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如果你是這個姓,祖先可能不在中國,而來自2000年前一個小國
Posted 氏族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如果你是這個姓,祖先可能不在中國,而來自2000年前一個小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如果你是這個姓,祖先可能不在中國,而來自2000年前一個小國
中國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之一,擁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雖然其它三個古國已經是衰落的狀態,但中國是越來越強大,這頭東方雄獅已經睡醒,身爲中國人,是十分自豪的。在這五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化體系,其中最特別的一種文化就是姓氏文化。
在中國,姓氏不僅是社會成員稱呼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標明家族來源和血緣關係的一種文字符號,是一輩又一輩的人傳下來,一般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隨便改換形式。在表示自己敢作敢當、無所畏懼時,經常拍着胸說:“男子漢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就說明在人們的社會交際中,姓氏作爲某個人的標記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在距今約3400年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經有明確的姓氏文字,歷史至少在5000年以上。而比較其他三個古國,如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的人們都只有名而無姓。
據說中國的姓氏起源是與原始部落的圖騰有關,久而久之,圖騰符號逐漸演變成了能夠更直接表明氏族世系的稱號——姓氏,因爲最初的氏族社會是母系氏族社會,所以中國最古老的姓大都帶有“女”字,如姬、姜、姒、嬀、姞、妘、婤、姶、嫪等。
對於中國的姓氏,我們很多人是從《百家姓》中瞭解的,最熟悉的就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每一個姓氏都有一個淵源,也都有一個故事,接下來小編介紹一個不常見的姓氏,就是“安”姓。你們周圍人有人是這個姓嗎?
“安”姓在我們國家並不是一個大姓,它的人口大致分佈在河南山東,安徽等地,人口約170多萬,在宋代百家姓中排名79位,我們能想到的“安”姓名人,反正歷史上我只能想到安祿山一人,你們呢?這個姓氏的祖先可能不在中國,而是來自2000多年前的一個小國,就是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建立於公元前247年,不過它僅僅生存了20年,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遼闊,其北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到阿姆河。這個國家還處於絲綢之路上,所以安息帝國的生意人在其中賺到了很多錢,對中原文化也是十分嚮往,於是就決定在中國定居了。
但爲了不忘記自己的國家,就取國家第一個字作爲中原姓氏。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傳下了。當然我們國家本身也有“安”姓,你是這個姓氏嗎?
相关参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西班牙最近新出土了兩具1160萬年前的動物化石。科學家們認為,它們可能就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大熊貓最古老的祖先,並認為這些化石可以說明熊貓的真正起源。大熊貓這個物種在地球已經存在
說到大和民族其實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這個名族好像還是挺有故事的,這裏面最有意思的故事是,話說有人說大和民族的祖先好像是來自於中國的,和這個中國的漢族好像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那麼有的網友問了,這個日本的大
說到大和民族其實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這個名族好像還是挺有故事的,這裏面最有意思的故事是,話說有人說大和民族的祖先好像是來自於中國的,和這個中國的漢族好像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那麼有的網友問了,這個日本的大
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直系祖先離開非洲大陸的時間更早,大約10萬年前曾到達現今中國境內和東南亞地區。中國廣西境內最新挖掘發現早期人類牙齒化石,其歷史可追溯至7萬-12.5萬年前,這是早期現代人類遷徙至亞洲
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直系祖先離開非洲大陸的時間更早,大約10萬年前曾到達現今中國境內和東南亞地區。中國廣西境內最新挖掘發現早期人類牙齒化石,其歷史可追溯至7萬-12.5萬年前,這是早期現代人類遷徙至亞洲
在人們的印象里,後期的紫禁城中,慈禧大權獨攬,慈安懦弱不語,甚至她很可能還是被慈禧加害致死的。其實慈安在清朝皇宮中的地位不同於人們所想的那樣,只是陪襯,慈安也絕不是無能之輩。電影《垂簾聽政》中的慈安慈
在人們的印象里,後期的紫禁城中,慈禧大權獨攬,慈安懦弱不語,甚至她很可能還是被慈禧加害致死的。其實慈安在清朝皇宮中的地位不同於人們所想的那樣,只是陪襯,慈安也絕不是無能之輩。電影《垂簾聽政》中的慈安慈
在人們的印象里,後期的紫禁城中,慈禧大權獨攬,慈安懦弱不語,甚至她很可能還是被慈禧加害致死的。其實慈安在清朝皇宮中的地位不同於人們所想的那樣,只是陪襯,慈安也絕不是無能之輩。電影《垂簾聽政》中的慈安慈
2004年,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啓動。截至目前,中國已有100個縣、區以及縣級市一級行政單位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爲“千年古縣”,河南有9個。而在這9個千年古縣中,不得不提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縣。在
又逢七夕,所謂的中國情人節,到處都在秀恩愛,晒甜蜜,簡直不要太酸爽。其實七夕是個很古典的節日,並不適合與西方的情人節相比,中國人的愛情表達方式也和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七夕和古典愛情最相配,古典的