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誰才是三國第一真英雄
Posted 天下
篇首语: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誰才是三國第一真英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誰才是三國第一真英雄
三國是一個苦難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在眾多英雄中,被推崇最多的,是智慧化身的諸葛亮,是勇武忠義的關羽,是仁厚堅韌的劉備,是風流倜儻的周瑜,是年輕有為的孫仲謀……而曹操,則是被罵得最多的一個大反派。
但如果我們拋開小說《三國演義》,還原真實的歷史,會發現,所有這些英雄,都比不上反派曹操的胸懷天下!
什麽是真英雄?用金庸的話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看三國人物,劉備一心匡扶漢室,維護的其實是一家之天下。蜀漢陣營的英雄們,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報的是劉備的知遇之恩;關羽張飛的忠義無雙,報的是桃園結義之情。
孫權偏安一隅,魯肅為他制定的戰略,是先保江東,繼而與曹操劃江而治,再找機會北伐,完成統一,登上帝位。所以無論是周瑜赤壁破曹操,還是陸遜夷陵燒劉備,都只是為了保住江東,保住東吳集團的既得利益。
唯有曹操,年輕時也想報效國家,後來一方諸侯,畢生致力於統一九州。這其中有稱霸的野心,但更有結束動亂,拯救億萬生民於水火的英雄氣概。
為什麽這麽說?一首詩見真心。
小說會騙人,正史也未必全可信,那就來看看曹操的《蒿裡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關東諸侯心向漢室,聯合討伐國賊董卓,初期形勢大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但討伐期間,聯軍內部矛盾重重,自相殘殺,人心渙散。袁術分裂,自立為帝;而袁紹也陰謀廢掉漢獻帝,立劉虞為帝。)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由於戰亂不斷,將士甲不離身,都生了虱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間白骨累累,千里範圍都聽不到雞鳴;面對這慘絕人寰的景象,曹操發出了震耳發聵的呼號:一百生民隻活下來一人,每每想到,就肝腸寸斷。)
這首詩,最能幫助我們了解真實的曹操。曾經拒絕董卓拉攏,星夜東逃的曹操,也是位想要匡扶漢室的熱血青年,但當他看到諸侯為了私利,貌合神離,各懷鬼胎,終於明白,只有自己成為最強大的人,統一諸侯,才能成就大事,於是他走上了奸雄的不歸路。
但一個“奸”字真的能概括他嗎?在“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呐喊中,我們看到的,分明是一個對身處水深火熱中的百姓,抱著深深悲憤和同情的英雄。
曹操作為一個大政治家的博大胸懷,在《短歌行》中表達得更明了: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我為天下人,天下人卻罵我為賊”
有人要說了,曹操怎麽可能愛天下百姓,他的名言不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嗎?
對不起,曹操表示:我沒有說過,這是羅貫中說的。
這句話正史《三國志》並無記載,最初出自裴松之為《三國志》所做的注釋裡:曹操拒絕董卓授官,改名逃歸鄉裡,途中借宿故人呂伯奢家中。後面的情節有兩個版本:一說呂伯奢兒子見曹操隨身財物眾多,想要打劫,被曹操擊殺,這屬於正當防衛;一說呂伯奢兒子想招待曹操,曹操逃亡途中太過緊張,聽到碗筷響聲,以為是呂家人想要謀殺自己,於是將其擊殺。後來發現搞錯了,淒愴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我們假設是第二種情況,犯了錯的曹操,很難過地說,寧可我對不起人,也不讓別人對不起我。
這更像是就事論事,為自己的錯誤找個台階下。
但到了《三國演義》中,尊劉貶曹的羅貫中一寫就變了味:曹操誤殺人後,還理直氣壯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本來曹操指的是呂家人,被羅貫中加上“天下”兩個字,一下將曹操釘在了“心狠手辣”的冤罪殺機柱上。
實在冤枉。
有人又要說了,曹操不是忠臣,架空漢獻帝,“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關於這一點,不用洗白。
漢臣怒罵曹操
但這有錯嗎?站在歷史的角度,站在封建正統觀念的角度,他錯了;
可站在現代的角度看,為什麽皇帝一定要姓劉呢?不能姓曹嗎?後面不是也有姓李的、姓趙的、姓朱的皇帝嗎?為什麽朝代一定要叫“漢”,不能叫“魏”嗎?
我的歷史觀很簡單:誰能安定天下,誰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應該誰來當皇帝!
