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朱元璋对穷人真的好吗

Posted 百姓

篇首语: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朱元璋对穷人真的好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朱元璋对穷人真的好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对穷人真的好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很多人都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说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所虐杀的都是一些贪官污吏,杀的是一些不配做人的富人,但是他对穷苦的人民却很好,背后原因自然是因为他本身也是穷人出身,他知道穷人在当时生活有多难,也知道富人有多可恶,所以才会这样做。但是,事实当真是这样的吗?朱元璋杀的难道都是一些富人,他帮助的难道都是穷人吗?历史上朱元璋到底是怎么做的?

1.大明人日常行为规范

作为从最底层的打拼上来的皇帝,朱元璋深知底层百姓的心理,为了保证朱明王朝统治的稳定,朱元璋将权力的触角伸到了每家每户,对百姓的管控深入到了日常的衣食住行。

作为普通百姓,你不必为穿什么衣服而发愁,朱元璋早就把你们的衣服规定好了,详细到颜色、花纹乃至袖子的长度。《明史》载:“庶人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五寸”,衣服不能使用黑、紫、绿、黄等颜色,上面不可以绣飞鱼、云朵等纹饰。如果你是农民,那只能穿纱、绢、布这些材质的,商人的话只能穿绢、布材质的。

作为大明朝的公民,你的帽子不能有顶,而且不许戴“四带巾”,只能戴“四方平定巾”。如果你不是农民,那你上街不允许戴斗笠、蒲笠。更惨的是,你要是伶人,那么只能戴“绿色巾”,和其他人区别开来。

因为民间有人违规装饰靴子,后来朱元璋干脆就禁止大家穿靴子,除了北方特别寒冷的地方可以穿牛皮直缝靴。要是下雨天,普通百姓只能用油纸伞,不能用更高级的,否则就是僭越,大逆不道。

如果你是女性,那么你的首饰只能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哪怕再有钱都不允许穿戴更好的首饰,穿的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及其他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衣带只能用蓝绢布。

更变态的是,朱元璋对于女子的发型都有严格限制。未出嫁的女子,“作三小髻,金钗,珠头闭窄袖褙子。”丫鬟只能“高顶髻,绢布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则是“双髻,长袖短衣,长裙。”

除此之外,房屋、伞盖、桌椅木器、酒器、床榻、床帐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关的限制和规定。

这些制度就相当于大明公民日常行为规范,而且是写进了《大明律》的,具有强制性,必须要遵守。总之在大明朝,你的生活日常国家都给你规定好了,不需要任何选择和挑剔的余地,只能遵循,做一个没有想法、没有品味的“顺民”。

2.严密而恐怖的基层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管理百姓,朱元璋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最严密的户籍控制制度,严密到你家在哪,家里有哪些人,多大年龄,家里有几亩地,多少财产等信息,只要朱元璋想知道,就能知道,在交通、技术那么不成熟的明代,就有了这么可怕的技术,简直是骇人听闻。

洪武三年,户部发了一则通知,“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著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要是胆敢欺瞒违抗,“令有司点闸比对,有不合者发充军,官吏隐瞒者,处斩。”于是大明王朝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了。

人口普查首先是户籍,明代将百姓的户籍分为三种,即民籍、军籍、匠籍,这三大类下面又包含许多具体的职业,如儒生、医生等属于民籍,厨师、裁缝这类手工业者属于匠籍。

一旦确立了你的户籍,那就关乎你家族的命运,因为朱元璋规定,户籍不允许更改,而且是世袭制,尤其是军籍,更是不容更改。假如你是军籍,很想改怎么办呢,三种途径,要么家里男丁死完了,无人继承你的户籍;要么当官,坐到兵部尚书的位置;要不然就等着皇帝大发慈悲,允许你更改户籍。一次户籍登记,世代都要延循此职业,简直“永无出头之日”。

3.明代卫所兵世代为奴,战斗力近乎于无

在普查中,要是敢谎报、虚报,立马大刑伺候。《大明律·户律》规定:“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户,并以籍为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版籍者,罪同。”此外,对于其他的户籍普查不实行为,律法都明确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总之,从最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朱元璋对于百姓的心理是掌握的一清二楚,在他眼皮子底下,也休想玩出什么花样。

其次是田地,朱元璋为了核实土地数量,先后派出大量官员多次前往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每家每户各占多少土地都一目了然。此举虽然能够打击地主豪强非法侵占土地,给予农民一定的保障,但是土地丈量核实清楚后,百姓就要根据土地数量缴纳相应的赋税了,大明朝廷如果想虐他们就更方便了。

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大明王朝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总算取得了有效成果,制度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完善。朱元璋采纳户部尚书范敏的建议,于洪武十四年在户帖制度的基础建立了更为完备的黄册制度。黄册不仅能让统治者掌握百姓的所有信息,而且依据户口数量安排相应的基层管理人员,对民众的管理和统治又进一步加强。

《明会典》记载:“洪武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凡十年一周,先后则各以丁数多寡为次。”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然后挑选出丁粮较多的十户做里长,其余的一百户均分为十甲,设置一个甲首,每年一个甲首一个里长分别管辖各甲、各里之事,每甲根据丁粮的多少来轮流管理一年。

除了平时的催办税粮之事外,里长和甲首还承担着更加重要且隐秘的政治任务。

如果说你要做生意外出或者走亲访友,那么需要取得“路引”才行,法律规定“凡军民人等往来、但出百里者、即验文引”,要是没有这个“路引”,就要被当成不法分子押送官府;如果是私自出门,“杖八十”;偷偷出关或者私自偷渡,“杖九十”;偷越国境,判处绞刑,同时还鼓励大家举报这些没有“路引”之人。

