鞠躬尽瘁,被后人誉为人臣的楷模。刘备从三顾茅庐
本文原载于2005年11月17日《北京日报》,作者李江树,原题《风雨菜市口》。清朝菜市口旧照菜市口在古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别值得留下一笔的所在,不仅因为「”六君子”曾在这里舍生取义,还因为它的周边,积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是蜀汉著名的军师,在刘备去世之后,兼任着托孤的重任,他独揽大权坚持北伐,为了复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古以来又有几个权臣能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