再換個角度想,假設劉備劉皇叔成功統一天下,他能讓漢獻帝繼續當皇帝,自己做個忠心的臣子嗎?即便他不想當皇帝,他手下那幫人能同意嗎?大家擰著腦袋出來跟你打江山,你不當皇帝,兄弟們怎麽加官進爵?曹操也一樣,白手起家打下江山,注定您要進一步,亂世本需要大破大立。
但即便如此,曹操至死沒有稱帝。曹丕篡漢,也未曾加害漢獻帝,讓他做了個安樂公。直到曹丕去世,漢獻帝還好好活著,最後壽終正寢時,魏明帝曹睿率群臣親自哭祭,以天子禮儀下葬。
夠對得起老劉家了。
反倒是曹操,後世客氣點,稱他“奸雄”,不客氣的話,直接叫他“奸賊”!
事實上,他才是一位真正胸懷天下的悲情英雄。為什麽悲情?因為他到死也沒能統一天下,拯救黎民於水火,戰亂還將繼續下去,他的理想終未實現。
在各個版本的影視劇中,唯有《軍師聯盟》於和偉老師演繹的曹操,最符合這種“悲情英雄”的形象。當這位英雄遲暮,臨終前,他在銅雀台上向群臣將士舉杯,豪情萬丈,又充滿悲憫:
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征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如今天下未定,戰亂未平,蒼生離亂,田園荒蕪,這杯酒當祭典韋,祭郭奉孝,祭荀令君,祭龐德,祭夏侯淵,祭孤的子侄曹昂,曹安民,也祭關雲長,祭二十年來,為定亂安民,將熱血灑入地下的將士英靈。
一席話畢,持槍而舞,當體力不支時,他仍然倔強的豎槍站立。豪壯的《短歌行》響起,一曲盡了,這位英雄終於倒地的那一刻,誰能不心生敬佩,又心生惋惜呢?
相关参考
關羽是劉備官方認定的五虎上將之首,歷來人們也對關羽推崇備至。但是英雄不問出身,英雄更不拘排名。關羽稱得起一句“關將軍”,被後世當作誠信的代言人,不僅是因為他武藝高強,更因為他嶔崎磊落,胸襟闊大。比如對
他倆才是三國第一武將和謀士,你被三國演義騙了多久?導語:因爲三國演義普及面比較廣的原因,很多人都喜歡把演義當正史來讀,殊不知演義其實是一本小說,裏面內容三分真七分假。特別是羅貫中尊劉抑曹的初衷,給劉備
當前,在一些抖音短視頻上經常能看到西安和洛陽乃至陝西與河南兩省的爭論,甚至是地域攻擊!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西安和洛陽之間的爭論問題,西安和洛陽到底誰是十三朝古都,目前西安和洛陽都宣稱自己是十三朝古都,並
一提起呂布,三國時代第一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頭頂金冠,身披百花戰袍,腰系獅蠻寶帶,手提方天畫戟,騎追風赤兔馬,威風凜凜,殺氣騰騰。這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公認的「第一英雄」。據說呂布「武功蓋世」,究竟蓋
一提起呂布,三國時代第一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頭頂金冠,身披百花戰袍,腰系獅蠻寶帶,手提方天畫戟,騎追風赤兔馬,威風凜凜,殺氣騰騰。這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公認的「第一英雄」。據說呂布「武功蓋世」,究竟蓋
賈詡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後代學者將他與荀彧、荀攸、程昱、郭嘉並稱為曹操集團的“五大謀士”。《三國志》將荀彧、荀攸、賈詡聯合作傳,可見賈詡在三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近來不少人將賈詡稱作是三國第一
三國的故事可謂是膾炙人口,其中,最有爭議的人物應該是曹操了,相信不少人也知道,曹操有個外號,叫「人妻曹」。當然,不僅有英雄,三國時期的美女也不少,今天要講的是有三國第一美人之稱的甄宓。甄宓原本是袁紹次
三國的故事可謂是膾炙人口,其中,最有爭議的人物應該是曹操了,相信不少人也知道,曹操有個外號,叫「人妻曹」。當然,不僅有英雄,三國時期的美女也不少,今天要講的是有三國第一美人之稱的甄宓。甄宓原本是袁紹次
谁是三国真英雄?唯曹操与司马懿。而司马懿又远胜曹操一筹。因为司马懿有比曹操多了一个制胜法宝。一对三国杰出人物,头-条网友指出,曹操是三国初期的英雄,诸葛亮是中期英雄,司马懿则是后期英雄。更有头-条网友
一般人說到抗倭,只是知道戚繼光。其實,戚繼光是以裝備了世界最先進武器的朝廷正規軍去打一幫日本浪人和海盜。打贏了很正常。在明朝說起抗倭,真正的第一人不是戚繼光,也不是俞大猷,而是李如松。 很多人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