要监视这么多人,光靠官员肯定是不行的,这时候里长和甲首的作用就发挥了出来。朱元璋说:“凡人民邻里互相知丁,互知业务,俱在里甲。”“互相知丁”就是相互监视的意思,要求以里甲为首,大家要互相监视,要知道彼此的信息,甚至是精确到家里几口人,从事什么职业,要是有人在读书,老师是谁,有哪些同学。要是有外出经商的,一年半载还没回来,邻居就要多去打探打探是何缘故。

秦国在变法时提出了壹民理论,认为秦国只需要一种人,那就是耕战之民,平时从事生产,战时为国捐躯。朱元璋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不从事士农工商的“逸夫”就是社会的蛀虫,对社会发展和大明统治是无意义的,许多人以为“逸夫”就是无业游民,其实不只如此,朱元璋在惩罚无业游民的同时,将那些思想家、从事第三产业的人一并作为“逸夫”进行了大清洗。

4.在明朝你只能选择四种职业,其他职业都要被杀,失业也要被杀

他规定:“一里之间,百户之内,仍有逸夫,里甲坐视,邻里亲戚不拿,其逸夫或于公门中,或在市闾里,有犯非为,捕获到官,逸民处死,里甲四邻化外之迁。”要是有“逸夫”,不仅本人要被处死,亲戚四邻都要发配边疆。可别以为这是闹着玩的,朱元璋曾经一次性处理了苏州、松江两地2871名“逸民”,而镇江坊甲邻里因未主动捉拿“奸民”,全部被发配去砌城墙,身死家破者不计其数,而这些都被他当做政绩写进了《大诰》,想要垂范子孙,千古流芳。

总之是“此诰一出,自京为始,遍布天下,一切臣民,朝出暮入,务必从容验丁。”从命令下达之后,大家务必要重视,对街坊四邻要知根知底,要是发现有不轨、不法份子,要立即送去官府,如若不然,严惩不贷。

这一整套制度不仅将百姓世世代代圈禁在这“铜墙铁壁”之中,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让百姓相互监视、相互猜忌、互相揭发,将最基层一切有燎原可能的火星都给扑灭,以求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相关参考

是德政还是暴行,宋朝统治者招募难民为兵,对难民真的好吗

序章:宋朝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因此,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地主和地方官员的亲信手上,这就使宋朝时期的农民不但要面对政府的苛捐杂税,还要被迫接受地主阶级的层层剥削。没有土地的农民就要租借地主的土地来种植

怎么看待高圆圆赵又廷这对夫妻他们夫妻关系好吗

   我感觉挺不错的呦,郎才女貌的目前没有什么不好的信息。   高圆圆比赵又廷大五岁,可是年过35岁的高圆圆却愈发漂亮。看来女人还真的是不保

谁吃过“五常大米”呀那个大米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好吗

说五常,道五常,五常最著名的当是大米。五常在黑龙江省的最南部,距离哈尔滨120公里左右,属于哈尔滨管辖的一个县级市,面积7512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田超百万亩的县级市之一。国际权威人士说,在同纬

历史人物 刘备与孙夫人结婚以后过得真的很好吗?

东吴孙权的妹妹曾被孙权以政治原因嫁给刘备,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婚姻一般带有各自的利益,对于男女双方来说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感情。虽然小说和影视剧中都将他们的感情描写得十分和睦,但是综合当时的各方情况来看,这

史上第一个试图为全国穷人盖房的皇帝 朱元璋

北宋政府在首都开封设了四家“福田院”,每家福田院都有几百间住房,凡是逃荒入京的流民、赤贫破家的市民、无人奉养的老人,都有资格在里面居住,不管住多长时间都免费。不光住免费,吃也免费,政府供应一日三餐。到

历史人物 古代伏寿皇后与汉献帝的关系真的像三国机密中那么好吗?

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三国机密很多人都在追捧,小编也是看了一下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三国机密是一部以三国为题材的电视剧,改编自真实的故事,里面的伏寿皇后和汉献帝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三国机密中,伏寿皇后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建宁公主的结局真的很好吗 比鹿鼎记中的结局惨太多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建宁公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鹿鼎记》里有个调皮可爱的建宁公主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真有一位建宁公主,但她不是康熙皇帝的妹妹,而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历史上的

明朝历史 第一个试图为全国穷人盖房的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北宋政府在首都开封设了四家“福田院”,每家福田院都有几百间住房,凡是逃荒入京的流民、赤贫破家的市民、无人奉养的老人,都有资格在里面居住,不管住多长

历史人物 唐朝对待开国功臣真的待遇丰厚吗

在大家的心中唐朝对待开国功臣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厚道,但是历史上唐朝真的对功臣待遇那样的好吗?>>在这里必须要给大家澄清一点,不管李世民对唐朝的贡献有多大,唐朝的开国功臣是李渊,李渊在晋阳起兵和唐朝

历史人物 唐朝对待开国功臣真的待遇丰厚吗

在大家的心中唐朝对待开国功臣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厚道,但是历史上唐朝真的对功臣待遇那样的好吗?>>在这里必须要给大家澄清一点,不管李世民对唐朝的贡献有多大,唐朝的开国功臣是李渊,李渊在晋阳起兵和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