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清末名流為何衷情日本女子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清末名流為何衷情日本女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清末名流為何衷情日本女子

清末名流為何鍾情日本女子?看看百年前的日本妞多漂亮!百年前的PK:日本嬌娃與清宮秀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同近代一樣,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革新求變的中國人,也掀起一股留學熱潮。與如今大多傾向於歐美留學不同的是,當時的年輕人大多選擇留學日本。據不完全統計,在清末至民國的數十年間,就有數萬人到日本留學,其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人物。
比如魯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月,魯迅從礦路學堂畢業,3月即獲公費赴日本留學。最早是進入弘文學院學習語言,兩年後結業。光緒三十年(1904年)9月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這才成就了一代影響世界的文豪。
與魯迅不同的是,清朝末年的許多有志青年(或老年)為尋求救世良藥,東渡扶桑,他們在求取真知的同時,多有個共同愛好,喜歡與日本女子交往,甚至娶下她們為妻為妾。
比如孫先生,在學習與操勞之餘,就娶了兩位日本女子為妾,其中一位名叫大月薰,日本橫濱人,她與孫先生結婚時,年僅15歲,當時,她還是橫濱高等女子學校三年生。因為,那時的孫先生早已人過中年,所以,這樁老少戀並沒維持多久,就以孫先生的歸國而告終。
另外,未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在日本的安排下,也娶了個日本妻子——嵯峨浩。嵯峨浩是日本華族嵯峨實勝侯爵的長女,與日本皇室是近親。1961年5月12日,嵯峨浩重返中國,到達廣州與離別16年的丈夫團聚,並在中國定居1987年6月20日,嵯峨浩因腎病,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享年73歲。
再者,如郭開貞。郭開貞在赴日本留學前,在四川老家已經娶妻,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後,郭即離家出走,郭與張瓊華並沒有離異,上在此後的68年里,張瓊華孤獨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直到1980年病逝。
郭開貞到日本後不久,即與日本女子佐藤富子同居,佐藤富子為此斷絕了與父母的關係,郭為其取名「安娜」。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郭選擇了不辭而別,離開日本回到中國,與安娜斷絕了聯繫。此後,佐藤富子輾轉來到中國,但是,郭已另有新歡,在組織的安排下,她定居大連生活,並改名郭安娜,跟長子住在一起。1995年病逝於上海,享年101歲。
近中國名人如此迷戀日本女子,一是日本女子的異鄉情調不同於老家的黃臉婆,另外,日本女子很好了保持了漢文化圈的傳統「婦德」,還有一點就是,日本女子的長相大多比國內的女子要標緻。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通過百年前的日本女性與清宮妃嬪的照片,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我們先來看一組那個時代的日本女子的老照片吧。
這個應該是藝妓,這表演還怪投入的。
和服美女,眼神有點抑鬱。
那時的日本女子也會扮酷啊——難道是俠女「十三妹」?
這是穿越啊,有不有點現代婚紗照的感覺。
這是傳說中的丹鳳眼嗎?
仍然抑鬱。是否,那個時代,日本女子的笑容都被弄丟了?
這是該叫郎才女貌吧?只是表情太嚴肅。
一個大眼妹,在想啥呢?
下面這組是清宮嬪妃的老照片。
珍妃,應該清宮裡宮花級的美女,可惜早早地就被慈禧給整死了。這正應了那句老話——紅顏薄命。
看看大清聖母皇太后身邊,與珍妃一比,就差遠了。
集體亮下相,中間那位是珍妃的姐姐瑾妃。
這些都是史上留名的腕兒,要不是沒有珍妃罩著,清宮的顏色就慘淡了。
這位應是一普通的旗人婦女,感覺比宮裡的有此面孔還要靚些啊。
清朝女子,相比於日本姑娘,在形象上,確實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所以,能夠東渡扶桑的中華男子,輕易被日本女孩兒所誘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圖片來自網路)

相关参考

劉半農去世,清末奇女子賽金花為何會現身追悼會

劉半農(1891年-1934年),江蘇江陰人,原名壽彭,後名複,初字半儂,後改半農,晚號曲庵,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民國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劉半農少時在家鄉念私塾,後以江陰考生第一名就讀於常州府中

历史秘闻 一名20多歲日本女子,深夜闖入首相私宅,為何首相不住在公邸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最近這兩天,日本發生個有意思的新聞,一個20多歲的女子,手裡拿著這個防狼噴霧拿著匕首,翻牆進入到了安倍晉三的私宅,當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在家裡休息,當然這個女子翻牆的行為觸發了

清末的變法為何會失敗

作者:史遇春日暮江山的滿清統治,在政權末期,依然奮力掙扎,力圖挽回頹勢,但是,深入骨子裡的惡疾,已經積重難返。因為種種因素的合力作用,原本希望可以療疾的藥方,到了後來,都成了讓病情快速惡化的催化劑,結

历史典故 衷情母女巧对联

 衷情母女巧对联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

历史典故 衷情母女巧对联

 衷情母女巧对联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

清朝历史 以表其衷情

晚清名臣有很多,今天说一说彭玉麟,他与曾国藩、左宗棠号称大清三杰,又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由于他字雪琴,所以人称雪帅。彭玉麟带兵十几年,治军很严,士兵对他很敬畏,也非常得人心。一生

历史人物 《诉衷情》作者顾是唐代的吗

简介顾(音xiòng),五代词人,字琼之【参见《人间词话》】。生卒年、籍贯不详。前蜀通正(王建)时,以小臣给事内庭,恰逢有秃鸟飞翔于摩诃池上,他作词讽刺,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又事高祖(孟

《郑孝胥日记》显示,拍集体照是清末民初上海的时尚

照相自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作为一种西方新兴科技产物,渐渐融入中国社会。不过,最初几十年,照相只是小圈子游戏,社会名流、达官显贵才能玩得起。直到清末民初,上海照相业才完成市场化,变成寻常人可以日常

辛亥革命元老,民国河南风云人物——睢县齐真如

齐真如(1884—1950),字性一,河南睢县城东南齐庄人,中过清末最后一榜秀才,后入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学习,与罗殿卿(留日同盟会会员,待考证,后投降日本人)邻村,他是辛亥革命元老,民国时期河南文教名流

历史人物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伯沆简介,王伯沆的爱国故事

人物生平王伯沆先生由清末入民国,曾作过岭南学者陈寅恪先生昆仲的家学业师,与当时的著名学者和社会名流均有往来。1871年生于南京。幼聪颖,曾学于端木采、高子安。后入钟山书院,师从文廷式、陈三立、俞明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